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區柯克傳記

希區柯克在生前就被公認為有史以來最偉大的電影導演,卻從未獲得過奧斯卡最佳導演獎,雖然曾經獲6次提名。1968年獲特殊奧斯卡獎,同年獲美國導演協會格里菲斯獎。1979年獲美國電影研究院終身成就獎。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希區柯克傳記
  • 作者:阿爾弗萊德·希區柯克 
  • 作者出生地:英國倫敦
  • 作者出生日期:1899年8月13日
作者資料,人物評價,生平簡歷,作品年表,客串表演,電影關鍵字,懸念故事集,

作者資料

中文名:阿爾弗萊德·希區柯克
英文名:Alfred Hitchcock

希區柯克傳記
出生地:英國倫敦
出生日期:1899年8月13日 逝世日期:1980年4月29日

人物評價

希區柯克所貢獻給電影藝術的,絕對不僅僅是純電影的技巧。就像他的電影中的人物往往有多重人格一樣,希區柯克的電影人格也是多重的。他是懸念大師,也是心理大師,更是電影中的哲學大師。很少有人能像他那樣如此深刻地洞察到人生的荒謬和人性的脆弱。在精心設計的技巧之下,我們看到的是一顆在嚴厲的天主教家教之下飽受壓抑的靈魂。希區柯克的電影,是生與死、罪與罰、理性與瘋狂、純真與誘惑、壓制與抗爭的矛盾統一體,是一首首直指陰暗人心的詩。他被稱為“電影界的弗洛伊德”。
永遠的驚悚大師——希區柯克
對很多人來說,“希區柯克”這個名字再也不僅是一個名字,而是代表了一種電影手法的精神、成了懸疑驚悚的代名詞;而希區柯克著名的那個人頭側像剪影,也不僅只是單純的剪影,它還成了這“希區柯克精神”的一個圖騰意向。
稱呼這位由英國來到好萊塢發展的導演為恐怖大師,他當之無愧!相信只要是喜愛心理驚悚恐怖劇的觀眾,一定會對“希區柯克”這個名字感到熟悉,自大師以後的許多相同類型劇,或多或少都會被拿來與希區柯克做研究比較一翻。這位世界所公認的恐怖大師,事實上也是由他發明了“驚悚文藝類影片”(the thriller genre)這一電影類型。阿佛萊德·希區柯克(Alfred Hitchcock)同時也是個優秀的技師,熟練的把性感、懸疑、幽默都融合在一部電影裡。   根據希區柯克的理論,所謂的懸疑必須是假設以觀眾群為主線,透過提供觀眾劇中角色陷入危機的情節來發發展,但是觀眾卻無法得知這些角色與危險是誰而造成、或是會再造成什麼樣的危險的這種緊張氣氛。但是為了達到能令人印象深刻和感情印象,又必須讓身處其中的無辜者不會受到傷害,於是男女角色之間的互動,都呈現在觀眾面前,唯劇中的男女主角彼此都毫不知情,我們可以藉由故事的敘述發展來了解男女演員之間的錯綜複雜,但是我們卻無法推測下一步,希區柯克會讓他們發生什麼事情!
永遠的驚悚代名詞
這種聲東擊西的遊戲手法,卻是讓後人回味無窮的戲劇張力,他的多部片子都成了經典的代表,為許多後輩導演模仿學習。而其中三部純正一時的電影傑作:《後窗》、《西北偏北》、《驚魂記》,更真是典型的線索追蹤電影,充斥著讓我們會想起希區柯克的元素:足智多謀的拍攝手法、不可思議的男女角色關係、戲劇性的真相、明亮鮮明的色彩、內斂的玩笑戲弄、機制風趣的象徵符號、和最重要的──能支配人心的懸疑配樂。因為這些元素,成就了“希區柯克”這個與懸疑緊張劃上等號的代名詞──讓人感覺無助、驚嚇、祈禱著接下來要(或不要)發生什麼──而這,就是這就是希區柯克!
現在,讓我們一同進入希區柯克為我們營造的恐怖懸疑世界吧!
希區柯克傳記希區柯克傳記
希區柯克傳記希區柯克傳記

