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泉風景區(雲南省昆明市宜良縣西山營村伏獅山麓)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岩泉風景名勝區方圓12平方公里,位於宜良縣城西伏獅山麓,以岩涌山泉而得名,相傳在宋代即有僧人結廬泉邊,至元代雲南高僧盤龍祖師爺岩泉掀佛光後,聲名遠揚。岩泉景區內清泉潺潺、古木蒼天,其中的黃連木、清香木等許多樹木都有300多年的歷史,在雲南也十分罕見。岩泉禪寺坐落於岩泉景區內,寺里的亭台樓閣金碧交輝,繞寺周圍有茶花園、桂花園和杜鵑花園等滇中名花卉園,是“小坐花陰藤上小,吟詩留於老龍聽”的最佳勝地。目前,岩泉景區有岩泉涑玉、寶剎重輝、古洞覓仙、摩崖石刻、明茶新艷等八大精品點。 宜良縣城金星村,有一山狀若臥獅,人稱伏獅山。五峰壁立,岩峭千仞。岩下清泉晝夜淙淙,水質佳、流量大。水秀山俊,修竹茂林,清幽雅靜。因山水故,又名岩泉山。“自古名山僧占多”。元至正初(約1341年)名僧盤龍祖師至,結茅為庵,弘揚佛釋。緣滿而去,徒眾建祖師殿供奉,代代如是。後有道士發現此處是“風水寶地”,躋身其間。岩泉古剎遂成釋道偕居、寺觀並處之所。 明景泰年間(1450年—1456年),即沐府人朱福海始修,萬曆間僧人興寬重修。得稱“岩泉漱玉”,為宜良八景之一。康熙二十六年(1687年),邑令高士朗、教諭王佐才偕邀文人邑士投資經營,建閣起亭、築半月池。岩泉自此成為自然、人文景觀皆俱名勝佳境。鹹同兵燹,殿閣損毀。1915年,知縣錢良駿重修亭台,題“半山亭”。1929年,邑紳馬雲翔募資修斗母閣、玉皇閣,新建涼風亭,廣植花木,並大規模作摩崖石刻。寺觀煥然一新,成其最繁榮時期。

基本介紹

  • 地址::雲南省昆明市宜良縣西山營村伏獅山麓
  • 類別::風景名勝
  • 開放時間::08:00-18:00
  • 所在地::昆明
岩泉風景名勝區方圓12平方公里,位於宜良縣城西伏獅山麓,以岩涌山泉而得名,相傳在宋代即有僧人結廬泉邊,至元代雲南高僧盤龍祖師爺岩泉掀佛光後,聲名遠揚。岩泉景區內清泉潺潺、古木蒼天,其中的黃連木、清香木等許多樹木都有300多年的歷史,在雲南也十分罕見。岩泉禪寺坐落於岩泉景區內,寺里的亭台樓閣金碧交輝,繞寺周圍有茶花園、桂花園和杜鵑花園等滇中名花卉園,是“小坐花陰藤上小,吟詩留於老龍聽”的最佳勝地。目前,岩泉景區有岩泉涑玉、寶剎重輝、古洞覓仙、摩崖石刻、明茶新艷等八大精品點。 宜良縣城金星村,有一山狀若臥獅,人稱伏獅山。五峰壁立,岩峭千仞。岩下清泉晝夜淙淙,水質佳、流量大。水秀山俊,修竹茂林,清幽雅靜。因山水故,又名岩泉山。“自古名山僧占多”。元至正初(約1341年)名僧盤龍祖師至,結茅為庵,弘揚佛釋。緣滿而去,徒眾建祖師殿供奉,代代如是。後有道士發現此處是“風水寶地”,躋身其間。岩泉古剎遂成釋道偕居、寺觀並處之所。 明景泰年間(1450年—1456年),即沐府人朱福海始修,萬曆間僧人興寬重修。得稱“岩泉漱玉”,為宜良八景之一。康熙二十六年(1687年),邑令高士朗、教諭王佐才偕邀文人邑士投資經營,建閣起亭、築半月池。岩泉自此成為自然、人文景觀皆俱名勝佳境。鹹同兵燹,殿閣損毀。1915年,知縣錢良駿重修亭台,題“半山亭”。1929年,邑紳馬雲翔募資修斗母閣、玉皇閣,新建涼風亭,廣植花木,並大規模作摩崖石刻。寺觀煥然一新,成其最繁榮時期。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