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法珍

崔法珍

崔法珍:金代潞州崔進之女。她在山西、陝西部分地區斷臂化緣,募資刊刻《趙城金藏》,大約在金熙宗皇統9年(1149年)前後,於天寧寺組成“開雕大藏經版會”負責刻造,到金世宗大定13年(1173年)完工,歷時約30年方成。

基本介紹

  • 本名:崔法珍
  • 別稱:宏教大師
  • 所處時代:金
  • 出生地:潞州長子縣
  • 主要成就:募資刊刻《趙城金藏
個人生平,趙城金藏,石刻來源,前世今生,歷史記載,無名貢獻,

個人生平

崔法珍:金代潞州崔進之女。她在山西、陝西部分地區斷臂化緣,募資刊刻《趙城金藏》,大約在金熙宗皇統9年(1149年)前後,於天寧寺組成“開雕大藏經版會”負責刻造,到金世宗大定13年(1173年)完工,歷時約30年方成。金藏刻成後,崔法珍於大定十八年(1178年)將印本送到燕京,受到金世宗的重視,在聖安寺設壇為崔授比丘尼戒。3年後,崔又將經版送到中都(即今北京)印刷流通,總計16.8113萬板,6980卷。為表彰她的功績,大定二十三年(1183年),崔法珍被賜紫衣,並受封為“宏教大師”。可嘆的是,做出重大貢獻的崔法珍在《趙城金藏》的題跋中沒有留下自己的名字。
崔法珍

趙城金藏

在北京國家圖書館新館的一間藏書庫里,一排排書櫃比肩而立,裡面的捲軸碼放齊整。不論春夏秋冬,室內溫度始終保持在20攝氏度,淡淡的書香瀰漫。這裡珍藏的是一部長達4813卷的金代漢文大藏經《趙城金藏》,它名列國圖四大鎮館之寶,與之比肩的是《永樂大典》、《敦煌遺書》和《四庫全書》。
諸供養中,法供養最。安世高、鳩摩羅什、玄奘、義淨等大師將佛教典籍翻譯成漢語之後,千百年來,佛藏的集成工作一直沒有間斷。以唐代《開元釋教錄》為基礎,宋代出現了我國第一部佛教大藏經即《開寶藏》,之後又陸續出現了《趙城金藏》、《永樂北藏》等多部大藏經。這些出自不同時代的大藏經系統地保留了數量龐大的佛教經典,形成了中國文化史上獨樹一幟的大藏經文化,也使得中國成為目前世界上保留佛教經典最完整的國家。

石刻來源

在諸多大藏經中,《趙城金藏》因其不可思議之發心、不可思議之命運,蘊含了不可思議之傳奇。
原來,在洪洞廣勝寺里藏有眾多歷代經卷,由於金、元年間多年戰亂頻仍,地屬金國的山西,又處在戰爭的前沿。不僅給百姓帶來了災難,被稱為“淨土”的佛門,也難以得到安寧。兵災所及,生靈塗炭,僧侶逃亡,許多寺院經卷散失,被搶、被焚。地處霍山腳下的廣勝寺當然也難以倖免。
金朝雖是“海內用兵,寧歲無幾”的朝代,但從海陵王到世宗、章宗,也有一段較為穩定的時期,佛教的發展又漸興盛。修復和重刊散失的典籍就成了各寺院和佛門信徒的一項當務之急。這就有了民女崔法珍斷臂勸募刻經的動人故事。
關於崔法珍“斷臂勸募”,《趙城金藏》的跋文年序中,記述了這位民女主持募化刻印這部煌煌巨著的始末。
據載,她是在金熙宗皇統九年(1149年)開始斷臂勸募的。募化地主要在山西和陝西兩省。她從山西河津出發,過黃河,到秦地白水、昆沙鎮、蒲城,後又返回晉南,歷太平、解州、安邑、夏縣、翼城、猗氏、榮河、萬泉、臨汾等地,後又南行至芮城、平陸,旁涉晉東南的潞州、長子等地,關於她勸募的行蹤路線,在《金藏》跋文年序中也有記述。
就像一個苦行僧那樣,她一路行走,一路行募,她的行為終於感動了許多人。不少信徒紛紛施錢、施樹、施騾,施布,傾其所有,有的甚至以破產相贈。就這樣,民女崔法珍以剛強的信念,堅韌不拔的意志,甩一條獨臂,在深溝大壑,在荒嶺野村,無論寒暑,風霜雨雪,不倦地行走著,行走著。從金熙宗皇統九年,到金世宗大定十三年(1173年)勸募完成,共經歷了24年。這24年,她走了幾十萬里路,經受了多少苦難,誰能說得清!
雕刻大藏經的經資終於化募籌齊了,崔法珍又忙著招募工匠,終於在山西解州(今運城市解州鎮)靜林山天寧寺動工了。
崔法珍主持刻印的大藏經,基本上是《開寶藏》的復刻本,全部經卷總共1379部、6943卷,達6000多萬字。金大定十八年(1178年),天寧寺的雕刻印製完成。
為了一部大藏經,崔法珍從斷臂勸募,到刻印完成,竟是歷經了29年!29年的風雨滄桑,29年的含辛茹苦,民女崔法珍從青絲滿頭,竟到了雙鬢染霜!
崔法珍將印本送到燕京,受到了金世宗的接見,並在聖安寺設壇為她授比丘尼戒。大定二十一年(1181年),她又將經版送到燕京,印行流通。兩年後,崔法珍被賜封為紫衣弘教大師。聞名於世的《趙城金藏》,即由崔法珍的刻本而來。
民女崔法珍(弘教大師)功德圓滿,她的貢獻名垂千古!
崔法珍發誓願雕造藏經 最初敕賜弘教大師雕藏經板院記

