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街鄉

川街鄉

川街鄉隸屬楚雄彝族自治州祿豐縣,地處祿豐縣南邊,距 祿豐縣政府所在地 42公里,到縣城道路為彈石路,交通方便,距楚雄80多公里,距昆明80多公里。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川街鄉
  • 行政區類別:鄉級行政區
  • 所屬地區:中國西南
  • 面積:230.8平方公里
簡介,名族人口,教育,鄉鎮產業,川街鄉志,

簡介

東鄰祿豐縣土官鎮,南鄰易門縣小街鄉,西鄰雙柏縣大莊鄉、祿豐縣羅川鎮,北鄰金山鎮,屬“兩州、三縣、五鄉鎮”交界地。轄川街、大村、法門、甘沖、九渡、獨瓦房、阿納、長田、梨園等9個村委會101個自然村130 個村民小組。現有農戶4407 戶,有鄉村人口18102 人,其中農業人口17476 人,勞動力10017 人。
全鄉國土面積230.8平方公里,最低海拔1309米,最高海拔2269米,鄉人民政府駐地海拔1420米,年平均氣溫17.7 ℃,年降水量 703.1毫米,適合種植水稻、玉米、烤菸等農作物。有耕地面積16698畝,人均耕地 0.95畝,林地159972畝。2006年全鄉農村經濟總收入5280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1565元,農民收入主要以種植業為主。

名族人口

川街鄉現有農戶4407戶,共鄉村人口18102 人,其中男性9344人,女性8755人,人口自然增長率6‰。其中農業人口17476人,勞動力10017 人。該鄉以漢族為主,其中漢族16448人,彝族1153人,苗族435人,其他民族66 人。

教育

川街鄉建有國小 10所,擁有教師 109人,在校學生1619 人,中學 1 所,擁有教師 46人,在校學生522 人,目前全鄉農村義務教育在校學生 2141人,其中小學生 1619人,中學生 522人。
全鄉建有文化活動室 1個、圖書室1 個、業餘文娛宣傳隊 1個,極大的豐富了村民的業餘文化生活, 2005年被縣文體局評為 文藝鼓勵獎。

