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雅拉姓

巴雅拉讀作[巴雅拉,讀音作bā yǎ lā(ㄅㄚ ㄧㄚˇ ㄌㄚ),滿語為“Bayara”]。巴雅拉氏是典型的滿族姓氏,今已很少稱呼,多漢化為佟氏、衛氏、羅氏、巴氏、東氏、索氏、刀氏等,分別融入各氏大家庭,族人在今全國各地均有分布。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巴雅拉姓
  • 外文名:ㄅㄚ ㄧㄚˇ ㄌㄚ
  • 拼音:bā yǎ lā
  • 滿語:Bayara
姓氏淵源,第一個淵源,第二個淵源,得姓始祖,郡望堂號,郡望,堂號,

姓氏淵源

第一個淵源

源於滿族,出自建州女真覺羅部巴雅拉氏族,屬於以氏族名稱漢化為氏。據史籍《皇朝通志·氏族略·滿洲八旗姓》記載:滿族巴雅拉氏,滿語為Bayara Hala,漢義“富有”或“老汗王的貼身衛士”,是滿族覺羅氏的分支之一,世居東寨(今黑龍江勃力)、阿庫里(今烏蘇里江上游支流俄羅斯阿庫里河流域)、巴爾達城(今遼寧撫順大夥房水庫東南渾河流域)等地。
清朝中葉後,巴雅拉氏多冠漢姓為巴氏、衛氏、羅氏、東氏、索氏、刀氏等。

第二個淵源

源於滿族,出自建州女真名將佟·雅拉氏,屬於以先祖名字漢化為氏。佟·巴雅拉,是清太祖佟·努爾哈赤(後金天命汗,公元1559~1626年,公元1583~1626年執政)的弟弟。明萬曆二十六年(公元1598年),佟·巴雅拉與侄子愛新覺羅·褚英率建州軍征伐安褚拉庫地區(今松花江上游二道江一帶),收二十多個村寨;明萬曆三十五年(公元1607年),他率領鈕祜祿·額亦都、瓜爾佳·費英東、佟佳·扈爾漢等勇將征伐東海女真渥集本部(今黑龍江鏡泊湖以西,東至烏蘇里江上游,南臨綏芬河流域至俄羅斯沿海地帶的廣大地區),一舉撫平了那木都魯(今俄羅斯濱海地區)、綏分(今中俄交界綏分河上游地區)、寧古塔(今黑龍江寧安)、尼瑪察(今吉林輝南輝發河流域)四路女真諸部……在清太祖早期統一女真諸部的一系列戰爭中,佟·巴雅拉都是兄長佟·努爾哈赤強硬而忠實的好幫手,為後金政權的建立貢獻非凡。明萬曆四十四年(後金天命元年,公元1616年),後金政權正式建立後,佟·巴雅拉被後金天命大汗佟·努爾哈赤敕封為皇弟、貝勒。明天啟四年(後金天命九年,公元1624年)農曆2月,皇弟貝勒佟·巴雅拉病逝。
在佟·巴雅拉的庶支後裔族人中,有以先祖名字為姓氏者,稱巴雅拉氏,滿語為Bayara Hala,漢義“富有”,世居巴爾達城一帶(今遼寧撫順大夥房水庫東南部渾河流域),清朝中葉以後,即冠有漢姓為白氏(世居興京正黃旗領地)、佟氏、衛氏、羅氏等,世代相傳至今。

得姓始祖

佟·巴雅拉。

郡望堂號

郡望

遼東郡:在中國歷史上,“遼東”這個稱謂有四重意思:①郡、國名,戰國時期燕國置郡,洽所在襄平(今遼寧遼陽),其時轄地在今遼寧省大凌河以東一帶地區;西晉時期改為國;十六國時期的後燕末地入東海郡;北燕時期又復置遼東郡於今遼寧省西部一帶地區;北齊時期廢黜;到東漢安帝時分遼東、遼西兩郡地置遼東屬國都尉,治所在昌黎(今義縣),其時轄地在今遼寧省西部大凌河中下游一帶;三國時期的曹魏改為昌黎郡。②都司名,明朝洪武四年辛亥(公元1371年)置定遼都衛,明朝洪武八年乙卯(公元1375年)改為遼東都司,治所在定遼中衛(今遼寧遼陽),其時轄地為今遼寧省大部地區;自明正統後期因兀良哈諸族南移,漸失遼河套(今遼河中游兩岸地);從明朝天啟元年辛酉(公元1621年)至明朝崇禎十五年壬午(公元1642年)期間,全境為後金(清)所並。③軍鎮名,明朝“九邊”之一,相當於遼東都司的轄境,主要是鎮守總兵官駐廣寧(今遼寧北鎮),明朝隆慶元年丁卯(公元1567年)後冬季則移駐遼陽(今遼寧遼陽);明朝末期廢黜。④地區名,泛指遼河以東地區。
遼西郡:戰國時期燕國初設遼西郡,秦、漢兩朝沿襲。其時轄地在今河北省樂亭東部、遼寧省大凌河西部地區、遼寧松嶺山以東、長城以南大凌河下游以西地區,治所在陽樂(今遼寧義縣)。後轄境漸小,十六國時期前燕國移治至令支(今河北遷安),北燕時期移治至肥如(今河北盧龍),北齊時期廢入北平郡。

堂號

遼東堂:以望立堂。
遼西堂:以望立堂。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