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家橋鎮

崔家橋鎮

崔家橋鎮由原崔家橋鎮、三和鄉、毓德鋪鎮“三鎮合一”而成,位於漢壽縣以南21公里。東鄰龍潭橋鄉、軍山鋪鎮,南與桃江縣交界,西連三和鄉,北抵太子廟鎮、毓德鋪鎮。鎮域面積151.1平方公里,總人口49571人(2017年),共轄19個行政村、3個社區,共511個村(居)民小組。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崔家橋鎮
  • 外文名稱:Cuijiaqiao town
  • 行政區類別:鎮
  • 所屬地區:湖南省常德市
  • 政府駐地:常德市
  • 地理位置:漢壽縣以南21公里
  • 面積:151.1平方千米(2017年)
  • 人口:49571人(2017年) 
  • 氣候條件:亞熱帶季風氣候
  • 車牌代碼:湘J
建制沿革,地理環境,自然資源,基礎設施,經濟,文化教育,旅遊景點,

建制沿革

很久以前,溪河靠小木船擺渡,有一位姓崔的藝人修善積德,捐資修建了一座木橋,因為現得名崔家橋。
該鎮為漢壽縣轄鎮。1950年屬第三區,1955年屬龍潭橋區,1956年建崔家橋鄉,1958年改公社,1984年復置鄉,1995年建鎮。
該鎮活動中心該鎮活動中心
2011年底轄岩壩橋居委會及油草沖、大橋、馬家沖、藺家山、鐵廠灣、東花、花山口、連家壩、崔家橋、磚牆、小西、大西、廻龍潭、九靈、東陽等15個村民委員會,及一個林家沖林場,下設2個居民小組,147個村民小組。
2011年末轄區總人口1.79萬人,其中城鎮常住人口0.11萬人,城鎮化率14.5%,14歲以下3180人,占17.7%,15歲—64歲11698人,占65.2%,65歲以上2860人,占11.59%。轄區東西最大距離8.5千米,南北最大距離615千米,總面積53.25平方千米,人口密度為每平方千米337人。

地理環境

地處丘陵山區,全鎮有丘崗面積3780畝,最高點海拔128.5米,最低海拔38.8米。
屬亞熱帶濕潤季風型氣候,四季分明,冬冷夏熱,光照充足,雨熱同季,無霜期長,春季陰雨多風,初夏雨量集中,中後高溫炎熱,秋季溫和涼爽,冬季乾冷少雪。
鎮內有小一型水庫一座,小二型水庫14座,山塘185口,小溪港9條,有電力排灌站8處,裝機8台,容量800千瓦。

自然資源

境內礦產資源豐富。初步探明有黃金、花崗石石英石石灰石等。清代,崔家橋開始“挖掘沙礫、淘洗取金”,1991年,連家壩的賀家沖、郭家沖村民開採黃金,年產值100萬元。1964年8月,建崔家橋公社採石場,開採塊石、碎石、洗石、方整石;1986年,投資50萬元,購置切割機等設備,建板材加工車間,所產板材厚度不超過20毫米,1米長不平整度在1毫米以內,為裝飾地面、牆面、家俱的優質面料。至2004年,全鎮採石場2個,全年開採量10萬方,創產值480萬元,創利稅43.2萬元。境內石英石分布面積4平方公里,儲藏在地表層,大部分裸露在外,易於開採,探明資源儲量608.45萬噸。

基礎設施

國道319線、常(德)長(沙)高速公路、石(門)長(沙)鐵路、縱貫東西,毓(德鋪)三(和)公路溝通南北。鄉級公路21公里,銜連各行政村,交通頗為便利。1994年開通程控電話。
2011年末有郵政所一家,郵政業務總量116萬元,其中純收入25萬元,報刊、雜誌發行量為6348份。電信企業一家,服務網點3個,電話交換機容量4800門,固定電話1400戶,行動電話用戶700戶,網際網路600戶,全年電信收入80萬元。
地理位置

