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道觀

常道觀

在青城山腰。又稱天師洞。因東漢天師張道陵曾於此傳道,故名。洞在山腰混元頂下峭壁間,祀天師塑像,沿壁有廊可通。觀重建於隋大業年間(605-617),唐改稱常道觀。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常道觀
  • 地理位置:青城山腰
  • 著名景點:三清大殿等
  • 繁體:常道觀
  • 別名天師洞
  • 宋時名曰:昭慶觀
建築景觀,歷史沿革,

建築景觀

三清大殿。是供奉三清尊神的主殿,為重檐歇山頂樓閣式建築。該殿為1923年重建, 建築面積2650平方米。殿前通廊九級石階,前檐排列六根大石圓柱。重檐飛甍,古樸宏 偉。樓上為“無極殿”,有傳為明代的木雕屏花八扇,樓正中有八角形“樓井”。三清 大殿正中懸有清康熙皇帝御書“丹台碧洞”匾額。殿左有高約五十餘米的古銀杏樹一株, 傳為東漢張陵手植。
天師殿。清光緒十年(1884)重建。所處地形高聳而又狹窄,建築前低後高,旁低 中高,縱橫組合連成一體。最上層為洞窟,內有隋代石刻張陵天師像,龍虎山歷代天師 選定後都要來此朝拜。
三皇殿。內有《大唐開元神武皇帝書碑》,是青城山著名唐碑。該碑由唐玄宗朝常 道觀觀主甘道榮書寫,吳光逵刻石,歷代傳為鎮山之寶。殿內還有《龍門派碧洞宗道脈 淵源碑》、《椿仙彭真人重修常道觀碑》等碑刻。②殿右側有白雲閣,旁有宋代松三株。 該殿供奉伏羲、神農、軒轅石像各一尊。背有銘文。
黃帝祠。是常道觀最早的殿宇,初創於隋代。殿宇重檐迴廊,橫額上有“古黃帝祠” 四個金字。祠旁有“古六時泉”,又名潮泉。祠內供奉軒轅黃帝金身像。 清後期迄今擔任常道觀住持的有:萬本圓、李合邦、徐教升、蕭永平、何元清、程 明星、楊至益、彭至國、易心瑩、寧理正、胡理松、陳理元、傅元天。現常道觀有道士 數十人,為青城山道教協會所在地。

歷史沿革

宋時名曰昭慶觀,後又沿用常道觀至今。。現存殿宇重建於清末,主殿為三皇殿。重檐迴廊,雄踞高台,氣勢宏偉。殿內供伏羲、神農、軒轅三皇石刻造像各一尊,像高90厘米,為唐開元十一年(723年)刻石。觀內歷代石木碑刻甚多,著名的有唐玄宗詔書碑、飛龍鼎、明代木刻花瓶等。觀前右方有古銀杏一株,高數十米,枝葉扶疏,傳為張道陵所植。觀東不遠處有三島石,危岩三島,傳為天師降魔時所劈,今石上有“降魔”二字。島旁泉水環流,濃蔭蔽日。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