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比倫文明/文明探索人文讀本雙色系列

巴比倫文明/文明探索人文讀本雙色系列

《巴比倫文明(雙色圖文經典珍藏)》由張健、袁園編著,本書以考古發掘的成果為切八點,對世界四大文明之~的巴比倫文明的存亡興衰及其發展的方方面面做了通俗而又全面地介紹,把掩埋在漠漠黃沙下昔日的輝煌重現在讀者面前。同時,一些與內容相關的軼聞趣事又穿插於全書大綱性的結構統領之中。我們試圖以具體、形象的插敘形式更逼真地重現當時的歷史場景。當然,探究古老文明的發展與衰亡過程不可畿蓋棺論定、一勞永逸,總有新的考古成果為我們現有的認識提供新的理解空間。而且,還有很多文明之謎有待在新的研究成果中尋找答案。因此,此書的著重點是:在已有的對“美索不達米亞文明”認識的基礎上,儘可能全面介紹該文明在各個方面取得的成就,讓讀者在這本《巴比倫文明(雙色圖文經典珍藏)》的引領下,能對這個人類歷史上最古老的文明有更透徹的認識,能更加關注人類的生活、生存狀態,能更清醒地看待我們當今所處的歷史文明階段。如果讀者能從以上方面得到某些啟發與收穫,我們將感到莫大的欣慰。

基本介紹

  • 書名:巴比倫文明/文明探索人文讀本
  • 作者:張健 袁園
  • 出版日期:2012年11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定價:23.00
  • 外文名:The Civilization of Babylon
  • 出版社吉林美術出版社
  • 頁數:286頁
  • 開本:16
圖書目錄,文摘,序言,