生平簡歷

好萊塢之前
希區柯克於1899年生於倫敦東部某小鎮的一個天主教家庭,9歲時被送到名為聖·伊格納修斯公學的基督教學校上學,他在那裡接受的是一種將罪惡無處不在觀念和邏輯的嚴密性結合起來的混合式教育。有一部名為《希區柯克和他的時代》的傳記,描繪了那所學校體罰學生的情景和學生們在接受懲罰時的微妙心理:違反校規的學生將遭到鞭打,但他可以自己選擇受罰時間,可以在早餐前、中午或晚上臨睡前。通常孩子們總是儘量把那個可怕的時刻向後推到晚上,在受罰前的一整天裡都處於焦慮、恐懼之中。這種心理體驗對希區柯克後來的導演風格產生了重要影響。他總是讓觀眾在恐懼、期待中等待兇殺場面的出現。在題為《我為何懼怕黑暗》的文章中,希區柯克認為,在電影藝術形式中,營造懸念的關鍵在於激起觀眾強烈的好奇心,並知道如何在故事發展進程中,在導演和觀眾之間形成一種共謀。他把“驚駭”和“懸念”做了比較:驚駭可以使觀眾驚慌地跳起來,但懸念則使觀眾一直處於一種狐疑、焦慮的狀態。希區柯克曾就此對人作了進一步解釋:假設一個場景,我和你坐在房間裡漫無邊際地聊天,房間裡有一顆炸彈轟然爆炸,觀眾會大驚失色,但這種緊張或許只能持續15秒;現在換一種方法,還是在同樣的場景,插入一個炸彈的鏡頭,告訴觀眾炸彈放在那兒,並且肯定會在1點鐘爆炸,然後再插入一個掛在牆上的鐘的鏡頭,顯示現在是差10分1點,再切回到談話場面。我們仍在閒聊中,對面臨的危險渾然不覺,但觀眾卻在接下來的10分鐘裡一直處於緊張焦慮之中。
1914年,希區柯克的父親去世,他離開聖·伊格納修斯公學,去學習工程學,後來到一家製造公司的廣告部從事繪畫工作。1919年他投身電影界,加入英國的拉斯基影星公司,為公司設計電影字幕卡。在那裡,他結識了女友阿爾瑪,並於1926年12月與阿爾瑪舉行了婚禮。
在拉斯基公司,希區柯克平生第一次有機會當導演,他執導的第一部影片是沒有引起任何反響的喜劇片《十三號》(1922年),後又拍攝了《經常告訴你的妻子》(1923年)。在這之後希區柯克又被英國的培根·薩維爾·弗雷德曼電影公司聘用,並導演了《樂園》(1925年)和《山鷹》(1926年)等。1926年他導演了《房客》,該片的情節設計有點類似貓捉老鼠的遊戲,這一點在希區柯克以後拍攝的《深閨疑雲》(1941年)和《疑影》(1943年)中也有所體現。
20世紀初,電影正處於無聲片時代。希區柯克初期拍攝的影片都是無聲片。他認為,拍攝無聲影片,要通過巧妙地構圖、剪輯並適當地插入一些文字說明來敘述故事。拍攝無聲電影也使希區柯克在製造視覺效果方面的非凡才能得以充分展現。在影片《房客》中,他用了一張玻璃板,把攝影機放在玻璃板下面,拍攝演員行走時的腳底板,增加了影片的恐怖氣氛;拍攝《輕浮的德行》時,他請了一位壁畫家來改進背景幕布。他曾說,背景幕布的妙處在於,它可以使你像上帝一樣無所不能。隨著對有聲電影的了解,希區柯克也開始在他的影片中刻意、謹慎地使用音響效果。1929年希區柯克拍攝了他的第一部有聲片《訛詐》,獲得觀眾的喜愛和影評家的一致好評。
希區柯克在英國的導演生涯極為成功,這期間他的主要作品有《知情太多的人》(1934年)、《三十九級台階》(1935年)、《失蹤的女人》(1938年)等。
1938年,製片商大衛·塞爾茲尼克邀請希區柯克到好萊塢拍攝一部以沉船故事為背景的影片《鐵達尼號》,希區柯克於是偕妻子阿爾瑪和女兒帕特來到美國,從此定居洛杉磯並最終成為美國公民。拍攝《鐵達尼號》號的計畫因故擱淺,希區柯克轉而拍攝《蝴蝶夢》(1940年),這是一部由瓊·芳登和勞倫斯·奧立弗共同演繹的浪漫故事。在該片拍攝過程中,製片人塞爾茲尼克希望希區柯克能像當時好萊塢大多數導演那樣先拍攝各種鏡頭,然後再把這些鏡頭重新剪接。但是希區柯克則堅持嚴格按照劇本拍攝,並按他自己的意圖剪接。正如《希區柯克和他的時代》一書中寫的:“希區柯克(拍攝出來)的素材,就像一幅拼圖,只能用一種方法拼出來,那就是希區柯克的方法。”

創作歷程
1899年8月13日出生於英國倫敦萊頓斯通(leytonstone).
1899年8月13日,蔬菜水果店老闆威廉·希區柯克與妻子愛瑪的第三個孩子,阿爾弗雷德·約瑟夫·希區柯克出生於倫敦東部的萊頓斯頓。
8月14日,阿爾弗雷德·希區柯克的妻子艾爾瑪·露西·蕾維爾出生於英國的諾丁漢。
1907年 希區柯克一家遷至倫敦。
1910年 家人把希區柯克送往倫敦市區的學校就學。從十月起到倫敦聖伊格納修斯學校學習,在那裡開始了為期三年的學習生活。
1913年 希區柯克從學校畢業後,開始在倫敦大學選修藝術課程。

