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市第二實驗國小

常州市第二實驗國小

常州市第二實驗國小位於常州市天寧區翠竹新村11號。是江蘇省實驗國小、常州市模範國小。學校現有32個教學班,1919名學生。在102名教職員工中,有省特級教師1名,市特級教師後備人才2名,市學科帶頭人、骨幹教師、教學能手和教壇新秀47名,常州市名教師工作室領銜人2名,占全校教師總人數的52.5%,有102人次在全國、省市課堂教學競賽中獲一、二等獎。江蘇省中國小優秀校園網站評比中,校網站獲省二等獎。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常州市第二實驗國小
  • 簡稱:常州二實小
  • 創辦時間:1987年
  • 所屬地區:常州市
  • 類別:公立國小
  • 學校屬性:江蘇省實驗國小、常州市模範國小
  • 主要獎項:市課堂教學競賽中獲一、二等獎
  • 現任校長:葉偉峰
  • 知名校友:潘忠德
學校簡介,所獲榮譽,師資力量,教學建設,騰飛,發展計畫,近年變化,面臨問題,學校地址,

學校簡介

常州市第二實驗國小地處江蘇常州市東郊城鄉結合部的翠竹新村配套國小——常州師範第二附屬國小(現為常州市第二實驗國小)。
學校開辦於1987年,堅持科研興校,全面推進素質教育,贏得了良好的辦學聲譽。1999年9月,學校加入華東師範大學葉瀾教授領銜的“新基礎教育”研究,2004年4月成為全國11所研究基地學校之一,開展成型性研究並於2009年5月結題,現已進入紮根性研究階段。
“教天地人事、育生命自覺”,學校正以此為精神力量,從科研興校逐步邁向科研強校,為建設“動態的、開放的、充滿生命活力的21世紀新型學校”而奮進!
常州市第二實驗國小

所獲榮譽

學校獲得榮譽情況一覽表
序號
獲得榮譽名稱
獲得時間
1
市文明衛生單位
1992.3
2
市教育委員會文明單位
1992.3
3
全國“雙有”主題教育先進集體
1994.11
4
省手拉手活動先進學校
1995.10
5
市級文明單位
1993-1998
6
市十佳手拉手好學校
1996.5
7
市基本實現教育現代化學校
1996.12
8
江蘇省實驗國小
1997.12
9
市級文明衛生模範單位
1997-1998
10
市文明單位標兵
1998.12
11
市校產校具管理先進單位
1999
12
市德育先進學校
1999
13
市教委“九龍杯”教育創五優競賽優秀獎
1999.3
14
市教育委員會“希望杯”儲蓄先進集體
1999.3
15
市紅旗大隊
1999.6
16
市教育委員會宣傳報導先進集體
1999.12
17
市教委首批好班子稱號
2000、2001
18
校黨支部被評為先進基層黨組織
2000.6
19
市教委校產校具管理先進單位
2000.4
20
市教委命名為校本培訓基地
2000.12
21
市中國小教師繼續教育先進集體
2000.12
22
市教委關心下一代工作先進集體
2000.12
23
市勞動競賽活動優勝單位
2001
24
市少先隊教育現代化示範學校
2001
25
《讓學生充分享受愉快的童年生活》在1999—2001年度市教科研課題評比中,獲一等獎
2001
26
《讓學生充分享受愉快的童年生活》獲九五課題一等獎
2001
27
市依法治校先進單位
2001
28
省優秀家長學校
2001
29
1999---2001年度教科研工作先進集體
2001
30
全國“創新杯”少先隊活動“最佳獎”
2001
31
寫字比賽獲市一等獎
2001
32
教育廳命名該校為“江蘇省現代教育技術實驗學校
2001
33
校刊《體驗》獲江蘇省少年兒童研究會第十八次年會二等獎
2002
34
“新竹服務公司總經理招聘會“獲江蘇省少先隊“新世紀我能行”體驗教育小課題展示活動特等獎
2002
35
被命名為“全國少兒實踐研究基地”
2002
36
榮獲常州市人民政府范燕青市長授予的“常州市先進集體”稱號
2002
37
校大隊部被評為“江蘇省少先隊紅旗大隊”
2002

