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穹

川穹

其在藥典中被收錄為川芎,處方中常寫作川芎。因地區原因寫法習慣等不同而寫為川穹。又名大川穹、撫穹,另有酒川穹。

基本介紹

  • 別稱:川穹
  • :傘形科
  • :山芎屬
  • 分布區域:四川、貴州、雲南, 以四川產者質優
  • 英文名:Ligusticum chuanxiong Hort
  • 來源:傘形科植物川芎的根莖
  • 性味:辛,溫
  • 歸經:歸肝、膽、心包經
  • 用法用量:煎服,3~9克
  • 功效:活血行氣,祛風止痛
  • 貯藏:置陰涼乾燥處,防蛀
形態特徵,分布範圍,生長環境,繁殖方法,主要價值,大田栽培技術,1 田塊選擇,2 栽插方式,3 深溝高廂適時栽插,4 田間管理,5 收穫貯藏,

形態特徵

多年生草本,高40-60厘米。根莖發達,形成不規則的結節狀拳形團塊,具濃烈香氣。莖直立,圓柱形,具縱條紋,上部多分枝,下部莖節膨大呈盤狀(苓子)。莖下部葉具柄,柄長3-10厘米,基部擴大成鞘;葉片輪廓卵狀三角形,長12-15厘米,寬10-15厘米,3-4回三出式羽狀全裂,羽片4-5對,卵狀披針形,長6-7厘米,寬5-6厘米,末回裂片線狀披針形至長卵形,長2-5毫米,寬1-2毫米,具小尖頭;莖上部葉漸簡化。
復傘形花序頂生或側生;總苞片3-6,線形,長0.5~2.5厘米;傘輻7~24,不等長,長2~4厘米,內側粗糙;小總苞片4~8,線形,長3-5毫米,粗糙;萼齒不發育;花瓣白色,倒卵形至心形,長1.5~2毫米,先端具內折小尖頭;花柱基圓錐狀,花柱2,長2~3毫米,向下反曲。
幼果兩側扁壓,長2~3毫米,寬約1毫米;背棱槽內油管1~5,側棱槽內油管2~3,合生面油管6~8。花期7~8月,幼果期9-10月。多年生草本,高40-60厘米。根莖發達,形成不規則的結節狀拳形團塊,具濃烈香氣。莖直立,圓柱形,具縱條紋,上部多分枝,下部莖節膨大呈盤狀(苓子)。莖下部葉具柄,柄長3~10厘米,基部擴大成鞘;葉片輪廓卵狀三角形,長12~15厘米,寬10~15厘米,3-4回三出式羽狀全裂,羽片4~5對,卵狀披針形,長6-7厘米,寬5-6厘米,末回裂片線狀披針形至長卵形,長2~5毫米,寬1~2毫米,具小尖頭;莖上部葉漸簡化。
復傘形花序頂生或側生;總苞片3~6,線形,長0.5~2.5厘米;傘輻7~24,不等長,長2~4厘米,內側粗糙;小總苞片4~8,線形,長3~5毫米,粗糙;萼齒不發育;花瓣白色,倒卵形至心形,長1.5~2毫米,先端具內折小尖頭;花柱基圓錐狀,花柱2,長2~3毫米,向下反曲。
幼果兩側扁壓,長2-3毫米,寬約1毫米;背棱槽內油管1~5,側棱槽內油管2~3,合生面油管6~8。花期7~8月,幼果期9~10月。
川穹川穹

分布範圍

四川、貴州、雲南, 以四川產者質優。

生長環境

川芎喜氣候溫和、雨量充沛、日照充足而又較濕潤的環境。但川芎苓種培育階段和貯藏期,則要求冷涼的氣候條件。生長期280-290天。平壩地區宜選擇土層深厚、疏鬆肥沃、排水良好、有機質含量豐富、中性或微酸性的砂質壤土。
川穹川穹

繁殖方法

川芎用莖節(芎苓子)作種。每年地上枯萎後挖出川芎,把根上面的莖節切下來,每節有芽1~2個,每公頃用種量2250千克左右,下面大的根莖加工成商品。將種苗窖藏次年驚蟄前栽種,條栽溝深12~16厘米,株行距20-25厘米*35厘米左右,每穴放1-2塊苗,芽尖向上,覆細土6厘米,底肥每公頃15000-22500千克。

主要價值

川穹是中藥當中常用的一味中藥,具有活血、止痛等作用,可用於痛經。可能很多人對於川穹還不是很了解,下面就跟隨小編一起來看看它的功效和作用吧。
1、活血行氣
川穹歸肝膽經,能夠活血行氣,治療血瘀氣滯諸痛證。可以治療氣滯血瘀之胸脅、腹部諸痛;肝鬱氣滯之脅痛;心脈瘀阻之胸痹心痛;肝血瘀阻,積聚痞塊、胸脅刺痛;跌仆損傷,瘀腫疼痛;血瘀經閉,產後惡漏不下,月經不調,寒凝血滯,難產,胞衣不下。
2、祛風止痛
川穹性辛溫,又可以祛風止痛,治療風濕痹痛,頭痛證,為六經頭痛之要藥,肝陽上亢頭痛之要藥。
3、促進呼吸
如果自己的呼吸存在一定問題,那么用川穹來進行治療是比較奏效的。當川穹所含的揮髮油劑量較大時,會對延腦呼吸中樞、血管運動中樞及脊髓反射中樞呈現興奮作用。所以川穹具有促進呼吸的作用。
4、解痙
川穹具有相當不錯的解痙作用,因為川穹中所含的阿魏酸與中性成分對平滑肌有抗痙作用,川穹生物鹼,阿魏酸及川穹內酯都有解痙作用。
5、抗菌消炎
如果存在一些病菌炎症的話,那么也可以用川穹進行治療。川穹對多種革蘭氏陰性腸道細菌有明顯的抑制作用,所以川穹對大腸、痢疾(宋內氏)、變形、綠膿、傷寒、副傷寒桿菌及霍亂弧菌等有抑制作用。

