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人國際委員會

工人國際委員會

全稱:committee for a workers' international (cwi) 中文譯為:工人國際委員會

一個國際性的托洛茨基派馬克思主義組織。宣傳基於工人階級的立場之上。自下而上的,由工人階級自己選舉出的工人委員會來掌管工廠的一切生產以及國家機器。以過度綱領和不斷革命論為綱領,不間斷的革命已進入社會主義。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工人國際委員會
  • 外文名:committee for a workers' international (cwi) 
  • 組織類型:托洛茨基派馬克思主義組織
  • 成立日期:1947年
基本介紹,歷史,下屬分支,

基本介紹

並認為只有自下而上的階級鬥爭,只有工人階級掌握社會生產並採取革命策略才能進入社會主義。其支部分布於四十多個國家。最大的是英國和奈及利亞。
工人國際委員會

歷史

工人國際委員會於1947年召開成立大會,其發起者是英國、瑞典、愛爾蘭和其他一些國家自稱“戰鬥者傾向”的組織。其中,以特德·格蘭特(Ted Grant)為首的英國戰鬥者組織在其中居於核心地位。
20世紀70年代時,工人國際委員會各個支部都奉行“打進去”策略,其成員普遍加入本國的工黨或社會黨。
英國戰鬥者傾向依託工党進行活動。最多時在英國議會中有三名議員,在地方議會中50多名成員。1972年,英國工黨通過了支持國有化的決議,而這正是在“戰鬥者傾向”的議員帕特·沃爾(Peter Wall)的推動下實現的。20世紀80年代早期,利物浦的市政廳實際上也處在戰鬥者傾向的控制下。
1985年,因在英國工黨內受到壓制,一些成員被開除出英國工黨,此後戰鬥者傾向開始分裂。繼續支持打入政策,擁護格蘭特的人另外組成“馬克思主義國際委員會”。新的工人國際委員會則基本上開始獨立建黨。

下屬分支

工人國際委員會下屬支部或網站、組織
阿根廷:火花社
澳大利亞:社會主義黨
奧地利:社會主義左翼黨
比利時:左翼社會主義黨/社會主義鬥爭黨
玻利維亞:革命社會主義選擇
巴西:自由、社會主義與革命社
加拿大:社會主義選擇
智利:革命社會主義
中國:中國勞工論壇
哥斯大黎加:社會主義選擇
賽普勒斯:新國際主義左翼
捷克:社會主義選擇未來
英格蘭和威爾斯:社會主義黨
芬蘭:社會主義選擇
法國:革命左翼
德國:社會主義選擇
希臘:國際主義社會主義者組織(開始)
香港:社會主義行動
冰島:社會主義正義
印度:新社會主義選擇
愛爾蘭:社會主義黨
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社會主義鬥爭
義大利:逆流社
日本:國際連帶
哈薩克斯坦:哈薩克斯坦社會主義抵抗
黎巴嫩:工人國際委員會黎巴嫩支部
馬來西亞:工人國際委員會馬來西亞支部
荷蘭:社會主義替代
紐西蘭:社會主義選擇
奈及利亞:民主社會主義運動
巴基斯坦:巴基斯坦社會主義運動
波蘭:社會主義選擇
葡萄牙:革命社會主義
魁北克:社會主義選擇
俄羅斯:工人國際委員會俄羅斯支部(俄羅斯社會主義運動中的一部分)
蘇格蘭:社會主義黨
南非:民主社會主義運動
西班牙:革命社會主義
斯里蘭卡:統一社會主義黨
瑞典:社會主義正義黨
台灣:工人國際委員會台灣支部
土耳其:社會主義替代
美國:社會主義選擇
委內瑞拉:革命社會主義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