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鯢

巴鯢

在三峽地區還是首次發現。體長150-200毫米,皮膚光滑,肋溝11條;體色黃褐、灰褐或綠褐色,有黑褐色或淺色大斑,腹面乳黃,有黑褐色細斑點;掌、趾腹面有棕色角質鞘,指4趾5;頭長略大於頭寬,唇褶發達;犁骨齒2列短,超過內鼻孔甚多,前額鹵較大。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巴鯢
  • 拉丁學名:Liua shihi
  • 別稱:狗頭娃娃魚
  • :小鯢科
基本資料,形態特徵,種群現狀,生活習性,陸棲為主,水棲為主,繁殖過程,

基本資料

分類地位:巴鯢屬
保護等級:省級保護動物和國家“三有”動物。
形態特徵:巴鯢體長約9—16cm,背部深黑色、腹部淺褐色,全身有銀白色斑點。用肺呼吸兼用皮膚呼吸。頭部有點像狗頭。口裂寬,有細齒兩行。眼小,有眼瞼。軀幹渾圓,背脊線下凹。尾短而側扁。性格比較溫順。
地理分布:分布於中國、朝鮮和日本。(大鯢,就是常說的娃娃魚)河南商城(商城肥鯢)、陝西平利(施氏巴鯢)、重慶巫山、(施氏巴鯢)、四川萬源(秦巴巴鯢)、湖北神農架(施氏巴鯢)、堵河源、巴東、宜昌(本地區本人未研究)。(由於小鯢科的很多物種的分布都有特定的區域,在此區域存在的物種很多,)
用途:巴鯢可以藥用。

形態特徵

巴鯢幼體的犁骨齒為位於內鼻孔間略呈“八”形的兩列,其前端超出內鼻孔甚多;變態過程中,隨著犁骨的生長,其上的犁骨齒前部向內側彎成直角或銳角。因此,巴鯢屬具有小鯢科中與眾皆不相同的犁骨齒列型式。

種群現狀

較常見,種群數量較大,屬於在秦嶺中南部野外考察時的常識性物種,暫不屬於保護級別的動物。但筆者在2004年通過考察發現,在該物種較為豐富的湖北神農架地區,一些不法商人將巴鯢冒充為大鯢幼體出售給廣東地區的野味飯店獲利。如果這一現象加以持續的話,這一地區的巴鯢生存就有可能受到極大的威脅。

生活習性

陸棲為主

如小鯢屬,極北鯢屬和爪鯢屬等,主要生活於潮濕的草叢,苔蘚,土洞和石穴中,繁殖季節進入溪流近源處,小溪溝,水涵內配對產卵,繁殖期後營陸棲生活;

水棲為主

如肥鯢屬,北鯢屬和山溪鯢屬等,多棲息于山溪內,卵產在溪流中石下,繁殖期後仍在水中或短時間上岸,不遠離水源。

繁殖過程

兩棲類的繁殖過程包括求偶,抱對,產卵和孵化等。而繁殖習性應指不同種類的繁殖時間,對產卵場的選擇,求偶交配的方式,產卵次數和產卵量等。有尾類的產卵環境有溪流,靜水和陸地類,小鯢科中的山溪鯢屬的產卵環境屬溪流類型,需選擇固著物;而小鯢屬和極北鯢屬產卵有獨特的雌雄協作行為,且有多個雄性同時參加,離開協作將導致雌性流產。
小鯢科種類精子除具有有尾兩棲動物精子的一些共同特徵,如頭部有頂體下錐,核內通道和穿孔器,細胞核周圍有核脊,頂部外表有環結構,尾部有軸纖絲,波動膜,軸絲和邊緣纖維構成外,同時也有小鯢科一些特有的特點,如精子無頂體鉤,頂體前端呈三葉草狀,環形結構較短,由顆粒狀物質構成,軸纖維粗大呈圓柱形,尾部無線粒體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