師資力量

教師獲得榮譽一覽表
序號
姓名
獲得榮譽名稱
獲得時間
邵蘭芳
省新長征突擊手
1985.7
市優秀教育工作者
1993.9
市教委優秀共產黨員
1992-1994
市華英文教基金會獎勵
1994.8
市精神文明建設先進個人
1995.2
市教委三等功
1996.2
市勞動競賽立功者
1998.3
江蘇省教科研先進個人
2002.12
李偉平
省優秀園丁獎銀獎
1998.8
市優秀教育工作者
1991.9
市學科帶頭人
1999.9
江蘇省第八批特級教師
2002.10
郭玉琴
省優秀輔導員
1999.6
省新長征突擊手
2001
袁文娟
市二等功
1999.3
支持少先隊工作好校長
2001.5
市第五批國小數學骨幹教師
2002.4
市德育工作先進個人
2002.9
市三等功
2002.3
市通訊報導積極分子
2002.3
葉偉鋒
市教委三等功
1999.3
市優秀教育工作者
2001
潘慧黎
市優秀輔導員
1996.5
朱麗萍
省優秀班主任
1997.9
市青年骨幹教師
2001
張 林
市優秀園丁獎
1997.9
市學科帶頭人
2001
市中國小體衛兩個《條例》先進工作者
2001.12
市首批兼職教研員
2002.4
許 倩
市優秀班主任
1998.5
市青年骨幹教師
2001
市學科帶頭人
2002
朱江月
市教育工作者
1998.9
市學科帶頭人
2000
許曉曙
市教委優秀共產黨員
2000.7
市學科帶頭人
2000
蔣玉琴
市學科帶頭人
1999
市教委優秀女教育工作者
2001
市華英獎
2002.8
高鳴鴻
市青年骨幹教師
2001
袁雪風
市青年骨幹教師
2001
馬美南
市青年骨幹教師
2001
潘亞清
市青年骨幹教師
2001
金旭峰
市青年骨幹教師
2001
眭習鳳
市優秀班主任
2001
周正先
市優秀少先隊輔導員
2001
姚亞虎
市青年骨幹教師
2002
徐惠英
市青年骨幹教師
2002
市優秀教育工作者
2001
潘慧黎
市優秀輔導員
1996.5
朱麗萍
省優秀班主任
1997.9
市青年骨幹教師
2001
張 林
市優秀園丁獎
1997.9
市學科帶頭人
2001
市中國小體衛兩個《條例》先進工作者
2001.12
市首批兼職教研員
2002.4
許 倩
市優秀班主任
1998.5
市青年骨幹教師
2001
市學科帶頭人
2002
朱江月
市教育工作者
1998.9
市學科帶頭人
2000
許曉曙
市教委優秀共產黨員
2000.7
市學科帶頭人
2000
蔣玉琴
市學科帶頭人
1999
市教委優秀女教育工作者
2001
市華英獎
2002.8
高鳴鴻
市青年骨幹教師
2001
袁雪風
市青年骨幹教師
2001
馬美南
市青年骨幹教師
2001
潘亞清
市青年骨幹教師
2001
金旭峰
市青年骨幹教師
2001
眭習鳳
市優秀班主任
2001
周正先
市優秀少先隊輔導員
2001
姚亞虎
市青年骨幹教師
2002
徐惠英
市青年骨幹教師
2002

