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市第二十四中學

常州市第二十四中學

常州市第二十四中學創建於 1929 年,位於市中心,東倚紅梅公園,南臨洪亮吉故居,西瀕市圖書館,北於與江蘇省常州高級中學隔羅漢路相望。學校現有教學班 32個,學生 1928 人,在編教職工 108 人,其中專任教師 72 人,兼任教師 10 人,在 82 名教師中,高級教師 29 人,一級教師 36 人,教師隊伍的職務結構、學歷結構、年齡結構比較合理,各科教師也都配套。學校先後獲得了“江蘇省首批實施教育現代化工程示範國中”、“江蘇省文明單位”、“全國‘雙合格’優秀家長學校”、“江蘇省青少年科技教育先進學校”、“常州市文明單位標兵”、“常州市依法治校先進學校”、“江蘇省模範學校”、“常州市德育先進學校”。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常州市第二十四中學
  • 創辦時間:1929 年
  • 所屬地區:常州市
  • 類別:中學
辦學歷史,辦學條件,辦學規模,師資力量,辦學成果,學生成績,學校榮譽,文化傳統,教風學風,科技教育,自主發展,校園環境,學校領導,地理位置,

辦學歷史

常州市第二十四中學創建於1929 年,前身是私立武進初級中學、常州市第四初級中學, 1970年學校更名為“常州市第二十四中學”。學校位於市中心,東倚紅梅公園、天寧寶塔,南臨洪亮吉(清代著名經學家、文學家、地方志與人口論學者)故居,西瀕市圖書館,北與江蘇省常州高級中學隔羅漢路相望。

辦學條件

辦學規模

校園占地面積30畝,建築面積20800m2,學校現有在編教工131名,教學班34個,學生兩千餘人。二十四中經歷了八十年的滄桑歲月的洗禮,幾代人的篳路藍縷的不懈努力,積澱了厚實的文化底蘊,成為一所歷史悠久,質量上乘,市民嚮往的優質學校。學校先後獲得了“江蘇省首批實施教育現代化工程示範國中”、“江蘇省文明單位”、“全國‘雙合格’優秀家長學校”、“江蘇省青少年科技教育先進學校”、“常州市文明單位標兵”、“常州市依法治校先進學校”、“江蘇省模範學校”、“常州市德育先進學校”、“常州市科技教育特色學校“、“常州市藝術教育特色學校”、“江蘇省和諧校園”、“江蘇省最具影響力國中”、“江蘇省實施素質教育先進學校”等集體榮譽。2008年,趙衛勇被評為“常州市十佳民眾擁戴好校長”。

師資力量

優良的教風塑造了敬業的教師。他們熱愛學生,甘為人梯, 勤於教書, 精於育人。語文、數學、物理等教研組先後被命名為“常州市紅旗班組”,一批教師分別被表彰為全國、省、市優秀教師。數學、英語、生物學科成為市教研室教學基地。同時,學校是第一批“常州市教科研基地”,即在常州市教研室、教科所的指導下,共同探索教育教學規律,進行教育教學科學研究,培養高素質教師,提高全體學生素質。

辦學成果

學生成績

優良的學風培養了優秀的人才。學校堅持面向全體學生,全面實施素質教育,充分發揮德育在教學過程中的影響,把思想品德素質的提高遷移到學習中,形成有利於學習的德育氛圍。在各級各類競賽中,參賽者頻頻競相,屢屢獲獎,僅略舉 2001 年數例,在江蘇省數學競賽中,獲獎達 34 人之多;在全國中學生英語能力競賽中,按學生數的比例規定, 16 名選手參賽全部獲獎,其中一等獎 1 人,二等獎 15 人;在江蘇省國中物理競賽中, 7 人參賽,獲省一等獎 1 人,省二等獎 3 人,市一等獎 2 人,市二等獎 1 人。
學校規模大、生源足,但生均占地少,活動空間小,為貫徹市教育工作會議精神,滿足學生教育教學活動正常開展,學校在市教育局的扶持下,正盡力繼續改善辦學條件,在 2001 年就投入 800 萬元,用於擴大校地和建造塑膠運動場。
學兄弟學校之長,創二十四中之新。隨著素質教育的推進和新課程改革的實施,學校並不滿足已有的成績,而要進一步勇於探索、勤于思考、敢於開拓、精於業務,尋求能體現自己特色的途徑,不斷提高辦學水平。作為 2000 年被省教育廳首批認定的省示範國中之一,學校在已形成教學“嚴、細、實”的基本特色的基礎上,向更高層面的特色發展,使學生的特長和潛能都得到發展。
常州市二十四中自從2006年起便不再參與擇校考試,所收學生為地區規定範圍內學生。

