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椎龍

巨椎龍

巨椎龍(屬名:Massospondylus)又名大椎龍,屬名在希臘文意為“巨大的脊椎”。大椎龍是原蜥腳下目的一屬,生存於早侏羅紀(赫塘階到普林斯巴赫階),約2億年前到1億8300萬年前。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巨椎龍
  • 外文名:Massospondylus
  • 又名大椎龍
  • 希臘文意:巨大的脊椎
簡介,敘述,發現,2.1 種,2.2 疑名,分類,古生態學,最新研究,

簡介

大椎龍是在1854年,由理查·歐文根據來自於南非的化石而命名。因此它們是最早命名的恐龍之一。大椎龍的化石已經在南非、賴索托、以及尚比亞等地發現,此外在亞利桑那州的卡岩塔組、印度、阿根廷等地發現了類似的化石,但不確定是否屬於大椎龍。
長久以來,大椎龍被描述成四足恐龍,但一份2007的研究認為大椎龍是二足恐龍。雖然原蜥腳類恐龍被推論可能為雜食性動物,大椎龍卻可能是草食性動物。大椎龍身長4到6米,具有長頸部、長尾巴、小型頭部、以及修長的身體。大椎龍的前肢具有銳利的拇指指爪,可能用來防衛或協助進食。近年的研究發現大椎龍是以穩定地成長,並具有類似鳥類的氣囊,而且有親代養育的行為。
模式種是刀背大椎龍(M. carinatus);在過去150年來,還有其他七個種被建立過,其中只有M. kallae是有效種。在過去幾年,原蜥腳下目的系統分類學已被多次更改過,而許多科學家對於大椎龍在恐龍演化樹中的正確位置,仍沒有一致的結論。大椎龍科被建立以包含大椎龍屬,但由於原蜥腳類恐龍之間的關係沒有定論,所以無法確定有哪些恐龍屬於大椎龍科;在2007年,有數個研究支持大椎龍科的有效性。

敘述

大椎龍是種中等大小的原蜥腳類恐龍,身長約4米,體重接近135公斤,少數的研究則估計大椎龍的身長可達6米。大椎龍長久以來被認為是四足動物,但2007年的一份對於前肢生理構造的研究,則認為從它們的動作範圍,排除了慣常四足步伐的可能。這個研究也認為大椎龍手部轉動的幅度有限,排除了以指關節著地或其他形式的行走方式。
在其他方面,大椎龍是種典型的原蜥腳類恐龍。它們的身體修長,頸部長,具有大約9節長頸椎、13節背椎、3節薦椎、以及至少40節尾椎。恥骨朝前,如同大部分的蜥臀目恐龍。與同為原蜥腳類的板龍相比,大椎龍的身體較為輕型。一個近年的發現,顯示大椎龍具有發展良好的鎖骨,並連線成類似叉骨的型態,由此可知它們的肩胛骨固定不動,更可知這些鎖骨不像那些沒有真正叉骨的恐龍一樣地缺乏功能。這個發現也指出鳥類的叉骨是從鎖骨演化而來的。
如同板龍,大椎龍的每個腳掌都有5根腳趾,拇指有大型指爪,可用來協助進食,或抵禦掠食者。前掌的第四與第五指小型,使前掌看起來不對稱。該2007年的研究指出大椎龍的雙手手掌面朝內;而化石出土時,腕部從未保持在關節連線的狀態。

發現

2.1 種

大椎龍的模式種是刀背大椎龍(M. carinatus),是由理查·歐文所建立。屬名衍化自古希臘文,masson/μάσσων意為“巨大的”,而sphondylos/σφονδυλος意為“脊椎”;而種名意為“剃刀般的背部”[20]。在2009年,保羅·巴雷特(Paul Barrett)將一個發現於南非上艾略特組的部分頭顱骨,命名為新種M. kaalae。上艾略特組也發現過一些刀背大椎龍的化石,顯示這兩個種生存於相同年代。這兩個種的頭顱骨形態、特徵不同,例如M. kaalae的前上頜骨比例較長[21]。
大椎龍過去曾有過許多其他種,但大部分不被承認是有效種,包括:
布朗氏大椎龍(M. browni):由哈利·絲萊(H.G. Seeley)在1895年命名。
哈里斯氏大椎龍(M. harriesi):由羅伯特·布魯姆(Robert Broom)在1911年命名。
希氏大椎龍(M. hislopi):由理察·萊德克(Richard Lydekker)在1890年命名。
休尼氏大椎龍(M. huenei): 由庫柏(M. R. Crooper)在1981年命名。
拉氏大椎龍(M. rawesi):由萊德克在1890年命名。
施氏大椎龍(M. schwarzi): 由席尼·賀頓(Sydney H. Haughton)在1924年命名。
布朗氏大椎龍、哈里斯氏大椎龍、以及施氏大椎龍,都發現於南非角省的上艾略特組。三者都只有破碎的化石,大部分近年的研究將它們視為疑名。布朗氏大椎龍的化石有2節頸椎、2節背椎、3節尾椎、以及混雜的後肢碎片。哈里斯氏大椎龍的化石只有前肢。施氏大椎龍的化石是一個不完整後肢與薦骨。希氏大椎龍與拉氏大椎龍的化石都發現於印度。希氏大椎龍的化石為脊椎,發現於安得拉邦的馬勒爾組,年代為晚三疊紀。拉氏大椎龍的化石是兩顆牙齒,發現於馬哈拉施特拉邦的Takli組,年代為晚白堊紀。在最近的看法裡,希氏大椎龍暫時被視為一種無法確定的蜥腳形亞目動物。拉氏大椎龍可能是種獸腳類恐龍,或者並非恐龍。庫柏則提出休尼氏大椎龍就是許氏祿豐龍,因此他認為祿豐龍與大椎龍是同種動物。但這個看法並不被接受。