教學建設

一、 在荒草地上建起一座美麗的校園
時間回溯到1987年8月。當四位剛走出師範校門的青年躊躇滿志地背著行囊,興沖衝來到常師二實小報到時,他們愣住了:一幢孤零零還未竣工的教學大樓鶴立在市郊一大片荒草地和蘆葦塘里。沒有校門,沒有操場,沒有課桌椅,沒有書籍課本,甚至沒有校長。方圓一里之內,沒有一條像樣的路。萬事開頭難。沒有錢,老總務錢蓮芝從常州師範借來8張支票去置辦課桌板凳、書籍簿本。雇不起汽車和搬運工,他們就找來兩台拖拉機。4名小青年二話不說,跳上拖拉機充當了搬運工。他們從很遠的地方將辦學用品拉到學校後,又挑燈夜戰,把成捆成捆的書本和一張張課桌卸下來。陽曆八月,暑氣逼人,他們揮汗如雨,饑渴難當,竟沒人叫一聲累。教學大樓還未正式起用,他們向附近的房產開發公司借了一間辦公室用作招生。附近的居民不願把孩子送到二實小上學,常州市教育局只好行政干預,把北環路以東地區硬性劃為二實小施教區。
1987年9月10日,沒有鮮花,沒有彩旗,沒有喜慶的鼓樂,二實小首批到校的6名教師在臨時代理校長王元生的帶領下,匆匆忙忙迎來了首批來自附近20所國小的88名學生,這就算開了學。
說來也許有人不信,建校後,二實小人打的第一場戰役就是除草,向校園內一人多高的野草宣戰,讓學校真正像個學校的樣子。他們發動全校師生(也就一百來號人)用鏟鏟,用手拔,用鍬挖,用鐮刀割,用火燒,幹了十來天,好不容易才開闢出一塊地方。他們從外面運來碎石、沙子鋪在上面,學校才算有了個小操場。就這樣苦幹了一個月,終於除盡了校園裡所有的野草。第二年春天,野草又瘋了似的長出來。他們請來拖拉機先把地深翻一遍,再發動師生把草根揀出來,最後讓土地暴曬,如法炮製,連續幹了三年,校園裡的野草才基本除淨。
接下來是搞綠化。買花秧樹苗沒有錢,他們就發動全校師生獻計獻策,多渠道籌集樹苗。有人到附近苗圃把人家間苗間掉的花木苗揀回來,栽到校園裡。有人看到小區裡有多餘的苗木,就跟人家磨嘴皮子,徵得人家同意,挖點回來。他們還發動全校師生你帶一棵芍藥,他帶一棵月季。終於將校園打扮得像了點樣。難怪二實小校長邵蘭芳說,二實小校園裡的每一株樹木,每一棵花草都浸透了二實小人辛勤的汗水!今天,當我們徜徉在二實小綠樹成陰、四季鮮花盛開的校園裡,漫步在二實小碧綠如茵的草坪上時,眼前仿佛又浮現出當年二實小人燕子銜泥般艱苦創業的情景。
那是1992年。由於教學大樓牆壁油漆剝落,學校決定改造大樓牆壁。請人測算了一下,全部工程最少需要10萬元。10萬元,對當時這所賬面上只有幾千元的國小來說,不帝是個天文數字。到哪裡去弄這筆錢呢?邵校長對全體教師說:“錢的事包在我身上。我就是變也要變出10萬元錢。”很少為自己的事去求人,且自尊心極強的邵蘭芳不怕碰釘子,不怕瞧冷臉,抱著磨破嘴、跑斷腿也要弄到錢的決心,四處尋找贊助單位。她一家家跑,一遍遍說,說二實小人辦學的艱難,說二實小人不畏千難萬險爭辦一流學校的決心,講到激動處,令人動容。這筆錢終於有了著落。錢到位後,他們立即請人在江西景德鎮訂做了瓷磚。錢和材料都到了位,想不到工程隊卻不願幹了。因為要保質保量貼瓷磚,必須把原來牆面上的油漆、水泥、石灰全部鏟淨。工作量大,太費時費力。怎么辦?學校召開全體教師大會,商量解決辦法。全校教師眾口一詞:人家不乾,我們自己乾,求人不如求自己!於是,青年教師連夜組成突擊隊,分片包乾。每人一把錘子,一把鑿子,從下午四點放學以後乾起,整整鏟、鑿了5天帶5個晚上。成百上千次的鏟鑿,滿頭滿臉滿身都是白灰。手上磨出了血泡,沒人說個歇字。課間和中午,全校找不到一個閒人。在外面開了3天會的邵校長回校後發現所有牆壁被鏟得乾乾淨淨,激動得心尖顫抖,眼淚簌簌掉下來。5天后,工程隊負責人跑到學校一看,驚住了!他不相信勞動強度這么大的活竟是一群細皮嫩肉的文弱書生乾 的。當時90%的年輕女教師皮膚過敏,手上、臉上、身上生滿紅斑,奇癢無比,一個多月後才消失。
後來學校又新建了第三幢教學大樓、塑膠跑道、裝備了多媒體教室、體現以學生為本的閱覽室、圖書館、多功能教室。
15年艱苦創業,二實小人在幾任校長的率領下,摸爬滾打,一直處在沒有條件創造條件也要上的狀態中,每前進一步,都要付出比別人大得多的代價。邵蘭芳曾多次說,二實小辦學貴在有一點精神,這種精神叫“四千精神”——千方百計、千言萬語、千辛萬苦、千錘百鍊。這“四千精神”,濃縮了二實小人辦學的經驗,道破了二實小人成功的秘密!
二、 追求課堂教學的理想狀態——讓學生積極主動地學
稍有一點辦學常識的人都知道,學校硬體建設可以搶時間趕速度,但是教育教學質量的提高可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必須有一個過程。二實小抓教育教學質量的提高,首先是從抓課堂教學開始的,抓課堂教學又是從轉變教師觀念入手的。
1997年10月的一天,邵蘭芳在《教育研究》上讀到華東師範大學葉瀾教授的一篇題為《讓課堂煥發出生命的活力》的文章。這篇文章把“教”與“學”的關係提高到教師和學生生命質量的體現、生命價值的釋放的高度來認識,大有耳目一新、頓開茅塞之感。她如獲至寶地把它推薦給學校中層以上幹部閱讀,隨後組織全校教師學習討論。全校教師受到了很大啟發和震撼,迫切地感到要更新學生觀、課堂教學觀、教材觀,改革傳統的課堂教學模式,樹立帶著學生走向教材的意識。這篇文章對於二實小的課堂教學改革起到了革命性的意義,“以學生為本”、“帶著學生走向教材”、“以學生為主體”等觀念很快深入人心,課堂教學改革出現了空前活躍的局面。
