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拉頓(美國物理學家)

布拉頓(美國物理學家)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沃爾特·布拉頓(Brattain,Walter Houser) 美國物理學家。1902年2月10日生在中國(父母是美國人,20世紀初來到中國並生下了他)廈門。 布拉頓的少年時期是在牧場上度過的。他1924年畢業於惠特曼學院(在華盛頓州沃拉沃拉),1929年在明尼蘇達大學取得博士學位。同年,他進入貝爾電話實驗室,成為一名物理學研究人員。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他在那裡從事潛艇磁探測的工作。 他同肖克利巴丁共同獲得1956年諾貝爾物理學獎。 1967年,他接受惠特曼學院的聘請,擔任了自己母校的教授。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布拉頓
  • 外文名: Brattain,Walter Houser
  • 國籍美國
  • 民族:美利堅
  • 出生日期:1902年2月10日
  • 職業物理學家
  • 主要成就:電晶體
美國最棒警察,整治謀殺之都,科學和管理學打造警局,目標紐約,

美國最棒警察

比爾-布拉頓,美國最棒的警察
維護治安、保護市民是警察應盡的責任,在這一點上,沒人比比爾·布拉頓做得更好。這個一心想當大人物、辦大事情的美國警察先後改善了紐約和洛杉磯兩大城市的治安狀況,被稱為“美國最棒的警察”。
布拉頓

整治謀殺之都

“9·11”事件之後,全紐約的重建浪潮之外,紐約前警察局長比爾·布拉頓正在為私人安全公司克羅爾工作,為一個客戶從廢墟里搶救出了部分黃金。
“那對我來說毫無意義。”布拉頓說。看著老對頭、紐約前市長朱利安尼大出風頭,他的心裡很不是滋味,“以前我是頭兒,現在我就是那800萬普羅大眾中的一個。我就是個小人物。”
當個大人物,這是布拉頓畢生的追求和最深切的渴望。
1994年,朱利安尼任命布拉頓為紐約市警察局長,他成了大人物。在紐約警察局總部“警察廣場”,他向紐約民眾許下了當時聽上去根本“不可能完成的承諾”——重新改造紐約警察局,降低犯罪率。
到1996年他卸任的時候,紐約市的謀殺案發生率降低了39%,25年來這個城市從沒這么安全過。布拉頓成了紐約的大明星、大英雄。《時代》雜誌讓他登上封面,標題為《終於,我們打贏了對犯罪的戰爭。他就是原因》。
《時代周刊》封面上的布拉頓《時代周刊》封面上的布拉頓
布拉頓在紐約的成功讓他聲名鵲起,他可以藉此去做更大的事。他的崇拜者曾預計,某一天,他會憑藉自己在紐約警察局長任上的優異表現成為一名卓越的市長,而不是像很多警察局長那樣,退休之後去企業當安保顧問,“我可不想當個安保主任。”
然而,布拉頓的居功自傲讓他失去了在紐約繼續幹大事的機會。在任僅僅27個月,他就和朱利安尼產生了激烈的衝突。兩個都很自大的人互不相讓,最終朱利安尼迫使布拉頓走人了事。
離開紐約,布拉頓接了一些安保顧問的活,工作輕鬆卻“不重要”。與此同時,紐約市的犯罪率還在下降,學者和政客開始宣稱,改變紐約治安狀況的是更大的社會的力量,而不是警察局的功勞,布拉頓在其中扮演的角色微乎其微。“布拉頓很擅長公關。”一次採訪中,朱利安尼通過《紐約時報》落井下石,“我們必須支持他。其實紐約警察局3/4的主意都是我們給他出的。”
虎落平陽,布拉頓心中自然不甘。2002年,當洛杉磯警察局長的職位空缺之後,他看到了重新證明自己的機會。然而剛開始,洛杉磯警局前局長里克·卡魯索連個面試的機會都不想給布拉頓,“我聽說過他在紐約和朱利安尼的事情,我對此很擔心。”卡魯索說。但布拉頓豈肯放棄這個機會?他瘋狂遊說卡魯索,還拉上了前總統比爾·柯林頓等政界大腕給他當說客,最後如願以償掌管了這個當時美國最難打理的警察局。
洛杉磯在布拉頓上任前已經成了美國的“謀殺之都”,洛杉磯警察局也因陷入重重腐敗和違章執法醜聞而被置於美國聯邦的監管之下。雖然失敗的風險很大,但布拉頓在這個位子上一待就是7年。這7年時間裡,他重現了自己在紐約的輝煌:洛杉磯的暴力犯罪下降了一半,對洛杉磯警察局的聯邦監管也被解除。更重要的是,布拉頓扭轉了洛杉磯警局在洛杉磯人、尤其是當地少數族裔心中的形象。在過去,市民恨警察,猶如恨罪犯一樣。而在布拉頓今年8月宣布他將離任時,哈佛大學的調查顯示,83%的洛杉磯市民對警局的表現感到滿意。布拉頓再一次證明了自己。
布拉頓
“破窗理論”的提出者喬治·凱林

