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農·米斯里

左農·米斯里(Dhu al-Nun al-Misri,約796~860) 。伊斯蘭教蘇菲派早期著名代表人物。本名騷班·艾卜勒·斐德·伊本·易卜拉欣。左農(一譯“祖奴”,意為“漁人”)為其外號。生於上埃及。其父母均為奴比亞人。青年時曾學習醫學、鍊金術、巫術和古希臘語,曾對埃及古蹟中神秘主義的象形文字進行研究辨認。後到麥加、大馬士革、庫法、巴斯拉等地遊學,受教於各地著名伊斯蘭教學者和蘇菲苦修者,並體驗過蘇菲的禁慾苦修的宗教生活。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左農·米斯里
  • 外文名:Dhu al-Nun al-Misri
  • 出生日期:約796
  • 逝世日期:860
史實記載,關於“蘇菲派”,左農與蘇菲派,

史實記載

據載,他是著名教法學家馬立克門弟子,還從師於當時著名蘇菲伊斯拉菲爾,遂成為蘇菲教義學家。因贊成遜尼派關於《古蘭經》為安拉的永恆語言,並非被造之作的主張,遭到穆爾太齊賴派的敵視。晚年在巴格達因宣傳他的神秘主義主張,被遜尼派學者指責為“異端”,阿拔斯王朝哈里發穆泰瓦基勒(847~861在位)下令將他拘捕審訊。釋放後回到埃及,在開羅附近的吉薩(Jiza)去世。其追隨者尊他為“古土布”(Qutb,即宇宙的中樞)。

關於“蘇菲派”

伊斯蘭教神秘主義派別。是對伊斯蘭教信仰賦予隱秘奧義、奉行苦行禁慾功修方式的諸多兄弟會組織的統稱。亦稱“蘇菲主義”。舊譯“索弗依”。“蘇菲”(Sufi)一詞系阿拉伯語音譯,其詞源有多種說法。一說源自阿拉伯語“賽法”(Safa),意為“心靈潔靜和行為純正”,一說源自阿拉伯語“賽夫”(Saff),意為“在真主面前居於高品位和前列”,一說其品質類似先知穆罕默德時代稱為“蘇法” (Suffah)部落的人,苦行禁慾,虔誠禮拜,與世隔絕。學者們一般認為它源自“蘇夫”(Saf,即羊毛),因該派成員身著粗羊毛織衣,以示其虔誠的信仰和生活上的安貧質樸,故名。據賈米(1414~1492)謂,“蘇菲”作為個人的綽號,由庫法禁慾主義者艾布,哈希姆(?~778)所使用,另據較晚文獻載,“蘇菲”最早用於稱呼禁慾主義者、鍊金術家賈比爾·本·哈彥(720~815)。9世紀中葉,“蘇菲”一詞正式出現在阿拉伯文獻中。11世紀將穆斯林中的苦行禁慾主義者通稱為“蘇菲”。阿拉伯伊斯蘭教學者稱呼該派成員為“穆泰賽維夫”(Mutasawwif,即蘇菲家)。1821年法國東方學者托洛克用“蘇菲主義”(Sufism)稱呼該學派。

左農與蘇菲派

左農是蘇菲神智學說的奠基者。他首創了只有“入神”(Wajd)才能真正認識安拉這一觀念,從而使蘇菲主義得以定型。他把知識和神智加以區別。他認為,一般知識可通過個人的感官感覺或理性思維而獲得,而神智卻不同,它既不是“天啟”,也不是理性思維,而是源自安拉一種直覺的“知識”。神智的核心是安拉的精神之光與人的心靈幸運交融,是苦修者經過精神修煉達到喪失自我,心靈沉思淨化時由安拉賜予的一種知識。他認為,人生活的目的是最終達到與安拉合一,只有通過沉思冥想,全神貫注想往安拉,使個人純淨的靈魂與安拉精神之光交融合一,才能真正認識真主,除此而外,別無他途。為達到這種精神境界,必須認識安拉所恩賜的神智,以直覺的入神沉思,獲得安拉的真光照明,使心靈閃光,將自我完全消失在安拉的神智之中,從而達到入神的狀態。在這種狀態下,認識者和被認識者,愛者和被愛者復而為一,人的個體語言、意志及慾念完全喪失。左農還認為,哲學家、辯證學家用推理和證明無法獲得關於安拉的真正知識,這類知識只屬於安拉的聖徒(或神智者)才能領悟。左農的完整著作未留傳下來,其學說僅散見於別人的著作中。900年,巴格達蘇菲派學者朱奈德將他的零散學說主張經蒐集、整理和注釋,輯錄成書,公諸於世。左農關於神秘主義鍊金術的著作,流傳至今。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