後窗
後窗後窗
1914年 12月12日父親威廉·希區柯克去世。進入工程航運學校接受短期培訓。
1915年 希區柯克開始在亨利電訊公司工作,成為一名技術員。
1919年 6月,在公司創辦的企業雜誌上發表短篇小說《麻醉劑》。
1920年 希區柯克自薦到美國拉斯基明星公司設在伊林斯頓的一個製片廠,開始從事設計字幕的工作,不久即被正式聘用。
1921年 在拉斯基明星公司一邊學習一邊工作,認識了他未來的妻子,電影剪輯師艾爾瑪·蕾維爾。
1922年底,最初嘗試執導一部名為《皮博迪夫人》(又名:第十三號)的影片。
1923年 拉斯基明星娛樂公司出現財政危機。麥可·巴爾孔、維克多·薩威爾以及約翰·弗里德曼接管伊林斯頓製片廠。在他們製作的第一部影片《女人對女人》中,希區柯克擔任助理導演。
1924年 巴爾孔創辦了他的蓋恩斯巴洛電影公司。希區柯克在拍攝《白色的陰影》、《充滿激情的冒險》、《普魯特的墮落》時,一人身兼多項職務,在拍攝《惡棍》一片時,曾親赴柏林的烏髮電影製片廠工作,在那裡向德國表現主義電影大師汲取經驗。希區柯克與艾爾瑪·蕾維爾訂婚。
1925年 希區柯克首次獨立執導影片《歡樂園》和《山鷹》。兩部電影均在慕尼黑的埃米爾卡製片廠完成。
1926年 執導影片《房客》。12月2日,希區柯克與艾爾瑪正式結婚。
1927年 為蓋恩斯巴洛公司執導影片《下坡路》和《水性楊花》。然後,希區柯克與英國國際影業公司簽約,相繼執導了《手鐲》和《農夫的妻子》。
1928年 執導影片《香檳》和《蒙克斯人》。7月7日女兒帕特里夏出生。開始著手改編並執導《訛詐》。
1929年 希區柯克執導的影片《訛詐》,成為英國有史以來第一部有聲電影。
1930年 希區柯克根據希恩·奧凱西的舞台劇改編成電影《朱諾和孔雀》。在執導影片《謀殺者》和《騙局》期間,參與歌舞片《愛爾斯特的呼聲》的部分導演工作。

史密斯夫婦
史密斯夫婦史密斯夫婦
1931年年初,為拍攝《騙局》一片與英國著名作家高爾斯華綏結識。希區柯克後悔艾爾瑪攜女兒帕特里夏外出旅行。
1932年 執導影片《第十七號》、《奇怪的富翁》。在這期間又創作執導了《一代紅顏》。辭去在英國國際影業公司的職務。
1933年 執導影片《維也納的華爾茲》。與麥可·巴爾孔再次合作,受聘於英國高蒙影業公司。
1934年 執導影片《知情太多的人》。首次與家人一起到聖莫里茨歡度聖誕。
1935年 執導影片《三十九級台階》和《間諜末日》。
1936年 執導影片《破壞》。因英國高蒙公司宣告破產,希區柯克的聘用契約轉到蓋恩斯巴洛製片公司。
1937年 執導影片《年少無知》。赴美國進行首次訪問。接著,又執導影片《失蹤的女人》。
1938年 6月,再次赴美訪問。7月,與獨立製片人大衛·塞爾茲尼克簽定契約。同年秋天,執導影片《牙買加旅店》。《失蹤的女人》獲得紐約影評人協會獎,同時被評選為當年最佳影片。
1939年 3月,希區柯克一家移居到美國的洛杉磯。在那裡結識了托馬斯·曼和歐內斯特·海明威。同年秋天,執導影片《蝴蝶夢》。

蝴蝶夢
蝴蝶夢蝴蝶夢
1940年 執導影片《海外特派員》和《史密斯夫婦》。希區柯克赴美後第一次返回英國探親。
1941年 希區柯克的女兒帕特里夏在百老匯舞台上參加演出。與桑頓·懷爾德合作改編《疑影》的劇本,完成此片拍攝工作。遷入貝爾·艾爾新居。執導影片《海角擒凶》。9月26日,希區柯克的母親在英國去世。
1943年 1月4日,希區柯克的哥哥威廉在倫敦去世。執導影片《救生艇》。
1944年 希區柯克在倫敦執導法語短片《一路平安》和《馬達加斯加歷險記》,其中一部引起法國抵抗組織的不滿。返回美國後開始拍攝影片《愛德華大夫》,其間與薩爾瓦多·達利一起合作。
1945年 執導影片《美人計》。
1946年 為了擺脫塞爾茲尼克的控制,在英國與西德尼·伯恩斯坦合作建立獨立的製片公司。
1947年 為塞爾茲尼克執導最後一部影片《帕拉亭案件》。

三十九級台階
三十九級台階三十九級台階
1948年 希區柯克自己獨立製作的影片《繩索》問世,該片也是他的第一部彩色電影。執導影片《摩羯星座下》。
1949年 執導影片《怯場》。希區柯克與朋友合作的公司倒閉。開始與華納兄弟影片公司合作拍片。
1950年 根據帕特里夏·海史密斯的小說,拍成電影《列車上的陌生人》。希區柯克的女兒帕特首次在父親執導的影片中扮演正式角色。
1952年 執導影片《我懺悔》。
1953年 執導影片《電話謀殺案》(首次採用立體電影技術拍攝)和另一部代表作《後窗》。
1954年 執導影片《捉賊記》,在法國南部度過一段愉快的時光。