圖書目錄

揭開被埋葬文明的面紗——巴比倫尋古
沙塵掩蓋下的秘密——沉睡文明的發掘
里奇:西亞考古的先行者
博塔:發現第一座亞述王宮
格羅特芬德:開始於一個
賭注的楔形文字破譯者
羅林遜:亞述學之父
史密斯:動搖《聖經》神話的人
萊亞德:尼尼微之謎的破解者
撥開歷史的迷霧一比埃及更古老的文明
探究兩河文明的學科——亞述學
重返古老文明——地理空間探微
昔日的人間“天堂”——美索不達米亞
不毛之地,亦曾溫潤如春
兩河之間的地理風貌
“天堂”里的艱難生活
沉入水下的樂園——伊甸園
尋找伊句園
風沙吹不走的記憶——輝煌文明的創造者
兩河流域最早的居民——歐貝德人
人類文明的拓荒者——蘇美爾人
蘇美爾疑案
最早使用車輪的民族
金字形神塔
悠閒的生活
來自沙漠的閃族——阿卡德人
嗜血成性的戰士——亞述人
亞述人的戰爭藝術
窮兵黷武之謎
戰爭之外的亞述人
短命而絢爛的民族——迦勒底人
“天上的羊群”
預知命運的占星術
霸業迭興——帝國演進的歷史
歐貝德文化期
帝國的萌芽——邁向文明的三個過渡期
烏魯克文化期
原始文字時期
諸王爭霸的開端——蘇美爾早王朝
兩河流域的空前統一——阿卡德王朝
“蘆葦筐”中的領袖
天下四方之王
“失寵”的阿卡德
蘇美爾人最後的輝煌——烏爾第三王朝
漢謨拉比的天下——古巴比倫王國
巴比倫之王漢謨拉比
慘遭蹂躪的“地下之城”
金戈鐵馬——亞述帝國的興亡
第一個稱“王”的亞述人
亞述的征服者文化
奢華而暴虐的亞述王
亞述帝國的崩潰
兩河文明最後的樂章——新巴比倫帝國
重建巴比倫的輝煌
“巴比倫之因”
自稱“平民”的君主
上帝寫在牆上的預言
兩河文明的終結
前世與今生——美麗的神話
“萬物有靈”——巴比倫的不變信仰
永生的“凡人”
人神之間
與神同在——巴比倫的多神教
擁有特權的祭司
奇異的坐廟禮
陰森的地府——冥府與來世的觀念
泥版上的文明——楔形文字
蘇美爾人的發明——世界上最早的文字
楔形文字的誕生——各種起源說
神話起源說
圖畫起源說
陶籌文字說
打開文明迷宮的鑰匙——楔形文字的釋讀
文字的傳承——銘刻文字的材料
壟斷文字的人——書吏
走向更廣闊的天地——楔形文字的傳播
確立統治的規範——神聖的法律
文明的顯著特徵——尊重法律
人類歷史上第一位立法者——烏魯卡基那
世界上最早的成文法典——《烏爾納木法典》
保存完整的最早法典——《漢謨拉比法典》
法典編撰的傳統
《漢謨拉比法典》
“同態復仇”還是“和諧”——巴比倫法的基本原則
“同態復仇”原則
“和諧”懲罰原則
“神聖裁判”原則
“迪提拉”是結案嗎——司法制度與審判程式
傳播知識的殿堂——人類最早的教育
蘇美爾人的重大貢獻——學校教育的創立
三種類型的學校
泥版書屋
塑造人性的上帝
學生自敘學校生活
學校的課程
少數人的教育
泥版書的寶庫——世界上最早的圖書館
三種類型的圖書館
亞述巴尼拔圖書館
文明的痕跡——夢幻般的建築
黏土、蘆葦和灌木——常用的建築材料
驚動“天庭”的高塔一“巴別通天塔”之謎
最壯麗的建築物——宮殿建築
獨特建築風格的代表——烏爾大寺塔
人神共居之所——繁榮的城市
最早的蘇美爾城市——埃利都
蘇美爾文明的一座高峰——烏爾
尼普爾——蘇美爾人的“聖地”
“諾亞”的故鄉——舒魯帕克
眾神賜福之都——巴比倫
花園之城——尼尼微
黃金之城——哈馬丹
與宙斯鬥富的城市——蘇薩
繆斯的舞蹈——絢爛的文學
宇宙觀的濃縮——神話故事
天堂的神話
巴比倫的創世神話
大洪水的故事
英雄的頌歌——史詩文學
恩美爾卡史詩
盧伽爾班達史詩
吉爾伽美什史詩
智慧的閃光——寓言文學
折射語言之光的水晶——諺語與格言
對美的無盡追求——精妙的藝術
斑斕的色彩——壁畫
鬼斧神工——雕刻
圓雕
浮雕
印章及其他
一面迷人的“軍旗”——鑲嵌藝術
獻給神的韻律一音樂
樂師
樂器
面對自然的智慧——卓越的科學與技術
泥版上的“習題集”——數學
從占星術開始——天文學與曆法
脫胎於神話的天文學
星象與太陰曆
“驅魔者”的技藝——醫學
醫學與神靈
對人體的認識
疾病與治療
古老的解剖術
春去秋來——沼澤地上的日常生活
豐富的飲食——麵包、美酒和菜譜
愛美的人們——服裝及飾物
塵世間的悲歡——日常生活和習俗
紅白喜事——婚嫁喪葬
婚嫁習俗
葬禮習俗

