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氏莊園

常氏莊園坐落在米脂城東北12公里處高廟山。清光緒三十四年(1908)到民國初年,由常維興和其子常彥丞先後修建而成。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常氏莊園
  • 地理位置:米脂縣
  • 氣候類型:溫帶半乾旱性氣候區
  • 修建時間:清光緒三十四年到民國初年
簡介,歷史,組成,藝術特色,

簡介

其格局為上下兩套四合院,氣勢雖不如姜氏莊園宏大,但更為緊湊對稱規範。 大門前沿用塊石築高畔,平台場地約三百多平方米,兩端為石拱門洞,沿坡由西而入。鹼畔中建大門,梁柆枋檁起架,五脊六獸硬山頂,青瓦覆面,墀頭水磨磚雕寶象馱籠飾,浮雕福祿呈祥。 進入大門即底園,門兩邊有對稱廳房、耳房,院西門內為石院磨房,院東門內為馬廄廁所。由底園拾級而上經二門直抵頂院,正面一線五孔石窯,高門亮窗,穿廊虎抱,正窯兩邊配雙窯小院,主院兩側六孔石窯相對,呈典型“明五暗四六廂窯”式。二門雙門雙誋扇兩進開,卷棚頂,彩繪裝飾古樸典雅,門前兩側影壁水磨磚雕松鶴竹鹿,祥雲薈萃。 常家莊園富麗堂皇,出入方便,居住得宜。深山溝中有如此窯洞美宅,無疑為黃土地增添亮麗一景。
常氏莊園常氏莊園
常氏莊園坐落在米脂縣城東北12公里處高廟山柳樹溝北側的腦畔山麓。清光緒三十四年(1908年)由常維興動工興建,維興未訖而終,由他的長子常英經管並最後完成。這處莊園是指後來由常維興的三子、四子繼承的窯洞民居院落,而非長子常英、次子常耀和幼子常傑另外的繼承之所。
常氏莊園的“畔” 與馬園,姜園不同,常氏莊園坐落在被稱為柳樹溝的溝底部位,背靠腦畔山,中隔小河,面對白家塔。由於受到逼窄的地形的限制,常氏莊園不可能縱向發展,所以因地制宜地採取“幫畔”的辦法,臨溝底園子地以塊石築起長80米,寬4米,高9米的石畔。陝北建築用石以“摞”為計量單位,幫畔整整用去一百摞石頭,足見其工程之浩大。這就是為陝北人所稱之“鹼畔”、“外”,即尋常所言之街巷或道路。如此,則於長80米的鹼畔左右兩端各築拱洞門是為出入口,沿坡上下是為車馬道。石拱洞門各連左右牆,形成一個包容“鹼畔”在內的獨立單元體系。

歷史

早在清光緒三十四年(1908年)常氏莊園就動工興建。莊園是由三個大型窯洞院落組成的,靠前的院落為中心院落,由主庭和前庭兩套四合院組成,為典型的“明五暗四六廂窯”模式布局。由於受地形限制,莊園前庭左右伸展,是典型的寬展型窯洞庭院。即便現如今的常氏莊園已經破敗不堪,但是從大體輪廓上依舊能看到它當年的雄姿。

組成

常氏莊園由主庭(上院)和前庭(底院)兩套四合院組成。
常氏莊園的門首先說門。大門為磚木結構。彩繪梁檁枋柱舉架,磚石鑲砌“峙頭”,上部對稱磚雕人物吉祥圖案,門樓上部脊獸硬山頂,青瓦滴水苫面,門扇鑲圓形黃銅鋪首,抱鼓石面精雕麒麟送子,鼓幫踞兩小石獅相向嬉戲。整個彩繪磚雕精細工巧耐看。穿過前庭,拾15級石階而上為垂花門,題額“務本敦倫”,卷棚頂,木結構舉架,彩繪,鐵質方形鋪首,其後為四扇組成的圓門轉扇,只有紅白喜事開啟,尋常四扇關閉,以避主宅直衝大門。但轉扇因胡宗南進攻陝北掠去抬傷兵,已不復存在。門側前左壁磚雕竹鶴圖,右壁磚雕松鹿圖。門旁蹲一對張口獅,左為爪下玩繡球的公獅,右為爪下抓獅兒子的母獅常宅大門樓
常氏莊園的庭院正庭又稱“上院”,按“明五暗四六廂窯”布局。寬及23米,深16.38米。正面5孔土窯深7.74米,寬3.57米,高3.95米,由於高、寬宏闊,加之滿拱大窗,室內納陽採光均極充分。有石拱圓門通左右側兩暗院。東西廂窯窯臉石面光潔,滿拱大窗窗欞、窗格設計精巧而各有變化。
前庭(又稱“底院”)寬達21.5米,而深僅7.7米。大門兩側對稱倒座廳房及耳房。東西兩側過月洞門為兩偏院,東為畜圈,西為碾磨院。前庭方石鋪地,泄洪排水系統設計精巧。主庭自然落差泄流前庭,前庭地面鋪設慢坡凹形淺水槽石,走路平整而流水通暢。近大門,有下洪豎井,達一定深度則穿過大門和鹼畔泄入溝底。這種地下泄洪退水暗道在陝北農村別無第二家,至今如此,別說清末了。

藝術特色

常氏莊園與楊家溝馬家光裕堂莊園,劉家峁姜氏莊園一樣,仍按“明五暗四六廂窯”的模式布局組合四合院,由於講究“門當戶對”,常家、姜家、馬家互有姻親關係,互相吸納在所難免。常氏莊園較姜園晚修34年,大致吸收了姜園窯洞架構的模式,就連“癸山丁,的坐字亦與姜園相同。馬家新院吸納了西式建築風格,姜園又專請北京專家設計,吸納了北京四合院格局,常氏莊園基本都以姜園為藍本,又從山西打回底樣補充完善之,所以又顯出了自己的特色。
(1)常氏莊園背靠腦畔山麓,前臨沖溝小溪。由於受到山和溝前後逼窄的限制,常宅設計成只有上院和底院兩個窯洞院落組合,且以左右伸展出之。主庭寬較深多出6.62米,前庭寬較深多出2倍,是典型的寬展型庭院。此為中原狹長庭院之大忌,但卻令各窯採光、納氣充分,顯得大氣。
(2)常氏莊園坐落在高9米的石畔上,本已顯其錯落。而大門5級石墀抬高0.8米;垂花門石墀15級又抬高2米;主庭5孔正窯又建在5級石墀之上,再抬高1.2米,如此,3處台階落差達4米。從鹼畔進大門,有不斷提升的感覺;入大門,站在前庭看垂花門,門樓,圓門轉扇,兩廂的天地堂、土地堂以及磚雕吉祥圖案 等,因為有15級石墀襯托,顯得巍峨而宏闊;過垂花門,前瞻主窯,與兩廂廂窯高低對明顯,突出了主窯的主導地位,而顯得主庭富有變化。這種比較大的落差,自然與山麓下自然土體的落差的實際情況有關,減少了土方搬運量,有其省工省錢的功利目的,但在恰當地利用地形,塑造順應自然的空間藝術方面,卻得了妙趣天成的審美效果。
(3)主庭與前庭結合部的窯洞處理更是一絕。常氏莊園主庭東西廂窯最末尾的一孔,從門裡進去,朝南又開一過洞,穿洞而過,又是兩孔小窯,窗子又開在南面,成為前庭的一部分。小窯充分地利用空間光線,又相當隱蔽,外人不經意幾乎看不出來,這樣處理體量空間,是很少見的。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