捉賊記
捉賊記捉賊記
1955年 執導影片《知情太多的人》,這是希區柯克唯一的一部重拍片。同年加入美國國籍。10月,開始拍攝電視系列片《希區柯克劇場》。親自執層完成電視片《報復》。
1956年 執導《哈里的麻煩》和《冤枉的人》。
1957年 秋天開始考慮拍攝《在死者中間》,後來又易名為《眩暈》,不久即正式投拍。9月30日,電視連續劇《深閨疑雲》開始播映。法國人克勞德·夏布羅爾與埃里克·羅默爾出版第一部關於希區柯克的論著,受到電影評論界的好評。
1959年 執導影片《西北偏北》。

西北偏北
西北偏北西北偏北
1960年 影片《不準保釋法官》的拍攝計畫擱淺。執導影片《精神病患者》。
1963年 希區柯克與環球影片公司簽約。執導影片《群鳥》。
1964年 執導影片《瑪爾妮》。由於希區柯克管理過於嚴厲,開始影響到他與主要演員蒂比·赫德倫的合作關係。
1965年 8月,在好萊塢接受法國導演弗朗索瓦·特呂弗的特別採訪。談話內容後經整理出版,書名為《希區柯克論電影》。
1966年 深秋,開始投拍影片《破碎的幕布》。
1968年 4月,希區柯克獲得美國電影藝術與科學學院頒發的“歐文·撒爾伯格紀念獎”。加州大學授予希區柯克名譽博士學位。
1969年 執導影片《黃玉》。希區柯克當選為法國文人協會的理事。
1971年 希區柯克榮獲法國榮譽軍團騎士勳章。為拍攝電影《狂凶記》,希區柯克回到自己闊別多年的祖國。
1972年 執導影片《狂凶記》。希區柯克獲得金球獎,被哥倫比亞大學授予名譽博士學位。
1975年 執導影片《家庭陰謀》。希區柯克的身體開始受到多種疾病困擾。
1978年 從春天開始,籌劃拍攝影片《短夜》。
1979年 3月,希區柯克被美國電影藝術學院授予終身成就獎。健康狀況日 浪 巡,被迫放棄他所從事的電影工作。
1980年 1月1日,英國女王伊莉莎白二世授予希區柯克爵士封號。4月28日晚,阿爾弗雷德·希區柯克終因腎功能衰退,在洛杉磯逝世。6月3日,在英國威斯敏斯特大教堂為希區柯克舉行安魂彌撒。

作品年表

- 1976 - Family Plot -家庭陰謀奇案
- 1972 - Frenzy -狂凶記奪命狂凶
- 1969 - Topaz -黃寶石
- 1967 - Torn Curtain - 破幕 衝破鐵幕
- 1964 - Marnie - 瑪爾尼 艷賊
- 1963 - Birds, The -群鳥鳥
- 1960 - Psycho - 精神變態者 驚魂記
- 1959 -North by Northwest-西北偏北
- 1958 - Vertigo -眩暈迷魂記
- 1956 - Wrong Man, The - 冤枉的人伸冤記
- 1956 - Man Who Knew Too Much, The - 知道太多的人(擒凶記)(翻拍)
- 1955 - The trouble with Harry - 哈里的麻煩 怪屍案
- 1955 - To Catch a Thief -捉賊記
- 1954 - Rear Window -後窗
- 1954 - Dial M for Murder - 電話謀殺案 電話情殺案
- 1953 - I Confess - 懺情恨 我坦白
- 1951 - Strangers on a Train - 火車怪客 列車上的陌生人
- 1950 - Stage Fright - 怯場 慾海縱魂
- 1949 - Under Capricorn - 在摩羯星下 歷劫佳人
- 1948 - Rope - 繩索 奪魂索
- 1947 - Paradine Case, The - 帕拉亭案件
- 1946 - Notorious - 美人計
- 1945 - Spellbound -愛德華大夫
- 1944 - Aventure malgache - 馬達加斯加歷險記
- 1944 - Bon Voyage - 一路平安
- 1944 - Lifeboat - 救生船
- 1943 - Shadow of a Doubt - 疑影
- 1942 - saboteur - 破壞分子
- 1941 - Suspicion - 深閨疑雲
- 1941 - Mr. & Mrs. Smith - 史密斯夫婦
- 1940 - Foreign Correspondent - 海外特派員
- 1940 - Rebecca - 蝴蝶夢
- 1939 - Jamaica Inn - 牙買加旅店
- 1938 - Lady Vanishes, The - 失蹤的女人 失蹤的貴婦
- 1937 - Young and Innocent - 年輕與無知
- 1936 - Sabotage - 破壞
- 1936 - Secret Agent - 間諜末日
- 1935 - The 39 Steps - 三十九級台階 國防大揭密
- 1934 - Man Who Knew Too Much, The -擒凶記 知道太多的人34年版
- 1933 - Waltzes from Vienna - 維也納的華爾茲
- 1932 - Number Seventeen - 十七號
- 1932 - Rich and Strange - 奇怪的富翁
- 1931 - Skin Game, The - 騙局
- 1930 - Elstree Calling - 埃爾斯屈里的職業
- 1930 - Juno and the Paycock - 朱諾與孔雀
- 1930 - Murder! - 兇手
- 1929 - Blackmail - 訛詐
- 1929 - Manxman, The - 孟克斯人
- 1928 - Champagne - 香檳
- 1928 - Farmer's Wife, The - 農夫的妻子
- 1927 - Easy Virtue - 輕浮的德行
- 1927 - Downhill - 下坡
- 1927 - Ring, The - 指環
- 1926 - Lodger, The - 寄宿人
- 1926 - Mountain Eagle, The - 山鷹
- 1925 - Pleasure Garden, The - 快樂之園
- 1925 -The Prude's Fall-普魯特的墮落
- 1925 -The Backguard -惡棍
- 1925 -The White Shadow -白色陰影
- 1923 - Always Tell Your Wife - 永遠告訴你的妻子
- 1922 -Woman to Woman -女人對女人
- 1922 - Number 13 - 十三號