什麼叫積極主動地學?怎樣才能讓學生積極主動地學?走進二實小課堂,你就能找到答案。
二實小人對過去的課堂教學進行了深刻反思。他們認為,過去學生之所以學得被動,是因為教師沒有充分認識到學習是一種主觀能動的不可替代的認知活動,包辦代替太多,只重學習的結果,不重學習的過程。即使提問,也如同釣魚,“釣”到答案,也就達到了教學的最終目的,根本不留時間讓學生思考、感悟。找到問題的癥結後,老師們就大膽的在自己的課堂上試。白露老師上的《珍貴的教科書》最先嘗到改革的甜頭,課上出現了從未有過的生動活潑的景象。青年教師馬燕芬教《趙州橋》時,試圖讓學生在對照圖畫的反覆朗讀中領悟並講述趙州橋的美。當第三次讀課文時,一個小男生突然站起來說:“老師,趙州橋太美了,我真想把它的美用畫筆畫下來!”老師滿足了他的要求。同樣由馬老師執教的寓言《揠苗助長》,則是讓學生用表演課本劇的形式來揭示課文寓意的。
生教生,生考生,生評生,是二實小課堂上常見的一種教學方式。為了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檢驗教師的教學效果,鞏固所教知識,老師們設計了“我想提醒大家,讓我考考你”這一教學環節。請學生在學完新知識後,將自己認為比較重要或比較難掌握的知識點拎出來,給大家提個醒。最後,學生自由提問考大家並點名回答,答對者可以繼續考別人。這樣學,學生感到新鮮,學習熱情高漲。為了出考題考別人又不被別人考倒,他們整堂課注意力高度集中,思維自始至終處於活躍狀態,學會了傾聽,學會了表達,學會了評價。另外。這種從學生實際出發的重點難點的突破,更具有了針對性。
“你的回答妙極了 !”肯定和鼓勵是調動學生積極主動學習的法寶。要說二實小的課還有什麼特點,那就是老師們對學生始終充滿了期待、理解和鼓勵。他們說,一節課中其他環節都可以省,惟獨這一環節不能省。教師的鼓勵是學生學習熱情的激發器和催化劑,小學生非常在乎老師的評價,一旦得到老師的鼓勵,他就敢想、敢說、敢問。
三、 主題作業——溝通“書本世界”與“生活世界”的橋樑
有人說,今天的孩子是在做各種各樣練習冊中長大的。但在二實小教師辦公室,記者被這樣一些五花八門、別出心裁的作業吸引住了。語文作業有:畫畫、製作、觀察日記、收集、表演等形式;數學作業有:操作作業、觀察作業、訪問作業等,其形式都是兒童感興趣的。例如學習了《瀑布》一文後,要求學生收集中外著名瀑布的圖片、詩文以及介紹瀑布名稱、地理位置、寬度、高度等科普知識的資料,製作一本《瀑布集錦》,在班級舉行一次“瀑布展”。作業一布置,同學們就忙開了。結果,這次全部由學生獨立完成的作業——“瀑布展”搞得很成功!二實小人將這種作業叫做“主題作業”,認為它是學生溝通書本世界與生活世界的橋樑。過去二實小教師的精力大都放在上好40分鐘的一堂課上,對作業這一環節比較忽略,布置作業只是簡單的幾句話,即要求學生完成若干道練習題,結果大部分學生僅僅為作業而作業,成了解題的“操作工”,造成作業重量輕質、重書面輕口頭、重知識輕能力,損傷了學生的學習興趣。為了減輕學生過重的作業負擔,讓學生願意做作業,喜歡做作業,並相信自己能做好作業,他們將那些傳統意義上的的作業加以改造,使其成為內容上覆蓋原有的作業,形式上具有一定的主題性和情境性的主題作業。教師在批改主題作業時,評價方式也跟批一般作業不一樣。不再用分數和等第評價,而採用描述性語言評價,給予鼓勵、獎勵和提醒。如有些學生設計的作業與生活特別貼近,教師的評語是“你真是學習和生活的有心人!”
四、 “數學醫院”——養成學生終身受用的良好習慣
在二實小教師辦公桌上,記者還看到這樣一種不同一般的學生作業本。它們有的取名為“數學醫院”,有的取名為“小鏡子”,還有的取名為“數學病歷卡”、“馬虎國的故事”等等。教師告訴記者,這種充滿童趣的自省類作業本是該校改革作業批改方式,提高學生學習策略水平,讓學生學得更明白、更主動的產物。教師對學生的作業,只在過程和結果正確的題目上打“√”,而對那些過程或結果錯誤的題目,如錯誤帶有“全局性”的則用“——”將它劃出來;如錯誤是“局部性”的,就用“?”表示。作這樣一些記號的目的,就是讓學生自己去尋找錯誤的原因,根據錯誤進行有針對性的反省。反省的內容是“錯在哪裡”、“為什麼會出錯”、“現在能否正確解決”等。當學生完成反省後,教師要求學生把正確的解題過程或結果重新寫在另備的訂正本上,本子的名字由學生自取,這就有了上述種種名字。教師在批改過程中,還因人而異地寫上各種各樣批語。為了鞏固每天的反省效果,進一步強化成功,教師還引導學生每周寫“反省日記”。周記要求家長閱讀簽字。家長們對這一舉措很是讚賞,認為每周總結,不僅是訂正一些解題錯誤,更為重要的是使學生清楚地知道自己在乾什麼,幹得怎樣,目標在哪裡,形成反饋習慣和反省能力,這種習慣一旦養成,將終身受用。
為了在班級中形成反省氛圍,他們還將每周五的數學課改為“學習反省課”。課的前20分鐘讓學生談學習的成功經驗和反省體會,後20分鐘根據學生的反省,作鞏固性練習。如果有誰一周沒有錯誤,就被評為“數學明星”,另外,還設有“學有進步獎”等。反省課的功能一是“糾錯”,二是“強化成功”,三是促進學生相互學習,相互啟發,學會策略性地學習。後來,這一做法已遷移到其他學科。

