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北抗日根據地舊址

平北抗日根據地舊址

平北抗日根據地紀念地是紀念以海陀山區為中心的平北抗日根據地而建的,位於河北省張家口市赤城縣大海陀鄉。1989年,聶榮臻題“平北抗日根據地紀念地”,段蘇權題“大海陀”鐫刻於村東天然巨石上,被縣列為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平北抗日根據地紀念地是晉察冀邊區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1993年7月,被河北省人民政府公布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平北抗日根據地舊址
  • 性質: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 建造目的:紀念平北抗日根據地
  • 面積:25000平方千米
簡介,歷史,保護,

簡介

平北抗日根據地位於平綏路以北,平古路以西,地跨冀熱察三省,處於北平張家口承德三角區域,西北至東南約200千米,東北至西南約125千米,面積為25000平方千米。它與平西、冀東根據地互為依託,互相配合,像一把鋼刀插在敵人後方腹地,直接威脅著日偽統治中心――北平、張家口等重要城市和主要交通幹線。  平北地區處在“華北”、“蒙疆”和“滿洲國”三個偽政權的接合部。抗戰前這裡沒有我黨的組織。在敵強我弱的平北,靠從外部派軍隊和幹部開闢敵後抗日根據地,工作特別艱難。
創建於1940年春季。當時所轄五縣,昌延、豐灤密、龍赤、龍延懷、龍崇赤,擁有人口五十多萬。它是根據中共冀熱察區黨委和挺進軍司令員關於“鞏固平西,堅持冀東,開闢平北”三位一體精神開闢的。它的建立正是全國抗日戰爭處於相持階段,處於最困難的時候,硬從敵占區如虎口拔牙一樣摳出來的。在極其殘酷的戰爭年代,以赤城為中心的平北抗日軍民經受了各種的艱苦考驗。在抗日戰爭時期,赤城縣參軍的就有11700人,龍赤、龍延懷兩個縣犧牲的村幹部、戰士、民眾約一萬人,有許多著名的將軍在這裡指揮了上百次戰鬥。紀念地舊址尚存,如當年的縣政府辦公室地點,兵工廠,後方醫院,八路軍駐地,報社舊址等。

歷史

1938年,八路軍四縱(司令員宋時輪、政委鄧華)挺進冀東時路經平北,連克數縣城,打了不少勝仗。一度收復赤城、龍門所、後城等地;爾後,縱隊政治部主任伍晉南指揮挺進大隊又進入平北開展游擊活動,並成立了昌灤密聯合縣政府,建立了一些基層抗日組織。9月8日,偽滿洲國集中六個團的兵力對我“圍剿”,我軍轉移冀東,縣政府也同時撤離。
第二次開闢抗日根據地是1939年夏天,挺進軍第三十四大隊(大隊長劉開錫、政委吳迪)和一個游擊隊進入平北,因敵我力量懸殊,難以立足,兩個月後返回平西。這兩次開闢雖未能長期堅持下去,但革命火種已經播下,為以後的繼續開闢奠定了民眾基礎。
1939年11月,為創建平北抗日根據地,中共冀熱察區委員會和挺進軍軍政委員會根據上級指示,總結經驗教訓,聯繫實際,提出了“鞏固地向前發展”的方針和“鞏固平西,堅持冀東,開闢平北”三位一體的戰略部署。採取了以小部分梯次進入的戰略戰術,逐漸增兵,在敵人點線間進行小規模游擊活動;從小到大,從少到多,從隱蔽到公開;在獲得陣地的基礎上,站穩一步,前進一步。
1940年1月3日,中共冀熱察區黨委決定設立中共平北工作委員會(簡稱平北工委),王伍任主任,史克寧任組織部部長,由挺進軍第九團八連和地方縣區幹部20多人(其中有2名縣長)加上原在沙塘溝發展的30多名游擊隊員,共100多人組成平北游擊大隊(大隊長鐘輝琨,政委劉漢才),進入昌平縣後七村(鐵爐子、沙塘溝、景兒溝 、慈母川、劈破石、董家溝、里長溝)一帶,宣傳黨的抗日政策,建立抗日組織,開展統一戰線工作和武裝鬥爭,不久,就在這一帶初步站穩了腳跟。
4月,蘇梅接任平北工委書記,率挺進軍軍部警衛連進入平北,攻克了千家店、楊木柵子兩據點。此時,為適應鬥爭需要,平北游擊大隊升格為游擊一支隊,劉開錫任支隊長,鐘輝琨任政委,成為開闢平北西部地區的主力。
6月初,平北軍分區政治部成立,段蘇權任主任;7月,平北軍分區司令部成立,程世才任司令員。一個月後程世才調回晉察冀軍區,平北的十團、游擊一支隊由段蘇權指揮。同時,中共平北地委和專員公署分布成立,蘇梅任代理書記,張致祥任專員。8月,覃國翰同志調任平北軍分區司令員,常駐南碾溝、紀寧堡、西坡、朱家溝一帶。平北黨政軍領導人段蘇權、陸平、鐘輝琨、詹大南等在這裡指揮了驚天動地的反侵略戰爭。
我軍戰鬥到哪裡,就在哪裡發動民眾,建立政權。有了抗日民主政權,就有利於長期支援游擊戰爭。1940年5月,龍赤聯合縣成立,耿偉任縣長,張廷森任工委書記。7月,龍延懷聯合縣成立,蔡平任縣長,高平任工委書記。在“團結戰勝一切;誰有民眾誰就勝利;高度地發揮革命的創造性”三大口號的鼓舞下,開闢工作進展較快。然而,我軍民的抗日鬥爭,引起了日寇的驚恐,狂呼“延安觸角伸向滿洲”。對於插入敵人心臟的這把尖刀,日偽必欲除之而後快。太平洋戰爭爆發後,敵人集中冀、察、熱、遼四省3個偽政權近2萬人的兵力,對平北根據地反覆“清剿”,縱橫“掃蕩”。僅1942年一年,日偽就進犯平北1554次之多。同時在集家並村的基礎上,強制推行“五住禁作”,在長約850千米的長城線上,實行“三光”政策,強行“人圈”,製造慘絕人寰的千里無人區。平北在全國抗日根據地中,被稱為敵後之敵後,進入了最艱難、最殘酷的階段。從此,根據地天天有戰鬥,處處在流血。以平北抗日中心海陀山區為例,1942年全年,敵人共發動大小“掃蕩”32次,村幹部和抗日積極分子被殺害430餘人,被捕1100餘人,被燒毀房屋25580餘間,民眾損失糧食180多噸,牲畜2100餘頭。
平北抗日根據地舊址
鬥爭雖然艱苦,但由於我們在政治上堅持了黨的領導和統一戰線,積極宣傳抗日救國思想,在軍事上堅持正規軍和地方武裝密切配合的人民戰爭思想,在經濟上實行減租減息,合理負擔等一系列愛民政策。從而在粉碎敵人一次又一次圍剿的鬥爭中,不斷發展自己、壯大自己,最終取得了民族戰爭的偉大勝利。

保護

1993年7月,被河北省人民政府公布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