客串表演

希區柯克喜歡在自己電影裡客串,他說他是故意的,這樣做是為了提醒觀眾這只是一部電影。
影片以時間順序排列:
1.Murder (1930):從兇殺案發的屋外走過。(第60分鐘)
2.Young and innocent (1938):拿著一個相機,站在法院外面。(第15分鐘)
3.The lady vanishes (1938):影片快結束時,在維多利亞車站,穿著一件黑大衣,抽著雪茄。(第90分鐘)
4.Rebecca (1940):George Sanders打完電話的時候,希區柯克從電話亭外走過。(第123分鐘)
5.Foreign correspondent (1940):電影開始沒有多久,Joel McCrea走出賓館之後,希區柯克出現在熒幕上,他正在看報紙。(第13分鐘)
6.Mr. and Mr. Smith (1941):影片中間部分,和Robert Montgomery擦肩而過。(第41分鐘)
7.Suspicion (1941):在郵筒旁寄信。(第46分鐘)
8.Saboteur (1942):當破壞份子的車停下來的時候,他站在那兒。(第60分鐘)
9.Shadow of a Doubt (1943):在火車上,坐在Santa Rosa旁邊打牌。(第17分鐘)
10.Lifeboat (1944):出現在Reduco Obesity Slayer的報紙廣告上,表現出用了Reduco減肥效果明顯。他老人家確實很合適這廣告~(第25分鐘)
11.Spellbound (1945):抽著雪茄,拿著小提琴箱,從帝國賓館的電梯裡面走出來。(第35分鐘)
12.Notorious (1946):電影開始一個小時後,在Claude Rains的豪宅里,參加一個大型聚會,喝完香檳之後很快就離開了。(第60分鐘)
13.The Paradine Case (1947):拿著一把大提琴下火車,走出Cumberland車站。(第36分鐘)
14. Rope(1948):開頭演示工作人員後,在街上走的一個男人。
15.Stage Fright (1950):轉身看Jane Wyman。意味深長。(第39分鐘)
16.Strangers on a Train (1951):影片開始沒多久,登上火車。(第10分鐘)
17.I confess (1953):片首字幕過後,從樓梯的平台上走過。(第1分鐘)
18.Dial M for Murder (1954): 出現在班級聚會的照片上,在照片的左側。這個很有趣(第13分鐘)
19.Rear Window (1954):在作曲家的公寓裡給鐘上發條。(第25分鐘)
20.To Catch a Thief (1955):在公共汽車上,坐在Cary Grant的身邊。他們真的不認識?(第10分鐘)
21.The Trouble with Harry (1955): 電影開始20分鐘,走過一輛停著的豪華轎車。(第10分鐘)
22.The Man Who Knew too Much (1956): 在市場上看雜技表演。(第25分鐘)
23.Vertigo (1958): 11分鐘的時候,穿著灰色的西服走在路上。(第10分鐘)
24.North by Northwest (1959):影片剛開始,他錯過了一輛公共汽車。(第2分鐘
25.Psycho (1960):Janet Leigh的窗外,他戴著一頂牛仔帽。(第6分鐘)
26.The Birds (1963):影片剛開始,他牽著兩條狗走出寵物店,和女主角(第tippiHedren飾)擦肩而過。(第2分鐘)
27.Marnie (1964):Tippi Hedren走過之後,他出現在賓館走廊的左側。(第5分鐘)
28.Torn Curtain (1966):電影剛開始,他和一個金髮嬰兒坐在賓館大廳。兩個人都很有愛。。。(第8分鐘)
29.Topaz (1969):在機場,坐在輪椅上,然後站起來和一個人握手。很喜劇(第28分鐘)
30.Frenzy (1972):在人群中間,他是唯一一個沒有給演講者鼓掌的人。真是的。。。(第3分鐘)
31.Family Plot (1976):映在門上的黑色輪廓中。這個比較抽象(第38分鐘)
別的看了N遍也沒找到他的
The Lodger (1926):在報刊閱覽室里,後來又在人群中。(第3分鐘)
The 39 steps (1935):影片開始大約七分鐘的時候出現,而Robert Donat和Lucie Mannhei正從劇院跑出來。(第7分鐘)
The Man Who Knew Too Much (1934): 穿著風衣走過。(第31分鐘)
希區柯克喜歡、他的影迷們也漸漸學會期待他在自己的影片中客串。作為《阿爾弗雷德·希區柯克電視專場》的主人,希區柯克成了美國人起居室中僅有的傳奇導演,他那酷似企鵝的側影成為電視節目中最著名的素描之一。

