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桑(原全國婦聯副主席)

巴桑(原全國婦聯副主席)

巴桑,女。藏族,曾任西藏自治區黨委副書記、自治區政協副主席、黨組書記,全國婦聯主席、全國政協宗教事務委員會副主任。是中共九大代表,第十、十一、十二屆中央委員,中共十三、十四屆中央紀委委員。第四、五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第十屆全國政協常委。著名人物藏族文藝工作者。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巴桑
  • 國籍:中國
  • 民族:藏族
  • 出生地:西藏自治區
  • 出生日期:1937年3月生
  • 性別:女
簡介,履歷,傳奇人生,

簡介

巴桑,女,藏族,1937年3月生,西藏貢噶(今貢嘎)人。

履歷

1959年5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957年6月參加工作。
1957年6月至1959年5月在陝西鹹陽西藏公學學習。
1959年5月至1962年2月在西藏乃東縣亞堆區、朗縣工作。
1962年2月至1965年7月任西藏自治區朗縣婦聯副主任、主任。
1965年7月至1968年8月任西藏自治區朗縣副縣長。
1968年8月至1971年8月任西藏自治區朗縣革委會主任、自治區革委會副主任。
1971年8月至1985年11月任西藏自治區黨委書記(當時黨委設有第一書記)、自治區革委會副主任、自治區政府副主席。
1985年11月至1993年1月任西藏自治區黨委副書記、自治區紀委書記。
1993年1月至1994年11月任西藏自治區黨委副書記、自治區紀委書記、自治區政協副主席、黨組書記(1994年4月明確為自治區主席級待遇)。
1994年11月至1998年9月任西藏自治區黨委副書記、自治區政協副主席、黨組書記。
1998年9月至2003年3月任全國婦聯副主席。
2003年3月任全國婦聯副主席、全國政協宗教事務委員會副主任。
是中共九大代表,第十、十一、十二屆中央委員,中共十三、十四屆中央紀委委員。第四、五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第十屆全國政協常委、全國政協民族和宗教委員會副主任。