科學和管理學打造警局

布拉頓是土生土長的波士頓人,他參加過越戰,當過波士頓地方警察,後來又在哈佛大學學習管理。他把管理學的理念引入到警察局的日常運作中,他寫的書是強生公司高管必備書籍。幾年前在洛杉磯的一個舞會上,歐巴馬穿過屋子去跟布拉頓打招呼。在飛機上,會有人走向他,訴說他們多么欣賞他為城市作出的貢獻。
布拉頓成功的秘訣就是他把成功看得比其他東西都重。為了成功,他很自傲,他也虛懷若谷;他很貪功愛虛榮,也知道放手讓下屬去做事。“人們喜歡為我工作,因為我給他們自由的空間。”他說。
布拉頓篤信科學,他採納了2個方法作為管理警察局的指導方針——“CompStat電腦辦案系統”和“破窗理論”。前者是布拉頓和他在紐約警察局的副手、已故的傑克·梅布爾於1994年想出來的招。他們引進電腦技術分析罪犯的犯罪模式和提供嚴格的執法規範。“破窗理論”則是1982年由喬治·凱林和詹姆斯·威爾森提出。他們研究發現,犯罪會使社會失序、人口銳減,這本是無可避免的結果,就好比一扇窗戶被打破了。但如果任它擱在旁邊,很快會有更多的窗戶被打破,就像流行性傳染病一樣,一發不可收拾。布拉頓和紐約警察從打擊小犯罪——在牆上亂塗亂寫、捷運逃票、亂砸窗戶開始,制止了“第一扇窗戶被打破”,從而也減少了嚴重犯罪的產生。
布拉頓在洛杉磯照搬了紐約的套路。不同的是在紐約,布拉頓手下有3.8萬名警察,只要他一聲令下,數百名警察可以同時出現在多處犯罪高發地區。但在洛杉磯,他手下只有9000人。“在洛杉磯,一次出動50名警力到一個地方很難。”凱林說,他在布拉頓在任期間擔任洛杉磯警局的顧問。也就是說,當布拉頓在好萊塢打擊賣淫嫖娼的時候,清剿貧民窟罪犯的行動就得等一等。但布拉頓可以等,他很耐心,在洛杉磯他並不急於求成。
也因此,布拉頓更重視科技的力量。CompStat本質上是一種經過電腦計算後的地圖。布拉頓在此基礎上引進了更多先進的技術,以此創造一種“預測管轄”的新模式。“我們改進了信息收集方法,從中獲取有關犯罪的情報並在地圖上顯示出來,這樣我們就能實時追蹤犯罪進展。”布拉頓解釋道。
在洛杉磯,布拉頓最大的貢獻是改善了警察和普通市民之間的關係。由於洛杉磯警力一直緊張,出警的警察不知道身後有沒有後援來拯救他們的生命,因此他們不得不作風粗暴、虛張聲勢來保護自己。布拉頓和洛杉磯市長安東尼奧·維拉戈沙一起從市議會搞到了錢,招募了1000名新警察。此外,他還和當地少數族裔廣交朋友,改善了不同種族之間的關係。

