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山夜雨現象

巴山夜雨現象

君問歸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漲秋池。何當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唐,李商隱《夜雨寄北》)這些詩句不但是言情佳句,還揭示一種天氣現象。

“巴山夜雨”的諺語,就是因為四川盆地多夜雨而得。如四川盆地西部的峨眉山,平均1年中夜雨67%,春季夜雨69%。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巴山夜雨現象
  • 揭示:唐,李商隱《夜雨寄北》
  • 地理位置:重慶北碚縉雲山
  • 降雨量:平均1年中夜雨67%,春季夜雨69%
  • 原因:其一是西南山地潮濕多雲
簡介,形成原因,地理位置原因,巴山夜雨形成原因,

簡介

夜雨是指晚八時以後,到第二天早晨八時以前下的雨。巴山不是一般人所認為的大巴山,這是不了解古代四川地理的一個誤解。 明代曹學佺在《蜀中名勝記》中寫得明明白白,重慶北碚的縉雲山,古時候就叫巴山,這裡的夜雨現象特別明顯。從南北朝以來,這兒就是一處名勝,常有許多文人雅士來往。李商隱來到這裡遊玩,就曾經暫時停留在這兒,寫了這首有名的詩篇。大巴山範圍廣闊,位置非常偏僻,李商隱沒有居留在那裡的任何理由。
“巴山夜雨”其實是泛指多夜雨的我國西南山地(包括四川盆地地區)。這些地方的夜雨量一般都占全年降水量的60%以上。例如,重慶、峨眉山分別占61%和67%,貴州高原上的遵義、貴陽分別占58%和67%。我國其他地方也有多夜雨的,但夜雨次數、夜雨量及影響範圍都不如大巴山和四川盆地。
巴山夜雨現象巴山夜雨現象

形成原因

地理位置原因

四川盆地夜雨多的原因,主要是由於盆地內空氣潮濕,天空多雲。雲層遮擋了部分太陽輻射,白天雲下氣溫不易升高,對流不易發展。夜間雲層能夠吸收來自地面輻射的熱量,再以逆輻射的方式,把熱量輸送給地面。所以雲層對地面有相當地保溫作用,使夜間雲下氣溫不致過低。可是雲層本身善於輻射散熱,其上層由於輻射散熱,溫度降低,低於雲下氣溫,這就形成雲層上冷下暖的特徵。於是上下空氣就發生對流,雲層發展,出現降雨現象。

巴山夜雨形成原因

主要有以下兩個原 因:
其一是西南山地潮濕多雲。夜間,密雲蔽空,雲層和地面之間,進行著多次的吸收、輻射、再吸收、再輻射的熱量交換過程,因此雲層對地面有保暖作用,也使得夜間雲層下部的溫度不至於降得過低;夜間,在雲層的上部,由於雲體本身的輻射散熱作用,使雲層上部溫度偏低。這樣,在雲層的上部和下部之間便形成了溫差,大氣層結構趨向不穩定,偏暖濕的空氣上升形成降雨。
其二是西南地多準靜止鋒
雲貴高原對南下的冷空氣,有明顯的阻礙作用,因而我國西南山地在冬半年常常受到準靜止鋒的影響。在準靜止鋒滯留期間,鋒面降水出現在夜間和清晨的次數,占相當大的比重相應地增加了西南山地的夜雨率。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