學校榮譽

年份
獲局級及以上綜合性榮譽稱號
2008
“黨員進老區,萬人幫萬戶”先進集體
2008
常州市第十九屆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團體獎
2008
常州市第20屆科普宣傳周活動最佳創新活動獎
2008
2007學年度“團結、廉潔、開拓”優秀班子
2008
2008年暑期中小學生讀書活動優秀組織獎
2008
貫徹落實"兩條一規"優秀學校
2009
常州市學校“五個有”示範團組織
2009
2007-2008年度常州市教育系統模範教職工之家
2009
2007-2008年度常州市教育系統先進女職工委員會
2009
2009年常州市青少年機器人大賽獲團體一等獎
2009
常州教育黨建品牌創建活動一等獎
2009
首批常州市科技教育特色學校
2009
2008學年度“團結、廉潔、開拓”好班子
2009
常州市教育系統關心下一代工作先進單位
年份
獲局級及以上綜合性榮譽稱號
2009
2009年暑期中小學生讀書活動優秀組織獎
2009
常州市實施《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準》先進學校
2009
“生命之水”主題教育活動優秀組織獎
2009
江蘇省健康促進學校銅牌
2009
2009年度江蘇省最具影響力學校
2009
江蘇省和諧校園
2009
2007-2009年度領導班子理論學習中心組先進單位
2010
2009年度常州市五一勞動獎狀
2010
常州市教育系統先進基層黨組織
2010
2009學年度“團結、廉潔、開拓”好班子
2010
2010年度江蘇省最具影響力學校
2010
2010年度常州市“平安校園”
2010
江蘇省藝術教育特色學校

文化傳統

教風學風

學校八十多年的辦學歷程,鑄就了“團結、勤奮、求實、創新”的校風;形成了“樂業、愛生、開拓、嚴謹”的教風;培養了“尊師、好學、文明、進取”的學風。
優良的校風創造了良好的群體。學校各方面工作受到了表彰,先後被評為“常州市文明單位標兵”、“江蘇省衛生先進單位”、“常州市紅旗團委標兵”、“常州市‘九五奉獻杯'立功競賽優勝單位”、“常州市爭當文明職工先進單位”。

