岡山城

岡山城

岡山城位於岡山縣,為安土桃山時期建立的梯郭式平山城,地勢高於後樂園和旭川。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岡山城
  • 外文名稱:おかやまじょう
  • 別名:烏城
  • 所屬地區:日本
建造背景,歷史沿革,

建造背景

岡山城(おかやまじょう,因天守閣牆板被漆成黑色,也稱烏城。又因金色的屋頂和望塔頂上的金色獸頭瓦,又稱金烏城。戰國時期及至明治維新,曾先後被宇喜多家、小早川家、池田家所有。依照桃山風格修建的天守閣、月見櫓、西手櫓以及石山門都被評為日本國寶。岡山城為五層六重建築,是日本最古老的城堡之一。

歷史沿革

南北朝時期至安土桃山時期
初築石山
正平年間(1346-1370),由名和氏的上神高直在岡山初築城。此時名為石山。
元龜元年(1570),城主金光宗高被宇喜多直家殺害,為將勢力擴展到美作與備中,直家開始修築石山城。天正元年(1573),直家將居城從沼城移到石山城。規模較後來的岡山城小很多,也沒有區分明確的武士町和職人町。此地初次被稱為“岡山”。
岡山城
天正五年(1577),宇喜多直家將原先的主家浦上宗景驅逐出天神山城,浦上家滅亡。直家至此擁有備前、美作南與播磨西的領地。
天正九年(1581),石山城因被洪水淹沒遭到廢棄,同年直家逝世。
始建岡山
其後,直家的嫡子、八歲的八郎繼承宇喜多家。八郎(後來的備前中納言宇喜多秀家)得寵於豐臣秀吉,後被秀吉收為猶子,領有直家的舊領以及備中東半部總計五十七萬四千石的土地。天正十八年(1590),宇喜多秀家在原石山城的基礎上修築岡山城。
初代城主宇喜多秀家初代城主宇喜多秀家
岡山城的基礎規劃和設計由秀吉操刀,據聞以安土城為範本,建立了四重六階的複合式望樓型天守。以石山城為根據建立二丸內郭,天守閣西起石山,北至天神山丘陵。因是梯郭式平山城的形式,防禦功能相對削弱,在東側設立了繩張防禦。護城河為北面的天然河流旭川。在秀家的開發下,岡山城池規模宏大,城下町繁盛,商業興隆,聚集有大量的商人和手工業者,初現了近世城郭的景象。岡山因此稱為全國等級的大城、為當時西日本的經濟中心。
慶長二年(1597),由秀家主持的岡山城一期修築完工。
江戶時期
二代城主小早川秀秋
關原之戰後,宇喜多秀家遭到改易,流放八丈島。小早川秀秋獲封岡山城。在重新檢地中,岡山被定為石高五十二萬石。秀秋為城主期間,積極開展了岡山的改造工作。擴張本丸的中段,並在三丸外堀修築了新的護城河,規模是原先的兩倍之大。(由於工程僅用時二十日,故此河被稱為“廿日堀”)其後秀秋實行總檢地,對岡山地區進行區域劃分,修葺古剎。移建沼城天守,改稱大納言櫓,是為岡山城內最大的櫓。加固本丸城牆,於二丸增設石山門。
池田利隆與池田忠繼
慶長七年(1602),關原時西軍的叛變者小早川秀秋遺下改建岡山城斐然的功績,年僅二十一歲逝世,入主岡山僅一年七個月。由於秀秋無後,次年由池田忠繼繼承岡山城(但因忠繼年幼,其時由其兄利隆入主岡山)。利隆期間修築了西丸的西手櫓。忠繼預定對石山以西的西之丸進一步擴展,於慶長十八年(1613)接手岡山,但卻於隔年的大坂冬之陣後突然去世,年僅十七歲。
池田忠雄
元和元年(1615),忠繼之弟忠雄由淡路島轉封岡山。忠繼向北延伸本丸,增設表書院,築造多重隅櫓。其後改造南大手門,將枡形構造改修為近代化式樣。進一步完整東側繩張,增築月見櫓。改修西川,擴張武士屋敷,整備城下町。農政方面,忠雄開發岡山平野南部的新田,修築了灌溉設施,為岡山的農業發展帶來極大的便利。
岡山城岡山城
明君·池田光政
寬永八年(1632),忠雄於覲見將軍家光時病疫,享年三十一歲。忠雄幼子光仲轉封鳥取,原鳥取池田系的光政入主岡山城,至此鳥取池田系統治岡山,直至幕末。
光政信奉儒教,在藩政上實施仁政。以熊澤蕃山為首的眾多著名儒學家紛紛前來岡山定居。光政在農政方面,實行地方知行制、以米和貨幣互相轉換的俸祿制。將領內支配體制改革,大規模開發新田、整備農村和治水工程,累積社會資本,建立為藩士子弟提供教育的藩學校和為平民子弟提供教育的閒谷學校等,政績斐然,為岡山藩政奠定了基礎。
寬永十二年(1672),光政隱居,將藩主職位讓給其子綱政。光政其人,與水戶藩主德川光圀、會津藩主保科正之並稱,為近世屈指可數的明君。
明君後繼·池田綱政
寬永十三年(1673),岡山爆發大洪水。
延寶三年(1675),由於御所建造,岡山擔負課役花費巨大,財政陷入危機。綱政著手藩政改革,重視財政,整備農村。開發了沖新田和幸島新田,修葺倉安川和百間川的水利設施。治水效果顯著,大大增加了岡山藩的生產力。
貞享四年(1687),與父親同樣愛好儒學與文藝的綱政,著手建造林泉回遊式的庭園——後園(也稱“御後園”、“御茶屋”、“御菜園場”,現稱“後樂園”。與水戶的偕樂園及金澤的兼六園合稱為“日本三名園”)。重建備前吉備津宮(今為吉備津彥神社)。
元祿十一年(1698),綱政修築曹源寺作為池田家的菩提寺。
元祿十三年(1700),歷經十四年工時的後園竣工,面積達133,000平方米。
至此,岡山城結構基本確立,直至明治時期。
明治時期
岡山廢城
明治二年(1869),岡山城主池田章政在“版籍奉還”中任岡山藩知事,岡山城由兵部省管理。
明治六年(1873),岡山城廢城。護城河被填充,只剩下內堀,建築無人維修。御殿、櫓、門被移走,城牆嚴重破壞。
保護與重建
明治十五年(1882),岡山城僅剩天守閣、石山門、月見櫓與西手櫓。
昭和初年,岡山城四座殘餘建築被指為國寶。
昭和二十年(1945)六月二十九日,二戰時期的岡山大空襲中,天守與石山門被炸毀。
昭和二十五年(1950),由於文化財產保護法,岡山城剩餘的月見櫓與西手櫓成為重要文化遺產,現存的京橘御門被遷移到岡山市小串內。
昭和三十九年(1964)至昭和四十一年(1966),岡山城天守與不明門、廊下門、六十一雁木上門,及一部份的塀開始重建。
昭和四十三年(1966),模擬天守利用鋼筋重建完成。
昭和六十二年(1987),岡山城被指定為歷史遺蹟。
平成八年(1996),岡山城四百周年祭典,宇喜多秀家的後代、宇喜多家十五代當主宇喜多秀臣出席祭典。
平成十八年(2006),岡山城被選為日本一百名城之一。
岡山城城跡現稱“烏城公園”,在二之太內設有山陽放送、林原美術館、岡山市民會館。三之丸內設有岡山縣廳舍、岡山縣立圖書館等設施。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