電影關鍵字

一、懸念 
希區柯克認為,駭人的東西不僅潛伏在陰影里或者潛伏在隻身獨處的時候,有時,當光天化日之下,我們和正常、友好的人在一起時,也會感到十分孤獨、險象環生和孤立無援。在希區柯克內心深處,總有一種莫名的焦慮,一種絕望的感覺。當影片《破壞》初次放映時,希區柯克還特意在海報上加上了“當心背後有人”的副標題,以表現存在於潛意識中的恐懼。這種潛在的恐懼感被希區柯克當作懸念來發揮運用。 
希區柯克有個著名的例子:兩個人走進一個屋子,坐下來談話,突然桌子底下的炸彈爆炸了。--這個過程提供給觀眾驚奇。相反,如果在他們走進屋子前,觀眾首先看到一個兇手進屋子將炸彈藏在桌子,接著的兩個人走進屋子卻沒有發現炸彈,仍然坐下來談話。--那么整個過程叫做懸念。所以,希區柯克一向都預先將答案告訴觀眾,最著名的是《迷魂記》中,朱迪與瑪德琳是同一個人的謎底在情節中間就被揭示--在當時曾引起過許多爭議,因為原著中這個謎底是最後才被揭穿。然而預先告知答案後,觀眾自然而然將焦慮的心情對準了主人公的命運。同樣,《奪命狂凶》、《西北偏北》也都是將真相預先透露,然後將焦點集中在無辜者的命運與選擇上。 
希區柯克最擅長的是利用時間的延展與空間的封閉來製造懸念氣氛。在《驚魂記》諾曼沉車一段,故意將車在泥潭中停留片刻;《奪命狂凶》中女秘書上樓發現屍體也特地讓尖叫聲延緩。《鳥》、《衝出鐵幕》、《西北偏北》幾個場景,都是利用分鏡頭逐步加重暗藏殺機的懸念。有時希區柯克懸念的結果超乎常理,比如《破壞》中將男孩炸死與《海角擒凶》里破壞分子成功地將軍艦炸毀--如此打碎觀眾的期待,在銀幕上是非常罕見的。 
二、“麥格芬” 
這是希區柯克作品最獨特的辭彙,這個字眼來自於他最愛說的一個故事:一列蘇格蘭火車上有個愛追根問底的人,他見隔壁的乘客帶著一個形狀奔奇特的包裹,就問那是什麼,乘客答:“麥格芬。”“什麼是麥格芬?”“是在蘇格蘭高地捉獅子用的。”“可是蘇格蘭高地沒有獅子啊。”“啊,這么說,也就沒有麥格芬了。”--由此看出,麥格芬是個並不存在或者不太相干的事物,但它卻是談話、行動甚至整個故事的核心。 
《三十九級台階》是“麥格芬”得以流傳的開端,在整部影片裡都圍繞著“三十九級台階”這個間諜組織展開,但關於這個間謀組織以及他產竊取的情報卻沒做什麼交待。在後期的力作《西北偏北》中,有一個最為典型的“麥格芬”--那個叫做凱普林的間謀根本就不存在。在所有希區柯克的影片中或多或少都用到這個概念,他總是在影片中利用一個虛化的人物做主線,比如《房客》中的復仇者、《蝴蝶夢》中的麗貝卡、《迷魂記》中的瑪德琳。有時又利用虛化的事件,比如《後窗》中的推銷員謀殺案。 
三、金髮女郎情結 
據說希區柯克七歲時,在他家附近曾發生過一起毒死金髮女郎的案件,他對此事一直記憶猶新,但無法確定這對他的電影創作造成了多大的影響。不過,有一點可以肯定,他對女演員有著固定的、獨特的審美趣味,使行“希區柯克女郎”成為一個傳奇色彩很濃的名詞,而且從任何一方面看,都要比現在名氣更響的“邦德女郎”素質要高得多。“希區柯克女郎”有著統一的標準:美艷不可方物、富有幽默感,甚至一樣的體型與心理形象--外表冷漠卻內心火熱、難以捉摸的神秘氣質,甚至垂在耳邊的髮式,當然還有最重要的一點--都是金髮!而且這些金髮女郎在貴婦矜持的外表下面都掩飾著隱隱約約的撩人肉慾。
在第一部真正的希區柯克作品默片《房客》中,希區柯克影片中充斥著金髮女郎,首先是兇手一連殺死八個金髮女郎,男主角的妹妹也是其中之一,於是他對牆壁上掛著的金髮女郎的畫像深感恐懼,不過對同樣是金髮女郎的女主角卻產生了愛慕之情。此後幾乎每一部影片,希區柯克都會起用金髮女子作為女一號。《艷賊》中蒂比·赫德倫的出場堪稱經典,影片開頭始終不見她的容顏,只見她一頭烏髮,等她回到酒店住處洗頭時,我們才驚奇地看到水正漸漸變黑,而她--蒂比·赫德倫--希區柯克最後的一位尤物露出她美麗臉蛋的同時,也露出了她金黃色的秀髮。 
四、罪孽轉移法
