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達拉宮雪城

布達拉宮雪城

布達拉宮雪城東西長317米,南北寬170米,占地面積5萬平方米。現存古建築22處,總面積33470平方米。雪城是布達拉宮建築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從其功能劃分,主要有三類:一是三大領主(地方政府、貴族和寺院)設立的集行政、司法、監獄、稅收、鑄幣等職能為一體的辦公場所;二是為統治者提供生活服務的機構;三是僧俗貴族、官員的宅院及低等職員、工匠、農奴的住所。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布達拉宮雪城
  • 地理位置:西藏
  • 占地面積:5萬平方米
  • 景點級別:AAAA
歷史價值,維修保護,主要建築,五座院,雪奇惹,東印經院,堪蘇宅,龍夏宅,造幣廠,羌倉,雪監獄,同波宅,比喜宅,雪巴列空,

歷史價值

雪城是歷史的教科書,清朝中央政府批准設立在這裡的寶藏局等,真實地反映了中央政府有效治理西藏,西藏曆來就是中國不可分割一部分的歷史事實;雪城是階級教育的展覽館,舊西藏每天發生在雪城的人吃人的黑暗、殘酷的歷史事實,生動地說明政教合一的封建農奴制度雖然被達賴稱作三大領主的天堂,卻是西藏最廣大勞動人民的地獄;雪城是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發生在這裡的新舊變化,雄辯地說明,新西藏比舊西藏好,只有社會主義才能救西藏、發展西藏。
布達拉宮雪城
雪城保存著十分豐富的建築內容和文化內涵,是勞動人民創造歷史的生動體現,是認識舊西藏社會、經濟、文化的重要實物例證,是反映舊西藏封建農奴制度的一個縮影。雪城還是拉薩旅遊的新景點、展示西藏歷史文化的新視窗,這裡開闢了別具特色的、演示藏族傳統民族手工藝製作全過程的動態展示區,增強了與遊客的互動性、參與性,可以使遊客更深入、更生動地了解西藏的歷史文化。遊覽雪城,不僅可以幫助我們加深對布達拉宮的了解,了解一個全面、真實、歷史的布達拉宮,也可以幫助我們加深對政教合一的封建農奴制度的認識,深切感受舊西藏的黑暗統治,三大領主的奢靡生活和廣大農奴的悲慘境地,而且還可以了解和認識西藏幾十年來的發展變化。

維修保護

雪城保護利用工程遵循我國有關文物保護的法律法規和世界遺產公約,在充分研究、論證、評估其歷史、藝術和文化價值的基礎上,有計畫、有步驟、分階段實施。雪城維修保護利用工程進展至今,經歷了三個階段。 第一個階段,從2002年至2005年。作為布達拉宮二期維修的重要項目,國家投資近3000萬元人民幣,完成了303戶原雪城居委會居民的搬遷工作,對22處古建築進行了保護維修,對雪城內道路、環境進行了綜合整治。這些工作為雪城的保護利用奠定了堅實基礎,創造了必要條件。第二個階段,從2005年底至2006年。由自治區文化廳、文物局牽頭,在清華大學編制的雪城保護規劃基礎上,組織自治區社會科學院、故宮博物院、西藏大學等有關單位、專家,對雪城進行深入調研,並對其價值予以深度挖掘,提出充分保護和合理利用的意見和建議,對雪城內各點的歷史功能展示方案進行了多次論證。第三階段,從2006年10月至今。為爭取雪城早日向全社會開放,自治區文化廳、文物局按照自治區黨委的要求,成立了布達拉宮雪城保護利用工作組,抽調16名得力工作人員全身心投入工作,全面啟動一期保護利用工程。本著突出重點、抓住亮點、體現看點的原則,工作組制訂了《雪城保護利用工作總體方案》,徵集實物786件、購置實物279件、復仿製實物430件、借調實物348件,收集各類圖片330餘張,策劃設計、組織實施了展區一系列布展及配套等大量具體工作,為雪城早日開放贏得了寶貴時間。一期保護利用工程自治區投入600餘萬元人民幣。
外國遊客參觀雪城外國遊客參觀雪城
維修後的一期工程對雪巴列空、雪監獄、寶藏局雪造幣廠、比喜宅、同波宅、堪蘇宅、龍夏宅、羌倉、五座院、東印經院、雪奇惹11處古建築進行了布展,並設遊客服務中心。2007年5月31日,歷時6年的布達拉宮雪城維修保護工程一期保護利用工程完成,13個雪城景點正式對外開放。
到2008年,完成雪城二期保護利用工程,逐步開放布達拉宮珍寶館、西印經院、糧倉遺址等3處古建築,同時,進一步完善相關配套工作。其餘6處古建築(5個城門樓及角樓、瑪基康)因不具備展示條件,從安全和文物保護的角度考慮,不對外開放。
雪城內近期可以對外開放的有7處復原式陳列;動態展示4處;專題陳列6處;遊客服務中心1處。

主要建築

五座院

五座院建築總面積1020平方米,是布達拉宮二期維修中對五座小型連體建築的統稱。分別是貴族平措熱旦府邸、那洛院(官員住宅)、噶爾本寧巴院(宮廷樂隊負責人住宅)、貢塘達熱(馬廄管馬員住宅)和尼熱那院(農奴居所)。現將此處大部闢為唐卡、金屬加工、毛紡織和布藝等傳統手工藝技法演示點,展示西藏獨特而豐富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和民間藝術文化。
五座院五座院