大田栽培技術

1 田塊選擇

應避免連作,選擇2 a以上未種過川芎,且地勢向陽,土層深厚肥沃,排灌方便,中性或微酸性土壤,前作以早熟水稻田為宜。

2 栽插方式

1 選擇栽種方式
凡選擇能在“立秋”前後收穫的前作田作川芎種植的,可採用直栽方式。
2 育苗移栽和穿林栽種
凡採用早中稻田塊或不能在“立秋”至“處暑”前栽插川芎的,可採用育苗移栽或穿林栽種方式。育苗移栽的苗床做法是:選用土壤比較疏鬆且利排灌向陽的耕地作苗床,66.7 m2苗床地用1.5~2.5 kg雲河牌硫酸鉀複合肥和50~150 kg腐熟農家肥及0.5 kg辛硫磷顆粒劑(地蟲清)均勻的撒施於苗床地上,再進行翻地將肥藥混入土中,保持土壤濕潤,悶1~2 d即可栽苓子,讓其生根發芽,待前作收穫後,及時移栽大田;穿林栽種:即在早中稻及時排乾田間漬水清理好廂溝,水稻收穫前10 d內按照一定規格將苓子栽插在水稻田中。水稻收穫後應及時追肥除草加強田間管理。
3 收前準備
凡利用水稻田塊進行免耕栽插的,應在水稻收穫期前,及時排乾田間積水,以利保證川芎栽插質量。

3 深溝高廂適時栽插

田選好後,即可開溝做廂,一般以廂寬2 m左右,溝寬30 cm,溝深30 cm為宜。以行距33~40 cm,窩距20 cm為宜,苓子應斜放溝內,輕輕按入土中,節間盤上的芽嘴向上或向側,入土不宜過淺過深。每667 m2用種量40~50 kg,保證達1萬苗/667 m2左右。栽種後每667 m2用細渣糞混合草木灰150~175 kg蓋住苓子的節盤,然後在廂面再蓋一層稻草,達到保濕,減輕雜草危害。

4 田間管理

1 及時補苗
在栽後10 d左右及時揭草,並將稻草擺放在川芎行內,及時查苗補苗,保證苗全苗齊,出苗後發現缺窩死苗應及時補齊。
2 及時施肥
川芎是一種耐肥植物。一般在栽後15 d左右施第一次追肥,每667 m2用10 kg碳銨加磷銨5 kg和10~15挑(1挑為30~50 kg)豬糞水對水追施提苗肥。第2次追肥在栽後1個月左右進行,每667 m2用5 kg磷銨加10 kg45%硫酸鉀複合肥和10~15挑糞水對水施用。第3次追肥在10月下旬霜降前進行,每667 m2用尿素10 kg加磷銨10 kg加45%硫酸鉀複合肥15 kg和硫酸鉀10 kg進行追施。在立春後根據川芎長勢情況,可酌情追施1次以農家肥為主的早春肥。
3 中耕除草,清溝補苗
栽種後約20 d幼苗會出齊,此時可揭去蓋草。栽種後60 d內,每隔20 d要進行1次中耕除草。第1次中耕深度約為6 cm,第2次中耕深度約為3 cm,第3次只需略耕土表以除去雜草即可,有利於保持土壤的通透性。在除草的同時,要把溝里的細土培到壟面上,並在第1次和第2次中耕時補苗。待翌年1月莖葉萎黃時,先除去莖葉,再中耕除草1次,並將行間泥土壅在壟面,以保護塊莖。

5 收穫貯藏

1 收穫
川芎一般應在栽後第2年的5月下旬地下根莖完全充實時收穫,不宜過早或過遲收穫。過早,根莖營養積累不充分;過遲,根莖易腐爛,影響產量和品質。採收時選擇晴天,用鋤頭或專用釘耙將川芎連根挖起,抖掉泥土,摘去莖葉,在田間略曬後,把塊莖放在竹製撞篼里,撞去泥土,並運回乾燥。注意保持根莖的完整性,避免損傷影響川芎品質。
2 晾曬及貯藏
川芎收穫後選晴天及時曬乾或炕乾,忌曝曬和烈火烘炕。烘炕時,火力不宜過大,以免表面燒焦,每天翻炕1~2次,2~3 d即可炕乾。川芎曬到用刀宰不軟為標準,一般曬(炕)乾率為30%~35%。曬(炕)乾後要過篩,去除泥渣和鬚根,保證川芎質量,並放在通風、避光、低溫、乾燥處妥善保管,防止蟲蛀、發霉、變色、氣味散失和腐爛。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