騰飛

一、 一個“公司” 兩個“市場”
在二實小採訪,聽說該校少先隊大隊部辦了一個公司,兩個市場,覺得新鮮,忙問原委。分管德育的副校長袁文娟告訴記者,一個公司就是“紅領巾新竹服務公司”,兩個市場,就是“紅領巾跳蚤市場”和“紅領巾人才市場”。
“紅領巾新竹服務公司”下設“手拉手”工作部(包括紅領巾跳蚤市場、志願娃服務中心)、“我能行”工作部(紅領巾人才市場等)、“小主人”加油站(新竹體育基地、新竹演播室等)。“公司”宗旨是為隊員工作、學習、生活提供幫助,包括保護未成年人的種種合法權益。
學校領導在走訪貧困學生時發現,一些學生父母下崗,生活比較困難,而另一些家庭富裕的學生隨著年齡的增長,有許多淘汰和閒置的衣服、書籍和文具。於是,“紅領巾跳蚤市場”應運而生。這個市場一方面為學生提供交易過剩或閒置物品的場所,以實際行動資助身邊生活困難的學生,另一方面讓學生在此過程中學習、體驗管理員、售貨員、收銀員、部門經理和顧客等不同社會角色。
1999年5月的一天,是“紅領巾跳蚤市場”第一個開張日。學校組織的一個模擬集市開放了23個模擬市場。“小小市場管理員”、“小小服務員”、“收銀員”等職務全由清一色的少先隊員擔任。有4582件物品參加了交易,成交額達3581元,70%的“商品”更換了主人,近1000名家長與學生一起參加了活動。在這之後不久,應不少學生和家長的強烈要求,又舉行了第二屆、第三屆“紅領巾跳蚤市場”交易會。第二屆交易的主題是校服專賣。共交易校服385件,贈送貧困家庭學生110件,這一活動在當地社區產生了很大的反響。
“紅領巾人才市場”的作用不可小看,像“新竹服務公司”所有管理人員、工作人員和學校需要少先隊員的崗位都要通過這個“人才市場”招聘。從擬寫、張貼招聘廣告,到雙向選擇、簽定招聘契約、培訓上崗,甚至按勞取酬等都做得有板有眼,全方位模擬社會上的人才市場。第一次人才市場開張日場面很熱鬧,有600多名同學參與,共設崗位155個,分服務、知識、活動、行為規範四大類,包括“新竹電視台主持人”、“餐廳小衛士”、“開放書架管理員”、“廣播操領操員”等許多崗位。隊員們喊出了“亮相舞台,展示自己,服務夥伴,提高自己”的響亮口號。
以往學生任職的崗位一般由老師指定,有限的崗位被少數能力強的學生長期“占有”,而大多數學生處於被動接受管理的狀態。“紅領巾人才市場”激活了全體隊員的競爭意識,讓更多的學生參與到學校管理中來,在更多的崗位上得到鍛鍊,提高了綜合素質。特別是一些學科成績不突出的學生,在人才市場上找到了自己的位置,品嘗到了成功的喜悅。
二、 “生活頻道”的 開通
德育是什麼?二實小的教師回答是,德育不是說教,更不是體罰命令,德育是春風化雨,德育是夜雨潤花,德育就是一種持之以恆的感染、薰陶和誘導,是創造各種條件開展各項活動讓學生去感悟,去心得,是將火熱的社會生活引入校園,融入學生的學習生活。學校紅領巾電視台生活頻道的開通,標誌著二實小以生活頻道為依託的社會實踐活動進入了規範化、制度化的軌道。
許倩老師教了《電話》這篇課文後,孩子們仍有許多疑問懸在心中,圍著她問這問那,有些專業性很強的問題還真把她給問倒了。於是,一個活動計畫在她心中油然而生。他們請來市電信局團委書記盧叔叔開了個以現代通訊工具為專題的訪談會。
“請問盧叔叔,電話號碼是怎樣產生的?”“請問,什麼叫網際網路?信息高速公路是怎么回事?什麼叫網路電話?請問,怎樣打越洋電話最省錢?”同學們從普通電話問到錄音電話、行動電話、可視電話以及幻想中的電話。這種信息新鮮、密集、貼近學生生活而形式新穎的訪談會讓學生們得到很大的滿足,原計畫40分鐘的的活動搞了兩個小時還欲罷不能。學生們敢想、敢問、敢說的精神面貌給盧叔叔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嘖嘖稱讚二實小學生好生了得。
為了講解《未成年人保護法》,讓學生懂法、守法、用法,他們請市少年庭庭長來校做講座。他從一個個真實的案例講起,生動、形象、具體。學校還把學生帶到少年庭和少管所參觀。這樣的教育入腦入心,對學生觸動很大。
在學校德育工作中,二實小人不怕難,不嫌煩,想方設法帶領學生走出校園小課堂,走進社會大課堂,經風雨,見世面,長知識。他們帶學生到德育基地市蔬菜大棚基地勞動,到敬老院參加社會公益服務,去美術館看畫展,去劇院看演出,到鄉村去訪問新農村。
1999年4月21日,風和日麗,春光爛漫。二實小三個年級近800名學生來到鄉村,參加了該校組織的別開生面的“城裡孩子暢遊新農村活動”。整整一天時間,他們參觀了常州厚余鴕鳥場、全國聞名的夏溪花木基地、塥湖梅花鹿養殖基地和一家鄉鎮企業。這些城裡孩子投入大自然的環抱,興高采烈,樂不可支。他們捧青草餵鴕鳥,摟著小羊羔拍照,在鄉村的田埂上奔跑,在果園的水中小島上追逐嬉戲,在河灘上找貝殼、瓦片玩“削水片”。在清澈的小河邊,在轉動的水車旁,在無邊的果園中,茂密的水杉林里,他們唱啊,跳啊,盡情放飛心靈,從來也沒有這么開心過。活動的收穫是巨大的。在夏溪花卉苗木基地,學生們認識了大量的植物,欣賞了五彩繽紛的花木,訪問了花農,了解了農民的經濟收入,對農民的生活有了進一步的認識。在鴕鳥基地,同學們獲得了有關鴕鳥的知識,了解了鴕鳥的經濟價值。回校後,同學們把暢遊新農村的感受寫進了作文。這些習作感情真摯,內容豐富,詞語生動,對新農村、新農民的生活有了更深刻更具體的了解。他們在作文中寫道:“農村的小樓比城裡的高樓更洋氣,農村的環境比城市更美麗,農村的道路比城裡更寬闊。農民也穿西裝,打領帶,既種田,又做工。鄉鎮企業家比城裡大公司的老闆經理還氣派。真要換個眼睛看鄉村了!”
三、 終生難忘的國旗下講話
新千年元旦快到了,按分工,這一天國旗下的講話該由邵校長來講。在這樣一個特殊的日子,怎樣讓不尋常的人以不尋常的形式講一些不尋常的話,邵校長和他的德育智囊團的成員們開始了策劃。
2000年元旦這一天,全校期待已久的國旗下講話開始了。 “新千年來了,我們要對自己說,我不要做大懶蟲,我要做小主人。加油——”一(1)班小同學的話剛講完,他們全班一齊高呼“一(1)班加油! “讓我們在新年的鐘聲里記住自己的責任!”六(2)班同學的講話擲地有聲,鏗鏘激越。
25個班級25名同學(每班選派一名代表)的75句話(每班三句話),從各自的角度,以自己喜愛形式呈現在全校師生面前。整個講話連起來就像一篇優美抒情的朗誦詩。無論是形式還是內容都充滿了創造性。看到這樣的效果,邵校長當即取消了自己原先準備的講話。她說,孩子們講得比我好,在那樣的情境下,我的任何話都顯得多餘。最後,全校1000多名同學將寫有自己心愿的1000多隻自製小風車插在學校門口的那隻大型模型上。1000多隻風車帶著二實小1000多名同學的1000多個心愿飛旋著跨入了新千年。氣氛熱烈,場面壯觀,令在場的師生激動不已。在談到這次活動感受時,不少學生告訴記者,這是他們終生難忘的一次國旗下講話。
