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桐霖

崔桐霖 男,1929年出生,河北邱縣人,漢族。原邱縣人民醫院院長。1944年參軍從醫,建國後從事外科臨床,率先開展腹部手術,熟練實施甲狀腺次全切,胃次全切,肝破裂修補等手術,1963年成功切除25.5公斤重的巨大卵巢腫瘤,載入邯鄲衛生志。1988年離休後,返聘開專家門診,醫術精湛,醫德高尚。1960年被評為省先進工作者,1995年獲離退休先進個人光榮稱號。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崔桐霖
  • 外文名:cui tonglin
  • 國籍:中華人民共和國
  • 民族:漢族
  • 出生地:河北邱縣
  • 出生日期:1929年
  • 職業:醫師、院長
人物生平,人物評價,

人物生平

“我只是個小小的戰地衛生員”
——記戰火紛飛中的少年崔桐霖
在河北省邱縣有這樣一位年過八旬的老人,目光炯炯,精神矍鑠,他就是河北省勞動模範、邱縣人民醫院原院長、離休幹部崔桐霖。每當談及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的事情,老人就立馬表情凝重,言語激動,似乎觸及了老人那根永遠不願示人的神經,成為老人今生永遠無法撫平的痛……
日曆回翻至1942年和1943年,這是邱縣人民對敵鬥爭最殘酷,也是邱縣人民生活最艱苦的時期。
由於敵人的分割、封鎖和掃蕩,使根據地人民無法正常生產和生活,特別是嚴重的自然災害把廣大人民民眾推向萬丈深淵,致使全縣土地荒蕪,疾病流行,房倒屋塌,哀鴻遍野,到處呈現一片荒涼悽慘的景象。
1942年初秋,年僅十三歲的崔桐霖主動報名,就讀冀南抗日游擊高小,原因很簡單,因為在家挨餓,上學管吃。當時,校長是趙伯瑞,教師是二男一女,分別是南辛店村的趙廣林、程二寨的郭某某及外地人士、在冀南做地下工作的林楓,在讀學生不足20人,其中,革命烈士、河南林縣區委書記的趙成海及建國後官至湖南氣象局副局長的張維國、曾任邱縣縣長的郭金堂,均與崔桐霖同學。
崔桐霖至今清楚地記得,由於沒有黑板,教師只能在牆壁、石板、地面、門板上板書;由於沒有課本,學生只能在草紙、廢紙、煙盒紙上記錄;由於沒有定所,師生只能在楊省莊、大槐樹、留固等四出遊弋。起初,由所到村村長負責提供小米,供給師生一伙食,可抵頂公糧任務數。後來,又實行派飯到戶。在讀期間,崔桐霖和他的同學們主要學習了《地理》、《自然》、《政治》三門課程。
1943年8月下旬,一場突如其來的大瘟疫——霍亂迅速席捲全縣,致使很多民眾染上霍亂菌而死亡,景象極其悲慘。用當時的民謠說:“民國二十二年,災荒真可憐。河裡發大水,把俺村莊淹。人人得了潮濕病,家家鬧霍亂。先死有人抬,後死無人埋。屍橫遍野地,無人敢收斂。”
覆巢之下,安有完卵?抗日游擊高小不得不宣布解散,失去學讀,更失去生活來源的崔桐霖萬般無奈,只得隨父背井離鄉,父子相依為命,逃荒到河南清豐縣。直到1944年夏收後,崔桐霖父子才帶著乞討來的半袋小麥,回到生他養他的故鄉——仍然處於戰火紛飛的邱縣。