科技教育

“教育的真諦是要發展人的個性,是讓每一個學生的個性都得到健康發展,其智慧在於找到教育支點,去撬起學生能力發展和生命成長,進而為學生髮揮自己的特長和優勢,讓每一個孩子潛在的靈性都閃耀出迷人的光芒。”二十四中人一直堅守著這一崇高的教育理想,他們以此為基礎創造性地為每一個學生提供了發展的空間。
談起學生,趙衛勇校長如數家珍:
有一個班級的《班級公約》是:讓別人因我存在而幸福。
有一個班級教室里醒目地寫著:我拼搏,我進步,我快樂。
同學們請來殘疾人藝術團來校做展示他們自強不息的表演。
“閱讀經典”的演講中,學生走上擔當起百家講壇的主講人。
各班班長帶領同學們回收易拉罐,賣得款項捐給“希望工程”。
組織開展了向四川地震災區捐款的活動。
有一個老師鼻炎嚴重,坐在前排的同學總是悄悄地遞上紙巾。老師在德育工作研討會上動情地說:“在這樣優秀的學生面前,我不努力做一名好老師我還做什麼呢?”
在運動會上入場儀式極富創意,用色彩、文字、舞蹈、音樂將青春的激情與靈動表現得淋漓盡致。
藝術節上,自編自演的歌舞傾倒全校師生;合唱節上,全員參與,一個不少。
思考生命的意義和責任,關注學生精神世界的成長,學校開展了“生命教育”實踐研究。
暑期社會實踐的評比中,有一位同學寫下了這樣的話:“第一次認識到什麼是真正的學習,什麼是拼搏,什麼是奮鬥。我從逼著自己學變為想學,不僅僅學到的是知識,更是一種精神。”
即使是在初三,依然認認真真做操,踏踏實實做好值日工作,從乾淨的教室、整齊的廣播操中感受到初三學生優秀的習慣。
……
1.科技教育,開啟學校特色教育新思路
說起學校的特色時,趙校長馬上自豪地說起學校的科技教育。
他說,二十四中的科技教育已經走上常規工作規範化、活動形式多樣化、具體工作制度化的良性發展道路。
長期以來,常州二十四中開展多元立體的科技教育活動,培養學生愛科學、學科學、用科學的良好習慣,提高學生的科學素養。學校以科普教育為導航,營造科技教育氛圍。利用廣播、牆報、櫥窗、講座等對學生宣傳科普知識。學校的廣播站,每周二的“科技之窗”欄目向學生講述科普故事、播送科技信息;校園科普展板,成為同學們增長科技知識的良師益友。學校與長三角科技協會、上海科協、揚州科協等加強聯繫,邀請專家來校作科普知識專題講座,介紹前沿科學技術發展的動態。組織學生觀看“我愛發明”、“異想天開”等節目,觀看《宇宙與人》、《玩科學》等優秀科普錄象,傳播科學思想,倡導科學生活方法,營造崇尚科學,勇於創新的氛圍,為廣大學生獲取科普知識、馳騁科幻思維、展示科創實力構建平台。極大地激發了學校師生“學科學、愛科學、用科學”的積極性和參加省、市科技創新大賽的熱情,創造了一大批科技教育特色成果。
學校加強科技輔導員隊伍建設,培養了一批高水平愛專業的科技教育兼職教師隊伍。楊小春、盧凌、戴文娟老師分別被評為省級科技工作先進個人、省級優秀科技教師、市級優秀科技輔導員。學校加強科技教育課程建設,與科學類課程的整合,繼續開發科技教育方面的校本課程、加強與研究性學習的整合、把各類科技活動(機器人活動、科學繪畫、生物園地、科學小發明)普及化和常規化。
學校的特色教育最忌諱的是表面文章和短期效應。為避免學校的科技教育走過場、隨意性,學校每年精心策劃,組織科技系列活動,以保證科技教育的常規化、制度化、系列化。1月機器人競賽項目培訓,3月參加常州市“機器人”比賽,4月參加江蘇省“機器人”比賽,5月舉辦“校園趣味科技節”,9月進行“金鑰匙”初賽、決賽,10月“傲龍機器人俱樂部”開班,11月備戰“金鑰匙”省團體賽,12月備戰省“創新大賽”。寒暑假開展“三小活動”即“小發明、小論文、小製作”,開學時組織展示、評比活動。其中,傳統項目“校園趣味科技節”已舉辦了七屆,設有“科普板報”、“小發明”、“科技小論文”、“科普網頁設計”、“趣味實驗創新設計”、“科學幻想畫”、“科普海報”、“科技挑戰賽”等競賽項目,“科技挑戰賽”既有“魔珠”、“雞蛋撞地球”、“水火箭”等傳統項目,又堅持每年有創新,如2008年的“趣味科技節”增加了與“奧運”有關的項目:“奧運五環賽”、“奧運連心橋”、“保衛聖火”等,2009年又與“國際天文年”相結合,新增了“自製望遠鏡”、“測量隕石的密度”、“孔明燈承重”等項目,激發學生探索星空、認識宇宙的興趣。科技節融思想性、知識性、趣味性與時代性融為一體,讓學生體驗到玩科學的樂趣。
“傲龍機器人俱樂部”是二十四中科技教育的一大亮點,該俱樂部是常州市青少年科協下屬的七個科技俱樂部之一。自2004年成立以來,在實踐中逐步形成了 “重在普及,兼顧競賽”的工作思路,FLL項目是該俱樂部的強項,年年在省級比賽中獲獎,2009年榮獲了兩個第一名,代表江蘇省參加全國的比賽獲二等獎。在“傲龍機器人俱樂部”,學員的創造性思維得到了最大化的釋放,這裡成了學生學習的樂園,創新的家園。
下面的這一組數據,足以表明二十四中在科技教育上所取得的輝煌:
