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芎定痛飲

川芎定痛飲,中醫方劑名。王永炎方,出自《北京中醫學院學報》。具有平肝熄風,化痰活絡之功效。主治偏頭痛屬肝陽挾痰濁瘀血上擾清竅者。症見偏頭痛劇烈,或重痛,或跳痛,頭暈,噁心嘔吐,煩躁失眠,舌質黯淡,或有瘀斑,苔白膩,脈細弦或弦滑。

基本介紹

  • 出處:王永炎方《北京中醫學院學報》
  • 功用:平肝熄風,化痰活絡
  • 主治:偏頭痛屬肝陽挾痰濁瘀血上擾清竅
組成,用法,功用,主治,方義,運用,加減化裁,使用注意,附註,

組成

川芎15-30g,鉤藤15g,菊花12g,白蒺藜10g,生苡仁30g,白蔻3g(打),半夏10g,赤芍10g,川牛膝10g。

用法

水煎,每日1劑,連續服用,如頭痛已緩解當再服3-6劑,以鞏固療效。

功用

平肝熄風,化痰活絡。

主治

偏頭痛屬於肝陽挾痰濁瘀血上擾清竅者。症見偏頭痛劇烈,或重痛,或跳痛,頭暈,噁心嘔吐,煩躁失眠,舌質黯淡,或有瘀斑,苔白膩,脈細弦或弦滑。。

方義

本方以川芎為主藥,且宜重用。《珍珠囊》記載,川芎為少陽引經藥,治諸經頭痛,且助清陽之氣,去濕氣在頭,故善用治偏頭痛,與赤芍,川牛膝配伍,以芍、膝之酸收之性,斂抑芎之辛散,且陰血下行制芎芷升竄。如此配伍則肝火、胃熱雖重,用川芎亦不致發生弊端,用雙鉤藤、菊花、白蒺藜平肝祛風,以白豆蔻、半夏、薏苡仁化痰祛濕。

運用

慢性復發性偏頭痛西醫擬診斷為血管性神經性頭痛者多,在治療上比較重視消除血管瘀脹狀態,促進血管機能的恢復,臨床可見額顳側固定部位的跳痛,當屬於瘀血阻絡。

加減化裁

若兼頭暈目眩者可加生石決明、珍珠母、生牡蠣;若跳痛重、舌質紫而瘀斑多者當加水蛭、鬼箭羽、桃仁;伴嘔惡重者可加藿香、佩蘭等;若目赤、口苦、溲黃者可加龍膽草、夏枯草等;如頭暈腿軟、目乾澀、耳鳴、心煩者可加生地、玄參、知母等。

使用注意

本方強調重用川芎,其劑量多在15g以上,常重用至30g。但有吐衄或其它出血傾向,月經過多時慎用,切不可重用;陰虛內熱無內風旋動者或心虛血少驚悸怔忡,肺經氣弱有汗骨蒸的不宜重用;重用川芎多與赤芍、川牛膝同時使用。

附註

附方 川芎定痛飲
組成:川芎、赤芍、鉤藤各15g,川牛膝、白蒺藜、佩蘭、菊花各10g,白芷6g,白豆蔻3g,珍珠粉0.6g。
功用:活血化瘀,平肝熄風,醒脾升清。
主治:肝陽夾痰濁上擾清竅之頭風痛證。症見頭痛經久不愈,痛處固定不移,頭痛而眩,心煩易怒,納呆嘔惡,苔白膩,舌質有紫氣,脈弦滑。
出處:王永炎方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