四、 臥薪嘗膽練內功
解讀常師二實小在短時間內取得成功的秘訣,記者不能不將目光投注到它那支令人羨慕的教師隊伍上。在這一方面,二實小人是受過刺激的。教育教學質量是學校的生命線。剛建校的那幾年,二實小人出外開會、辦事,總被人低看一等。因為人家心中根本就沒有你的位置。在市里舉行的各類比賽和活動中,二實小經常墊底。開會作報告,沒有二實小人的發言權。嚴峻的現實教育了二實小人,怨天尤人,於事無補,競爭不相信眼淚,只相信實力。他們自知和人家不是在一條起跑線上,但還是下決心臥薪嘗膽,奮起直追,迎頭趕上。而這一切得有一支高素質的教師隊伍。可是要建設這樣一支教師隊伍談何容易!
剛建校時,二實小的教師主要由新分配來的師範生和從農村各村校調來的教師組成,水平參差不齊,整體素質低。1990年,邵蘭芳校長來到二實小時,學校的各項常規還未真正建立起來,考卷上錯別字多,備課、批改作業不規範,甚至連給家長出一份通知,也要校長親手起草。她“嚴”字當頭,首先抓常規的建立。批改作業的符號怎么打,打在哪裡,打多大,學校都有明確規定。出考卷,她一張張把關,發現錯別字就返工,一遍不行兩遍,兩遍不行三遍,直至準確無誤才可發到學生手上。許多教師,甚至是老教師被她批得哭鼻子,抹眼淚,她也不心慈手軟。上課了,她拉一張板凳,就去聽隨堂課,聽追蹤課。如果需要,她走上講台,當場示範。教師不敢掉以輕心了,心思全花在了如何上好課備好課上。就這樣狠狠抓了三年,教學常規才建立起來。
建校初期,學校狠抓教師的學歷達標,積極鼓勵教師在職進修、“充電”。 在別的方面,校長很“摳門”,可是在教師學習進修上,邵蘭芳捨得花錢。35歲以下的教師個個像“釘子”,白天上課、料理班務,晚上看書學習。不少老師取得了大專文憑後,繼續攻讀本科、研究生課程。他們說,不要以為國小教師有了大專文憑就夠吃夠用了,當今教育教學領域日新月異,新理論層出不窮,只要稍不注意學習,你就無法適應了。
這幾年“校本培訓”的說法很流行,邵蘭芳說,其實很多年前我們就這樣做了。他們也採用一般學校都通常採用的師徒結對模式、微格培訓模式、沙龍碰撞模式等,都有效地促進了教師隊伍整體素質的提高。
“送出去,請進來”是二實小培訓教師一貫用的方法。學校請來常州市小教界的各路“神仙高手”——徐國梁、孫雅春、蔣純來、蒯超英等給教師“會診”,指點迷津,當他們教育科研的引路人和“高參”。徐國梁協助教導處抓教學,在二實小一呆就是四年,整天鑽在課堂里聽課,與青年教師面對面地談,手把手地教。四年以後,二實小的好課率大幅度提高,課堂教學質量終於有了很大提高。
像許多學校一樣,二實小也向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尋求過教育科研的支援。參與華東師範大學葉瀾教授的“新基礎教育實驗”是他們教育科研上檔次、上水平,不斷進入新境界的標誌,也使教師隊伍整體素質走上了一個新台階。從1999年9月起,每學期,以葉瀾為核心的專家組都要到學校來指導教師搞教育科研。他們採用分層帶教(經驗帶教、專家帶教)、點面結合、內外結合、問題答辯的形式,通過(專家)聽課——(專家)評課——(教師)再上課——(專家)再評課,定期給予青年教師以具體、切實的指導,幫助教師反思教育行為以及蘊藏在其中的教育理念,指出問題的關鍵所在(二實小人戲稱為“捉蟲”),並提出各種修改方案。專家的評課過程,不僅向教師展示了具體的“教育智慧”,同時給教師提供了一種實踐——反思——再實踐的反思示範。專業研究者的參與、與專家的對話,對教師確立新的教師觀、學生觀、教育活動觀起到了很大的助推作用,提升了教師的專業水平,使教師從經驗走進規律,能透過教育現象把握教育本質,使教育科研成果轉化為一種現實的教育生產力,從而使學校獲得了可持續發展的力量。校長邵蘭芳、副校長李偉平,普通教師蔣玉琴、許倩等一大批教師都是這種“專家培訓模式”的得益者。
“選單式培訓模式”是該校培訓教師的又一新形式。它的最大特點是教師能自主選擇校本培訓的內容、時間、方式。每學年初,校長室會同教科室將全年的培訓計畫一一列出,形成“選單式”校本培訓方案,然後將此方案發給教師。教師根據學校需要和個人意向自主選擇培訓項目和培訓方式。教科室綜合以後再列出學校培訓方案,規定出目標、內容、時間、方式、評價方法等。學校還為每一個教師提供進一步學習的時間和空間,每周周二下午3:30,學校為教師騰出固定的專業發展時間。他們還利用校園網路,減少會議次數,把更多的時間留給教師學習。
十幾年來,二實小在塑造教師隊伍方面的種種招數在今天都開始見效。一支業務精、作風正、思想境界高的教師隊伍業已形成,正在學校教育教學改革的方方面面發揮著它巨大的作用。有8名青年教師成為常州市學科帶頭人,11人成為常州市骨幹教師,21名教師參加省市10門學科基本功競賽,有13名教師獲一等獎,6名獲二等獎。本科學歷的占教師總數的32.6%,大專學歷占教師總數的55.8%,數百篇教育科研論文在國家級、省級刊物發表或獲獎。
15年艱苦創業,常師二實小的面貌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辦學條件今非昔比,得到了很大的改善,教育教學質量大大提高,社會聲譽鵲起,贏得了輕負擔,高質量的美譽,成為常州市的熱門學校。原先不願劃歸二實國小區的一些單位和個人,如今都希望讓孩子到二實小就讀。學校生源爆滿,規模一擴再擴,由建校時的4個教學班,88名學生,十幾名教師,擴至今25個班級,1154名學生,69位教師,學校多次被評為常州市文明單位,並早已成為省實驗國小,邁入常州名校行列。
二實小的崛起,引起了許多教育實踐和理論工作者的興趣。他們開始關注二實小現象。慕名到二實小參觀考察的人絡繹不絕。1996年,全國校長培訓班來常師二實小考察,校長們說,素質教育在二實小真正落到了實處。1997年,海南省先後有兩位副市長帶隊到二實小考察,對二實小的管理產生了濃厚的興趣。2002年全國骨幹校長高級研修班學員到常師二實小考察,二實小的學生給校長們留下了美好的印象:孩子說孩子的話,沒有空話,沒有套話,非常天真、真實。
二實小靠他們的“四千精神”,靠幾任敢於拼搏、勇於開拓、正直無私的好校長,靠一支素質優良、充滿希望與活力的教師隊伍,用短短15年時間打造了“常師二實小”這一響噹噹的名校品牌,創造了教育的神奇!

