崋

崋,讀音:huà,漢字。同“華”,山名,華山;古州名;姓。

基本信息,古籍解釋,

基本信息

部首筆畫
部首:山 部外筆畫:7 總筆畫:10
五筆86:MGAF 五筆98:MGAG 倉頡:UMTJ
筆順編號:2521122112 四角號碼:22504 Unicode:CJK 統一漢字 U+5D0B
基本字義
古同“華”。(a.山名,華山;b.古州名;c.姓) 。

古籍解釋

康熙字典
〔古文〕𡼙《廣韻》戸花切《集韻》《韻會》《正韻》胡瓜切,𠀤音華。《說文》西嶽名。在弘農華隂西南。從山,華省聲。《白虎通》西嶽為崋山者,崋之為言獲也,言萬物成熟,可以得獲也。《山海經》大崋山,削成而四方,高千仞,廣十里。《注》今山上大下小,峭峻也。通作華。《華山記》山頂有池,生千葉蓮,服之羽化,因曰華山。
又有小華山,卽少華也。《張衡·西京賦》綴以二華。《注》本一山,河神劈之,以通河流,分為二。
又州名。後魏雍州,西魏崋州。
又姓。
又《玉篇》《廣韻》戸化切《集韻》胡化切,𠀤音樺。義同。◎按《書·禹貢》西至於太崋。陸德明讀如字,又音戸化切。
又《禹貢》華陽黑水惟梁州,注胡瓜、胡化二切,今皆讀去聲。 《正字通》本作𡼙,俗作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