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依族六月六(貞豐縣)

基本介紹

  • 項目名稱:布依族六月六(貞豐縣)
  • 認證級別:省級
  • 項目分類:民俗
  • 國家:中國
  • 認證時間:2007年
  • 認證批次:第二批
  • 申報地區或單位:中國貴州省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貞豐縣
簡介,歷史淵源,基本內容,主要價值,參加人員,

簡介

“六月六”是貞豐布依族人民一年中最隆重最具民族特色的傳統節日。主要活動在貞豐縣北盤江畔者相、珉谷、北盤江、小屯等布依族地區。布依族村寨多依山傍水,聚族而居,通常是幾十戶甚至百餘戶為一村寨,所居住地區土地肥沃,雨量充沛,氣候溫和,適種水稻,包穀,小麥等農作物。布依族自古以來多居住於江河、溪流沿岸的平壩上,以種植水稻為著稱,素有“布依水鄉”和“水稻民族”美譽,農業生產在布依族人民的經濟生活中占有極為重要的地位。貞豐布依族“六月六”是布依族人民在長期農耕稻作生產動活形成的以娛神、娛人為內容,以祭祀、歌舞活動為載體,含有宗教性、生產性和文娛性內容的傳統節日文化活動。

歷史淵源

“六月六”節布依語俗稱敬盤古。傳說生於六月初六的布依族祖先“盤古”發明了水稻種植技術,但是,他清苦貧寒,孑然一身,後來認識了海龍王的女兒並結為夫妻,一年後生一個兒子,名字叫新橫,新橫長大後因冒犯了母親,使母親憤怒而返回龍宮。其父“盤古”續弦。一年後又是在六月初六“盤古”命終謝世。新橫繼承父業,不斷改進生產技術,年年獲得豐收,儘管這樣,其後母仍然對他橫加虐待,新橫不服,便託夢給已故父親盤古並發誓告到天庭,要毀掉水稻,絕其工技,以斷後母生路。新橫的後母只好認錯,承認每年六月初六率子孫殺雞、包粽粑、染五色糯米飯,敬祭盤古,才使水稻種植技術延續至今。盤古無所不能,神通廣大,無處不在,如同影子一樣跟隨著布依人,庇佑著布依人,是他,把荒山開墾成塊塊肥地,把平川造成片片良田;是他,以無比聰明的睿智,發明了水稻栽培技術;是他,塑造了田神、穀神、地神、寨神,驅惡除暴,為布依人守護賴以生存的莊稼和家園,使布依人能安家立業,繁衍子孫;是他,為布依人養育了歌仙,使布依青年詩如潮湧,歌似蟬聲。後來人們為紀念盤古之恩,每年農曆六月初六盤古謝世日,以各種形式祭奠盤古,天長日久,便形成了傳統民族節日,以後發展到敬田神、敬穀神、敬寨神、唱山歌等形式為主要內容的節日,“六月六”也是一個“感恩”的節日,“六月六”又稱“敬穀神”,相傳穀神是由自己的老祖先演變而來,老人一代接著一代的死去,而布依族供奉祖先的杯盞是一成不變的,“千人共杯,萬人共盞”,老祖先在家神中一代一代被取代,已無享受供品地位,只好讓到田邊地角給子孫守護田業。成了莊稼的守護神,即“穀神”。還有傳說殺雞祭田,是為了達到防止“天馬”(蝗蟲)吃莊稼,糟踏莊稼的目的。

基本內容

六月六是貞豐布依族的傳統節日,在節日來到之前,每家每戶都要爭取早日結束夏季生產,以便安心過節,如果雨水來得遲,插秧還未結束,節日可推遲到六月十六、六月二十六等逢六之日過節均可,但必須以“關秧門”即插秧上坎為先決條件。布依族過六月六節日,不但要供祭水稻種植始祖盤古,自家的列祖列宗,還要祭禮寨神。六月初六的前日,祭寨神的準備活動就已開始,村寨里組織祭神的是寨老,另外還有十來個當事的青壯年,按規定組合成組,每年輪流當事。當事者在節日來到之前,走村串戶收集各家捐的糧款,捐的糧食用以聚餐食用,捐的款主要是用以購豬買雞祭神。節日的前一天,還要請摩公敲鑼念咒掃寨驅鬼。

主要價值

“六月六”作為貞豐布依族最有特色的傳統節日,是集生產、宗教、娛樂為一體的文化形式,具有廣泛的民眾性。“六月六”活動是一種全民族普遍參與的活動,“六月六”活動內容的產生已形成一種比較固定的行為,並得到本民族的認可,人們對祖先遺留下來的這種民俗事象,在參與的過程中受到一定的薰陶和影響,存在一種潛在的心理力量。在祭田神的家庭活動中,特別要求孩子參與,讓孩子目睹祭田儀式的全過程,是想使其身臨其境,起到潛移默化的教育作用。而祭社神的關鍵人物是寨老,寨老是從本寨最有聲譽、威望的老年人中產生,是維繫本寨村規、寨規的執行者,大公無私,一切以全族、本寨利益為重,是祭社神活動的主要傳承者,而參與活動的青壯年人則是祭社神活動的繼承者、接班人。唱歌、對歌則要通過口傳心授進行傳承。特別是在布依族“六月六”期間,青年男女對歌、唱歌、唱情歌是布依族青年男女談情說愛的方式,以歌為媒,以歌代言,以歌表達心意,反映對過去“父母之命,媒約之言”婚姻的反叛,體現了布依民族的追求美滿婚姻,企盼幸福生活和強烈願望。

參加人員

當地布依族民眾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