崖頭村(山東省威海市崖頭村)

崖頭村(山東省威海市崖頭村)

崖頭街道駐地山東省威海市崖頭村占地1.8萬畝,居民3000戶,7800餘人。崖頭為境內古村,建村年代無考。宋朝末年,張姓由雲南遷此定居,因河兩岸多大柳樹,故名大柳村。明嘉靖二年(1523年)河水改道,柳樹被伐,以村後之懸崖,更名崖頭村。崖頭人世代以耕讀為務,清代以來多有練書習畫的傳統。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崖頭村
  • 行政區類別:村
  • 所屬地區:山東省威海市
  • 面積:1.8萬畝
張俊采,真草隸篆四體皆佳,尤以篆書馳名於鄉里,影響遠及京師、浙江一帶。崖頭人藏其傳世作品者頗多。當代學者張政烺評其篆書為:“現代書法家篆書,還沒有超過俊采公的”。
張虞采,工書法,摩金、石、瓦當之作,能以假亂真,稱摩書珍品,作品今存5幅。
張儒采,行書凌厲圓熟,研習二王魏晉大家有成,傳世之作僅存1幅。
張履賢,善畫竹、蘭,研習鄭道昭所書《鄭文公碑》,書法結體寬博、筆勢雄強,現存一副鐘鼎文對聯,屬佳品。
張政烺,善篆刻和篆書,曾被《中國書法》雜誌稱為“既是古文字學家又是書法家。”村人收藏其作品頗多。今存其1930年代中期所治玉印1方及1980年代篆書多幅。
明清以來,崖頭人熱衷於自編自演秧歌,俗稱“耍光景”。每年春節,秧歌上街串演,一直延續到“二月二”。與外地秧歌相比,獨具特色,每年推出新節目。耍龍燈、演故事,如水滸戲《翠屏山》。唱腔豐富多彩,以榮成秧歌調為主,兼吸收萊陽秧歌調、大實話、太平調的唱腔。1945年至1948年,連續奪得崖頭區匯演賽“錦標”。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