巫果英

巫果英(1906-1975),原名巫石連,乳名石泉,生於永定大溪先甲樓,幼時由德籍天主教父送至上杭接受教育,後赴廣東汕頭回瀾中學深造,畢業後考入黃埔軍校第四期。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巫果英
  • 別名:巫石連
  • 國籍:中國
  • 出生日期:1906
  • 逝世日期:1975
  • 性別:男
人物簡介,人物事跡,

人物簡介

巫果英一表人才,書法蒼勁,喜好象棋、籃球和足球,少將軍銜,曾參加北伐、指揮收復東山島、參與日軍投降後接收工作等。歷任國軍86師隨從參謀、福建保全團大隊長、漳平縣長、永泰縣長、武平縣長、國軍第十集團軍司令部機要室主任、遼北省民政廳主任秘書、法庫縣長兼彰武縣長、國軍福建訓練司令部派駐廈門辦事處主任等職。

人物事跡

巫果英愛國愛民愛家鄉。1939年,日軍入侵福州,巫果英臨危受命,任鄰近福州的永泰縣縣長。1939年8月23日,日軍進犯東山島。在國軍正規軍一個團按兵不動的不利形勢下,巫果英親率陸軍第75師1個連和省保全2箇中隊進島增援。經10多天的激烈戰鬥,日、偽軍傷亡慘重,於9月4日退出東山。在永泰縣長任內,巫果英曾截獲12名逃兵,當時9省府通令:臨陣脫逃,抓到後就地槍決。巫果英與逃兵們接觸後,認為這些青年都很純潔,只是一時畏懼而逃亡,為此多次上電說明,終於挽回這12名逃兵性命。1944年,巫果英赴湖南任職,途經廣東大埔,得知大埔中學教務主任江柏生,系永定高頭人,才華橫溢,後來向王敬玖總司令推薦其為總司令部中校翻譯官。後來江柏生沒有就任,但巫果英提攜同鄉卻是難能可貴的。
巫果英尊老愛幼。其父巫淑登,號仰才,篤信天主教,系大溪鄉熱心為鄉梓服務、醉心造橋修路慈善事業、為鄉親所崇敬的著名鄉紳。巫果英任漳平縣長期間,一次騎馬回家省親,得知其父時時外出替鄉鄰排憂解難,便將自己的坐騎留給父親。期間還將父親及弟弟接到官舍侍奉三個月,交代廚師每日一雞孝敬。
巫果英共有9兄弟和3個妹妹,他排行第三,時刻教育弟弟們要好好用功,成為於國於家於已都有用的人,他九弟巫鈞連,就是他努力促成在廣東大埔中學學習的,他每次寫信給巫鈞連都稱呼“九弟手足骨肉如見”。他撤到台灣後,因九弟在台南任教,便在台南定居,以關懷愛護弟弟。
巫果英熱心社會公益。巫果英是虔誠的天主教徒,他長期致力於教會公益事業。撤到台灣後,台灣物資缺乏,20年間,巫果英辛勤地為天主教教會服務,為教友爭取了很多福利。一直到1971年底,因風濕病關節痛,行動不便才停止。他還鼓勵次女蕙蘭擔任修女,一心為窮困無依的老人服務。蕙蘭也承父志,為教會公益鞠躬盡瘁。
巫果英逝世後,與妻子一起葬在台南市天主教的墓園內。其妻陳淑璣,泉州籍人,菲律賓富商嬌女。他育有四男五女,內外孫14人,兒女都很有成就。他兒女曾於1989年和1992年,二次回大溪先甲樓尋根。其中他大女兒麗蘭夫婿翁立志是福建省原臨時參議會參議員、省參議會參議員翁贊平(祖籍大溪黃龍村)次子。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