回鄉不久,崔桐霖時來運轉,幸運地當上了邱縣縣委常委、縣大隊副政委國光的通訊員。當了不到半年的時間,1944年開春不久,冀南四分區衛生處面向臨清、威縣、邱縣三縣招收兒童學員,國光舉薦崔桐霖參加。當時,崔桐霖便懷揣著國光寫的介紹信和母親給他做成的一雙新鞋,赤著腳,卷著褲腿,頂著料峭的寒風,冒著紛紛揚揚的雪花,徒步二十餘里,才從布固村到達冀南四分區衛生處駐地——禮村。到達禮村時,崔桐霖渾身凍得瑟瑟發抖,兩腳更是凍得像紅蘿蔔。他從懷裡掏出國光寫的介紹信,交給衛生處處長郭廣蘭。當郭廣蘭看到崔桐霖懷揣的新鞋時,驚奇地問道:“你為什麼不穿上新鞋?看把你腳凍得?”崔桐霖怯生生地說:“我不捨得穿,俺怕把娘做的新鞋弄髒了!”郭廣蘭和一位姓王的老師連忙招呼崔桐霖上炕,捂上被子,好暖和暖和他受凍的身子骨。崔桐霖報到的衛生處在東屋,他隱隱約約地似乎看到一位梳著大辮子的姑娘正在西屋裡織布。時隔多年,他才知道她是房東的女兒,名叫侯鳳蓮,後來嫁給崔桐霖村——西街的郭金海為妻。
當時,冀南四分區衛生處共招收了30多名兒童學員,崔桐霖是邱縣籍的唯一一個。白天,他們學習拉丁文、解剖、衛生、戰場搶救、日常護理等知識,夜晚就八個人一個炕伙睡在老鄉家裡。九月初十,崔桐霖村過廟會。衛生處了解到崔桐霖家裡極其貧窮,還專門發給崔桐霖半袋麥子,讓其帶給父親作麥種。
1944年冬,崔桐霖畢業後,被分配到當時暫時位於閆村的後方醫院,當上了一名招呼員(即如今的護理員),主要負責對從前線上送治的傷病員的大小便伺候,餵水餵飯,洗滌用過的繃帶、紗布等醫療輔料。
1945年開春後,邱縣大隊就派衛生班班長姜來福前去與後方醫院交涉,要崔桐霖回縣大隊衛生班。當時,衛生班只有三個人,兩老一少,少的就是崔桐霖,當時十六歲。於是,便隨軍上前線,當上了一名光榮而又歷險的戰地衛生員。
崔桐霖第一次隨軍上前線,參加的就是火燒孫莊炮樓。孫莊炮樓位於平鄉縣河古廟一帶,有一內線是邱縣張漳逯人,約好當輪到他站崗放哨時,裡應外合,一舉拿下。雙方暗號是,各劃著名七根火柴。可是,頭一天雙方沒有對上暗號。第二天,邱縣大隊副政委國光帶領十五名戰士,再次駐紮在位於孫莊炮樓東半里的柏樹行里。結果,暗號順利對上,當吊橋緩緩放下,邱縣大隊便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衝過吊橋,衝上二樓,將皇協軍小隊長殺死,並俘虜六七人。正在此時,二樓的電話鈴聲一直在響,崔桐霖覺得有些驚恐。最後,一把火就把孫莊炮樓付之一炬。
魯西北重鎮臨清,處汶衛交匯之地,向為南北水上交通咽喉,東西陸路商貿要衝。8月15日日寇投降以後,敵匪偽頑盤踞臨清,殘害無辜,天怒人怨。冀魯豫軍區決定發起臨清戰役,拯民於水火,重建家園。四分區將其所屬10個縣的縣大隊編為東西兩個支隊,邱縣、平鄉、廣宗、威縣四個縣被編為西支隊,邱縣縣大隊被編為西支隊第一營,與正規軍一起參加了攻城戰鬥。8月30日午夜,激戰打響。由於敵匪負隅頑抗,大舉反攻,戰況十分慘烈。結果,第一營參謀、邱縣早期黨員孫登朝英勇犧牲,一個班的戰士全部陣亡。令人驚奇的是,連指導員、馬固張街的張信光中彈負傷,子彈從後下背射入,卡在前胸,硬是從死人堆里爬了出來。崔桐霖見狀,迅速將張信光護送到河西安全地帶,對其進行子彈清除手術,才算勉強保住了張信光的性命。九月一日,臨清全境解放。