文摘

在西亞廣袤的沙漠盡頭,流淌著古老的幼發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它們像兩條生命的血脈,在如今的伊拉克一帶沖積出肥沃的平原。而現在,兩河流域一片蕭條、冷落,只有一些不起眼的小土丘散布在金黃的沙漠中。圍繞著這些小土丘,風暴沙塵用黑土堆積出一座座崇山峻岭,在一望無際的黃沙中,這些山巒顯得肅穆而神秘。怎會有人想到,就在這裡,在這些落寞的土丘下面,竟然沉睡著幾千年前的皇宮庭院、市井街巷?怎會有人想到,就在這裡,在這些落寞的土丘下面,竟沉睡著曾經輝煌無比的美索不達米亞文明?
16世紀後,西亞的兩河流域吸引了眾多頗具冒險精神的旅行家和探險家的目光。當時,美索不達米亞屬於奧斯曼帝國,由於管理不善,那裡政治混亂,環境惡劣,瘟疫橫行。陌生人如果要去那裡,沒有極大的勇氣和非凡的智謀是不行的。即便這樣,歐洲的探險家們還是蜂擁而至,他們各懷目的,憑著他們的智慧,逐漸撥開了歷史的迷霧,再現了輝煌的美索不達米亞文明,再現了兩河流域人們昔日的生活境況。
兩河流域古代民族的建築沒有很好地保存下來,這是人們遺忘他們的主要原因。建築房屋時,埃及人和其他古代帝國的人民一般都用堅固耐用的石料,而兩河流域的人們卻主要用泥磚,因此,他們的建築非常脆弱。他們的房屋漸漸被雨水、洪水和流沙腐蝕,塔廟、宮殿等所有的古建築都被埋到地下,地面上只剩下一堆形狀模糊的土墩。幾千年過去了,這些土堆下面的秘密沒有被任何人覺察。直到19世紀中期,法國、英國和德國的考古學家組成了一支探險隊,開始探索這些土丘下的秘密。經過幾年的艱苦發掘,他們終於有了一些令人震驚的發現:美索不達米亞人竟是世界上最早建造城市的人,而且還是世界上最早研究天文的人、最早在建築中套用拱形結構的人、最早使用車輪的人、最早書寫史詩及編纂律法的人。至今,對兩河流域古代文明的各個遺址的科學探索活動還在繼續。通過科學分析殘存建築、破碎陶器和泥版文書,這個世界上鮮為人知的文明逐漸被探險家和科學家完整地呈現在世人面前。
有關資料表明,12世紀的猶太人班傑明是第一個來到兩河流域的歐洲旅行家。班傑明在西班牙的納瓦拉出生。他到過尼尼微和巴比倫,和同時代的人一樣,他也認為《舊約》中講的巴別塔(即“通天塔”)就是比爾斯·尼姆魯德(也就是古代的博爾希帕)的塔廟。在班傑明之後,因為各種原因,義大利旅行家馬可·波羅、德國巴伐利亞騎士席爾特貝格爾等人都到過兩河流域。他們或作遊記,或收集古物,或既作遊記又收集古物,不斷向歐洲報告西亞地區古代遺存的情況。這不僅激起了歐洲人對西亞古物古蹟的極大興趣,還為西亞吸引了更多的歐洲考古學家,甚至使許多歐洲學者傾畢生精力來研究古代東方文明。他們是失落文明的探索者,正是有了他們的努力,才有了今天的西亞考古學、亞述學;正是有了他們的探索,失落的文明才能從黃沙中“復活”;正是有了他們的智慧,重見天日的泥版才能清楚地講述那些讓人驚心動魄的歷史。
里奇:西亞考古的先行者
1787年,在法國的第戎,考古學家裡奇出生了,他的童年是在英國度過的。年輕時他就到了孟買,在東印度公司就職。里奇酷愛學習語言,也頗具語言天賦。他先後學習了拉丁語、希臘語、希伯來語、阿拉伯語、阿拉美亞語、波斯語和漢語。他還在工作之餘去過土耳其和義大利,因此學會了土耳其語和義大利語。他曾任英國駐巴格達領事,當時年僅20歲,不足24歲的他又開始兼任東印度公司駐巴格達的代表。
在巴格達任職幾年後,到1811年,里奇聽說法國的博尚在巴比倫遺址曾發現過重要文物。他被這個訊息深深吸引,這一年,他專程到巴比倫遺址進行考察。他雇了10個當地人,東挖挖,西挖挖,最終沒有什麼大的收穫。之後,他放棄對巴比倫的發掘,來到比爾斯·尼姆魯德,對當時公認的巴別塔進行了仔細的測量。他曾堅持認為這個塔廟不是巴別塔,巴別塔應在幼發拉底河對岸的巴比倫,但後來又產生了懷疑。事實上,為了便於重建,當年貝爾神廟“埃桑基拉”和與之毗鄰的巴別塔都曾被亞歷山大大帝命令剷平,這是他沒想到的。
1811年以後,里奇把注意力轉向亞述地區,在巴比倫地區再也沒有進行任何發掘。亞述地區的摩蘇爾居民在對岸的庫雲吉克(即亞述古都尼尼微遺址)挖磚時,發現過大型石板雕像,其中有人像也有獸像。當地人先毀壞了雕像,然後把石板燒成石灰,用來建築新的房屋,因為他們認為無論是人雕還是獸雕全都是魔鬼,他們作為善良的穆斯林,當然不能允許這些魔鬼存在。里奇曾四次考察摩蘇爾,並從當地居民那裡聽說了這個訊息,於是他就懷著試試看的心態在庫雲吉克進行了發掘,果真發現了許多陶片、古磚和楔形文字泥版。
他隨即到處蒐集收購古物,包括一些較大的文物,收購之後分別運到英國倫敦和奧地利的格拉茨。但是,他收集的文物大部分都是當地居民高價賣給他的,很明顯,當地居民在博尚的影響下,開始認識到文物的價值並收藏文物,待價而沽。1825年,大英博物館以1000英鎊的價格從他的遺孀手裡購買了部分文物,其中包括4個燒過的圓柱銘文、13塊刻字磚和1塊較大的銘文界碑。
1802年,部分古波斯的楔形文字被德國的格羅特芬德成功解讀,這在考古界轟動一時。對於格羅特芬德的解讀,里奇確信是正確的,因此,他複製了見到的全部銘文,然後或自己親自動身或派助手送給格羅特芬德,為楔形文字的破譯作出了突出貢獻。
里奇不只收集文物,他還詳細描述了巴比倫和尼尼微等古代遺址。他的考察報告最先在維也納發表,但在英國也有大量讀者。法國人的考古熱情正是被他的這些論著激發的,被直接引到了尼尼微,並由此成為西亞考古的先驅。
P2-4

