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牆

岩牆

岩牆又稱為“岩脈”。是岩漿沿圍岩的裂縫擠入後冷凝形成的。為切穿圍岩層理或片理的岩漿岩侵入體。是一種不整合侵入體。

岩牆的寬度一般為幾十厘米至數十米,長可由數十米乃至數千米,個別大者可達幾十公里以上。其形態可呈規則的板狀或者極不規則,有時有分支和複合現象;其分布有時受圍岩裂隙和性質的控制。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岩牆
  • 外文名:dyke
  • 別名岩脈
  • 形成原因:岩漿沿圍岩的裂縫擠入後冷凝形成
  • 特點:板狀,與岩層呈穿插關係
介紹,特點,英格蘭岩牆實例,

介紹

由侵入岩構成的火成岩體稱為侵入體。由於某些地質構造的影響,地殼深部熔融岩漿上升到地殼的上層(並不到達地表),經緩慢冷卻而成的岩石。組成礦物以矽酸鹽類為主,並含少量氧化物和硫化物。按形成時所處位置的深淺,分為深成岩和淺成岩。按岩體的大小和形狀,可分為岩基、岩株、岩床、岩盤和岩脈等。許多礦產的形成同侵入岩有密切關係。
岩牆
岩漿沿地殼中裂隙侵入圍岩冷凝而成的板狀侵入岩體。與岩層呈穿插關係。岩牆的厚度由數十厘米至數百米,長度可達數百米至數十公里。岩牆的成分自酸性到基性均有,但基性和中性岩牆較常見。

特點

岩漿沿著岩層裂隙或斷層貫入而形成的板狀岩體稱岩牆。
岩牆
它的特點是:(1)、岩牆產狀一般較陡,規模有大有小,厚度從幾厘米到幾千米,長度從幾十米到幾百千米;(2)、岩性比較複雜,基性到酸性都有;(3)、岩牆切斷圍岩,呈不諧和接觸;(4)、圍岩可能有變質現象;(5)、根據岩牆和圍岩的抵抗風化能力,岩牆在地貌上常表現為凸出的山脊或凹入的溝谷
岩牆有時沿著一系列裂隙侵入,形成大體平行的岩牆群,如在北京八達嶺關溝中就可見到數目繁多的岩牆群。有時候在火山口的周圍還可形成環狀或放射狀岩牆群。

英格蘭岩牆實例

岩牆是岩漿沿圍岩的裂縫擠入後冷凝形成的。通過近乎垂直的裂隙,凝固成不規則切入圍岩層面的岩石“”時形成。有時,岩牆呈一大“群”地出現,在蘇格蘭西北部,特別是在馬爾島和阿倫島上,可以發現上百個平行岩牆。在阿倫島南部,岩牆貫穿三疊紀砂岩圍岩,從海灘的懸崖上穿出。在經歷過剝蝕的地方,岩牆或者像一堵牆那樣挺立(這裡岩牆的岩石比圍岩堅硬,如約克郡東北部的克列夫蘭岩牆和阿倫島的部分粗玄岩和花崗岩岩牆);或者被蝕去,形成窄長的溝狀窪地。兩列令人注目的岩牆從新墨西哥州形狀奇特的船石峰(Ship Rock Peak)向正東和正南放射出去,形成長度分別為3米和8米的高低不平的牆,屹立於周圍切割高原之上60—90米(200—300英尺)。有時,一個岩牆帶可能包圍著一個大致呈拱形的圓形或穹丘狀侵入體;這些岩牆稱為環狀岩牆。形成侵入體的岩漿似乎曾向上、向下施以壓力,於是形成裂縫,這些裂縫後來又充填了岩漿(這個過程稱為岩漿侵進作用)。如果裂縫在斷面上是垂直的,就形成環狀岩牆,但是如果它們往內向侵入體的頂部傾斜,它們就稱為錐形岩席(Cone Sheet)。這些岩牆一般經常是有聯繫的,出現於馬爾島、斯凱島、阿倫島和北愛爾蘭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