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漿分異作用

岩漿分異作用

岩漿分異作用是指原來成分均一的岩漿,在沒有外來物質加入的情況下,依靠自身的演化最終產生不同組分的火成岩的作用。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岩漿分異作用
  • 外文名:Magmatic Differentiation
  • 影響因素:溫度﹑壓力﹑氧逸度等
  • 原料:成分均一的岩漿
  • 學科:地質學
簡介,分類,平衡結晶,分離結晶,液態不混溶,

簡介

通過岩漿分異作用,礦物和化學成分不同的岩石從共同的岩漿衍生出來。當玄武質成分的岩漿冷卻時,橄欖石斜長石(倍長石)最早結晶。如果它們基本上留在原位,它們與周圍的熔體起反應,橄欖石形成輝石,倍長石形成拉長石。產生的岩石將是輝長岩或玄武岩。然而,如果早期形成的晶體遷出了,殘留的熔體將結晶形成不同的岩石。如果在完全結晶之前其他礦物已遷出,還要發育其他岩石類型。因此許許多多的火成岩變種可以由一個共同的母岩漿形成。某些礦物的堆積形成大礦床,也歸因於岩漿分異作用。在岩漿結晶中早期形成的礦物比如磁鐵礦鈦鐵礦鉻鐵礦可以從熔體中沉降和堆積成大的礦體。

分類

岩漿分異作用有些只在岩漿房內進行,並未發生相的分離,有些則發生了結晶相和熔體相的分離。前者以擴散作用與熔離作用為代表,後者主要是結晶作用。

平衡結晶

平衡結晶是在岩漿結晶過程中,晶體始終與液相保持平衡關係,不斷與液相發生完全的反應,這種情況下結晶的岩石與原生岩漿的成分相同,即不發生分異作用。

分離結晶

分離結晶是指岩漿因溫度、壓力降低結晶時,熔點較高的組分首先晶出,形成固相,易熔組分則殘留在岩漿中。早期晶體晶出後就與體系分離,不再與液相發生反應,因而可以形成多種成分的岩石。

液態不混溶

岩漿液態不混溶作用指原來成分均一的岩漿或熔體,演化到一定溫度、壓力條件下不再穩定,分成兩種或兩種以上成分不同、互不混溶的岩漿或熔體。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