發展計畫

活動總結
走過春天,播下的是希望;走過秋天,收穫的是豐收。同樣,接受“新基礎”基地學校建設的中期評估,留給我們的是這樣兩句話:
(一)團隊合作,大局為重
“紅花更需綠葉配。”紅花因綠葉的襯托而嬌艷,更因綠葉的無私奉獻而芳澤。在這次評估活動中給我們感受最深的是語文教研組團隊成員之間的團結合作意識。個人的得失、個人的困難,在“新基礎”面前都顯得不再重要。
1.智囊團。
在課程部長分身乏術的情況下,我們給三個上課教師各配備了一個智囊團,由主教的老師為其出謀劃策。可以說三十五顆心擰成了一股繩,聽課、評課、重建,走到哪,心裡裝的都是上課的內容。由於語文教師都身兼班主任,上班時候很難抽出整段的時間用來商討,因此大家更多的是犧牲了自己的休息時間,午間、下班後、休假日,這些本該是閒聊休息、帶孩子、陪老人的時間,都被我們用在了研討、修改教案上,而沒有聽到大家一句怨言。這股精神、這股凝聚力深深地感染了每個教師,也成為了大家前行的動力。分管組長作為各組的召集者、引領者,發揮了很大的作用,常常陪伴上課教師到最後,或研究教案,或斟字琢句地修改說課稿。尤其是陸軒老師,在自身六年級課務、負擔較重的情況下,跨年級,帶領高年段老師一起為趙菊玉老師獻計獻策。
2.先行者。
在這次活動中,湧現出了一批甘挑重任的老師。他們不是“新基礎”活動課堂教學的最後呈現者,但缺之不可。當最初的教案成形後,為了讓上課教師從夥伴那兒找到靈感,辨析教學環節的可操作性,是他們——毛如靜、王小娟、朱江月老師,勇挑重擔,先上課給開課教師看。在開放中,大家再尋找理念和實踐的融合點,一次次驗證教案,有可吸取的精華,也有思考還不夠成熟有待改進的,為開課教師送上了一份沉甸甸的厚禮。他們是試金石,是先行者。
3.支援者。
當然,我們還忘不了給予我們幫助的組外的支援者。謝丹、謝忠恕、殷春華老師,給予我們技術上的幫助,使上課課件更精益求精。
所以,一次活動,一堂課凝聚的是關心這次活動的每一個老師的心血。
(二)精益求精,質量為先
大家經歷一天的檢閱;而事實上,我們更是經歷了一場長達幾個月的洗禮。從任務布置下來,從上課教師名單確定下來,“質量”這個詞就一直盤旋在大家的腦海里。
為了上好這三節課,大家一遍又一遍地修改教案、試教、聽課、評課,為的就是拿出一節令自己滿意的課。高老師一次又一次地推翻教學設計,這種勇氣、這種研究意識值得大家敬佩。正是有了這一次次的打磨,三位教師最後課堂的呈現得到了專家的肯定,方海紅和趙菊玉老師無論是教案設計還是教師的狀態和試教時比較可謂是一次比一次有進步,而高老師的專業素養也得到了專家的讚揚。 課堂是學生的課堂,學生是課堂的靈魂,一流的課應是學生出采的課堂。10月24日,走進這三位教師的課堂,大家能感受到孩子們訓練有素,有著良好的學習習慣。方老師班上學生韻味十足的朗讀,高老師班上學生豐富的語言積累,趙老師班上學生敏捷的思維,都讓人耳目一新,看得出三位教師平時就非常注重學生學習能力的培養。正是應了這樣一句話:“梅花香自苦寒來,寶劍鋒自磨礪出。”
也許這樣一個過程是磨人的,但這更是一個提升自己的過程,因為大家都有一個共同的信念:精益求精,質量為先。

