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狀舌塘鱧

帶狀舌塘鱧

生物學分類歸屬於脊索動物門輻鰭魚綱鱸形目鰕虎亞目凹尾塘鱧科舌塘鱧屬的一種魚類,為暖水性群游小型魚類,生活於岩礁域潮池區或鹽度較高之河口、紅樹林濕地中。活躍而群游於水錶層。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帶狀舌塘鱧
  • 外文名:Taeniatus hover goby,Taeniatus dartfish
    Parioglossus taeniatus
  • 別名:美麗舌塘鱧
  • :動物界
  • 脊索動物門Chordata
  • 輻鰭魚綱Actinopterygii
  • 鱸形目Perciformes
  • 亞目鰕虎亞目Gobioidei
  • :凹尾塘鱧科 Ptereleotridae
  • 舌塘鱧屬
  • :帶狀舌塘鱧
  • 分布區域:偶見分布於台灣南部及東部河口水域中
  • 最大體長:3 cm
  • 形態特徵背鰭V~VII-I , 13~14;臀鰭I , 13~14;胸鰭15~16;腹鰭I , 5;縱列鱗72~76
  • 有毒魚類:否
  • 經濟性:否
  • 食用魚類:否
  • 觀賞魚類:否
  • 模式種產地:Aldabra Is.
  • 瀕危狀態:不在IUCN瀕危名單中
  • 棲所生態:生活於岩礁域潮池區或鹽度較高之河口、紅樹林濕地中
形態特徵,棲所生態,國內分布,

形態特徵

背鰭V~VII-I , 13~14;臀鰭I , 13~14;胸鰭15~16;腹鰭I , 5;縱列鱗72~76。 體頗延長,極側扁。頭部中大,側扁。背鰭前方具一低長項冠。吻頗短。眼大,上側位。眼間隔頗狹小,略凸出。口中大,前上位,頗斜而近乎垂直。下頜較前突,上頜骨延伸達眼前緣下方。鰓孔略窄,向下延伸僅達胸鰭基部下緣。 體被有細小圓鱗,頭部、胸鰭基部無鱗,無背前鱗。第一背鰭以第三、四棘為最長,雄魚平放時可達第二背鰭基部;第二背鰭基頗長,平放時可達尾鰭基部上方。臀鰭和第二背鰭相對,起點在第二背鰭第一鰭條基部下方。胸鰭小而圓。腹鰭左右分離。雄魚尾鰭呈分叉狀,雌魚呈截形。 體呈淡棕色,腹側白色;體側具一黑色寬縱帶,由眼部向後延伸經鰓蓋上方,胸鰭基部沿體側下半部延伸至尾柄下方而達尾鰭下葉;項背部具一黑色狹縱帶,沿背緣線經背鰭基部至尾鰭上緣,眼下方具一藍色亮斑,吻部具一黑紋。第一背鰭灰色;第二背鰭具許多黑色細點。腹鰭及臀鰭灰白。胸鰭基具黑色斑。

棲所生態

美麗舌塘鱧為暖水性群游小型魚類,生活於岩礁域潮池區或鹽度較高之河口、紅樹林濕地中。活躍而群游於水錶層。

國內分布

偶見分布於台灣南部及東部河口水域中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