前世今生

2011年04月29日
《趙城金藏》是中國國家圖書館鎮館之寶,物換星移的時空坐標中,這部古籍究竟因何而珍貴?它的前世今生有過怎樣驚心動魄的傳奇經歷?那個打造國寶的金代長治女人,有過怎樣非凡的人生?採訪組在古籍的引領下,重返歷史現場,撩開時間的面紗……
《趙城金藏》的前世今生
1998年,中央電視台“讀書時間”節目以《兩卷佛經的傳奇故事》為題,播出了兩卷《趙城金藏》一段不平常的經歷。節目中稱:《趙城金藏》是中國國家圖書館鎮館的四大珍藏之一,最令人難以置信的是如此鴻篇巨製、印製精美的佛教全集發起者,竟然是金代長治的一位普通百姓之女,她的名字叫崔法珍。
她有怎么樣異乎尋常的人生?也許是她篤信佛教,也許她驚世駭俗,也許她命運坎坷……總之,崔法珍毅然選擇的是一條艱苦卓絕而又不被常人理解的道路。帶著種種猜想,採訪組踏上了尋訪之旅,企圖在這位傳奇女子走過的大地上,觸摸到歷史的年輪,還原《趙城金藏》的前世今生。
6月9日,我們驅車來到了沁源縣閻寨。這是一個依山傍水、風光旖旎的小村,它的每寸土地、每塊石頭,都留下了光輝燦爛的足跡,它曾是中共太岳區黨委、決死一縱隊司令部、太岳軍區司令部的駐地,薄一波、陳賡、安子文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曾在此戰鬥、生活過,留下了許多寶貴的史料,其中也包括搶救《趙城金藏》。
1942年4月27日夜晚,八路軍人背馬馱,將《趙城金藏》安全運出寺,戰士們一邊背著經卷,一邊與敵人周旋,為保護經卷,劉元璋等同志還獻出了寶貴的生命……且不說八百年的無數劫難,僅在抗日戰爭的八年中,侵略者垂涎、國民黨的爭奪,《趙城經藏》幾易其手,可謂是歷盡劫波!1949年的春天,北平剛剛解放,中央便電令太行行署將《趙城金藏》運至北平,交北平圖書館收藏。至此,《趙城經藏》運交北平圖書館保存,才結束了一年多顛沛流離的命運。
千年古籍的曠世劫難
一窗昏曉,萬卷古今。千年的古籍也是一種生命的延續,是人類文明的守望者,任何一次的尋訪,都是一次與歷史的一次對話,這對話穿越久遠的時空,綿延不絕。
沁源一位知情者告訴我們,六十多年前,稀世國寶《趙城金藏》現於亂世,從此揭開了一段離奇的身世傳奇。1934年12月,南京《國風》雜誌報導此藏的發現。之後,日僧曾專程來廣勝寺以每市尺一元銀圓的高價收買《趙城金藏》,未遂。後來,日本僧人專程來到廣勝寺,要以22萬銀元收買這部藏經,遭到護法僧人的斷然拒絕。1937年9月,日軍侵入雁北,國民黨軍長李默痷駐守趙城,找廣勝寺住持和尚力空法師,準備運走《趙城金藏》,力空與當地紳士不允,並將《趙城金藏》全部封存於飛虹塔內。