傳奇人生

巴桑如花,一朵盛開在海拔四千多米的青藏高原上的“格桑”花。
接觸過巴桑的西藏民眾都說,怎么讚揚巴桑都不為過,她身上有太多的閃光點值得人們敬仰。
中共西藏自治區黨委大院,在巴桑的辦公室,記者見到了這位慈母般的老人,聆聽她口述歷史,並講述她70多年人生歷程中那些可歌可泣的往事。兩度星光
巴桑在辦公室里巴桑在辦公室里
巴桑的履歷告訴人們,巴桑的一生就是一部寫實的人生傳奇。她曾經是舊西藏一貧如洗的奴隸,冒著生命的危險逃離虎口,投身西藏民主改革的歷史洪流。她當過基層農會的翻譯,婦聯主任,副縣長,革委會主任,西藏自治區黨委副書記,自治區政府副主席,自治區紀委書記,自治區政協黨組書記、副主席,全國婦聯副主席,全國政協民族和宗教委員會副主任,中共九大代表,第十、十一、十二屆中央委員,第四、五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第九、十屆全國政協委員,十三大、十四大上當選為中紀委委員。
巴桑的人生軌跡是舊西藏邁向新社會的制度變遷在西藏個體人生中的一個縮影。1937年3月,巴桑出生在山南貢嘎縣一戶奴隸家庭。舊西藏里,巴桑一家受盡折磨。巴桑的父親和母親分屬不同的農奴主。按照舊西藏的制度,農奴主們不同意分屬不同主人的奴隸們結婚,因為這會產生奴隸夫妻的子女歸屬問題。巴桑的父母后來共有兩女三男5個孩子。姐姐和巴桑歸屬母親主人家所有,3個弟弟歸屬父親主人家所有。
巴桑的母親因病早逝,巴桑在老家的莊園裡當奴隸,後來把巴桑帶到拉薩貴族家當奴隸,父親帶著5個孩子給農奴主支差。小弟弟後來夭折了,剩下兩個弟弟,一個被抓到一個大差巴戶家裡當奴隸,另一個到根保家當奴隸。姐弟四人就這樣天各一方。
“我們像天上的星星一樣,散布在各處,四處當奴隸。”巴桑說。
大約10歲那年,巴桑被帶到拉薩哲蚌寺腳下當巴村一戶貴族家裡當奴隸。“想起我們姐弟分離,想到我們都過著非人的奴隸的生活,我真不想活了。”巴桑兩度偷偷來到滾滾的拉薩河邊,心灰意冷,準備輕生。
但一個信念救了她。“站在河邊,想起兄弟姐妹,我悲痛萬分,我太想見他們一面了,哪怕見一面再死也值得”。就這樣,巴桑得救了。
巴桑19歲那年,已經是1956年了,西藏雖然已和平解放,但噶廈政府一直阻撓民主改革,政教合一的封建農奴制依舊壓迫著包括巴桑在內的所有農奴。哲蚌寺對面的解放軍農場,是讓巴桑重燃生命希望的地方。
“農場中很多人都是務工的窮人,他們早上到農場上班,下午就回到當巴村,來回的路上都唱歌,高高興興,我很羨慕。”巴桑從農場看到了生活的希望。她還記得,當時西藏最愛唱的歌曲是“雄赳赳、氣昂昂、跨過鴨綠江”。
“當時我不懂革命的道理,但我聽說了解放軍對奴隸好。”聽說解放軍在農場講故事,巴桑先後偷偷聽過兩次。“解放軍所講的都是農民翻身的故事,我越聽越高興。”一個投靠解放軍、尋找自由的念頭在巴桑腦海中萌動。
一件事直接促使巴桑逃離農奴主。1956年的藏曆7月,當巴農布節前夜,巴桑奉主人之命前去買肉。因為市場上沒有羊肉,巴桑只帶回了牛肉。回來後,主人家的小姐把巴桑關在自家倉庫里,毒打了一頓。巴桑趁著那一夜的節日忙亂,逃離了農奴主,踏上了前往當雄尋找修機場的解放軍的道路。
從拉薩到當雄的路程,巴桑步行走了5天6夜。夜裡走大路,白天走山路。“我害怕白天被農奴主家的人發現了,所以不敢走大路,就翻山。”當時巴桑連雙鞋都沒有,赤腳翻山。
巴桑本名格桑。“當時我覺得應該給自己換一個名字,否則容易被農奴主找到。改什麼名字呢?我就一邊走,一邊想,結果走得已經是晚上了,走著走著,我就突然看見了天上的金星。”金星在藏語中稱為“嘎瑪巴桑”。“嘎瑪是星星的意思,巴桑是這個星星的名字。我就把自己的名字改成了巴桑,直到今天。”格桑從此變成了巴桑。
這是巴桑第二次提到星星。
三個誓言
投身解放軍的決定改變了巴桑的一生。巴桑在解放軍的幫助下,後來回到拉薩北郊的一個單位當小工,再後來又到甘丹寺附近一家磚瓦廠的炊事班幫忙,再後來又回到拉薩北郊學醫,再後來又被派到西藏藏幹校。
學校里當時有政治系、語文系。“當時噶廈政府為了破壞共產黨在西藏辦學,故意在學校里策動打架鬥毆,導致學校秩序混亂,學生無法學習。”
有鑒於此,中央政府決定在內地辦學,並最終確定在陝西鹹陽開辦西藏公學。
巴桑是積極報名到內地學習的人。“我當時非常高興,恨不能立刻離開拉薩。”1957年10月國慶剛過,巴桑等就去了學校。1958年9月15日,西藏公學正式成立。
1959年3月,西藏發生武裝叛亂,巴桑等原計畫六年制的學習也被打斷了。巴桑報名回到西藏,要參加平叛和民主改革。5月11日,巴桑回到西藏,分配在乃東縣的一個農會工作,當翻譯。1960年10月,調到朗縣工作。
巴桑投身新西藏革命建設事業後,一直兢兢業業。1966年,巴桑等應邀參加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十七周年國慶觀禮,受到黨和國家領導人的親切關懷,周恩來總理親自到駐地慰問她們,巴桑倍感激動。
這是巴桑第一次來到首都北京,特別是周恩來總理特意把巴桑等幾個人邀請到中南海,在中南海住了三個晚上。當時巴桑一連三個晚上由於心情激動,無法入睡。“我就在想,黨和國家的恩情應該怎么報答。”巴桑有著藏族人特有的感恩心,她給自己立下三個誓言:
“我暗自宣誓:這一生要聽黨的話,聽毛主席的話,必須做到三件事:第一,保證在政治上不犯錯,第二,保證在經濟上不犯錯,第三,保證在生活作風上不犯錯。”為了實現這三個誓言,巴桑暗下決心,要拚命工作、拚命學習。
獨者不孤
70多歲的巴桑雖然獨身,但她並不孤獨。在西藏,很多人都把她當作親人,很多人也都把她當作慈祥的母親。巴桑因此笑口常開。
在巴桑的辦公室里,簡單、素樸,讓人心安。鵝黃色主調的辦公室,擺放著兩面五星紅旗。辦公桌的對面,一尊白瓷質地的毛主席半身像正對著巴桑的辦公桌,像上掛著潔白的哈達。書櫃中,整齊地擺放著各類書籍,《毛澤東思想寶庫》、《西藏地方通史》等。書櫃頂上陳列著三張合影,其中一幅是巴桑與國務院原副總理吳儀的合照。
70多歲的巴桑依然精神矍鑠,好讀書,愛學習,聲音洪亮、思路清晰,脫稿講話一句都不磕絆。對於西藏婦女工作50年的歷史變遷,巴桑如數家珍。
巴桑說,“西藏的婦女只有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在社會主義的新西藏,才能有今天的地位,才能有參與決策的權利”,“婦女兒童事業是極其光榮偉大的工作,是繁重的,這項工作任重道遠”,“發揚婦女工作的優勢和特點,把西藏婦女兒童事業推向新的階段,與男同胞齊頭並進,發揮更好的半邊天的作用”。
“再過幾天就是六一兒童節了,我也藉此機會向全區的小朋友們表示衷心的節日祝賀。”說這話時,巴桑特別像一位老奶奶。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