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德·格林斯潘

巴德· 格林斯潘就是這樣一位依託電視媒體從事體育紀錄片創作的代表人物,他所倡導的體育紀錄片觀念,為表現奧運會的紀錄片帶來了“格林斯潘”時代。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巴德·格林斯潘
  • 國籍:美國
  • 職業:體育電影編劇、導演和製片人
  • 代表作品:《歐文斯回柏林》
個人簡介,人物生平,

個人簡介

格林斯潘的出現是電視產業發展的產物,作為當今世界著名體育電影編劇、導演和製片人,他曾七度獲得美國電視行業最高獎項艾美獎,並且是美國導演協會中唯一以體育紀錄片獲得終身成就獎的導演。《歐文斯回柏林》(Jesse Owens Returns toBerlin )是他在電影生涯中擔任導演的第一部影片,也是他的“奧林匹克電影系列”的一部分。這部影片拍攝於1966 年,是為電視台拍攝的講述美國著名黑人運動員歐文斯的人物傳記類體育紀錄片。當然,這部影片並不是這位著名黑人運動員首次出現在螢幕上,在里芬斯塔爾的影片《奧林匹亞》中就有他的身影,當時希特勒拒絕向這位黑人運動員發獎和握手,但是他的出色表現給了希特勒的優秀人種論當頭一棒。

人物生平

格林斯潘一生的電影生涯不僅與奧運會結緣,與體育結緣,更與電視行業的發展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他一生中總共導演了18 部影片,其中有15 部是專門為電視台拍攝的。迄今為止,格林斯潘先生已經連續8 次被國際奧委會欽定為奧運官方紀錄電影製作人,製作過1984 洛杉磯奧運會、1988 卡爾加里冬季奧運會、1994 利力哈默爾冬季奧運會、1996 亞特蘭大奧運會、1998 長野冬季奧運會、2000 悉尼夏季奧運會、2002 鹽湖城冬季奧運會、2004 年雅典奧運會官方電影。格林斯潘不僅拍攝奧運官方電影,還拍攝其他體育紀錄片,比如《光榮的奧林匹克一百年》(100 Years of OlympicGlory),這是一部奧運會集錦片,著重表現了奧林匹克傳統是如何興起以及現代奧運會是如何重新建立並開展起來的,以三小時的時長帶領觀眾領略了歷屆奧運會的精彩瞬間。
按照比爾· 尼科爾斯的紀錄片類型理論,紀錄片分為六種模式:詩歌式、闡釋式、參與式、觀察式、反射式、陳述式。其中闡釋模式大量出現於電視新聞和真實電視節目中,1980 年代以來電視上專門播映的體育紀錄片也歸為此類。闡釋式紀錄片將現實世界的片段結合起來,組織成一個更具修辭性或論辯性的結構,而不是突出其中的美學或詩意色彩,直接向觀眾表達,透過字幕或旁白提出觀點,展開論述或敘述歷史。這種類型的紀錄片多採用“上帝之聲”的解說詞(觀眾只能聽到解說員的聲音而無法看到解說員)。這種類型的表達方式經常適用於新聞性、調查性、教育性、指導性的紀錄片。格林斯潘式的體育紀錄片就屬於這種類型,如《光榮的奧林匹克一百年》(100 Years of OlympicGlory )、《光榮的十六天》(16 Days of Glory)。另一方面,儘管受制於電視媒體,傳統體育紀錄片樣式也在不斷進行調整以適應新時期的新特點,同時,新的紀錄片觀念也滲透到傳統美學風格的體育紀錄片,為沉悶的紀錄片帶來了新鮮空氣,《籃球夢》(Hoop Dreams )就是這個時期的一部代表作。這部投資僅為70 萬美元的紀錄片,單是在美國就獲得了780 多萬美元的票房收入,可謂史無前例。這部影片拍攝的時間長達五年,在跟主人公威廉和亞瑟共處幾年時間裡,影片主創人員深深地感受到了貧困對於青少年實現自身夢想的束縛,他們以所有的票房收入在兩個少年就讀的馬紹高中和聖· 約瑟夫高中設立了一個基金會,專門資助那些因貧困而無法打球的孩子,體現了強烈的人道主義精神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