嶺後鄉

嶺後鄉

嶺後鄉是浙江省溫州市文成縣轄鄉,地處文成縣西部,距縣城56公里,位於泰順、景寧兩縣交接處,緊靠國家級森林公園——銅鈴山森林公園,劉英、粟裕曾在這裡戰鬥過,是個典型的革命老區鄉,全鄉總面積27平方公里,平均海拔550米。2005年人口0.27萬人。 境內擁有豐富的森林、旅遊和野生動植物資源,是文成縣的重點林業和生態旅遊鄉。文成縣有史以來投資最大的旅遊項目華東第一大峽谷——岩門大峽谷,就在鄉境內。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嶺後鄉
  • 行政區類別:鄉
  • 地理位置:浙江省溫州市文成縣
  • 面積:27平方公里
  • 車牌代碼:浙C
歷史沿革,行政區劃,經濟產業,扶農措施,岩門大峽谷,

歷史沿革

嶺後鄉因地處楊山嶺後,故名。1952年由石後鄉分置嶺後鄉,1958年改公社,1984年復置嶺後鄉。位於縣境西部,交通十分便利。農業以水稻種植為主,兼營茶葉、蔬菜、水果、農副產品。工業有紡織、機械、化工、食品、印刷、釀酒、冶煉等企業。轄7個行政村.

行政區劃

鄉政府駐嶺垟村。郵編:325306。
2002年,轄嶺後、光垟、爛井湖、楊山底、三合、蒼降、下莊7個村委會,39個自然村,總人口2132人。
2003年,嶺後鄉原7個行政村調整為5個行政村。嶺垟村由原嶺後、楊山底等2個村組成;富垟村由原光垟、爛井湖等2個村組成;三合、下莊、蒼降等3個村保持不變。年底,全鄉轄5個行政村,39個自然村,總人口2780人。
2006年,轄5個行政村:嶺垟、富垟、三合、下莊、蒼埄。人口0.27萬人(2005年)。

經濟產業

2000年以來,鄉黨委、政府在縣委、縣政府的正確領導下,以全力打造“生態旅遊示範鄉”為目標,圍繞生態建鄉、農業立鄉、旅遊興鄉、特色富鄉的工作思路,逐步形成了嶺後鄉特色的區域經濟。通過一手抓基礎設施建沒,一手抓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完成了通鄉水泥路11公里,扶貧遷村2個,70戶203人。拓寬維修15公里機耕路,實現村村通水、通電、通電視、通電話;同時開發烏筍基地200商,改造毛竹低產林1000畝,種植藥村200苗,花卉苗木100畝,初步形成了竹筍、藥材、苗木為特色的產業結構。