2004年,科技小論文、科技小發明、科學實踐活動共獲得省一等獎2次,省二等獎3次,市一等獎7次,市二等獎20次。2004年科技小論文興趣小組加入社團,2005年學校科技社團被評為常州市中學生特色社團,2006年機器人興趣小組加入社團。2006年學校獲第十八屆“國際科學與和平周” 全國中小學生(江蘇地區)“可一”杯金鑰匙科技賽江蘇省青少年科技教育先進學校,2007獲常州市創新大賽團體獎。2005年江蘇省比賽中獲國中組FLL二等獎,2006年在常州市“小飛船”杯機器人比賽中獲得國中組FLL第一名、2006江蘇省機器人比賽FLL亞軍,2007年獲得常州市FLL第一名、江蘇省一等獎,參加2007年FLL世界錦標賽獲得銅牌。2008年第二十屆“國際科學與和平周”全國中國小(江蘇地區)金鑰匙競賽中,二十四中學生獲江蘇省特等獎2人,江蘇省一等獎3人,江蘇省二等獎6人,常州市二等獎5人,常州市三等獎11人。
透過這一組組數據的表象,我們可以窺見其實質。如果僅僅是滿足於死抓分數,也許可以立竿見影,成就一時,但往往是以犧牲學生的一生為代價的。而常州二十四中,卻走出了一條為學生未來著想的可持續發展之路。學生天生是具有差異的,每個人的面貌、個性、特長,給這個世界的色彩都不一樣,正如世上沒有兩片完全相同的樹葉。“教育成功的秘訣在於尊重學生”(愛默生)。學校個性化的教育是旨在創設最有利於學生髮展的環境,針對學生的個別差異進行施教。二十四中老師們在工作中踐行著這一理念,努力創設適合孩子的教育。
2.“醜小鴨也能成為白天鵝”
看上去活潑開朗的小佳同學,現在是九年級(6)班的一位優秀的學生。剛進二十四中校門的時候,她只是班級里一名默默無聞的小女生。但她知道,二十四中是以成績優異而著名的,因此,她每天勤奮學習,暗中與其他同學比著分數的高低。然而,讓她大惑不解的是,同學們並沒有像她想像的那樣“一心唯讀聖賢書,兩耳不聞窗外事”,而是“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關心”,看看這些同伴們常常為《班級公約》的制定而爭論不休;積極參加學校的“閱讀經典”的演講比賽;回收易拉罐賣得款項捐給“希望工程”;組織開展了向四川地震災區捐款的活動;在運動會上入場儀式極富創意,用色彩、文字、舞蹈、音樂將青春的激情與靈動表現得淋漓盡致;藝術節上,自編自演的歌舞傾倒全校師生;合唱節上,全員參與,一個不少;一到下午的課外活動課,馬上就呼嘯而去,直奔自己喜歡的項目而去……儘管這樣,她還驚訝地發現,同學們學習就是棒,見解就是高,辦事就是靈,老師們還似乎很喜歡這樣的學生。而她成天心不旁騖,出來進去手不離書,口中念念有詞,卻總是趕不上。
在老師的鼓勵下,小佳也嘗試著報名參加了科技活動小組。等她走進這片神奇的天地,才發現這裡真是趣味無窮,機器人、生物園地、科技視頻、參觀科技館等內容異彩紛呈,並有“科普板報”、“小發明”、“科技小論文”、“科普網頁設計”、“趣味實驗創新設計”、“科學幻想畫、科普海報大賽”等競賽性項目。她一下子被迷住了。三年中,不管學習負擔有多重,她從不缺席。現在儘管初三學習壓力不斷增大,但小佳依然正常參加科技小組的活動。
2008年,她獲第二十屆“國際科學與和平周”全國中國小(江蘇地區)金鑰匙競賽特等獎。在獲獎感言中她激動地說:“參加學校科技活動小組的兩年中,最大的感受是知識豐富了,思考問題的能力增強了,動手能力也增強了。更重要的是,我把參加科技活動的體驗觸類旁通地套用到考試學科的學習上,居然受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學習起來,不再那么枯燥乏味,常有‘豁然開朗’之感。”班主任王老師高興地評價小佳:“參加科技小組活動,使她的自信心大大增強,思維縝密,主動學習的意識被激活了,學習成績也躍居班級前十名。當年的醜小鴨變成白天鵝了。”
像小佳這樣,找到一個適合自己的平台,最大限度地發展自己的興趣特長的同學不在少數,他們的身影活躍在一系列社團中。二十四中的科技教育已經走上常規工作規範化、活動形式多樣化、具體工作制度化的良性發展道路。
“教育成功的秘訣在於尊重學生”。學生天生是具有差異的,每個人的面貌、個性、特長,給這個世界的色彩都不一樣,正如世上沒有兩片完全相同的樹葉。學校個性化的教育是旨在創設最有利於學生髮展的環境,在認真實施國家和地方課程的基礎上,積極開發校本課程,努力彰顯辦學特色。二十四中先後自主開發了“智慧型機器人”、外籍教師編著的“英語口語”、“名著閱讀與欣賞”、“心理諮詢與輔導”等校本教材,滿足不同學生髮展需求。
二十四中堅持以德育為首, 積極踐行“品行正、基礎實、能力強、素質優的陽光型學生”的人才培養目標。
