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利芍藥谷

平利芍藥谷

芍藥谷原名芍藥溝,位於陝西省平利縣千王鄉,距離縣城約6公里。傳說遠古時雷公劈山石供女媧補天,剩下的石頭扔在了芍藥谷。地質專家稱芍藥溝為“崩裂岩地貌博物館”。芍藥谷景區位於平利城西北約10公里處的芍藥谷上段,是一處集自然、山景、水景於一體的袖珍式景觀群落。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平利芍藥谷 
  • 地理位置:陝西省平利縣千王鄉 
  • 氣候:北亞熱帶濕潤氣候區 
  • 級別:AAAA級 
自然地理概況,工程地質概況,地質條件評價,

自然地理概況


開發區芍藥溝位於平利縣城西北約4km處,呈南西—北東向展布,長約12km。安平高速公路,省道308線沿芍藥溝溝口通過,交通十分便利。
開發區地貌為構造侵蝕中、低山區,地形起伏大,山高、溝深、坡陡,分水嶺海拔高程約1250m,溝谷出口為400m左右,相對高差(平均切割深度)400~500m,溝谷平面地形呈串珠狀相間分布,老林灣、張家坪和雷家坡村地形相對平緩開闊,其餘地段溝谷峽窄,在雷家坡村前後,由於右岸山體崩塌體與斷裂裂點共同在此段溝道中形成多級跌水,形成開發區最獨特的構造地貌景觀。
芍藥溝開發區地處北亞熱帶濕潤氣候區,多年平均氣溫13.9℃,一月平均氣溫2℃左右,七月平均氣溫26℃左右,年降水量958.5mm,春季降水量占全年降水量的24~27%,夏季占39~42%,秋季占29~30%冬季占3~5%。隨海拔高程升高氣溫和降水呈垂直帶狀分布。總體氣候特點,夏無酷暑、冬無嚴寒,氣候溫和、降水充沛,四季如春。
開發區溝谷兩側,山地植被豐茂,為北亞熱帶常綠—落葉闊葉混交林帶,植被分布具垂直分帶,海拔1000m以下主要以常綠闊葉林為主的針闊混交林,如櫟、樺、楊、松、漆、栗、木瓜樹和竹,1000m以上多為華山松、雲杉、槭樹、冷杉、棟類及箭竹等,山內產黨參、天麻、黃連、獨活、當歸等多種中草藥。
平利芍藥谷

工程地質概況


開發區區域大地構造屬華南板塊,南秦嶺構造帶,溝內斷裂構造不發育,地質構造為平利復背斜一翼,為單斜構造。
區內地層岩性相對簡單,主要為兩大類,一類為構成山體主體的極為古老的中元古界(約20億年)武當(岩)群(Pt2W)楊坪(岩) 的地層。該地層岩性主要為,灰綠色絹雲綠泥鈉長片岩,絹雲綠泥片岩,灰黃色雲母石英片岩,局部夾片麻岩。絹雲綠泥鈉長片岩和片麻岩強度較高,一般形成陡峻山峰和峽谷地形,沿線崩塌較發育,可見巨大的崩塌堆積體,絹雲綠泥片岩,雲母石英片岩強度相對較低,一般形成較平緩的山坡和較開闊的溝谷。
另一類為第四系鬆散堆積物,全新統殘坡積碎石土(Q ),廣泛分布溝谷山坡和坡腳,厚度變化大;全新統崩積體(Q ),在河谷硬岩體地段分布,在山坡和坡腳形成崩積物岩堆。
全新統、上更新統沖洪積地層(Q )分布於河床,漫灘和溝坡基座階地。漫灘和階地是芍藥溝中最平坦的地形,一般分布於較寬闊地段。
開發區由於年降水量大,山體值被豐茂,地表水和地下水豐富。地下水為第四系鬆散堆積物孔隙潛水和基岩裂隙水,山高水高,河谷地表水為常年流水,水質清澈,無污染。
開發區不良地質主要為崩塌地質災害,主要分布於溝谷山體陡峻地段。一般在暴雨季節易形成小型岩崩和落石。
平利芍藥谷

地質條件評價


1.開發區芍藥溝自然地理環境較為獨特,山不高峻,陡緩相間,溝不深長,寬窄相連,氣候溫和,植被豐茂,碧空麗日,鳥語花香,是較好地修閒養生之地.
2.開發區工程地質條件簡單,良好,除局部地段存在崩塌地質災害,區內無其他不良地質及特殊性岩士,一般地段工程場地穩定,適合一般住宅開發。
3.開發區較平緩山坡地帶第四系全新統殘、坡、崩積土堆積較厚,該地層是山區最不穩定的地層,住宅和道路修建,應注意對此地層進行有效支護,並完善截排水系統,防止暴雨季發生次生災害。
4.沿河建築應注意縱向高程,防止特大洪水引起的水毀災害。
平利芍藥谷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