在《房客》中,他首次運用了“罪孽轉移法”,雖然房客最終是無辜的,但整部影片將他完全塑造成一個古怪、詭秘的殺人犯形象,儘管如此,觀眾仍然始終希望他逃脫,而這種情緒完全來自希區柯克對畫面語言把握。像這樣的“案例”還有許多,而且希區柯克對觀眾陰暗心理的控制也越來越自如。在《美人計》的最後,觀眾大多同情起那個即將被同夥謀害的塞巴斯蒂安,儘管是他下毒想致美麗的褒曼於死地。《驚魂記》里,諾曼在將汽車沉入河底時,希區柯克故意讓汽車停頓一會兒,從而令觀眾著實為他揪了一把心。最過分的還是在《奪命狂凶》中,變態殺人狂羅斯克在尋找遺失的罪證那段過程中,觀眾幾乎一致希望他找到。 
在“罪孽轉移”的同時,希區柯克也經常故意將反角塑造得風度翩翩、幽默有趣。《海外特派員》中的費希爾起初就是一位我們同情的和平主義者,後來發現他是個惡棍,但我們仍保留著對他的同情。在《間諜末日》里,希區柯克甚至讓那個德國間諜比我們的主人公更可愛些。 
五、樓梯與陰影
如何運用畫面來製造懸疑與緊張的氣氛,是希區柯克最擅長的,而“樓梯”與“陰影”是他最常調用的元素。在拍攝《房客》時,希區柯克從德國表現主義那裡學習到了許多東西,包括他們認為的:當人物走上樓梯、逐漸進入黑暗時,觀眾會陷入恐懼。所以《房客》中男主人公在深夜帶著白色手套從樓梯上走下時,顯得陰森恐怖,但希區柯克其實只是將鏡頭對準了樓梯扶手上慢慢滑下的手套而已。像這樣的例子非常之多,比較著名的如在《訛詐》中,愛麗絲隨克勞上樓時,在樓梯間的牆壁上留下的不祥陰影就預示著悲劇的發生。最為著名的三個樓梯鏡頭出現在《迷魂記》、《鳥》與《奪命狂凶》里,《迷魂記》中教堂塔的旋轉樓梯顯得極高、令人目眩;《鳥》中的閣樓樓梯充滿致命的吸引力;《奪命狂凶》里布蘭尼在深夜到羅斯克家中尋仇時,在上樓梯時,反覆切換的特寫,幾乎令人窒息--因為你無法了解將要發生的事情。
六、窺視 
有窺視傾向的人或者用窺視者的視角來拍攝,是希區柯克電影常常表現的一個方面。以前,我們可能會把窺視和窺視者當作是精神不正常的表現,就好像在《後窗》中格蕾絲·凱莉講的那樣,窺視者是要被判刑的。在希區柯克的電影當中,往往運用窺視的鏡頭角度來反映事件,從而隨著偷窺者的感覺一道進入他們的世界。
《後窗》是希區柯克電影當中運用“偷窺”主題最為極致的一部作品,他顯然認為每個正常人都有偷窺他人穩私的欲望。在影片的一開始,觀眾就被處於一種窺視者的角度,因為傑弗腿部的受傷,他只能每天坐在家中透過視窗來觀看他家對面的每一戶人家,鏡頭從傑弗瑞家對面的鄰居家視窗一一掃過。由此看來,窺視他人的穩私並不是一些刻板、蝟瑣的人們才會有的娛樂,許多正常人都會產生這樣的一種觀看情感。
在《驚魂記》中,影片的第一個鏡頭橫搖過燥熱午後了無生氣的城市全景,然後慢慢推進一扇半掩的窗戶內,我們的眼神偷偷潛入一家旅社,瑪莉安戴著胸罩半裸地躺在床上,看著沒穿上衣的男主角,男主角背對著觀眾,他們旁若無人般地談情說愛,希區柯克毫無保留地把男女之間的情慾放給我們,也讓我們不自覺的成為了窺視者的角色。後來在貝茲汽車旅館裡,諾曼·貝茲偷窺更衣的瑪莉安,也是不動聲色就把赤裸裸的欲望表現了出來--甚至這種欲望是觀眾所有的。 
七、線索道具
利用情節來製造懸念時,道具必不可少。希區柯克在影片片常用道具來達到令影片中的人物“恍然大悟”或“大吃一驚”,並加重緊張的氣氛。比較虛化的是《蝴蝶夢》中有無處不在的“R”字圖案,以及《擒凶記》中的那個音符(希區柯克甚至將鏡頭對準五線譜來強化情境)。有時,希區柯克用物體的特寫來提示影片的核心場景,比如《美人計》中的酒瓶,早在片頭的酒會上,希區柯克就已經用畫面為酒窖中那場驚心動魄的戲打下了伏筆。《鳥》中也是這樣,將開場安排在鳥店中。
《繩索》是運用道具最為經典的影片,影片中的繩索是殺死大衛的工具,又被殺人犯用來捆綁書籍贈送給大衛的父母,以達到其尋求刺激的目的。繩索是重要道具,同時也包含著深刻寓意--扭曲的心理束縛著知識與道德。希區柯克用的片頭字幕也呈擰成一團的繩索狀。同樣,《奪命狂凶》的字幕也被設計成條紋領帶狀--那也是影片中用來殺人的工具,變態殺人狂羅斯克利用領帶殺人;而主人公布蘭尼相仿的領帶被利用誤導觀眾;警官奧斯福德的領帶其實也是一樣的,從深層次上將他們無法滿足的欲望等同在一起。當然《奪命狂凶》還有一個最重要的線索道具--羅斯克剔牙用的胸針。從一開始,鏡頭就耐心講解了羅斯克的這個習慣,最後這個道具引發了影片的高潮。 