目標紐約

今年10月,離開洛杉磯的布拉頓成了安全資訊公司Altegrity的CEO,他將帶領公司幫助衝突頻發地區如伊拉克、阿富汗整改它們的執法系統。“讓世界大不一樣。”布拉頓雄心勃勃。
但沒人認為Altegrity將成就布拉頓的頂峰。62歲的他比當初離開紐約時瘦一些,頭髮白一些,卻戴著同樣的愛馬仕領帶,同樣喜愛在伊蓮(紐約著名餐廳)用餐。最重要的是,他依然對“做大事,當大人物”有濃厚的興趣。
而此時,他的氣場也前所未有的強。他的老上司維拉萊格沙把他奉為“美國最棒的警察”,一個加利福利亞警察把他看成“警察界神一般的存在”。就連史蒂芬·列維特都成了布拉頓管理方法的信徒,而列維特曾在《魔鬼經濟學》里寫道,紐約犯罪率的下降應歸功於墮胎的合法化,而不是布拉頓個人的作用。“還有誰能讓兩個不同城市的犯罪率大幅下降?你必須認可這傢伙的方法,”列維特說,“如果你問我選誰當我們城市的警察局長,我會選布拉頓。”
《紐約郵報》曾發表社論,認為布拉頓應該競選明年的紐約州參議員。很多人都猜測,他可能會加入歐巴馬的內閣。“比爾·布拉頓會是個偉大的FBI局長,”維拉萊格沙說,“他也會是個偉大的國土安全部部長。”
但這個雄心勃勃的男人一一否定了這些猜測。“我離開洛杉磯時,提高了洛杉磯人的生活質量,改善了我們的執法系統。然後,我該去哪兒呢?”此刻,他的目光瞄向了紐約。
紐約現任警察局長雷·凱利是布拉頓的多年對頭。從1990年代開始,紐約警察局長的交椅就在這兩人之間不斷易手。凱利明顯不喜歡布拉頓,布拉頓卻公開表示對凱利的讚賞“你必須承認他的成功”,儘管布拉頓的紐約老部下們更喜歡他這位前任局長。
不久前,紐約巡警協會選舉布拉頓為“年度人物”,那是在布拉頓離開紐約警局13年之後,而凱利從未獲得如此榮譽。“我們今天做的每一件事都按照布拉頓當初制定的規則來辦,只不過換了個名字而已。”一名紐約警察如此評價老局長的貢獻。
“有些人希望我回到紐約,那很自然。如果你想競選紐約市長,如果你想讓紐約變得更安全,你必然會來找我的。”紐約有伊蓮餐館,有美妙的直升機旅行,還有周末的聚餐,除了朱利亞尼,紐約的一切都很美好。
2002年的“天使之城”洛杉磯以每年658宗殺人案,犯罪率排名美國各大城市之首,將過去的“暴力之都”芝加哥和紐約甩在身後。威廉·J·布拉頓當年10月受命,出任洛杉磯第54屆警長。此後,僅1年多任期里,他就使得洛杉磯的謀殺犯罪率下降了22%,創造了警察生涯的奇蹟。
當閃閃的警徽因一連串醜聞而失去光澤的時候,布拉頓臨危受命,來到了內外交困的洛杉磯警察局。  長期以來,洛杉磯的執法者與有色人種之間關係緊張。這裡曾發生過兩件美國歷史上最嚴重的暴力事件———1965年的洛杉磯沃茨區黑人暴動,以及1992年四名警察殘暴毆打黑人青年羅德尼·金卻被無罪釋放從而引發震驚全球的黑人暴亂。1998年,一場風波更使洛杉磯警察局面臨信任危機:人們在代號“壁壘”的負責調查團伙案件的部門內發現,這裡存在著陷害無辜者、偷竊收繳的毒品和財物,甚至向手無寸鐵的嫌疑人開槍等情況。  當閃閃的警徽因一連串醜聞而失去光澤的時候,布拉頓臨危受命,來到了內外交困的洛杉磯警察局。  如此大的管轄範圍,警察不可能樣樣負責,對此布拉頓把更多權力下放給地區警長,讓他們根據具體情況酌情處理。  擺在布拉頓面前的,是3個棘手難題:如何重新贏得人民的信任,如何重塑警察的形象,如何阻止暴力事件發生,特別是在團伙犯罪盛行的南部地區。  他手下有9304名正式警察。如果把這個概念具體化,就是每個警察負責409名公民的安全,相比之下紐約城的這一比例是1:209。顯然,對於全美第二大城市全部巡邏、調查和管理工作來講,這些人手是不夠的。因此上任伊始,布拉頓的第一個措施就是要求新招募320名警察,但計畫卻因預算原因流產。布拉頓只有在管理上做文章,他的秘訣是賦予警察更多的許可權。  從前警察數量少,洛杉磯的警力集中在富人集中的地區,而犯罪率高發的黑人和拉丁裔美國人居住區管理相對薄弱。因此布拉頓對人員進行了調整,將更多的警員調往負責這些地區治安的部門。