科技教育是常州二十四中特色教育中的一個側面,同時學校還注重研發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提升學生的人文素養。學校的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圍繞“人與社會”這條線索,遵循主題領域統整的思路,側重研究性學習領域。以“人文常州”為主題,引導學生在常州人文社會這本活教科書中發現問題、探究問題、解決問題。研究內容涉及常州的“園林文化”、“亭文化”、“民間工藝”、“民間傳說”、“飲食文化”、“茶文化”等諸多專題。2009年,七年級學生以“二十四中校史文化”為研究主題,迎接學校八十華誕的到來。在研究報告中學生深有感觸地說:“了解了二十四中的發展史,精神成長史,我們會懷著一顆激動、感恩的心,用實際行動為即將到來的八十周年校慶增添濃墨重彩的一筆。”這門課程深入了學生的心田,提升了學生的人文素養和實踐能力。
3.楊老師的成長三部曲
教師是學校的靈魂,是學校的生命力所在。趙衛勇校長認為,要提升學校科技創新的教育水平,必須先保證有一批在科技創新方面有所建樹的教師。為此,學校一方面吸納有創新力和敬業精神的青年教師充實科技教育隊伍,另一方面,通過專家引領,學習先進教育理念,採用請進來走出去等多種形式,學習他人的先進教育經驗。
剛過而立的楊小春老師,是常州二十四中學青年教師的代表。他把工作中體會到的樂趣傳染給學生,讓他們學得輕鬆,學得開心。九年來,他任班主任工作六年,負責教育、教學、科技三大塊工作,任畢業班物理教學七年,任校科技輔導員八年。
有一次,學生對楊老師抱怨說,物理好像沒什麼用。楊老師敏銳地感覺到,如果只關注書本知識,學生就覺得物理知識離我們很遙遠。於是,他讓同學們回家觀察常見的熱水器,然後閱讀銘牌回答對應的問題。
第二天,學生興高采烈地告訴楊老師他們的收穫。
“我從銘牌中知道了‘MJ/h’是什麼單位,‘65MJ/h’化為該物理量的國際基本單位是什麼。”
“我昨天還給我的爸爸解釋了‘9L/min (溫升25℃)’的意思,銘牌中‘1.40Kg/h’的意思。”
“我還計算出這種燃氣熱水器當燃氣產生1000J的熱量時,水吸收的熱量大於多少 J。”
“原來,生活中有這么多的物理知識呀!”
楊老師經常讓學生自己選擇身邊的事物,尋找與物理有關的知識。在這樣的學習活動中,學生學以致用,不僅讓物理知識為生活服務,還激發了學生學習的熱情。
他說:“進入二十四中這個大家庭,年長老師的諄諄教誨,促進我健康成長。在教學過程中我深知肩上的擔子很重,不能忘記家長滿含期待的眼神,必須正視學生無邪的眼神,所以絲毫不敢懈怠,認真對待每一個學生,認真上好每一節課,認真完成學校交給的每一件事。” 2006年12月參加江蘇省國中物理實驗創新比賽評優課獲省一等獎,多篇論文獲省級獎項。他平時喜歡研究教學評價的改革,2006年自編的《熱水器綜合套用》在“江蘇省國中物理優秀試題評選”活動中獲一等獎。參與常州市物理統考卷命題4次,上市級教研公開課三次,承擔市級教研活動講座五次。在市級課題《在科技教育中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研究》中擔任副組長。2008年11月經過市區賽、大市賽、省賽最終獲得江蘇省中青年物理教師基本功大賽第一名。他發揮特長,為學校科技特色教育立下了汗馬功勞。自2002年暑期研討會上提出“創建科技教育特色學校”以來,輔導的小發明分別獲得省一、二、三等獎,從2003年起每年5月負責籌劃舉辦校趣味科技節,目前趣味科技節已經成功舉辦7屆,受到了非常好的效果。2008年“玩科學 迎奧運”第六屆趣味科技節獲得常州市科普周最佳創新活動獎。為了參加全國機器人比賽,他放棄暑期外出旅遊,冒著酷暑訓練,在全國比賽中該項目全國排名第七。2007年5月代表中國帶隊參加在挪威舉行的機器人世錦賽,九年來輔導學生參加科技競賽獲得省級獎項及以上超過了100項。他本人也多次被評為省、市優秀教練。僅2008年上半年就輔導學生科技競賽獲得市級團體獎項3項,省級團體獎項2項。他本人先後獲得“江蘇省中青年物理教師基本功大賽一等獎”第一名,同年還榮獲“中國小優秀青年教師”、“常州市骨幹教師” 稱號。
正如楊小春老師在總結自己的成長體會時說的那樣:我常州市二十四中的講台上盡情的揮灑熱情,經歷了“播種的期待”,“風雨後的彩虹”,“收穫的喜悅”的成長三部曲。
以楊老師為代表的二十四中青年教師群體,把追求卓越是看成一種精神,一種價值,一種責任,一種自信,一種創造,一種幸福,一種自我選擇,一種生活的智慧,他們正成為二十四中個性化教育蓬勃發展的支柱。
二十四中在科技教育上取得的豐碩成果,激勵了廣大教師積極參與教科研的熱情。正是在這樣的現實背景和良好氛圍中,常州二十四中的老師以“實”為核心,紮實、踏實、務實、平實、真實地開展學術沙龍、案例分析、專題研究等活動,仰望星空,腳踏實地,步履堅定地走了下來。這樣的教育教學活動大受學生歡迎,不僅在省市級教學公開課比賽中頻頻獲獎,而且教學成績也高歌猛進。