序言

■在古老的農耕時代,河流是人類文明的生命線。西亞的中心地帶荒涼而乾旱,在那裡,幼發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靜靜地流淌著,它們成了人類最古老文明的搖籃,人們把這兩條河流孕育出來的文明稱為“兩河文明”。在今天的伊拉克一帶,這兩條創造生命的河流衝擊出了一片肥沃的平原,它有一個充滿詩意的名字——美索不達米亞,這個名字是古希臘人起的,乃“兩河之間的地方”之意。因此,在希臘文明的傳承過程中,“兩河文明”又有“美索不達米亞文明”之稱。
■縱觀其整個發展演變過程,“美索不達米亞文明”屢經朝代更替,在各民族間的文化交流中不斷發展,其中的巴比倫時期是兩河文明的巔峰時期。如今的考古發掘成果還不能讓當代人認清“美索不達米亞文明”的全貌,我們將該地區距今6000年到2500年間的一系列城市文明總稱為“巴比倫文明”。實際上,因為地理環境的差異、戰事國土的爭奪以及其他種種歷史原因,兩河流域在古代以今天伊拉克首都巴格達為中心又被區域性地分為兩部分,南邊叫巴比倫尼亞,北邊叫亞述。以尼普爾為界,南部的巴比倫尼亞又分為南北兩部分一北邊的叫阿卡德,南邊的叫蘇美爾。而兩河流域“美索不達米亞文明”的奠基者正是蘇美爾人,他們的成就被後來的閃族人,包括阿卡德人、阿摩利人、亞述人和迦勒底人繼承並發揚光大,這些後來者用自己的勤勞和智慧把這個地區燦爛的古代文明逐漸推向頂峰,成就輝煌。
■這塊漫無邊際的沙漠,如今看來毫無生氣,可它卻擁有多個“世界之最”:最早建立的城市,最早的成文法典,最早的文字,最早的學校和圖書館,最早的寓言、格言、諺語和愛情詩,甚至最早的藥典、農人曆書……這種種開創性的發明創造,對人類發展演進的作用是無法估量的。正是在美索不達米亞文明的促進下,尼羅河文明和印度河文明才發展起來:從這裡,希臘入學到了數學、物理學和哲學;希伯來人借鑑了神學,並把它廣泛傳播;阿拉伯入學到了建築學,並以此影響了整箇中世紀的歐洲。
■本書以考古發掘的成果為切入點,對世界四大文明之一的巴比倫文明的存亡興衰及其發展的方方面面做了通俗而又全面的介紹,把掩埋在漠漠黃沙下昔日的輝煌重現在讀者面前。同時,一些與內容相關的軼聞趣事又穿插於全書大綱性的結構統領之中。我們試圖以具體、形象的插敘形式更逼真地重現當時的歷史場景。當然,探究古老文明的發展與衰亡過程不可能蓋棺論定、一勞永逸,總有新的考古成果為我們現有的認識提供新的理解空間。而且,還有很多文明之謎有在新的研究成果中尋找答案。因此,此書的著重點是:在已有的對“美索不達米亞文明”認識的基礎上,儘可能全面介紹該文明在各個方面取得的成就,讓讀者在這本通俗讀物的引領下,能對這個^類歷史上最古老的文明有更透徹的認識,能更加關注人類的生活、生存狀態,能更清醒地看待我們當今所處的歷史文明階段。如果讀者能從以上方面得到某些啟發與收穫,我們將感到莫大的欣慰。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