1938年2月26日,日軍占領趙城,廣勝寺已在日軍占領區內,離日軍道覺村據點僅一公里。1940年至1941年間,日軍多次詢問供養在廣勝寺的《趙城金藏》。1942年春,日本政府派遣“東方文化考察團”來趙城活動,駐道覺村的日軍向寺內提出要於農曆三月十八廟會期間上藏有佛經的飛虹塔遊覽。
國寶有難!晉冀豫邊區太岳二地委書記史健指示:一定要在敵人登塔前將《金藏》轉移出來。1942年農曆三月十四的晚上,八路軍搶運隊伍編成若干小組,並拉開距離,輕步前進。經過一夜的奔波,四千餘卷《趙城金藏》於4月28日被轉移到了地委機關駐地安澤縣亢驛村。由於日軍發動了“五一大掃蕩”,經卷未能按計畫運往太岳區委所在地。反掃蕩結束後,經卷方被送至太岳區委駐地沁源縣。
上黨人用艱苦和毅力鐫刻了這一舉世無雙的文化瑰寶,同樣,上黨人用鮮血和生命保護了這一舉世無雙的文化瑰寶。今天,我們尋訪到了很多國寶背後的故事,始終為這片神氣的土地充滿自豪、感嘆和敬仰。
民間完成的文化工程
有著如此傳奇背景的《趙城金藏》,它所依據的藏經版本是什麼呢?如果我們將它放在佛經的歷史長河裡進行考量,《趙城金藏》又有著怎樣的地位?
存世古籍是中華民族共同的精神財富。《趙城金藏》成書於金大定十八年,是我國大藏經中的孤本。因其雕刻於金代,故稱《金藏》,又因原藏於山西洪洞縣趙城鎮,故稱《趙城金藏》。現存4813卷,捲軸裝。這部經藏在文物學、佛學、印刷學等方面的研究價值極高,它幾乎涉及了中國古代哲學、歷史、文學、建築、天文、歷算、醫學、藝術等所有領域。
《趙城金藏》是宋代《開寶藏》的復刻本。《開寶大藏經》是我國第一部木刻大藏經,收錄了唐朝玄奘法師從印度取回的佛經。然而歲月滄桑,千百年後,大藏經已經損毀殆盡。《趙城金藏》的重現,不但讓世人重新看到了中國歷史上第一部大藏經的原貌,更為中華文明的薪火相傳發揮了重要的作用。這樣的文化壯舉,在歷史上也只有《永樂大典》、《四庫全書》等可以媲美。然而,《永樂大典》、《四庫全書》都是由皇帝親自主持,舉全國之力修纂而成。那么《趙城金藏》到底是由誰組織雕刻的呢?在金代,雕版印刷還屬於一種尖端科技,僅僅憑民間女子的一己之力怎么完成如此巨大的文化工程呢?
《永樂大典》中記載,金代潞州民女崔法珍,把自己的一隻胳膊斷掉,然後在民間化緣。為了一部大藏經,崔法珍從斷臂勸募,到刻印完成,歷經29年。29年的風雨滄桑,29年的含辛茹苦,民女崔法珍從青絲滿頭,竟到了雙鬢染霜。全部經卷總共1379部、6943卷,達6000多萬字。
在崔法珍的故里長子縣,像這樣非常精美的佛像殘件很多。