自主發展

弘揚學生的主體性,培養學生自主發展的能力,是當今中國小教育改革的一個基本趨向,但具體落實到學校中,不少學校或僅僅停留在認識上,或操作上難有作為。而常州市第二十四中學在這方面邁出了堅實的一步。
關於學生“自主發展”,趙衛勇校長作了如下的闡釋,學生的自主發展是指學校通過“自我定向、自由選擇、自我實踐、自主研究、自我反思”等方式方法,培養和提高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和創造力,使學生成為教育活動的主體和自我發展的主體,進而成為主體性的社會成員。不能自主發展的學生是失敗的學生,學校的一切是為了學生的自主發展。學生的自主發展也是學校工作的出發點和歸宿,脫離學生的自主發展,學校一切工作將是無源之水,無本之木。
1.“給學生一片藍天,讓學生在自主的管理中成長”
小吳同學剛進二十四中的時候,她覺得自己在學業成績上不夠好,只希望將自己的精力放在學習上。父母也表示了這樣的意思,以“影響學習”為由請班主任岳老師不要安排孩子擔任班乾。
2007年秋學期開始後不久,校園公開欄里張貼著一張公告,吸引了很多同學駐足觀看。
原來,這是校教導處與團委就聯合發出學生自主管理委員會競聘的通知,公布了參評條件,號召同學們爭做學校的主人,積極參與班級管理,參與學校管理。具體做法是:班級推薦、競聘演說、學校確認。
小吳心動了。一學期來,她看到同學們在班級管理中發揮了自己的特長,學會了待人接物,鍛鍊了自己的能力。而自己卻總是冷眼旁觀,在同學們眼裡,似乎成了一個漸漸被人遺忘的角色。壓抑,孤獨,自閉,使她感到“孤陋而寡聞,獨學而無友”。
班主任岳老師也一直在關注著小吳的一舉一動,她悄悄把小吳的變化與其母親進行了溝通。在做通了小吳母親的工作後,又鼓勵小吳參加競選。有了班主任和家長的支持,小吳終於走向了演講台。
選舉結果當場揭曉,她如願地當上了第二屆學生自主管理委員會主席。在同學們熱烈掌聲中,她又一次走上主席台,鄭重承諾:“我要用自己的實際行動來奉獻校園,服務同學,把學生自主管理委員會,建成一個師生之間心靈的橋樑,一個同學真正熱愛的團體。”
小小年紀,已然初生牛犢不怕虎;稚氣的臉龐,透出一股自信與大氣。
擔任了學生會主席後,她的潛能一下子被激發出來,成功組織了多項活動,獲得了老師和同學們的交口稱讚。身邊的朋友多了,小吳的臉上又恢復了開朗而樂觀的笑容。
“選擇二十四中,就選擇了一條追求卓越的路。師恩在左,友愛在右,永遠伴我前行。” 第二年,她如願以償地考上了省常中,教師節她給岳老師的祝福中寫下了這樣的話。
自主發展是學生髮展中的核心和靈魂。二十四中在學校管理中,充分調動學校思想道德教育的主體——學生參與德育實踐活動的主觀能動性,倡導“給學生一片藍天,讓學生在自主的管理中成長”的管理理念,提出了學生自主教育的“六自”方針:自我設計,自主創建;自我參與,自主提高;自我磨礪,自主管理。
常州二十四中不贊成那種居高臨下的宣講式德育方式,當我們將使用這種方式的權利交給學生的時候,卻收到了意想不到的良好效果。原來通常由校方、師長來完成的宣講、檢查的任務交給了學生,讓他們按照自己的需要,根據自己所喜好的方式,選擇自己願意接受的內容進行自我教育。讓同學們進行自主管理的實踐結果表明,學生們更歡迎他們自己的選擇,這讓他們更體會到教育是自己的事情,自己才是教育的主體;這使同學們不僅受到了教育,還體會到了教育的快樂。
2.小記者尋訪:給24中改個校名,行不
多年前,常州市第二十四中學就成立了文學社等旨在培養學生興趣的社團組織。隨著新課改的深入推進,一些學生社團組織也與時俱進,逐步從打開校園象牙塔的大門,自覺地融入社會。而今,學校的小記者站正把學生的視野延伸到了社會。
以數字命名學校的,二十四中是常州市區僅存的國中了。對於這樣一個問題,社會、家長和學生常常為此而熱議。
於是,學校的小記者們開展了一次尋訪活動:給二十四中改個校名,行不?
小記者們首先走進了八(2)班,班上的男女生正分成正方和方法激烈地爭辯著:二十四中要不要改校名?一派持校名應該改的觀點,他們認為二十四中應該取一個更響亮、更能緊跟時代步伐的名字;另一派則認為不應該改:“二十四中在常州已經家喻戶曉了,校名代表的是一種精神。”
小記者們也積極參與,拋出一個話題:假使請你給母校重新取個名字,換什麼好?一石激起千層浪,有學生說“紅梅中學”,也有的說“天寧中學”,還有一名女生別出心裁——“放飛中學”。然而她的建議立刻引來爭議,贊成者認為非常有創意,體現了學校的與眾不同,反對者則認為“放飛”一詞太普通了,有歧義,還很片面。
爭論不下來,小記者們又請老校友來做做這個選擇題。八(8)班的邵鶇瑜、張書航、徐乙江3位同學作為特派小記者採訪了82屆校友——市政府研究室副主任李亞雄。面對老校友,小記者最好奇的是,以前的二十四中是什麼樣子的?他們挺困惑,二十四中前面難道還有二十三中?
翻出學校的老照片,李亞雄手指當年校舍——“那時的操場是煤渣跑道,摔一跤膝蓋上就是一道道血絲。水泥的桌球桌,中間橫幾塊九五磚就是球網……二十四中留下了我人生最美的記憶,在這裡不僅積累知識,而且開始思考人生。”
李亞雄說,我們那一屆(註:1982屆)初二就分了教改班,一批老教師特別敬業,現在每次聚會我都會打聽當年的恩師現在怎么樣了,到了哪裡。“雖然二十三中、二十二中這些校名已經淡出人們的視線,二十四這個序號已經沒有意義了,但二十四中這個名字已經有了含金量,這是二十四中師生共同努力的結果。”老校友深情地說:“離開校園多久都會想起當年教過自己的老師。”
那么多所國中都把數位化名字改了,為何惟有二十四中一直沒改呢?3位特派小記者再次主動出擊,採訪了市機構編制委員會辦公室副主任蔣亞農。蔣亞農說,數位化名字來源於我國學校建制學的是前蘇聯模式。2000年後,一批學校,像我市同濟中學、朝陽中學等都是那時更名,基本是看學校的生源輻射,以所處地區來命名。
“一個單位的名稱要符合3個條件:反映該單位的基本性質,該單位的歷史。再者,這個名稱要讓社會各界感覺比較適應。”蔣亞農說,“二十四中是市區僅存的以數字命名的國中了,也是我市少數幾所更名少的中學之一,連省常中換的校名都比它多,這個名字保留了近40年,具有連續性,它反映了學校的聲譽和辦學能力,在社會各界都有一定的影響力,若貿然改名,市民還需要重新適應了解。此外,二十四中對生源的吸引力不局限在學區內,如果改成地區性的校名如紅梅,天寧什麼來命名它,大家總覺得不妥當。“可以說二十四中這個名字已經包含了文化內涵,一種品牌。”
小記者有點不服氣:那給它再換個品牌名字,蔣亞農笑了,品牌不是別人給的,是這么多年它通過自身積累獲得的社會認可喔。
