平均論

平均論是龔自珍在其所撰《平均篇》中提出的反對社會財富分配懸殊的思想。龔自珍將財富分配的嚴重不均視為天下“治亂興亡”的根源,認為社會之所以出現動亂,“其始不過貧富不相齊之為之爾”,“小不相齊,漸至大不相齊,大不相齊,即至喪天下。”(《平均篇》上) 龔自珍從社會經濟方面去探尋封建社會各種矛盾的根源,把貧富嚴重不均看成導致王朝衰亡的根本因素,有一定的深度。但他未能進一步闡明造成這種貧富懸殊的根源,沒有觸及封建土地制度問題,只是簡單地將財富分配“大不相齊”的出現,歸因於“人心亡世俗壞”,認為是人們肆意追求財富的貪慾造成了分配的不均,並把官吏和商人的搜刮、盤剝、兼併社會財富,視為造成貧富不均的主要原因。

龔自珍以重本抑末的立場籠統否定商業活動的積極意義,而對地主的土地兼併活動無所批判,顯然是片面和錯誤的。龔自珍提出“有天下者,莫高於平之之尚也。”但他並不主張實行財富均平分配,而是主張保持“小不相齊”,防止“大不相齊”,即一方面抑制侵奪、兼併,防止造成貧富過分懸殊,同時實行等級分配原則,君、臣、民各安其位,各守其禮,根據等級身份占有應有財富,以保持封建統治的長治久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