巢湖龍

巢湖龍

巢湖龍,爬行動物,生活於距今約2.3億年前,以食魚蝦為主,體態呈魚形。

發現於安徽巢湖馬家山,下三疊下三疊統南陵湖組地層中。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巢湖龍
  • 拉丁學名:Chaohusaurus
  • :動物界
  • :脊索動物門
  • 亞門:脊椎動物亞門
  • :蜥形綱
  • :魚龍目
形態特徵,化石,發現地點,發現層位,生活環境,

形態特徵

巢湖龍屬(學名:Chaohusaurus)意為“巢湖蜥蜴”,是種已滅絕、外表類似魚的海生爬行動物,生存於早三疊紀中國巢湖,屬於魚龍超目
它們也曾稱作安徽蜥Anhuisaurus)、陳龍Chensaurus)。它們在1972年被楊鐘健董枝明描述。它們的外形跟杯椎魚龍混魚龍的關係較近,而非較先進的魚龍;巢湖龍演化出杯椎魚龍、混魚龍,而且巢湖龍有者較類似蜥蜴的外表,而非較晚魚龍目類似海豚的外形。它們擁有鰭狀肢,而非蹼狀腳掌,頸部非典型地長,身上沒有背鰭。尾鰭是短而長基部。它們是魚龍類中最小的一種,身長約70到170厘米。重量約10公斤。
最驚人的是它們巨大的眼睛。在測量過的魚龍睛中,最大的直徑達到 264 毫米,超過藍鯨和巨型深海魷魚。魚龍有多大呢?據文字記載,最大的魚龍身體長約21米,最小的魚龍大概長 70 厘米。魚龍的重量從幾公斤到幾十噸不等。作為海生爬行動物,魚龍的生殖方式與一般爬行動物“卵生”的不同,它是一種“卵胎生”的動物。
巢湖龍巢湖龍
上世紀70年代,我國科技工作者在西藏喜馬拉雅山珠穆朗峰地區海拔4800米的地方發現了一塊巨大的魚龍化石,其身長10米。古生物學家給它取名叫做喜馬拉雅魚龍。我國還在安徽省發現了三疊紀早期的巢湖龍,一類小型的營底棲生活的魚龍,以軟體動物為食,是世界上迄今發現得最早的魚龍。

化石

就在發現歌津龍的同時,中國安徽有了真正令人驚喜的東西——安徽巢湖龍出土了。巢湖龍生活在三疊紀早期,目前化石保存完好,清楚地顯示出它還帶有陸地祖先的一些關鍵性特徵,更加有力地證明了魚龍類是從雙孔亞綱中分出來的一個特殊物種這一觀點!巢湖龍在認清古生物分類中起到了真正舉足輕重的作用。
巢湖龍脊椎骨比較大,像陸地動物一樣,這使得它擺動起來不夠靈活,廣西地質博物館展示了一塊長達7.5米的魚龍化石,名為周氏黔魚龍,它是我國目前發現最完整的魚龍化石。
6月3日,在廣西地質博物館古生物地史廳,記者看到了這具體態呈魚形的龐然大物,此時,它不再以海底霸王的形象出現,而是靜靜橫臥在玻璃櫃裡,向世人訴說著它的歷史。
巢湖龍巢湖龍
周氏黔魚龍系海生
爬行動物,生活於距今約2.3億年前,以食魚蝦為主,體態呈魚形,眼眶渾圓,極大,吻部中等長度,牙齒錐狀,排列十分緊密,顳部很短,背段脊柱極度隆起,尾部略向下彎。它代表了三疊紀類型魚龍向侏羅紀類型魚龍轉變過程中的重要環節,同時具有三疊紀和侏羅紀魚龍的典型特徵。在6500萬年前的白堊紀末期,魚龍全部滅絕。

發現地點

安徽巢湖地區馬家山等地。
安徽巢湖正以“潛龍在淵”的姿態,成為海生爬行動物研究的新熱點。上世紀七十年代以來,巢湖龍(Chaohusaurus)等魚龍化石的發現,就已經讓該地區聲名鵲起。今年9月開始的化石系統發掘,更讓巢湖備受矚目。
安徽巢湖馬家山化石點 ,科學家發掘中安徽巢湖馬家山化石點 ,科學家發掘中
2014年科學家在巢湖馬家山發現一具魚龍化石,這個魚龍在大約2.48億年前的生育過程中喪生。它的部分骨骼是在馬家山挖出來的,在母親的肚子裡有一條還未出世的小魚龍胎兒,另一條已經有一半身體從骨盆里露出來,還有一半仍留在母親的肚子裡,而第三條小魚龍已經完全脫離母體。第二個胎兒頭朝前的姿勢預示著魚龍的胎生發生在陸地上,而不是像以前的研究指出的出生在水中。

