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渝川劇

巴渝川劇

巴渝川劇具有300年歷史,屬中國戲曲四大劇種之一,流行於中國川、渝、黔、滇、桂、鄂等地,首批列入中國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重慶市川劇院始建於1951年,擁有大批新老輩川劇藝術表演家,現任院長沈鉄梅三次奪得中國戲劇最高獎“梅花獎”,將現代重慶川劇藝術文化推到了巔峰。作為下川東流派代表的重慶川劇具有獨特的渝派風格,擁有《金子》、《李亞仙》、《灰闌記》、《玉簪記》、《柳蔭記》等數百部優秀劇目,開闢了古老劇種由傳統到現代的傳承之路。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巴渝川劇
  • 地理標誌:中國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
  • 批准時間:2006年5月20日
  • 非遺級別:戲劇
文化地標,旅遊聖地,舞台盛宴,折子戲,傳統折子戲,

文化地標,旅遊聖地

為讓更多市民和遊客了解川劇文化,觀賞川劇藝術,坐落在風景如畫的照母山腳的重慶川劇藝術旅遊中心專為廣大遊客設計推出了川劇文化藝術旅遊項目,從博物館了解川劇歷史,到練功房、化妝室發現川劇藝術工作者背後的秘密,再到台上精彩的折子戲表演,讓每一位參觀者在短短的一個多小時內飽饗川劇文化的魅力.

舞台盛宴

折子戲

這台專門打造的旅遊演出節目匯聚了大量重慶川劇院多年來編演的精彩劇目和表演絕技,從聲腔到武功,從青衣到醜腳,每一個動作,每一句唱腔都能讓觀眾領略到渝派川劇的獨有氣質。
《花雲射鵰》中的貴族少女與英雄少年間的愛情故事被演員傳情的眼神表現得淋漓精緻。
經典劇《皮金滾燈》集俏皮的川劇原生態燈調唱腔和精彩的雜技柔術為一體,詼諧精彩,樂趣有型。
傳統大戲《白蛇傳》在金山寺一折中,川劇的各種絕技硬功得到充分表現——神奇的變臉,快捷的踢慧眼,驚險的吐火和鑽火圈,雙人雜技等令觀眾連連叫好。
巴渝川劇

傳統折子戲

1、《花雲射鵰》(彈戲)
元朝貴族少女耶律含嫣,同嫂庹氏郊遊。偶遇少年花雲箭中雙鵰,遂生愛意,二人一見鐘情。
該折戲運用了川劇獨特的表現手法:“變鬍子”、“代角”,淋漓盡致的表現出人物的內心世界,是川劇將人物內心外化為視覺現象作品的代表,極具浪漫色彩。
2、《滾燈》(胡琴)
紈絝子弟皮金嗜賭成性。一日賭輸回家,被妻子罰其滾燈。
該劇以旦角踩蹺為應工,為丑角功夫戲。該劇重表演技巧,要求表演者基本功紮實,技巧熟練。集俏皮的川劇原生態燈調唱腔,和精彩的雜技柔術為一體。形成川劇獨有的表演形式,極具觀賞性。
3、《逼侄赴科》(高腔)
宋代,書生潘必正寄居姑母的道觀中攻讀詩書。必正與道姑陳妙嫦暗中相戀,被觀主察覺,觀主為保道觀名聲,逼潘必正上京赴考。
上路前,妙嫦躲於鐘樓之上,與必正目語傳情,必正明與姑母言話,實與妙嫦惜別,語意雙關。演繹了一折饒有情趣的生活喜劇,這是川劇文小生應工的著名折子戲。
4、《金山寺》(崑腔)
傳統大戲《白蛇傳》中的一折。白蛇上金山寺尋找許仙,受到了法海的百般阻撓。白蛇與法海鬥法,無奈之下水漫金山。
該劇中青蛇一角為男性扮演,是川劇獨有的表現形式。青蛇與白蛇在戲中有大量的托舉造型,吸取了各種藝術門類,如:舞蹈、武術、柔術等,完美展現了蛇的形態,同時巧妙運用了“變臉”、“踢慧眼”、“吐火”、“翻打”等川劇特技,成為了重慶市川劇院獨有的傳統經典劇目。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