2.2 疑名

有數種恐龍常被認為是大椎龍的異名,包括:Aristosaurus、Dromicosaurus、Gryponyx、Hortalotarsus、Leptospondylus、以及Pachyspondylus,這些恐龍的有效性不大,也被視為疑名。Hortalotarsus是由哈利·絲萊在1894年建立,化石包含部份腿骨。第二年,理察·歐文將一些脊椎命名為Leptospondylus與Pachyspondylus。這些化石都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遭到摧毀。在1920年,E.C.N. van Hoepen根據一個接近完整的骨骸,建立了Aristosaurus。他另外將一個部份骨骸命名為Dromicosaurus。在1924年,席尼·賀頓命名了Gryponyx,化石為臀部骨頭。以上化石都發現於南非的赫塘階到錫內穆階,約跟大椎龍同一時期。根據國際動物命名法規,這些名稱是大椎龍的次同物異名。大椎龍比這些名稱還早出現在科學文獻中,因此大椎龍具有優先權。

分類

大椎龍屬於原蜥腳下目,原蜥腳下目是群早期蜥臀目恐龍,生存於三疊紀與侏羅紀,並在侏羅紀末期滅亡。原蜥腳下目的其他著名屬包含:板龍、雲南龍、與里奧哈龍。基礎蜥腳形亞目的系統發生學仍在爭論中,根據親緣分支分類法,一個天然演化支應包含它們的共同祖先與其共同祖先的所有後代,所以許多過去被認為是典型原蜥腳類的物種,因為無法與原有物種構成一天然演化支,近年被排除在原蜥腳下目之外。但哪些物種構成原蜥腳類為一個單系群,仍不確定。在2003年,亞當·耶茨(Adam Yates)與詹姆斯·基欽(James Kitching)公布了一個演化支,包含:里奧哈龍、板龍、科羅拉多斯龍、大椎龍、以及祿豐龍。在2004年,彼得·加爾東(Peter M.Galton)與保羅·阿普徹奇(Paul Upchurch)則將原蜥腳下目列為單系群,包含:砂龍、近蜥龍、愛珍多龍、卡米洛特龍、科羅拉多斯龍、優肢龍、金山龍、萊森龍、祿豐龍、大椎龍、黑丘龍、鼠龍、板龍、里奧哈龍、呂勒龍、農神龍、鞍龍、槽齒龍、易門龍、以及雲南龍。在2005年,傑佛瑞·威爾森(Jeffrey A. Wilson)提出大椎龍、金山龍、板龍、與祿豐龍,形成一個天然演化支,可能還有貝里肯龍、雷前龍等蜥腳類恐龍。在2007年,Matthew F. Bonnan與耶茨提出卡米洛特龍、貝里肯龍、黑山龍可能屬於蜥腳下目。同樣在2007年,耶茨將雷前龍、黑丘龍、貝里肯龍歸類為基礎蜥腳類恐龍,而且認為原蜥腳下目是板龍科的異名,而沒有使用這分類。但耶茨並沒有排除少部份原蜥腳類構成一個單系群的可能性,這些成員包含板龍、里奧哈龍、大椎龍、以及它們的最近親。
巨椎龍(Massospondylus)復原圖巨椎龍(Massospondylus)復原圖
大椎龍是大椎龍科的模式屬,該科名稱即來自於大椎龍。大椎龍科可能包含雲南龍,但在2007年,Lu等人將雲南龍列入個別的雲南龍科。在2007年,耶茨提出近蜥龍類,而大椎龍科的大椎龍、科羅拉多斯龍、祿豐龍,以及雲南龍屬於近蜥龍類。同樣在2007年,納森·史密斯(Nathan D. Smith)與迪亞戈·玻爾(Diego Pol)在他們的系統發生學研究中,將大椎龍、科羅拉多斯龍、祿豐龍、以及他們新建的冰河龍(Glacialisaurus),列入大椎龍科中。數個發現於阿根廷的疑似大椎龍化石,被建立為新屬,遠食龍(Adeopapposaurus),屬於大椎龍科。 一個大椎龍的骨架,位於倫敦自然歷史博物館,採取2007年前的四足步態版本。
巨椎龍

古生態學

如同所有恐龍,大椎龍的許多生物學層面仍然未知,例如:行為、外表顏色、生理機能。但是近年的研究提出了關於生長模式、食性、步態、繁衍、以及呼吸等方面的假設。
一個2007年的研究提出大椎龍會將短前肢用在抵抗掠食動物、物種內打鬥、或是協助進食,但它們的前肢太短,無法碰到嘴部。科學家們假設大椎龍會使用拇指指爪來打鬥,或是折下樹上的食物。

最新研究

為了通過化石揭開2億年前的巨椎龍(Massospondylus)的更多秘密,南非約翰內斯堡金山大學的博士生Kimberley Chapelle決定採用該校的計算機斷層掃描(CT)技術來重建它的每一塊頭骨,從而研究其頭蓋骨內的微小特徵。她的相關研究成果和發現,已於1月12日在開放獲取的科學雜誌《PeerJ》上發表,合著者為Jonah Choiniere教授。
巨椎龍
雖然此前也有其它研究巨椎龍的科學項目,但學界一直未能對它的頭骨進行深入的解剖研究。
Kimberley Chapelle的論文中提到了關於巨椎龍內耳和中耳的外觀的描述和相互聯繫;神經如何將頭骨的不同部位與大腦相連線;以及大腦周圍的骨骼為何沒有完全融合。
有趣的是,Kimberley Chapelle接受Eureka Alert採訪時表示,他們開放了這個3D模型的下載,感興趣的人們可以在自己的家中3D列印一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