鄉鎮產業

川街鄉的主要產業為種植業、養殖業,主要銷售往省內。2006年 主產業全鄉銷售總收入1400 萬元,計畫大力發展大棚蔬菜、冬馬鈴薯、旅遊產業。擁有企業3個。

川街鄉志

恐龍山鎮在2009年以前叫川街鄉。川街,就是一條狹長的河加上河邊一條狹長的街。沿河一帶,山腳裸露的沙石像被暗紅的血染過一樣,太陽下的山溝里經常看見暗紅色的影子,所以老鄉說,花生種在沙地里西瓜種在太陽里。橫亘的幾處小山丘,是山體的肝臟,許多人家就安居於此,在狹長的居所過著熱騰騰的生活。那些恐龍、魚龜獸化而為石後在綿軟的紅沙里美美地睡著,有點荒寂但依然血脈涌動。山腰之上,一排整齊的巨石,幾千年來守望著家鄉的山水草木,也有人說是隕石坑邊的天外神靈。
川街鄉來路不明,歷代史籍志書對它的記述都語焉不詳,甚至民國以前的志書都沒有對川街鄉有過文字記載。《康熙祿豐縣誌》上說,元至十二年置祿豐縣時,才有驥琮籠等為一鄉,米糟為二鄉,老鴉關為三鄉,祿豐僅蕞爾一隅。在1997年12月出版的《祿豐縣誌》一書中,川街鄉的辭條如下:“位於縣境南部。距縣城公路里程54公里。南與易門、雙柏兩縣為界,東與土官、北與腰站、金山接壤,西與羅川4鄉鎮相鄰,面積198.7平方公里。民國時屬易門縣北區,後稱盤龍鎮。1950年劃入祿豐縣為第4區。1957年設川街區。1966年為川街公社。1984年為川街區。1987年為川街鄉。”
2006年8月出版的《易門縣誌》“疆域”篇中說:“(新中國成立後),在原疆域基礎上,1950年10月,原易門縣盤龍鎮,(1949年12月15日稱北區即今川街)所屬上、下九聯鄉(木沖)及普廠等29個自然村外,劃歸祿豐縣。”
川街屬峽谷型亞熱帶氣候,川街河經長田、梨園、川街、大村、法門流歸綠汁江。鄉政府所在地戥子山海拔1420米。過去交通不便、人多地少、資源分散,人們受教育程度低,是祿豐縣相對落後和貧困的鄉鎮。很久以前,它是黑(井)易(門)鹽運道上的中途大站,石板鋪就的鹽運古道時不時可以見到,小時候常聽父親說起上輩人背鹽營生之事。
在川街的後山頭東北方,有一個小星寺,破“四舊”時才被毀。為何叫小星寺?《詩經》里有《小星》詩:“嘒彼小星,三五在動。肅肅霄征,夙夜在公,寔命不同。嘒彼小星,唯參與昂,肅肅霄征,抱衾與裯,寔命不憂。”他描述的是些些小吏星光之下,為生計忙亂奔苦,感嘆自己舛寒的命運的情景。小星在古代又借指“妾”,反正都是地位低下、依附別人的難民。小星寺就是當地勞苦民眾精神棲息之所。聽老人們講,過去香火很旺的,傳說寺中有一塊建文皇帝落難逃避到此手書的御匾,破“四舊”中流落民間不知所終。後山頭頂上有一座土地廟,有一定規模,我讀國中時,主體建築還在。現在這些東西早已蕩然無存,連一點蹤跡也沒有了。
星宿江南段流經川街的九渡、栗樹和李珍莊村,沿江綿延數公里有竹林翠海。傳說吳三桂追拿明朱余脈時,有一工匠病不能逃,藏匿於此向當地老百姓傳授土法造紙之術為生。1938年至1939年,從英國學成歸來的著名社會學家費孝通在雲南大學任教期間,2次考察了川街李珍莊和小栗樹彝族土法造紙的作坊群,這是一個頗具規模的造紙中心,費孝通認為這種手工作坊的規模經營會發展成為現代造紙廠,因此在其名作《祿村農田》中進行了詳盡描述並大加贊擁。
後來,費孝通的同事在此基礎上寫出了《易村手工業》,費孝通在該書序言中強調並闡明了必須發展鄉村手工業的觀點。這一系列的調查研究,把社會學與農村現狀發展緊密聯繫了起來,為社會學贏得了更高的聲譽。1990年5月28日,80歲的費孝通又回到川街,重申了“無工不富”是經實踐證明了的道理,鼓勵農村要大膽實踐,開動腦筋加快發展。當他了解到星宿江邊的土法造紙作坊群後來沒有發展成現代化造紙廠,連傳人都難尋的時候,表情肅然,久不作聲。
文武村的皮影戲在上世紀80年代中期以前十分活躍。額加壽的皮影戲在祿豐、易門、雙柏地帶很有名氣,他演的《水漫金山》、《薛仁貴征東》、《薛剛反唐》、《說岳傳》精彩紛呈,我現在都記憶猶新。有人家娶媳嫁女、建房祝壽,大凡都是要請他來耍的,熱鬧非凡。後來由於電影、電視的衝擊再沒有人傳承下來。川街姓額的僅此一村,他們老人講,他們的祖先是蒙古人。
祿豐因恐龍而聞名世界。1938年,楊鐘健先生在祿豐發掘了中國第一具完整的恐龍化石標本,祿豐被稱為“中國恐龍原鄉”。祿豐恐龍五大千古之謎,令世人不得其解。一是一個小小的盆地,為何聚集了如此眾多的恐龍?二是在川街阿納同一地區同一剖面的山坡里,竟然埋藏著“三疊紀、侏羅紀”3000多萬年前不等的植食龍和肉食龍,包括“早、中、晚”期8具恐龍化石和5具蛇頸龜化石,為什麼不同時期的恐龍化石會同在一地?這么多完整的化石是怎樣保存下來的?三是恐龍雄踞地球2億年,為何在6500萬年前突然失蹤,集體滅絕?四是為何所有發掘出來的恐龍化石其頭部都朝向東方?五是發現了種類如此繁多、數量如此巨大的恐龍化石,為何至今尚未在此域發現一枚恐龍蛋化石?
盤龍鎮名之何由?許多人想從天坑尋找答案。但我是誰的問題,還得在史籍舊典里找尋。袁嘉穀《滇繹》記載:“(沐)天波(沐英第十二世孫)知國事已去,死亡在旦夕,而先人宗祀不可不繼,乃使其子分贅各土司。曰:‘諸蠻吾先人所撫也,魂可依焉,汝依婦翁,猶不失為淨土。’”從先人的墓碑浮雕和墓葬習俗上看,還留有明朝遺風,似沐氏後裔承祧。我第一次看《紅樓夢》感到分外親切,文中口語與我們本地方言很契合,後來看到芮增瑞老師的一篇考證文章,把明清小說中的口頭語言與楚雄地方方言作了科學的分析和比較,認為楚雄有的地方的民間口語還保留著過去南京等地的口語。
現在,整個川街都被劃入滇中產業新區範圍,這個榮膺我國第一批恐龍地質公園的地方,已經成為牽動楚雄州乃至雲南省旅遊業發展新的引擎,隨著基礎設施的改善,這一世界級資源將帶來巨大的開發價值。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