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黎地下墓場

巴黎地下墓場

巴黎地下墓穴,又叫做巴黎地下隧道,巴黎地下墓場,Catacombs,大約距離地面二十米,現經估算的總長度約為300多公里,主要分布在巴黎4區,5區和15區的地下,以及蒙瑪特高地地下。從中世紀開始挖掘,最初是地下採石場的通道,巴黎聖母院,巴黎市區的石頭建築,大都是在巴黎地下挖掘的石頭建造的。這樣的工程秩持續了很久。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巴黎地下墓場
  • 外文名:Catacombs
  • 又叫做:巴黎地下隧道
  • 數據:大約距離地面二十米
亡靈之都:巴黎地下墓穴
巴黎地下墓場
巴黎,在人們的心目中,永遠是溢彩流光、歌舞昇平。可是,就在這香艷之都的腳下,竟另有一番景象:陰森恐怖、死寂無聲,儼如人間地獄——600萬巴黎市民長眠在第14大區的地下。入口處上方,一行銘文赫然在目:“先人墓區,閒人止步!”
走進地下墓區
墓區面積有六七個街區那么大,卻沒有導遊講解,石壁上只是草草地刻了幾行文字說明。沿著130級台階盤旋而下,光線逐漸暗淡。墓區內部為石灰石基岩構造,如同城堡一般堅固,而裡面的氛圍卻叫人心驚肉跳。
數分鐘之前當你還沐浴在正午的陽光下,欣賞著五光十色的巴黎街景;而此刻,當你走過了一段幽長昏暗的走廊,死亡的氣息已撲面而來。眼前,在狹窄的甬道兩側是由人體屍骨——股骨、脛骨和顱骨——堆疊而成的厚牆!那些屍骨就像柴禾堆一樣,壘放得整整齊齊。6英尺高的“骨牆”一直延伸向黑暗深處,而牆背後雜亂堆著的屍骸碎骨,全是大瘟疫、斷頭台和法國大革命所留下的遺蹟。
亞當·史密斯忍不住從骨堆中撿起一塊頭骨,請人照了張“合影”。當他將手中的道具放回原處時,只聽“砰”的一聲,發出了椰殼相碰時才有的悶響。“真抱歉!”他說著,卻發現手上粘著些粉末,陰森森地閃著冷光。他不由得打了個寒戰,趕緊在褲子上擦了擦手指。
史密斯審視起周圍的環境。只見在那些光線能夠稀疏照到的屍骨上,長著好些綠色蘑菇。頭頂上方,冰冷的水珠成串滴落下來,仿佛是石灰石天花板和骨牆在默默地流淚。從前,遊客們只能藉助燭光照明,否則極易迷路,因此,從入口直至出口的天花板上竟被熏出一道濃黑的污跡。
如今,大批遊人紛至沓來,增大了墓區濕度,也加快了屍骨腐爛。為了設法除濕,地面鋪了不少砂石,遊客每走一步,就嚓嚓直響。有些顱骨經過無數遊人的撫摩,變得像珍珠一樣晶瑩透亮。還有人在頭骨的眼窩裡塞了一枚硬幣,在黑暗中熠熠閃光。
地下墓區悄然問世
墓區裡的骨骸看似備受冷落,無人問津,其實以前並非如此。數個世紀前,巴黎市民和亡故者們還一直比鄰而居,相安無事,直到1418年的天花病大爆發中,有5萬具屍體必須在6周內及時處理,情況才有所改變。
當時,普通百姓幾乎得不到一小塊安息之地。20個教區的死者都被集中在巴黎中央市場旁的“平民公共墓地”內,裹上白布後草草埋入地下。數周后,屍體的皮肉開始從骨骼上脫落,人們再把屍骨挖出來以掩埋更多的屍體。清理出來的屍骨則由板車馱運到墓地附近,任由日曬雨淋。
然而,隨著城市的擴展,墓場在變大,屍體也越堆越高,有時竟要挖出30英尺深的墳坑。人們開始擔心瘟疫爆發。
1780年5月40日,一處公共墓穴破裂,致使墓內屍體分解的液體沿著大道流入附近住戶的地窖。1785年11月9日,路易十六頒旨,將平民公墓內的屍骸悉數遷往新址。選址權交給了採石場勘察大臣。最後,他挑中了巴黎市中心以南、蒙蘇里平地下的幾個石灰石場。經修繕和加固,它們連成一個地下墓場,並由3名牧師行完祭祀大禮後於1786年4月7日正式啟用。大量屍體的轉運在夜晚或黃昏時分進行。
