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霞村

山霞村

山霞村 1984年設立,人口: 3832人,面積: 3.1平方公里,轄區範圍:東至湖仔與後洋相鄰,西至宣美村場下,南至田乾村埭頭,北到龍村溪\龍潭港 所跨行政區 山霞鎮 下級組織(下級自然村) 下轄:山柄、新街、共有14個村民小組 。解放後改制稱山霞鄉,公社分後,場下、宣美村,山霞村稱山霞大隊。 1974年崇武公社與山霞公社公開建制,1984年成立山霞鄉、1991年撤鄉建鎮,改稱為山霞村民委員會。 歷史沿革 宋時隸崇武鄉,元時屬行滿鄉守節里的二十六、二十七都,元至正十四每從場下遷居沙里(山柄),清時屬青山鋪,鳳洋鋪,場下鋪。民同時期屬青山鄉,山霞保。1949年9月,屬第四區(崇武)山霞鄉,1955年歸塗寨區,稱龍江高級社,1958年9月,歸飛躍人民公社,1961年9月崇武人民公社,稱山霞大隊,1974年崇武公社拆16個生產大隊,成立山霞人民公社,社址在山霞村,1984年10月成立山霞鄉人民政府,1991年撤鄉建鎮,山霞村均稱山霞村民委員會。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山霞村
  • 所屬地區:惠安縣城樂南部
  • 面積:3.1平方公里
  • 人口: 3832人
地名由來,地理面貌,人口面積,村容村貌,氣候經濟,域內設施,下級組織,地圖信息,

地名由來

山霞村原稱山柄村,民國時期,山柄與場下村合一保,稱“山下保”,因“下”與“霞”學諧音,故稱“山霞保”,後稱為山霞村。
宋時隸崇武鄉,元時屬行滿鄉守節里的二十六、二十七都。清時屬青山鋪,鳳洋鋪,場下鋪。民國時期屬青山鄉,山霞保。1949年9月,屬第四區(崇武)山霞鄉。1955年歸塗寨區,稱龍江高級社。1958年9月,歸飛躍人民公社。1961年9月崇武人民公社,稱山霞大隊。1974年崇武公社拆16個生產大隊,成立山霞人民公社,社址在山霞村。1984年10月成立山霞鄉人民政府。1991年撤鄉建鎮,山霞鎮山霞村民委員會。

地理面貌

山霞村位於惠安縣城樂南部,是惠安“五陳”主要村落之一,北鹽海,尾龍潭港,屬山霞村所界,山霞鎮人民政府機關所在設在山霞村。東至湖仔與後洋相鄰,西至宣美村場下,南至田乾村埭頭,北到龍村溪、龍潭港,依山傍水。惠崇古道從村中通過,現惠崇公路住西北向東南貫穿全境,交通便捷。有袋子山,海地岸,芋頭山。

人口面積

全村面積3.1平方公里。耕地450畝,工業用地100畝。總戶數1000戶,總人口4296人。

村容村貌

山霞村是革命老區村,幾年來通過舊村改造,龍港工業基地在本村轄區內(內有匹克,堅固等生產企業),石雕行業,現建設有山柄街、中心市場和霞新街,賢仁街、達利街、金禾行商住區。村中有中心公園、惠安舜帝紀念堂,村外山霞溪通過整治綠化,全村道路水泥硬化,電燈亮化,是縣級文明村。

氣候經濟

山霞村屬於亞熱帶海洋性氣候,四季分明。村民從事建築、五匠,石雕和建築業發達,目前鎮區優勢,商業、市場發展,企業有27家,村民收入人均8200元。

域內設施

域內有山霞中學、山霞中心國小、山霞中心幼稚園、山霞衛生院、山霞衛生所、鎮村老年人活動中心,兩套健身場所,兩個籃球場、農村書屋,垃圾站、衛生專業隊,山霞中心市場,中心公園,山霞鎮垃圾填埋場(袋子山上),kin(閩南語素粽的意思)子山陵場,惠安舜帝紀念堂,山霞鹽場(惠女牌鹽就是這產的)。
山霞中學設在山霞鎮政府後邊,地址山霞村,山霞村原山柄村,民國時期與場下合一保,稱“山下保”,因“下”與“霞”諧音,故稱“山霞保”。解放後改山霞鄉,山霞大隊,山霞村,地名不變。山霞中學創辦於1970年,在山霞中心國小附設國中班,負責人曾慶堂。1974年崇武公社與山霞公社公開建制,山霞中學遷址後洋林場邊,負責人曾鎮坤。1986年從後洋遷校建於鎮政府後邊至今,歷任校長有陳木春、許志明、莊基奠、孫炳裕、汪冬松等。山霞中學已建校40年,是一所國中達標校,發展最高峰達到36個教學班,學生1800多人,八十年代後期還曾附設職高班兩班。目前有18個教學班,教職工63人。

下級組織

下轄:山柄(大鄉又稱山下)、新街2個自然村,共有14個村民小組。

地圖信息

地址:福建省泉州市惠安縣山霞鎮

地圖信息

打開百度地圖查看詳情

反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