經濟

崔家橋地處丘陵山區,四面環山,竹木蔥翠;中間平緩,良田相連。源於桃江檀樹界的崔家橋河,從南到北穿過鎮境中心,直瀉南湖撇洪河,匯入沅水。解放前,水利條件差,屢遭乾旱,農業落後。從上世紀50年代起,進行治山、治水等基本建設,築水庫15座、山塘578口、河溪壩45處,整修溪河一條,長3.5公里,總蓄水量887萬立方米;修灌渠93公里,灌溉耕地18578畝;建電力排灌3處、裝機3台、容量119千瓦。1961年糧食播種面積27836畝,總產3710噸。1991年,糧食播種面積25150畝,總產8958噸;油菜籽6347畝,總產327噸。1995年農業總產值1040萬元。2004年,糧食播種面積19460畝,總產6755噸;油菜籽582畝,總產29噸;蔬菜2100畝,總產2520噸;農業總產值2712萬元。
境域林地面積大,林業發展較快。1959年10月,在藺家山墾荒造林2800畝,創辦幸福林場,1969年被湖南省林業廳定為杉木林生產基地和楠竹生產基地。1973年建林家沖林場,開闢竹林1500畝,開發毛侖山800畝建分場。隨後藺家山、高侖山、紅爐壩、大沖等地營造和補植山林2800畝,其中開闢奈李、板栗園300畝。至1995年29888畝油茶林已墾復15000畝,茶油年產量100噸。7248畝楠竹林,已墾復2500畝。混交林及用材林4922畝。活立木蓄積量2800立方米。2004年,造林780畝,封山育林820畝,育苗面積50畝,楊樹面積2380畝,竹林4萬根,產油茶籽200噸。林業收入138萬元,名列前茅。
1992年,馬家沖周德權率先組建“洞庭甲魚養殖場”,1993年創產值17萬元,獲純利8萬元。1994年,創產值450萬元,獲純利200萬元。1996年,養殖甲魚面積400畝,投養種鱉4.5噸,年產稚鱉70萬隻、飼養商品鱉4萬隻,年創產值1300萬元。
為裝飾地面、牆面、家具的優質面料。農機修造廠生產的鉛水過路箱,遠銷新加坡、香港,年創外匯120萬元。2004年,全鎮機械、採石、機磚、板材、石英砂、礦產、花崗石、造紙、屠宰等規模以下工業企業總產值750萬元,利潤63萬元,稅金28.8萬元,從業人員151人。
2004年,崔家橋鎮生產總值4780萬元,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1710萬元,第二產業增加值1190萬元,第三產業增加值1880萬元,與1990年的1239萬元、865萬元、302萬元、72萬元分別淨增286%、98%、294%、25倍。二、三產業增加值占生產總值的比,從1990年的30%到2004年的64%,15年間增長34個百分點,年平均增長2.27個百分點。農民人均所得從1990年的434元增至2289元,淨增427%。
崔家橋鎮2015年生產總值達28761.86萬元,與2010年比較增加9262萬元,增長9.6%;農民人均純收入達7840元,比2010年增2782元,增長11%;固定資產投資額達3210萬元。

文化教育

1950年開辦崔家橋初級國小,1956年改為完全國小,1959年附設國中班。1968年興辦崔家橋中學(1970~1980設高中班)。1995年國中1所,國小16所,幼稚園16所,在校中小學生2532人,入園兒童435人。2004年,一貫制學校1所,教學點5個,國小7所,在校中小學生2237人。1995年開通有線電視。
解放初,集鎮中醫鋪1家。1958年成立崔家橋公社衛生院。1969年縣衛生部門在境內設地區醫院,1978年撤銷。1993年設崔家橋精神病醫院。1995年兩院共有病床18張,醫護人員26人。2004年,病床8張,醫護人員29人。
崔家橋鎮全面開展冬季計畫生育孕情檢查活動
崔家橋鎮黨委政府高度重視計畫生育工作,於 12月 10日開始由該鎮計畫生育工作分管領導和計生辦主任帶隊,帶領計生辦手術醫生並攜帶檢查儀器和設備對全鎮16個村(居)的已婚育齡婦女進行一次全面的孕情檢查活動。
此次活動目的是對已婚育齡婦女進行查環、查孕和查病,通過鎮政府和各村(居)幹部大力宣傳和組織,各村(居)民眾積極主動參與,取得了明顯效果。此次孕情檢查活動共發放計畫生育宣傳品800份,發放避孕藥具126人/次,有效地推進了該鎮計畫生育工作的開展。
2011年城鎮低保戶數64戶,人數76人,支出19.6萬元,月人平215元,醫療扶助21人,民政部門資助合作醫療人數961人,共支出2.883萬元,農村最低生活保障戶293戶,572人,支出53.4萬元,國家撫恤補助各類優撫對象155人,撫恤事業費用支出36.9萬元,比上年增長13%,社會福利28萬元,比上年增長15.5%。
現有鎮敬老院一家,有床位50張,收養農村五保人員32人。

旅遊景點

境內藺家山為縣境四大名山之一,山麓建廟宇,內有三國漢壽亭侯關公像,今遺址可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