雪奇惹

雪奇惹建於公元17世紀,建築面積2800平方米。由四個小院組成,分馬廄和奶牛院兩個部分,主要用於飼養達賴及其官員日常出行時所用馬匹;為達賴及其官員提供日常所用牛奶和優酪乳。

東印經院

雪城印經院建於公元17世紀,建築面積760平方米。因為面積不大,使用不久便改做它用,主體建築仍保存原有風貌。設《西藏書法藝術展》、《藏文書法用具展》,滾動播放藏紙製作工藝電視短片,演示刻板、印刷和裝訂的全過程並提供互動服務。

堪蘇宅

堪蘇宅是舊西藏地方政府僧官阿旺旦增的宅院,現復原陳列,來反映舊西藏僧官的奢侈生活。建築面積900平方米。阿旺旦增是色拉寺籍僧人曾任拉里宗(今嘉黎縣)宗本,1933年至1950年,先後任舊西藏地方政府“卓尼”(接待官)和“基巧堪布”(三品僧官)職務。後因瀆職而卸任。“堪蘇”即退位堪布。

龍夏宅

龍廈家族是藏傳佛教寧瑪巴大師蘇窮----西繞扎巴的後裔,其世襲領地在達那(今謝通門縣)。龍廈---多吉次傑(1881-1940年)8歲喪父,由母親撫養長大,他愛好廣泛,精通藏醫數學,通曉宗教,同時是一位技藝嫻熟的樂師,也是西藏社會較早地走出去並了解西方社會的人,曾任過舊西藏地方政府四品官職。1914年,他護送首批四名西藏貴族子弟到英國留學,期間他考察了西方歷史、政治和經濟,從資本主義社會的生產過程和經濟狀況中感受到西藏社會制度與這個世界的差異和落後,由此開始孕育了一些改良主義思想。回到拉薩後,為了對西藏的社會制度進行改良,龍廈曾組織了一個名叫“吉確公吞”的組織(公謀同樂),這一組織曾以秘密方式開過一系列會議。1934年,龍廈準備對西藏政制進行改良,因而觸犯了保守勢力的利益,被投入監獄,受到挖去雙眼的酷刑。關於龍夏?多吉次傑遭受挖眼的過程,有關資料記載道:挖眼之刑非常殘忍,用皮帶勒了之後只出了一個眼珠,於是不得不用小刀把另一隻眼珠挖出來,然後把滾燙的油倒入眼窩裡燒灼傷口。1940年,龍夏---多吉次傑病故於此宅。
龍夏宅龍夏宅

造幣廠

造幣廠位於布達拉宮雪城東北角,為庭院式二層建築。底層兩間緊鄰的房屋,內間設定鑄幣機,外間為動力車間。上層幾間房屋,用於人員居住和存放原料和成品等物。現存建築已經維修,整體結構和風貌保存依舊,當年所用造幣機器保存基本完好。西藏稱之為寶藏局,主要職責是承擔供料、監造、儲存、發行,並在其院內設雪造幣廠,先後在藏鑄造了兩面印有藏漢文的乾隆寶藏、嘉慶寶藏、道光寶藏、宣統寶藏等錢幣。

羌倉

公元17世紀下半世紀葉重建布達拉宮時向宮內各殿堂的護法神敬獻神飲所建,後逐步演變成酒館,建築面積1490平方米。現闢為遊客休息點,並通過復原青稞酒製作作坊,展示西藏獨具特色的釀酒過程。

雪監獄

五世達賴時期,西藏地方政權機構遷到布達拉宮後設雪監獄。雪監獄是雪巴列空專門用來關押犯人的地方,它與八廓街朗孜夏一樣,同為舊西藏名聲在外的拉薩兩大監獄。在達賴統治時期,這裡陰森恐怖,是吃人的魔窟,人間的地獄,令人聞之膽顫。
雪監獄雪監獄

同波宅

因舊西藏地方政府僧官同波-堪繞旺秋居住於此而得名,建築面積5 1 O平方米。同波宅具有典型的藏式建築風格,故在此設《西藏建築專題展》。以圖片、文字等反映國家對西藏歷史建築遺產的高度重視和有效保護;對適應經濟社會發展的現代建築的大力興建;突出展現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中農牧民安居工程的實施,從西藏的建築歷史和發展體現社會主義新西藏發生的翻天覆地變化。

比喜宅

因舊西藏地方政府俗貴族比喜家族居住於此而得名,建築面積540平方米。現將此宅闢為《西藏概況展》,以圖片、文字等綜合介紹西藏經濟社會的演變及發展,反映社會主義新西藏發生的翻天覆地的變化。

雪巴列空

“雪”藏語意為下方、山下,“列空”意為辦事機構,因此稱“雪巴列空”建築面積5280平方米。是舊西藏地方政府管理“雪”和拉薩近郊18個宗(舊西藏的縣和莊園),為達賴及其隨侍官員提供服務的辦事機構。現復原展示雪巴列空辦公處、糧倉,設布達拉宮保護維修專題展。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