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張集鎮

岳張集鎮

岳張集鎮1993年建鎮,位於安徽省淮南市鳳台縣西南部20 公里,西與潁上縣小張莊相接,東鄰淮河輸運行道西淝河,南與阜淮線路張集站相鄰,潘(集)謝(橋)公路,毛(集)張(集)公路橫貫全鎮東西。岳張集鎮黨委、政府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緊緊圍繞實現“兩個率先”的奮鬥目標,近年來,經濟社會發展速度不斷加快,連年邁上新台階,快步跨入市、縣十強鄉鎮之列,經濟綜合實力在全市領先,成為皖北平原一顆閃閃發光的黑珍珠。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岳張集鎮
  • 行政區類別:鎮
  • 所屬地區:安徽省淮南市鳳台縣
  • 地理位置:淮南市鳳台縣西南部20公里
  • 面積:62.65平方千米(2017年)
  • 人口:56787人(2017年) 
人口面積,自然資源,經濟發展,煤炭產業,第二第三產業,文化教育,2008年工作,

人口面積

該鎮地處濟、淝兩河灣套里,總面積62.65平方千米(2017年),據當地政府官方網站資料顯示,該鎮轄23個行政村,87個自然莊,56787人(2017年),耕地面積53657畝。
安徽省淮南市鳳台縣岳張集鎮

自然資源

該鎮擁有大小電力排灌站71座,裝機容量4508千瓦,各種類型農機2800台,能力3.5萬千瓦,各類鄉鎮企業1075家。2002年鎮財政收入683萬元,同比增長11%,人均純收入2146元,同比增長9.15%。在全市經濟運行考核中動態指標排名第一,靜態指標排名第八。境內有已經投產的年產600萬噸的大型煤礦張集煤礦和年產400萬噸的張集煤礦北礦。

經濟發展

煤炭產業

由於張集煤礦的投產和張集北礦的興建,對該鎮經濟拉動很大。張集礦帶動張集、寺溝兩個中心集貿市場的迅猛發展。西部張集北礦的興建帶動金溝、觀音兩個集市的興旺,已形成一個東西相聯的經濟帶。由於不斷加大了基礎設施建設的投資規模,集鎮的水泥路修建、路燈的安裝和綠化帶的形成,小城鎮的品位不斷提升,招商引資項目不斷增加,規模不斷擴大,鄉鎮企業發展勢頭迅猛,全鎮招商引資達到3000 萬元多,股份制企業20餘家,個體私營企業1855 家,重點發展建築、運輸、飲食服務、糧食加工和商業等。全年營業收入近5億元,財政收入1000多萬元,城鎮居民人均收入近6000元,農民人均純收入近3000元。

第二第三產業

淮南市委、市政府已確定該鎮為綜合型和工礦型小城鎮。依託煤礦開發優勢,以大力興辦為礦區服務的二、三產業和根據礦區發展需要調整農業產業結構為重點,大力加快小城鎮建設步伐,加快發展優質高產高效的大田農業,特色多樣的田園農業和較好的畜牧水產業,加大大棚蔬菜、白鵝和波爾山羊養殖基地建設。
該鎮以張集礦為中心,周圍九個行政村地域為東部,礦以西的14個行政村為西部。東部以已有的通礦大道為張集小城鎮建設的中心大街,二、三產業和各類個體非公有制企業等,已在街區興起。以招商引資項目為主的工業園區也在東部安家。加之東部沉陷區的農民即將開始向礦東南部轉移,一個南北方向的新興的能源工業小城鎮將在東部形成。同時,該鎮已對張集村以西,集西村以北,塘沿村以東,大台村東北部和後崗行政村的整個沉陷區和連線姬溝湖的數千畝水域進行治理,建設成水產養殖基地。
已興建的張集北礦,將連線觀音集市,形成西部小城鎮的中心。該鎮西部的規劃構想是沿淝河、濟河各村率先治理沿河的灣窪地。主要是以改造低洼地,開挖精養魚塘,修建標準農田為主要內容,建設以養魚為主,種 糧、種草、養牛、羊為輔的一條龍生態農業園區若干個。
該鎮中、西部各村立足於基礎條件,發揮自身優勢,圍繞兩礦的發展,在保持糧食生產水平穩步上升的基礎上,大力發展蔬菜、畜牧養殖和果園生產。該鎮將成為一個依託煤礦開發優勢,因地制宜,綜合經營,致富農村,共同發展和礦郊型農業經濟格局的新型鄉鎮。

文化教育

該鎮境內有張集、觀音兩所縣屬中學,在校學生近2000人;18所國小分布全鎮,在校學生7000多人。

2008年工作

2008年,岳張集鎮奮力拚搏,戰勝了嚴重雪災和各種不利因素,紮實做好改革、發展、穩定工作,全鎮經濟保持了健康穩定發展的良好態勢,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4582元,較上年增長10%;財政收入996萬元,增長2.15%;實現農業總產值1.58億元,增長3.94%;50萬元以上固定資產投資完成0.26萬元;招商引資到位資金1200萬元。岳張集鎮推進新農村建設取得令人矚目的成績——
農業生產取得新發展。全鎮糧食總產量達到43259噸,夏糧平均畝產突破400公斤,再創歷史新高。共發放惠農資金1066.1萬元,其中糧食直補、水稻良種補助、退耕還林、小麥、水稻綜合補貼、水稻提升補貼和能繁母豬補貼等達826.1萬元。發放五保戶、特困戶補貼和社會救濟等資金240萬元。完成退耕還林補植面積63畝,四旁植樹15萬株,育苗20畝,建設林業小康村1個。畜牧業發展迅速,主要家畜家禽存出欄量都有一定增長,養雞大戶達到56家。水產養殖面積突破了4000畝,其中名特優水產品養殖面積達1500畝,水產品產量達900噸,比上年同期有大幅度增長。全鎮發展各類專業戶300多家以及一批規模不等的產業化企業,建生產基地10多處。六院村水稻、小麥高產攻關片獲得縣政府授予的三等獎,六院白鵝標準化養殖基地和鎮小麥良種標準化繁育基地被縣政府命名為縣級標準化生產基地。鳳台縣蓬順農業發展有限公司和鳳台縣千秋食用菌有限公司分別被命名為縣級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和市級產業化龍頭企業。
基礎設施建設進一步加強。完成土石方30多萬立方米,加固整修了西淝河圩堤觀音段、濟河圩堤金溝段、徐圩段等水毀工程,防洪抗災能力進一步增強。對鎮域西部各村的灌溉水系進行了修整,完成大中溝疏浚20多公里。進一步加強了標準化農田建設,完善了農村道路橋涵等配套設施,被評為鳳台縣水利興修先進鄉鎮,榮獲一等獎。實施農村安全飲水工程,基本完成了塘沿、寺溝、張集、集西4個村5650人的“人畜安全飲水”工程。對塌陷區各村的道路等毀損設施進行了臨時維護,滿足了民眾生產生活的需要。農業機械化水平進一步提高,機耕率達99%以上,機收率達97%以上。
民營經濟發展有了新起色。全鎮民營企業和個體工商戶發展勢頭強勁,2008年新增民營企業3家;個體工商戶60戶;新增規模工業企業2家。全鎮具有一定規模的民營企業和個體工商戶分別發展到了28家和2001家,從業人數達到6450人。民營經濟工業產值、銷售收入和利稅總額等主要經濟指標比上年均有較大幅度的增長。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