那些屍骸由井口狀豁口直接丟進了地下墓場。這項艱巨的工程夜以繼日,從1786年春一直持續到1788年初。此後近百年里,其他墓場裡的屍骨也被遷移至此。1859年,正當巴黎市經歷著拿破崙三世的重大改革、喬治-尤金·奧斯曼市長組織興建舉世聞名的林蔭大道之時,更多的墳地不得不另遷新址。從1842年至1860年,共有800多車屍骨運入這個地下墓場。死者們的個人身份均無從查考,而其來歷——原墓場的名稱和遷移日期——都被保存下來。如今,那些由全市各個麻風病區、修道院和醫院遷移來的屍骨前,都立有石碑,記載得非常清楚。
地下墓區與巴黎人的不解之緣
毫無疑問,法國名人也多長眠於斯。其中,有諷刺作家弗朗索瓦·拉伯雷、哲學家孟德斯鳩和帕斯卡、科學家拉瓦錫、詩人兼作家拉封丹、大革命時期的羅伯斯庇爾及其政敵丹東、女作家賽維妮、路易十五的情婦蓬帕杜,甚至還有莫扎特的母親。
地下墓區不僅是亡靈們的安息之地,更由於它在動亂年代中庇護了眾多生靈而籠罩上傳奇色彩,1871年爆發了巴黎公社起義。失敗之後,許多起義工人躲入墓區逃生。不料,政府軍竟聞訊而至。他們打著火把四處搜查,還封死墓區出口,對倖存者進行了血腥鎮壓。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期,法國抵抗組織也曾與這些屍骸為鄰,將總部機關秘密設立於此,謀劃出了埋葬法西斯的雄圖大略!
墓區的負責人讓-皮埃爾·維萊姆,對待工作極端認真。他整天在墓區內來回巡視,非常熟悉那些由顱骨和脛骨壘成的高牆,以及用希臘文、拉丁文和法文撰寫的石碑,其中不乏拉辛、荷馬、維吉爾、賀拉斯、盧梭和《聖經》里的名言。例如,這裡有《奧德賽》的名句:“辱沒亡靈,天誅地滅!”還有賀拉斯的警言:“切記,每一天都是你的末日。”
儘管地下墓區令人毛骨悚然,可是對那些具有藝術衝動的人而言,它始終有著特殊魅力。1861年,攝影大師費利克斯·納達爾用膠片記錄下這個地下世界。在其中的一張相片裡,某工人正推著輛滿載頭骨的小車。當時,由於光線暗淡,每次曝光都得花上20分鐘,納達爾只好用模特兒扮成工人模樣。
地下墓區也曾經是知名人士尋歡作樂的場所。1897年4月2日,這裡就曾為100多名學者、藝術家、作家和巴黎的各界名流秘密舉辦了一次音樂會,45位音樂家分別演奏了蕭邦和貝多芬的《葬禮進行曲》、聖-桑的《死神舞曲》等。不料,這個音樂會被報界披露後,引來一片指責,導致墓區的兩名負責人引咎辭職。
1897年的“地下音樂會”事件只是一個開頭。以後,每逢12月第一周的聖巴爾伯日(專為紀念工匠和礦工們的守護神),礦業大學的近200名學生獲準進入地下墓區,舉行盛大的聚會。他們可以在墓區里盡情吃喝,隨意參觀,惟一的限制就是事後必須將場地清掃乾淨。
天堂與地獄之間的思考
地下墓場的變遷,頗具諷刺意味。巴黎聖母院、羅浮宮等宏偉建築均由早期採石場內的石塊建成。往昔不見天日的地底頑石,今朝成了世人景仰的大廈;然而,巴黎的建造者和設計者們——幾代建築師、勞工、商賈、士兵和農民——如今卻長眠地下,不為人知。他們的命運與那些榮耀的巨石相比,真有天壤之別!儘管如此,先人們用雙手和心血建成的偉業,將永遠記留在人們的心中。巴黎,這座光明之城、美食與浪漫之都、聖母院和羅浮宮的故鄉,便是他們饋贈後人的珍品,更是紀念他們自己的豐碑。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