邢台位於京漢鐵路線上,是太行山與東部平原的連線處,歷代為兵家必爭之地。日本曾在此駐有重兵,日本投降後,大批偽軍繼續盤踞邢台,威縣偽縣長和夢九也逃到邢台,與永年土匪“鐵磨頭”形成犄角之勢,相互奧援,危害人民。晉冀魯豫邊區政府決定解放邢台城,使根據地連成一片。9月中旬,崔桐霖隨西支隊第一營奔赴前線。當時,崔桐霖埋伏在邢台城西北方的麵粉加工廠、發電廠一帶。攻城戰役打響,崔桐霖只覺得槍響如疾風,呼呼地在耳際呼嘯。由於邢台城牆高壕深,易守難攻,加上採取的是解放戰爭中唯一採用古代架雲梯的攻城戰術,戰士一個個紛紛墜落城下。一個一個傷員,經過崔桐霖的簡單包紮,即被迅速地往後方運送。其中,有一個戰士的腸子外露了出來,崔桐霖把腸子往戰士肚裡一摁,用繃帶一捆,就被送往後方搶救。同時,崔桐霖親眼目睹我攻城戰士的屍體填滿了邢台那深深的城壕,東倒西歪,缺胳膊少腿,嘴張眼瞪,血肉模糊,令人膽戰心驚。在圍攻十餘天后,終於9月24日攻破邢台,使之成為河北省第一座被解放的城市。
10月,崔桐霖隨西支隊第一營,轉戰洺關。隨著一個個傷員抬下來,埋伏在大橋底下的崔桐霖,夜以繼日地搶救傷員。晚上,他就趁著月光給傷員包紮治療。19日,宣告臨洺關解放。隨後,崔桐霖隨西支隊第一營,馬不停蹄地參加解放邯鄲戰役,也光榮地完成了戰地搶救的任務。
1950年,崔桐霖轉回邱縣衛生院(邱縣人民醫院的前身)。從1953年起,曾先後多次到邯鄲地區醫院進修學習,博覽群書,深究醫理,擅長外科。1954年在縣人民醫院創建了第一個手術室,成功地做了第一例疝氣修補術。而後陸續做闌尾炎切除術、剖腹產術、胃穿孔修補術、脾摘除術、雙下肢截肢術。1955年秋,到河北省第二人民醫院進行為期半年的深造。1960年被評為河北省先進工作者。1962年,當選河北省勞模。1963年11月,主刀為程二寨張萬氏(時年58歲)成功切除25.5公斤重的巨大卵巢腫瘤,術後患者生存20餘年,載入《邯鄲衛生志》。1976年7月28日,唐山地震後,崔桐霖率邱縣醫療隊,日夜兼程,奔赴災區。在餘震持續不斷,地殼隨時可能坍陷的險情下,冒著生命危險,不分晝夜搶救傷員。艱苦奮戰七十天,榮獲邯鄲地區抗震救災先進個人,邱縣醫療隊榮獲邯鄲地區抗震救災先進集體。1985年離休後,仍在邱縣人民醫院繼續發揮餘熱。1995年,被河北省委、省政府命名為“離退休幹部先進工作者”稱號。

人物評價

崔桐霖,在戰火紛飛的歲月中,只不過是一個小小的戰地衛生員。但戰爭的洗禮,鍛造了他驚人的意志;戰火的歷險,造就了他慈悲的情懷。他沒有顯赫的職位,卻有一顆顧國念家的拳拳赤情;他沒有轟轟烈烈的偉業,卻有一片愛崗敬業的殷殷痴情;他沒有豐厚的財富,卻有一種比珠寶更珍貴的精神,不愧為邱縣人民醫院外科的創始人、醫務工作者的楷模。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