歷史記載

潞州長子縣崔進之女,名法珍,自幼好道,年十三歲斷臂出家,嘗發誓願雕造藏經,垂三十年方克有成。大定十有八年,始印經一藏進於朝。奉敕旨,令左右街、十大寺僧,香花迎經,於大聖安寺安置。既而宣法珍,見於宮中尼寺,賜坐設齋。法珍奏言:“臣所印藏經,已蒙聖恩,安置名剎。所造經板,亦願上進,庶得流布聖教,仰報國恩。”奉詔許之,乃命聖安寺為法珍建壇,落髮受具,為比丘尼,仍賜錢千萬,洎內閣賜五百萬,起運經板。至二十一年,進到京師,其所進經板,凡一十六萬八千一百一十三,計陸千九百八十為卷,上命有司,選通經沙門導遵等五人校正。至二十三年,賜法珍紫衣,號弘教大師。其導遵等,亦賜紫衣德號。其同心協力雕經板楊惠溫等七十二人,並給戒牒,許禮弘教大師為師。仍置經板於大昊天寺,遂流通焉。韙哉!眷遇之隆,古未有也。自昔釋迦如來為一大事因緣,出現於世,靈山演法,各隨眾生根器利鈍方便,分別大小乘教,為世津梁,後人因之,識心達本,悟無為法者,不可以數計矣。然教法之興,雖繫於人,亦由其時。自漢明帝,歷魏晉以來,雖有釋氏經典,所傳由未廣也。其後,玄奘、義淨二大士跋涉轇海,至天竺國,不憚艱苦,磨以歲月,得經教焉。自是震旦佛法備矣。是以城邑山林、精藍塔廟,或建寶藏,或為轉輪,安置經典,為世福田,若緇若素,書寫受持,頂戴奉行者,無處無之。蓋如來本願,欲使眾生見聞而獲福也。然今弘教大師備修苦行,以刊鏤藏板為本願,於是協力助緣劉法善等五十餘人,亦皆斷臂,燃臂燃指,刳眼割肝,至有舍家產、鬻男女者,助修經板勝事,始終三十年之久,方得成就。嗚呼,可謂難也哉!己門人慧仁等,具言刊經本末,謁文於東平趙渢述記,時歲次己丑。仙林講寺祇殿鮑善恢為是本寺藏典缺少,嘗往磧砂、妙嚴二剎印補,見彼經板皆有朽爛欠缺,發心備板,化募眾緣,命工刊補,幸獲完備。今善恢自思,刊補小緣,經於歲月,率難成就。想當時弘教大師自幼出家,斷臂設誓刊刻藏板,始終三十年方得成就,實為世間第一稀有功德。而復遇金世宗皇帝敕賜錢及號記焉。善哉!得非有是道,復有是人,有是人,復遇是時,此其所以成難成之功,庶不負如來付囑之意。嗚呼!前哲之功,於斯盛矣!懼夫久而泯其所由,無傳於世,因而刊之,使後賢觀其所由,遂不昧弘教大師之功也耶!
時永樂九年歲次辛卯孟冬望日杭州仙林萬善戒壇祇殿善恢謹題。
此藏捲軸之富,工事之巨,原刻歷三十載星霜,補雕勞十餘路僧眾,創此偉業者,寧遂湮沒不彰乎?理決其不然也。

無名貢獻

崔法珍是個傳奇。採訪組的尋訪箭頭指向了長子縣。我們再次跨越時空,審視著這位譜寫了傳奇的長治古代的女子。這位普通民女,竟然創造了中國文化史上的輝煌壯舉。更讓人感嘆的是,作出如此重大貢獻的崔法珍,在《趙城金藏》的題跋中,卻沒有留下自己的名字。
崔法珍是山西潞州長子縣人,其父名崔進。法珍自幼就喜歡佛教,13歲時發願向佛,斷臂出家。她出家之後,發誓要雕造大藏經,感動了鄉里,不少信徒紛紛施錢、施樹、施騾,施布,傾其所有,有的甚至傾家相贈。就這樣,民女崔法珍以剛強的信念,堅韌不拔的意志,甩一條獨臂,在深溝大壑,在荒山野嶺,無論寒暑,風霜雨雪,不倦地行走著,行走著。從皇統九年一直走到大定十三年,這24年,她走了幾十萬里路,經受了多少苦難,誰能說得清!
6月10日,採訪組來到了沁源縣靈空山頂峰,遠遠望去,平陽大地盡收眼底。沁河、霍泉伏流八十里,才戀戀不捨地離開上黨大地,在河流蜿蜒的步履中,我們仿佛看到了崔法珍奔波在靈山秀水間的身影……多少驚嘆與感動,始終涌動在山水間。
她年紀輕輕,居然斷掉了自己的一隻臂膀,這真是一個非常女子的非常之舉。何以如此決絕?一定是源自於她內心的那種巨大的精神力量,上黨人的忠勇和剛烈由此可見一斑。今天,無論沁源人還是長治人,依然傳承著這樣的忠勇和剛烈,從這些平凡百姓的臉龐上,也許我們可以遙想,八百年前,崔法珍同樣的青春面孔,同樣的青春歲月……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