嶺南風情畫

嶺南風情畫

《嶺南風情畫》是廣東南方電視台衛星頻道2004年打造的文化精品電視欄目。嶺南文化博大精深,欄目深入解讀嶺南悠久的歷史、人文和民風民俗,以獨特的文化視角盡顯嶺南文化的魅力。欄目開播以來,受到了海內外華人的歡迎,成為港澳和海外同胞“尋根”的一條通道,也是廣東人了解自己家鄉的一個視窗。

2007年,欄目成功出版《嶺南風情畫》系列叢書,該書自2007年1月中旬出版發行以來,在短短的兩個多月的時間內,不僅創下了南方電視叢書“上架最晚,銷售最快”的記錄,而且以其較高的收藏價值和文獻價值受到了海內外讀者的廣泛關注,成為國內、國外各大圖書館的藏品。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嶺南風情畫
  • 播出頻道:廣東南方電視台衛星頻道
  • 播出時間:廣東省內:    逢周三、四晚 23:10--23:20
  • 每集長度:每期10分鐘
《嶺南風情畫》欄目簡介,鄉風,鄉土,鄉音,欄目宗旨,播出時間,編輯出版,序,內容簡介,

《嶺南風情畫》欄目簡介

以嶺南文化為底蘊,芸萃廣東各地的歷史文化遺產,展現南粵風土人情。節目內容側重歷史地理方言人物民俗藝術等,通過“鄉風鄉土鄉音”三個節目版塊,多角度展示嶺南區域地理文化特色,受到了海內外華人的歡迎,成為港、澳、台和海外同胞“尋根”的一條通道,也是廣東人了解自己家鄉的一個視窗。
南方衛視文化精品欄目南方衛視文化精品欄目

鄉風

嶺南風情畫
1、鄉 風:以反映民風、民情、民俗為主。主要介紹獨具嶺南
特色的風土人情,將有地域性、歷史性、故事性的嶺南民間風俗習
慣及其由來介紹給大家,從讓人們中感受到嶺南歷史文化的魅力。

鄉土

嶺南風情畫
2、鄉 土:主要介紹在嶺南這片熱土上所發生的有影響力的或是
至今保留著歷史痕跡的人文故事,大到一個古建築,小到一塊家鄉特
產,觸景生情,以物寄情,感受嶺南這片熱土的文化魅力。

鄉音

嶺南風情畫
3、鄉 音:主要以嶺南地區的民歌戲曲、音樂、方言等為主。
這個版塊將把這些獨具嶺南特色的藝術形式,
通過節目將其不同的歷史背景、藝術特徵、
欣賞價值等介紹給海內外觀眾,使這濃濃
的鄉音能夠在海外遊子們的心中引起共鳴,
讓他們在有限的時間裡,尋找到可以釋懷
思鄉之情的溫馨時刻。

欄目宗旨

挖掘嶺南文化精髓 展示嶺南民俗風情
嘉賓主持:宋韶光先生嘉賓主持:宋韶光先生
促進廣東文化大省建設 推動嶺南文化走向世界

播出時間

廣東南方電視台衛星頻道(TVS2)
節目長度每期10分鐘
廣東省內: 逢周三、四晚 23:10--23:20
衛星播出: 逢周三、四晚 21:00--21:10

編輯出版

南方電視叢書南方電視叢書

廣東南方電視台開了個好欄目:《嶺南風情畫》。播出已有兩年,反映相當熱烈,各地市台紛紛效仿,還送來了許多好節目,南方台把它集納成冊,送給我看,一下子就把我吸引住了。我看到的第一篇書稿是《珠海雞山牛歌唱中秋》。恰巧我們目前正在珠海作民俗調查,編撰《珠海民俗》,查閱了不少資料,走訪過許多老人,聽了鹹水歌、高堂歌,就是沒有聽過“牛歌”,於是我一口氣把文章讀完,感慨萬分。原來,現在會唱牛歌的,只有唐貽程老人了,他已經 80多歲,儘管他也用蠅頭小楷記錄下不少牛歌,收集成冊,但已經成為書本鉛字的雞山牛歌是否要喪失其生命力,退化成為一個歷史的符號?這更是令人擔憂的。事實提醒我們:民族文化遺產的搶救與保護已經刻不容緩。這就是本書在給我們展現豐富多彩的嶺南風情畫的同時給我們的警示。 細讀本書,就不難發現編者的這一意旨,他們把瀕臨絕滅的民族文化遺產奉獻給我們,不僅僅是為了喚起我們遙遠的記憶,給我們美麗的享受,而是通過這些美好的回憶,啟迪我們保護這些民族文化精品的心智,創造更加美好的未來。你看那剛勁古樸的湛江人龍舞,吸納了龍的精神,融進了人的靈氣,構建了人與人之間和諧親密的默契;那神奇飄逸的江門潮連紗龍,晶瑩通透,珠光寶氣,從其點睛、上水等儀式及跳龍門、蟠龍、躍龍、臥龍等舞姿,把龍的形態表現得活靈活現。據考證,嶺南古代曾是一個龐大的龍族團的居所,龍舞特別豐富,除人龍紗龍外,還有中山的醉龍、大埔的烏龍、風順的火龍、紫來的金龍、西關的草龍等等,皆各有特點,別有意韻。