扶農措施

2005年來,嶺後鄉認真落實貫徹省、市、縣各項扶農助農政策措施,結合該鄉實際,堅持走“產業興農、科技強農、服務為農”,切實做好農民增收工作。
一、致力發展生態產業,走“產業興農”之路
一是大力發展“綠色”種植業。以“崇尚科學、最佳化環境、健康人類”為理念,依據生態環境及地域優勢,根據綠色食品的栽培要求,利用各村部分民眾外出打工田地多年未耕種的先天條件,鄉政府制定相應的獎勵扶持政策,積極發展種植大戶,開發各種各樣的“綠色”產品,新發展西瓜種植150多畝,並積極發展柑橘、烏筍、中草藥等種植基地,為全鄉農民年均增收近1000元。
二是積極發展“生態”養殖業。2005年來,通過調整產業結構,主要發展了嶺垟村的肉兔養殖,2008年存欄1500隻;並且額外發展了3戶本地雞養殖大戶以及溪魚養殖、山羊養殖和本地鴨養殖等。著力推廣“雞稻輪作”、林牧結合型生態養殖模式,使畜禽糞便得到有效利用,提升農業綜合效益。初步形成了具有一定規模的“一村一品”的特色。養殖業為全鄉農民年均增收500元。
三是鼓勵低收入農戶在外創業。2008年該鄉安排了專項資金2萬元,鼓勵和扶持下山移民、低收入農戶到外地創業、就業。2008年,全鄉70%的人在各地從事鞋包加工業、飾品加工業、服裝加工業等產業,既一定程度上促進了農民增收,又較好地解決了村民的就業問題。
二、致力加強設施投入,走“科技強農”之路
一是全面推動村莊整治、庫區整治。在村莊整治中,除了享受縣補的獎勵政策外,鄉里再適當予以獎勵,重點整治垃圾、污水、廁所、畜禽養殖等農村污染源。在整治過程,積極推廣變廢為寶、綜合利用的做法。2008年以來,鄉財政拿出120多萬元資金,用於村莊各項整治工作。建成排水排污系統2處、生態公廁4座、垃圾中轉站1處,建成村綜合辦公樓、防洪堤、欄桿800米、小橋2座,危房整修4間,赤膊房整治 68間,拆除簡易廁所30處,購置安放衛生垃圾箱30個、安裝路燈20盞等等。
二是整治化肥農藥污染。鄉農技站大力推行測土配方施肥和減量增效技術,減少農田化肥(氮、磷)流失,減少化肥農藥對環境的污染。積極鼓勵開發使用有機肥,通過發展綠肥種植、推廣秸桿綜合利用(秸桿利用率達100%)、改進畜禽糞便處理技術等措施,培肥地力。
三是加強農業技能培訓,推進農民“知識化”進程。充分利用浙江農大省科技特派員的優勢,舉辦農業種養培訓班、勞動技能培訓班,截至2008年,已在全鄉培養了50名農業科技帶頭人。鄉農技站還組織種養大戶到西坑、黃坦、泰順等地學習,幫助種養戶按市場規律組織生產,儘可能的提高農業種養的經濟效益。聘請有關專家開展講座,實現遠程網路教育、教學資源共享,多渠道地開展生態農業理論、技術、勞動技能等培訓,提高勞務人員素質,拓寬勞務輸出。
三、致力完善工作制度,走“服務為農”之路
一是立足“細”字,做好“一戶一冊”村民信息卡調查。在2008年初,該鄉組織全體幹部進村入戶開展村民信息調查,全面、透徹了解每一戶村民的家庭成員、年齡、經濟來源、從業狀況等等,並做好具體詳細的記錄,全面掌握全鄉村民、特別是低收入農戶的現狀,並積極爭取上級的重視和支持。
二是突出“實”字,力求幫扶措施出實效。在幫扶過程中,全鄉幹部多次深入到貧困戶家中,幫助出主意、想辦法,因人而異,因地制宜,幫助困難戶發展生產,實行“造血”扶貧。對於適宜發展種養業的,幫助其規劃養羊、養雞、養兔等項目,發展農業種養殖業。
三是講求“新”字,實行“選單式”服務。結合縣委“幹部進村入戶、情系千家萬戶”活動的部署,把農民民眾最想、最盼、最需、最急、最憂、最愁的事情作為一項民心工程來抓,在為民服務上狠下功夫,推出“選單式”服務,解民憂、促發展。在深入農村農戶,詳細填制村民需求“選單表”的基礎上,變8小時上班制為24小時全天候服務,讓村民及時得到幫助。

岩門大峽谷

岩門大峽谷,有“華東第一峽”之美譽。位於文成縣嶺後鄉三合村與林垟村之間,這裡山高壑深、峰奇谷幽、翠木參天、灘潭秀美、水質清亮;崖美、潭麗、岩怪、景絕;更有眾多的第四紀冰川所形成的冰臼遺蹟和壺穴奇觀,奇特的地貌風光為省內罕見,是浙江省屈指可數的戶外經典去處。整條峽谷植被蔥鬱,流水如泉,一個個水潭如仙境瑤池,寬大的溪床里美景遍布,每一掛瀑布堪稱經典,每一個水潭,宛如仙家玉池。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