如今,隨著常州二十四中小記者站的正式掛牌,生機勃勃的學生社團,讓學生充分彰顯個性風采。不少小記者都感慨地說道:“學校為了創設了寬鬆的學習環境,提供給我們實踐的機會,我們主動開展活動,既豐富的知識,拓寬了視野,又培養了能力。”
3.學生動手承包校慶
2009年11月13日,常州市第二十四中學80周年校慶就要到來。走在校園裡,你會發現每個教室、辦公室外都掛上了新裱的書畫作品。與眾不同的是,這些書畫作品並非出自什麼名家手筆,而是二十四中的學生自己創作的。原來,二十四中學生自己動手承包校慶的一個側面。
這次上牆的120幅書畫作品有書法、國畫、水彩畫、刻紙等等,大部分由美術老師從學生參加比賽的作品中淘出,不過也有學生毛遂自薦,作品交了一幅又一幅。
九(2)班的史珺珺就一口氣交了3幅,兩幅是國畫,一幅是刻紙。兩幅國畫畫的分別是菊花和梅花,她覺得這兩種花都有不屈不撓的品質,跟學習的精神有相通性。“這兩幅畫都是上個學期畫的,我先跟美術老師、校外的國畫老師商量後才動筆的,構圖、用色都讓我很滿意。”九(7)班的許寧楓也交了3幅書法作品,選的都是古詩詞。“我覺得這是一種文化精神的傳承,能夠營造讀書的氛圍。”書畫小作者吐露了一個共同的感受:書畫道理與學習相通。
不僅是書畫,校慶的節徽也是學生自己設計的。說起設計節徽,八(4)班的朱明君可是老手了,七年級時學校的體育節、藝術節的節徽她都參與了設計。可能因為她這一優勢,這次校慶節徽設計,班主任自然而然地想起了她。不過這幅作品最終從十幾幅作品中脫穎而出,倒令朱明君自己十分意外:“以前只拿過二等獎呀,學校能用我的設計,還真沒想到。”
“今年是母校80周年校慶,令我想起了‘十年樹木,百年樹人’這句話。節徽的設計就是在‘80’的基礎上,把‘0’設計成一棵樹的樣子,來表達這個寓意。”朱明君介紹著她的構思,“我分別畫了黃綠、紅橙兩種色調的節徽,後來老師選用了紅橙色調,認為那幅更加喜慶。”校慶期間,她設計的節徽經過與老師一起修改完善後,最終出現在校慶紀念郵票、信封、書籍封面上,以及校慶期間校園的布置中。
學校80周年校慶當天,參加活動的常州市副市長居麗琴等領導對校慶活動予以了充分肯定,她特別欣賞學校校慶活動中的一個亮點,即校慶演出由學生、校友共同演出。
校慶當天的文藝演出邀請了多位已經畢業的校友參加,馬珺就是其中之一,她領唱了二十四中的校歌。拿到譜子的時候,馬珺就很感慨:“當年可沒有校歌啊,母校的變化真大!能在校慶領唱校歌,我也感到特別榮幸。”
現任五中音樂老師的馬珺從小就有一副金嗓子,但一直沒接受過正規訓練,直到進了二十四中,她才開始接受聲樂啟蒙。初二時,馬珺的文化課成績不太好,她一直都為中考擔憂。班主任了解到這一情況後,就鼓勵她考五中的音樂特長班,馬珺這時才萌生了要以音樂為事業的想法。“初三有半年的時間,我每天晚上都在音樂老師家裡練歌。那時雖然很累,但因為目標明確,心裡總是亮堂堂的。”她說,“以後的音樂道路上越走越順,也正是因為在二十四中讀國中時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因為,二十四中給我廣闊的發展舞台和寬鬆的成長空間。”
常州二十四中80周年校慶活動中,從禮儀接待到校史館解說員,從文藝演出的演員到主持人,從校園環境布置到對外宣傳,處處都活躍著校園小主人的身影。學生們在參與中展示了二十四中的良好的精神風貌和優秀的素質,也接受了一次靈魂的洗禮,他們把對母校的款款深情化為動力,在這裡伸展翅膀,努力攀登。
4.教育的細節關係人的靈魂
一天早上,一位班主任正在帶領學生進行衛生打掃。他看到不遠處有個紙團,就走了過去,“嘟嘟”,用腳在地上點了點,對正在打掃的學生說:“喏,這裡有個紙團,撿起來。”
這一幕,恰好被從旁邊經過的趙校長看到。他連忙走過去,彎下腰,撿起地上的紙團。
一個小小的事情,卻引起了學校領導的思考。在班主任會上,學校領導專門把這個畫面“回放”出來,請大家討論。班主任們在反思中認識到,在學生常規管理中,許多老師不約而同地選擇了檢查和批評等強制的方式去教育學生“養成習慣”。結果是,許多新生剛進校門就接受了“日常行為規範的量化評估”,可是,三年後畢業前,這樣的評比依然占主導,日日張貼,時時公布。倘若沒有了這些評比,原有的一些陋習、惡習似乎並未隨外力撤去而自覺改變。
學校提出嘗試用榜樣和提醒的方式,先從撿紙開始,要求學校每個人,都要隨時隨地提醒學生,持之以恆,在全校形成一種氛圍。尤其是教師本身,看到一張廢紙,不應該繞著走,也不應該只動嘴不動手,而是要自然而然地撿起來。
一段時間後,撿碎紙的學生多了,校園乾淨了,同學們不忍心破壞美好的校園,不會去扔掉碎紙了,好習慣真的就這樣形成了。
這樣的活動,透射出一個鮮明的主旨——關注細節,努力延伸教育的過程,增進學生體驗的強度和深度。通過這些細微點滴的做法,“養成教育”的理念漸漸浸潤到師生的心田,滲透到他們日常的言行中。
“教育常常不是驚天動地的壯舉,而是隨風潛入夜的潤澤,把司空見慣的事做好了,更能彰顯思想的深度。”老師們深有感觸地說。二十四中人在辦學實踐中致力於培養具有高尚情感和靈動智慧的、全面和諧發展的、完整大寫的一代新“人”。
“二十四中的精神滲透在校園的每個角落,時刻影響著我,與我終生相伴。”雖然沒有考上大學,卻在商海遊刃有餘的畢業生王剛說。
許多家長都由衷地說:“我把孩子送到二十四中,就是因為看到孩子養成了良好的習慣。”
教育是偉大的,但,這種偉大緣自於一份厚重的責任感。當我們時刻想到,教育的每一個細節都可能關乎人的靈魂與精神,關乎人的價值追求與人生道路,我們就會在乎學生在課堂上的表情,在乎他們的幸福感,在乎他們的未來,我們就會親近教師的核心氣質,走向博大、高貴與智慧。
“跨過羅漢路,走進省常中。”面對坊間流傳甚廣的說法,趙衛勇只是淡然一笑。他知道,家長、社會和學生是基於分數的基礎上對二十四中的評價。趙校長對“高升學率”並不諱言,相反,他認為在遵循教育規律的前提下,優秀的學業水平正是高質量實施素質教育的體現,是學生卓越發展的主要體現。多年來,常州市第二十四中學秉持“一個不少,人人都好”的教育信念,並把它詮釋為:從學生這一層面上說,就是要面向全體學生,讓學生人人都找到自己合適的發展空間;作為教師,要與學生同成長,以卓越引領卓越,在此基礎上,促成學生的和諧發展、持續發展、優質發展。趙校長說,其實,常州二十四中學生絕不僅僅是學業上優秀,三年的長袖善舞,精彩紛呈,一樣令人炫目。學生從考試優秀上升為學習優秀,從學習優秀上升為成長優秀,並且為未來之優秀打下了堅實的基礎,這正是二十四中的追求。