內容簡介

本書中還選輯了化州跳花棚,那是一種古老的儺舞,源於遠古的生殖崇拜。“棚”原作“甏”(讀音bēng),世人多不識此字誤讀作“péng”,轉而為“棚 ”。“甏”古作“祊”,原為古代宗廟門內的祭祀,其初始為生殖崇拜,轉而為宗族崇拜,再轉為土地的崇拜。於是豐收之後,“祝祭於祊”,慶豐劈邪,娛神娛人,流傳至今,實在難得。幾年前在廣東民間歡樂節上剛一亮相,便受到人們的熱情關注。再有韶關的月姐歌,過去粵北地區多有流行,那是婦女們中秋期間立歌堂時唱的,歌聲甜美悠揚,但帶幾分憂怨,我早年曾有撰文介紹,如今物換星移,已不多見,反而不如清遠的南歌流行了。現集中所錄,還有一個悽美的故事,於月姐歌的稱謂也很貼切,文獻中沒有記載,也是搶救、保護的一項成果吧!
南方電視叢書南方電視叢書
其他如揭陽“升彩風”的風俗,也很有意思。筆者40年前曾在揭陽生活過八個月,與一位老農同吃同住,只知揭陽簡稱“鳳城”,謎風很盛,出版過《鳳城謎話》,卻不知有升彩鳳的風俗,其彩鳳燈製作之精美,幾可及東莞的千角燈,搞好了,說不定可入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呢!其實,廣東這次進入全國名錄的項目很多,全國 518項廣東占31項,本書中選到的只有兩項:人龍舞和盤龍節。許多很有視覺效果的項目未有入選,如60年一度的小欖菊花會,潮汕的英歌舞,梅州的客家山歌,陸豐的皮影戲,粵港澳盛行的粵劇等,做出來也一定很好看的。還有一批現在各地正在申報的、很有嶺南特色的,如紗灣飄色,東莞麒麟舞,東坑的賣身節,順德的龍舟,吳川做年例、逛花橋等等,說明我們這個欄目可以做的節目還很多,前景相當廣闊,意義也很重大,如能堅持下去,三年五載下來,一部厚重的《嶺南風情大觀》就出來了。
本書所收錄的十多篇著作,只是欄目初設兩年來的成果,但一幅嶺南風情畫的底蘊亦已初現。嶺南文化,根在中原。集中許多人物事件,都與中原息息相關,《升彩鳳》的揭陽龍砂鄉人就是南宋丞相江萬里的後代,因“帝為龍,相為鳳,將為虎”,故揭陽才有“鳳城”之稱:潮連紗龍、湛江舞人龍,更與中華民族龍圖騰崇拜有關,所以許多風俗習尚,衣飾冠戴,幾同中州。但由於嶺南遠離中原政治核心,加上氣候環境不同,嶺南風俗又有它許多特異的現象。
嶺南春無來去,百花爭艷,廣州年宵花市歷久不衰;“正月生菜會,五月龍母誕”更是他鄉所無;水上居民“買力日”、“魚花誕”,南海神廟的“波羅誕”,廣州的 “金花誕”,都為嶺南所獨有。飲食娛樂方面,更是依託嶺南得天獨厚的自然環境和海外交往的八面來風,打造了豐富多彩、奇幻迷人的嶺南風情,他們保留了中原的古風疑韻,又接受了西洋文化的影響。他們一面過春節,一面過聖誕;一面游花街,一面給情人送玫瑰花;一面吃蛇烹狗喝功夫茶,又一面吃壽司漢堡包喝雞尾酒;一面舞龍舞獅跳花棚,又一面跳迪斯科唱卡拉ok......處處迸發出古今交融、中西撞擊的火花。一幕“人龍舞”、“跳花棚”、“西關乞巧”便可品味其中。
其次是那鮮明的地域文化特色:廣府、客家、潮汕,還有水上居民和少數民族的風采,雖然沒有盡收其中,但已包羅進來。一幕《漁家婚禮》,充滿水鄉的浪漫情調;瑤族的《盤王節》,以一條“山石板路”,“連線著山外的世界”,意義亦很深遠。如果再展示一下那迷人的“市橋水色”,神奇的“沙灣飄色”,再到粵北“ 謳莎瑤”,到龍門與瑤族姑娘一起“舞火狗”,那就更加浪漫愜意了。
再有那極富人情味,實利重商的價值取向,在本書中也可見到。《升彩鳳》實乃追思先賢的義舉。古往今來,不管什麼人,只要他為廣東人民做了好事,廣東人民都會懷念他,江萬里便是其一。這樣的事例還很多:韓愈治潮僅八個月,“搞得江山都姓韓”,韓江、韓山、韓公祠......清官包拯吳隱之、神仙太守鮑靚、神醫鮑姑、煉丹方士葛洪、虎將林則徐等,他們都不是廣東人,但在廣東都有食廟。廣東人不善言談,講求實際,商業交往中以誠信為本,廣結良緣,從沙坑的“醒獅生菜會”中,便可領略一二。他們“以獅會友”,改造了傳統的生菜會,拓寬了財路,還有今天的成就,亦可見編輯的慧眼。
祝願《嶺南風情畫》欄目辦得更好,真正成為展示七彩嶺南的風情畫廊。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