但即便如此警力仍顯單薄,負責犯罪高發區的警察雖然有30多人,但他們的管轄範圍是紐約城5個街區的兩倍,面對的是1萬名成員組成的黑幫團伙。如此大的管轄範圍,警察不可能樣樣負責,對此布拉頓把更多權力下放給地區警長,讓他們根據具體情況酌情處理。對於不同地區發生的不同案件,警長可以選擇逮捕、提起控訴,還是只給個警告。  警察的職責決不是在發生案件後被人用電話叫來,而應從一開始就阻止違法事件發生。  布拉頓詳細考察了洛杉磯的具體情況之後得出結論,治安狀況惡化的根源在於團伙犯罪,從根本上降低犯罪率,就要從這裡下手。他引進了他在紐約的成功經驗———“社區治理”,號召由普通市民、社區領袖、執法者、檢察官以及學校教師組成一支隊伍,同警察協作,為減少犯罪努力。他認為警察不應該是被動反應者,而應是主動參與者,警察的職責決不是在發生案件後被人用電話叫來,而應從一開始就阻止違法事件發生。  在改善警察工作的外部環境的同時,他還對警察內部進行大膽改革。一直以來警局內有三個主要部門———巡邏科、偵察科和毒品科,3個部門各行其是。布拉頓來後打破部門界限,毒品科可以參加偵察科的調查工作,而巡邏科和偵察科也可以從毒品科的經驗中找到有益的處理方式。  但布拉頓收穫的決不僅僅是成功的經驗,還有失敗的教訓。由於嚴厲打擊團伙犯罪,一些黑幫團伙開始報復,他們把警察定為報複目標。2003年11月13日,兩名警察被名為“殺手團”的黑幫殺害。  面對這些,雄心不已的布拉頓認為,只靠警察的努力顯然無法完全解決這一難題,他希望在黑人和拉丁裔美國人居住地區興建更好的學校、改善醫療條件、提供就業機會,繼而讓人們遠離犯罪。  警察的成功並不取決於他們是否及時反應和他們抓了多少人,而是看他們是否降低了犯罪率,是否恢復了秩序,是否減少了人們的恐懼。  布拉頓不僅在洛杉磯創造了奇蹟,他以前在紐約城的表現也很突出。1994至1996年間,布拉頓擔任紐約城警察局長。當時的紐約面臨著與今天洛杉磯類似的困境,但在他的任期內,紐約的犯罪率下降了50%。直至他離任的時候,紐約的謀殺案數目是每年984件,而在1990年這個數字是每年2262件。  紐約城市治安狀況的驚人變化不僅使這個城市永久的記住了布拉頓這個名字,也使他的頭像登上了《時代》雜誌的封面。  而當時的紐約也確實存在改革的環境,經濟開始發展,警察忠於職守,尤其重要的是布拉頓大刀闊斧的改革獲得了市長朱利安尼的支持。1998年,布拉頓出版了他的新書《轉變:美國高級警察如何制止犯罪蔓延》。在這本書里,他總結了自己在紐約的四點成功經驗:政治支持、富有遠見、治安戰略和管理方式。  布拉頓認為警察的成功並不取決於他們是否及時反應和他們抓了多少人,而是看他們是否降低了犯罪率,是否恢復了秩序,是否減少了人們的恐懼。持這種觀點的警察在當時可以說是鳳毛麟角。  在紐約任職期間,他還首創了一種名為“Compstat”的數據系統,它可以詳盡顯示某一地區發生了多少案件,並分析案件原因。布拉頓利用這種系統考察各地區的主管警察,如果一段時間以來,這些數據沒有明顯變化,這個地區的主管就會被換掉。“Compstat”系統投入使用後立即獲得奇效,儘管因種種原因布拉頓離開了紐約警察局,但他的系統卻保留下來。現在美國三分之一以上的警察局都採用該系統,範圍從美國東海岸的費城到南部的紐奧良。  每到一個地區任職,布拉頓總是能夠找出該地治安狀況的癥結所在,然後採取針對性措施。除了紐約以外,布拉頓的履歷上還有一連串光輝記錄:  1983年擔任麻薩諸塞灣警察局警長,犯罪率下降37%。  1986被提名為波士頓大都會區警察局負責人,少數族裔警員數量翻了一倍,並首次啟用女性擔任巡警隊長。  1990年,加盟紐約警察局交通管理部門,在他擔任負責人期間,紐約捷運犯罪率下降了50%。  現年57歲的布拉頓在大家的眼裡不僅是個管理奇才,還是個造勢高手。他對自己評價:“真正的我是一個對自己從事的職業備感自豪的人,是一個關心別人的人,是一個喜歡接受挑戰的人。”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