近年變化

1.從“被動執行”到“主動策劃”。
前期,語文教研組的活動主題有兩個來源,一是市教研室,二是學校領導層。上面要我們做什麼,那么教研組就開展相應的活動,可以說是“被動執行”的成分多;而近兩年大家都感受到教研組在變“被動”為“主動”,主動策劃語文組的活動。從語文組研究課題的確立到推進、青年教師的培訓活動、中老年教師的展風采活動等等,都展現著語文教研組獨特的魅力。
2.從“短期思考”到“長遠規劃”。
以前,教研組常常是本周思考確定下周的活動主題,這樣就容易造成以下缺陷:A.活動準備倉促,缺乏實效;B.活動缺乏序列性,不利於教師的成長。針對這些問題,教研組將活動策劃的時間提前,將活動的周期拉長。開學前,根據教師、學生的成長需求,團隊的發展需要,制定一個學期的活動內容。有些活動周期拉長到以“月、學期”為單位,甚至是學年,像青年教師的培訓活動、學生語文活動都已成為語文教研組的傳統,將一直沿襲下去。因為只有成事,才能成人。
3.從“自上而下”到“上下聯動”。
以往,教研組的構成從教研組長到組內教師像是一條自上而下的繩索,僅靠教研組長的輻射力遠遠不能取得長足效應,而大組活動時組員的參與面小,很多人無機會參與或呈觀望狀態;而當以年級組為單位的備課組成立後,這種局面就明顯得到改善。很多學習、討論放到備課組內或各年段里,討論變激烈了,研究的針對性增強了,教研活動的實效也就得到了保障。所以各個備課組就像是教研組這條繩索上的一個個橫向連線點,這樣上下聯動也就調動了每個教師參與活動的積極性,提高了整個教研組的戰鬥力。 4.從“整齊劃一”到“差異互動”。
在教研組組內建設上,我們變“整體劃一”為“差異互動”。以往活動中往往要求全員參與,要求一致,但事實上每個教師的需求不一樣,這樣大而籠統的培訓不利於教師的成長。只有挖掘教師之間的差異資源,才能既輕鬆又最大程度地促進教師的提升。除了第一梯隊的教師向第二、第三梯隊的教師開放課堂、師徒結隊等,我們還會組織“中年教師展風采”活動,讓中年教師寶貴的經驗得以延續,讓語文教師有不走出校門就能領略大家風采的機會;而青年教師的培訓形式也發生了變化,變以往單兵作戰為今日的聯手出擊,既培養合作意識,又能取長補短,得到了青年教師的贊同。

面臨問題

(一)教研組的人員結構
1.團隊中缺乏高層次的領銜人。
近幾年來,語文組連續有多名在校內外頗具影響力的語文領銜人外流。雖然語文組也人才濟濟,不乏有思想、有經驗的老師,但大部分教師長期將目光停留在班級管理和語文課堂教學之中,對外缺乏打開局面的感召力,對內缺乏高瞻遠矚的戰略意識。因此,一定程度上缺乏指導和引領。
2.日常中缺乏集中研究的時空。
隨著新基礎基地學校建設的不斷深擴大,學科教學和學生工作的要求日益提高。語文教師都身兼班主任,兩頭的工作都需要投入大量的精力。老師們普遍反映工作頭緒多,在校只能忙於日常工作的正常有序運作,靜下心來研究的時間和精力都得不到保證。
3.教師中缺乏穩定的研究隊伍。
近兩年來,語文組由於教師退休、外流,人員結構波動大,隊伍不穩定。據簡單統計,從進入基地學校起,新進入的語文老師有10位,占語文組三分之一。除此之外,有7位女教師在近三年內生育。而且,老師的健康狀況不佳。一個學期內,語文組先後有多人病假。這些因素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著日常的教學研究往縱深發展。
(二)教研活動的組織方式
在新基礎課型研究方面,語文組經歷了專家組提供課型,各年級認領研究到各年級自主確立研究課型,學科組試圖在某一課型上縱向形成系列,應該說大家對課型研究一直都缺乏明確的認識。幾次研討課的呈現和評議,包括基地學校活動,即便有專家組的參與,對大家的幫助也不很明顯。
同時,以年級為單位,各年級自主研究的情況也呈現出明顯的差異。對整個學科組而言,研究的主題相對分散,研究的力量相對分散。共同研討時缺乏能夠促進互動生成的話題。
另外,語文組團隊較大,重心雖然下移了,但因為諸多原因,研究的實效性還不夠。

學校地址

江蘇省常州市天寧區翠竹新村11號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