發現層位

產出於下三疊統南陵湖組地層。
南陵湖組馬家山剖面本組厚159.53m。可分為上、中、下三段。其岩性與化石組成如下。
巢湖龍發現地點巢湖龍發現地點
下段:為厚層灰岩段,厚48.61m。
下部:以瘤狀灰岩為主,由灰綠、微紅色中薄層瘤狀灰岩夾深灰色灰岩組成。厚12.95m。產:假胄菊石Pseudosageceras sp.,北方蛇菊石Nordophiceras sp.,提羅菊石Tirolifes sp.,狄那菊石Dinarifes sp. ,哥倫布菊石Columbifes sp.等,以及大量牙形刺化石。
上部:以厚層灰岩為主,由灰、深灰色厚層灰岩夾黃色中薄層瘤狀灰岩及鈣質泥岩、同生礫狀灰岩組成。厚35.66m。產:哥倫布菊石Columbifes sp.,希臘菊石?Hellenifes? sp.,光葉菊石Leiophyllifes sp.,海浪蛤Posidonia sp.,牙形刺化石等。
中段:
為瘤狀灰岩段,厚46.79m。可分為上、中、下三部分。
下部:以紫紅色瘤狀灰岩為主,由紫紅色中薄層瘤狀灰岩、泥灰岩夾中薄層灰岩組成,厚16.39m。產:哥倫布菊石?Columbifes ? sp.,亞哥倫布菊石Subcolumbifes sp.,擬厚褶菊石Propfychifoides sp.,光葉菊石Leiophyllifes sp.,類褶蛤?Heminajas? sp.及牙形刺化石。
中部:以厚層灰岩為主,由灰、深灰色中厚層灰岩夾紫紅、灰綠色瘤狀灰岩及鈣質頁岩組成,厚17.94m。產:海浪蛤Posidonia sp.,及多種牙形刺化石
上部:以灰綠色瘤狀灰岩主為,由灰綠色中薄層瘤狀灰岩夾雜色泥岩及深灰色薄層灰岩,厚12.46m。產:假色爾特菊石Pseudoceffifes sp.,克氏蛤Claraia sp.,海浪蛤Posidonia sp.,正海扇Eumorphofis sp.,及牙形刺化石
上段:
為薄層黑色灰岩段,厚64.13m,可分為上、下兩部分。
下部:由深灰色薄層灰岩夾黃綠色鈣質頁岩,厚26.03m。產:亞哥倫布菊石Subcolumbifes sp.,巢湖龍Chaohusaurus sp.,小巧馬家山龍(新種) Maijeshansaurus faciles chen (gen.et.sp.nov);裂齒魚目Perleidiformes fem.et gen indet等及王氏克氏蛤Claraia wang(Paffe),海浪蛤Posidonia sp.,正海扇Eumorphofis sp,與牙形刺化石
上部:以黑色灰岩夾炭質頁岩為主,由深灰、黑色薄層灰岩夾瀝素質頁岩、棕色鈣質頁岩組成,頂部有時含燧石結核,厚38.10m。產:克氏蛤Claraia sp.,樂山克氏蛤C.ef.hsueiKu,擬克氏蛤Periclaraia sp.,網紋擬克氏蛤P.reticulata liet Ding等。

生活環境

安徽巢湖馬家山剖面下三疊統南陵湖組中段上部-上段下部第 598-630自然層中產出早三疊世巢湖龍動物群化石。通過對賦存巢湖龍動物群化石的第598-630自然層的微相類型和穩定碳氧同位素進行分析,在該段地層中共識別出4種微相類型,分別是紅色-灰色瘤狀厚層含骨針-雙殼類生屑泥晶灰岩、灰色含生屑泥質泥晶灰岩、青灰色紋 層狀泥質泥晶灰岩和淺灰色含泥質泥晶灰岩,反映當時沉積環境從早到晚由外緩坡腳-深海盆地邊緣漸變為外緩坡環境。穩定碳氧同位素分析表明,該段地層中 δ13C值與δ18O 值普遍偏低。綜合微相、沉積相及穩定碳氧同位素特徵,推斷巢湖龍動物群生活在安靜的外緩坡環境中,伴生的生物種類及數量相對比較稀少,海水溫度總體偏高。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