其它比較著名的道具有:《訛詐》中愛麗絲的手套、《心聲疑影》中查理舅舅送的戒指、《火車怪客》中海恩斯的打火機,以及《電話謀殺案》里的絲襪與鑰匙--這些都在推動情節上起到了微妙的作用。 
八、婚姻危機 
希區柯克本人的婚姻似乎無可爭議的美滿,但他的作品裡的婚姻都籠罩著陰影。在他一九三二年的作品《奇怪的富翁》中,就開始對婚姻進行了全面的反諷;《破壞》裡面維洛克這對夫妻甚至彼此之間既不了解也沒有感情,最後妻子刺向丈夫的那一刀既為她的弟弟報仇,也是向她的婚姻進行反抗。《蝴蝶夢》里德溫特與麗貝卡的夫妻關係被刻劃得無比可怕,愛與恨的表現只在一線之間,而德溫特與第二任妻子的婚姻因此蒙上陰影;《深閨疑雲》中瓊·芳登與加里·格蘭特的婚姻就以欺詐為開端,以後竟然逐漸升級到妻子懷疑丈夫要毒死自己的地步;而在《帕拉亭案件》、《電話謀殺案》、《後窗》以及《迷魂記》中夫妻之間的謀殺則成為現實;《火車怪客》中海恩斯其實也是借布魯諾的手才除去妻子。 
希區柯克式的婚姻似乎不是充滿了秘密就是充滿不幸,《美人計》、《懺情記》、《艷賊》中的婚姻狀態無不如此。在《帕拉亭案件》中希區柯克用兩條線索表露出對婚姻不堪一擊的看法。安東尼律師與妻子看似美滿面的婚姻,在帕拉亭夫人出現後以不可思議的速度迅速產生裂痕,而後者因為婚姻的不幸福而殺死了丈夫。《哈里的麻煩》中珍妮聽說丈夫的死訊竟然有些興高采烈。《伸冤記》中亨利·方達的婚姻是希區柯克影片中最為堅貞的,在丈夫被懷疑有罪的期間,妻子也始終支持他,呈現出最令人感動的家庭場景--但即使是如此,生活的壓力最終令妻子精神崩潰,自責與埋怨起來。希區柯克以此來證明沒有一對夫妻是幸福的,就像在《農夫的妻子》里說的:婚姻生活就像一個蒸汽壓路機,壓扁了男人的希望和女人的喜悅。 
九、黑色幽默
希區柯克的黑色幽默準確地說是一種“殘酷的幽默”,其中最殘酷的一次出現在《磁場命狂凶》中,羅斯克在土豆堆中與死屍搏鬥的情景,起初他被死屍“踹”了一腳,然後用來撬開死屍手指的刀被折斷--這組鏡頭竟然能讓你在毛骨悚然中,還能發出一絲笑來。 
《鳥》中間也有一段讓人無法發笑的可笑場面,發生在國小遇到襲擊之後。可怕的逃亡後,米蘭妮來到小鎮酒吧,可是沒有人相信。大家在災難來臨時,還在大聲說笑。其實早在米蘭妮來到這個海邊小鎮前,她帶著的兩隻愛情鳥在車上左搖右擺的模樣就十足的可笑,但誰會預料到不久之後,鳥類竟然發動了一起可怕的攻擊。 
十、性虐待
看希區柯克電影的表面,似乎跟“性虐待”這個詞有些不沾邊際,但去看看他的作品裡是如何對付那些自視高貴的金髮女郎,你就發現在他和諧平靜的平常心下有著高度壓抑的欲望。《三十九級台階》中的女政治家與《海角擒凶》中的女模特都被“殺人犯”拖來拖去,偏偏她們都打扮得時髦體面。 
文字希區柯克作品中的男女主角幾乎列一例外都有施虐與受虐傾向。《艷賊》里馬克與瑪爾尼是最為典型與明顯的一對,瑪爾尼因為誤殺了水手嫖客,而終身背負性受虐感;而馬克則對這個女賊有著強烈的征服欲與占有欲。 
《房客》中年輕美貌的黛西被房客所吸引,而他是一個極度恐怖的連環殺人案的疑兇。從此以後,希區柯克的金髮女郎們便對危險人物樂此不疲,《愛德華大夫》里英格麗·褒曼對格里高利·派克的愛慕遠不止因為後者英俊的面貌,而是從心理深處對危險(虐待)的渴求,就好像《鳥》中蒂比·赫德倫會無緣無故走上危險的閣樓一樣。 
當你仔細去觀看希區柯克作品時,你就會發現男主角對女主角的控制、女主角對男主角的屈服是非常明顯的,這是施虐與受虐最基本的表現。

懸念故事集

《“修道院”里的幽靈》《大理石里的人》《幽靈猴》《醫生謀殺死人》《39級台階》《願她的靈魂得以安息》《羅馬驚艷》《神秘飛船的降落》《罪惡的紙牌》《老宅鬧鬼記》《棺材的秘密》《猩猩的悲劇》《人類的天性》《金蟬脫殼》《印第安人的詛咒》《倒計時》
參考資料:
1.《希區柯克懸念故事全集》
2.百度圖片網
開放分類:
心理分析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