校園環境

悠悠八秩風雨,漫漫征程如歌。徜徉於鬧中取靜的常州市第二十四中學校園,歷史滄桑與現代文明的交匯中透露出一種精緻秀美,處處閃爍著濃郁的文化氣息和人文色彩;飽經滄桑的“游擊府”遺址,經風歷雨卻依然矗立,見證著學校的過往;小橋流水,亭台閣榭,似乎在訴說著這所學校與眾不同的歷史積澱與文化底蘊;“一個不少,人人都好”的學校精神被賦予了新的內涵,熔鑄起一股噴薄而出的勢頭與力量,讓二十四中成為師生的樂園、學園、家園,讓他們的心靈色彩和諧舒展,精神家園灑滿明亮的陽光。

學校領導

趙衛勇,常州市第二十四中學校長,黨總支副書記。1961年7月出生,大學文化,南京師範大學教育管理碩士畢
常州市第二十四中學
業。先後被評為國家級骨幹教師、全國優秀外語教師、常州市學科帶頭人;常州市首批中青年教師基本功大賽英語學科標兵獎、常州市第二屆中青年教師基本功大賽一等獎;多次獲常州市記功及嘉獎表彰,並獲常州市華英文教基金獎;主編和參編英語教輔用書七部,所撰寫的論文多篇在省市論文評選活動中獲獎。2008年被評為“常州市十佳民眾擁戴好校長”。

地理位置

常州市第二十四中學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