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漿同化混染作用

岩漿在向上運移過程中,熔化了圍岩及圍岩捕擄體時與其發生反應使岩漿的成分發生改變稱為同化作用。不完全的同化作用稱為混染作用,由此而改變了成分的岩漿稱為混染岩漿。

同化作用和混染作用是從兩個側面來描述同一個作用過程,即圍岩被岩漿所同化,岩漿則被圍岩所混染。岩體邊緣未被完全同化的圍岩碎塊稱為捕虜體。
一般同化混染作用中岩漿成分變化的規律是基性岩漿同化酸性(或富含SiO2)的圍岩時,岩漿向酸性變化(酸度增加);反之,酸性岩漿同化基性(富含Ca、Fe、Mg)圍岩時,岩漿向基性方向變化(酸度降低)。按照鮑文反應原理,基性岩漿可以同化酸性圍岩,但酸性岩漿難於同化基性圍岩。不過由於酸性岩漿往往富含揮發組份(CO2、H2O、F、Cl等),因而有很強的溶解能力,雖然其溫度低些,但它也能發生強烈的同化作用。其中酸性岩漿同化碳酸鹽岩石(石灰岩、白雲岩)的作用具有重大意義,因為它不僅能形成許多小的中性岩侵入體,而且也往往伴有矽卡岩化形成所謂矽卡岩礦床,如銅、鐵、鎢礦等。在該同化作用中,大量Ca和Mg加入岩漿,使岩漿酸度降低,形成閃長岩或石英閃長岩,而在接觸帶上形成含石榴石和輝石的矽卡岩(變質岩)。如長江中下游的許多中—酸性侵入岩體廣泛發育此種同化作用。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