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烏丸

川烏丸,中醫方劑名。出自《外科精要》卷下。具有活經絡之功效。治療發背。

基本介紹

  • 名稱:川烏丸
  • 出處:《外科精要》卷下
  • 組成:大川烏、木鱉子、當歸、赤芍藥、蘇木、獨活、羌活、沒藥、五靈脂、穿山甲
  • 功用:活經絡
  • 主治:發背
組成,用法用量,功用,主治,附方,重要文獻摘要,

組成

大川烏(去皮尖)、木鱉子(去殼)、當歸、赤芍藥、蘇木、獨活、羌活各一兩,沒藥(另研)、五靈脂(去沙,微炒)、穿山甲(蛤粉炒)各一兩。

用法用量

上藥各為末,酒糊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溫酒送下。

功用

活經絡。

主治

發背。

附方

名稱:川烏丸
組成:川烏、當歸、杜仲、骨碎補、五靈脂各等分
用法:酒糊為丸。空心酒送下
主治:男女腰腳滯重
出處:《類編朱氏集驗方》卷三
名稱:川烏丸
組成:川烏頭(清白者,去皮臍,研為細末)四兩,韭菜(洗過,風乾,取自然汁)
用法:攪和為丸,如綠豆大。每服四丸,漸加至七八丸,臨睡用冷茶清送下
主治:一切頭風
出處:《普濟方》卷四十六引《鮑氏肘後備急方》
名稱:川烏丸
組成:川烏(略炮)、草烏(略炒)、五靈脂(去石)、土茴香(略炒)各一兩,黑豆(炒,焙乾;以上同為末,分二處)四兩,赤土(細研,礬朱是也)、百草霜
用法:將前五味藥末一半,以赤土細末三分之一,同和令勻,以米醋糊為丸,如梧桐子大;又將藥末一半,以百草霜末三分之一,同和令勻,亦以米醋糊為丸,如梧桐子大。如腳氣,以紅丸者十五粒,黑丸者五粒,並作一服,食前用松節、木瓜、赤芍藥煎湯送下;入少甘草同煎尤佳。如風氣,以黑丸十五粒,紅丸者五粒,同一服,食前茶清送下
主治:腳氣疼,不能步行
出處:《普濟方》卷二四三
名稱:川烏丸
組成:川烏頭(去皮,切碎,以大豆同炒,候豆出汗即住)二兩,乾蠍(微炒)半兩
用法:上為細末,以醉醋一中盞,煎熬成膏,可丸即丸,如綠豆大。每服七丸,以溫酒送下,不拘時候
主治:風痹,榮衛不行,四肢疼痛
出處:方出《太平聖惠方》卷十九,名見《普濟方》卷一八五
名稱:川烏丸
組成:川烏、破故紙、人參、杜仲、巴戟天各等份
用法:共為細末,蒜泥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30丸,鹽湯或溫酒送下
主治:各種淋病
出處:《古今性疾病驗方選萃》
名稱:川烏丸
組成:川烏(去皮切碎,以大豆炒,候豆出汗即住)二兩,乾蠍(微炒)半兩
用法:二藥為末,釅醋一中盞,煎熬成膏,可丸即丸,如綠豆大。每服不拘時,以溫酒下
主治:治療風痹,榮衛不行,四肢疼痛
出處:《普濟方》
功用:護衛氣,榮筋脈

重要文獻摘要

《外科精要》:“川烏丸,治發背,活經絡。大川烏(去皮尖)、木鱉子(去殼)、當歸、赤芍藥、蘇木、獨活、羌活各一兩,沒藥(另研)、五靈脂(去沙,微炒)、穿山甲(蛤粉炒)各一兩。上藥各為末,酒糊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溫酒送下。”
《醫方類聚》:“疽疾既成,先服取毒之藥,只用麥飯石膏塗貼五七日之後,病漸減退,合服川烏丸、二烏丸,驅餘毒,活氣血,生肌肉,排宿膿,去風邪,既破之後,合服內補十宣散,多服為妙。”
《本草綱目》:“五靈脂,散血活血,引經有功,癱瘓,熱服二錢,風冷痹痛,同乳沒,川烏丸服。”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