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蔥花

山蔥花

山蔥花學名細葉蔥、細葉韭(Allium tenuissimum L.),別名:野山蔥花、野蔥花、野韭花、扎蒙花、麻麻花、賊麻花等,為蔥屬百合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廣泛分布於河北、內蒙古、黑龍江、吉林、遼寧、山東、山西、甘肅、青海、四川、陝西、寧夏、河南、江蘇和浙江海拔2000米以下的山坡、草地或沙丘上。其花朵含有11種天然芳香物,是北方地區民眾熗鍋、炒菜、火鍋、麵食、拌冷盤的上等調味料。長期食用具有降血糖、降血脂、軟化血管、防止腫瘤、解毒壯陽的功效。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山蔥花
  • 外文名: Allium tenuissimum L.
  • 別稱:野山蔥花、野蔥花、野韭花、扎蒙花、麻麻花、賊麻花
  • 是否含防腐劑:否
  • 主要營養成分:天然野生調味品,無任何人工添加劑
  • 主要食用功效:長期食用具有降血糖、 降血脂、 軟化血管和防治腫瘤的效果
  • 適宜人群:老少皆宜
  • 儲藏方法:可在陰涼乾燥處長期密封儲存
植物形態特徵,分布及生境,成分及用途,

植物形態特徵

山蔥花鱗莖數個聚生, 狹圓柱狀; 鱗莖外皮暗褐色至灰褐色, 膜質, 條狀破裂。 葉半圓柱狀至近圓柱狀, 粗 0.5~1.0mm ,與花葶近等長, 光滑或稀, 沿縱棱具細糙齒 。 花葶纖細, 圓柱狀, 具縱棱, 光滑, 高 15~35 cm , 粗約 1 mm [2] ; 總苞單側開裂, 宿存; 傘形花序半球狀至球狀, 鬆散; 小花梗近等長, 具縱棱, 光滑或極少有細糙齒, 基部無小苞片; 花白色至淺紅色, 稀為紫紅色; 內輪花被片長矩圓形, 頂端平截或為鈍圓狀平截, 比外輪稍長,外輪卵狀矩 圓 形 , 鈍頭; 花絲為花被片長度的 2/3 , 基部合生並與花被片貼生, 內輪下部擴大成卵圓形, 外輪成圓錐形, 不 伸 出 花 被外; 子房卵球狀, 花柱與子房近等 長, 不 伸出花被外 。 花果期 7~9 月。

分布及生境


分布 :山蔥花產於寧夏 ( 中衛、 同心、銀川市蘇裕口、 賀蘭、 平羅、 鹽池) 、 甘肅 ( 白銀市) 、 內蒙古( 烏審旗、 鄂托克旗、 鄂托克前旗) 、 陝北, 分布於我國華東、東北、 華北及西北各省區, 蒙古及俄羅斯也有分布。 生於海拔 700~2 200 m 的山坡、 草地及沙地上。
生境: 山蔥花在寧夏、 甘肅、 內蒙古、 陝西、 山西等省沿黃兩岸的礫質黃土、 中壤性黃綿土地上分布較多, 生長較好, 伴生植物主要有胡枝子等; 在毛烏素沙區細葉韭 資源也較豐富, 生長在迎風、 向陽的多礫質沙壤土、 沙土緩坡上, 主要伴生植物有沙蔥、 臭柏、 沙蒿等。 細葉韭根為鬚根, 根系發達, 極耐旱, 多為野生, 少有栽培。

成分及用途


成分: 山蔥花花含亞油酸及其乙酯、 十六酸及其酯類等 46 種化合物, 其中香物質主要為烴基芳香化合物、 含硫化合物、 醛、 酮類、 長鏈烯烴等 。山蔥花用乙醇浸提後製成膏, 用乙醚萃取, 蒸發除去大部分乙醚, 殘留物通過氣相色譜- 質譜儀分析, 鑑定了 46 種化合物, 占峰面積的 83. 30%, 其中含硫化合物 4 種; 烴基芳香化合物 11種, 醛、 酮類 5種, 長鏈烷烴 6 種, 烯烴 2 種, 醇、 酚類 10 種, 酯類 5種, 有機酸 3種。細葉韭花中的呈香物質主要為含硫化合物、 醛、 酮類、 烴基芳香化合物、 長鏈烯烴等, Vita-min E、 ? - , ? -生育酚、 3? - 羥基-5-烯- 麥角甾烷、 3? - 羥基-5, 16- 二烯- 妊酮是具有強生理活性物質。
用途:開發利用價值 山蔥花營養豐富, 芳香誘人, 適口性好, 是優良牧草, 也是解毒植物, 當牲畜誤食醉馬豆等有毒草類後, 牧民常餵以細葉韭等蔥屬植物解毒 ; 山蔥花為鬚根系, 且根系發達, 耐旱、 耐寒、 耐瘠薄、 生長能力強, 無論是在荒蕪寒冷的毛烏素沙區、 貧瘠的黃河兩岸, 還是乾旱的白于山區均可良好生長, 是很好的防風固沙、 水土保持植物; 同時山蔥花花花色潔白或淡紫, 花期長, 是良好的觀賞植物; 山蔥花花花香特異, 適於調味, 效果優於蔥、 蒜, 特別是經油炸之後, 呈現特殊、 濃郁香味, 是陝北人民的嗜好性食用調味品; 細山蔥花還可以作為蔬菜, 春夏采嫩葉, 可作餡、炒食、 涼拌, 味道鮮美, 經常食用還有補腎壯陽等功效。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