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皂莢

山皂莢

山皂莢(學名:Gleditsia japonica Miq.)是是豆科,皂莢屬山皂莢的變種落葉喬木或小喬木,高可達25米;小枝微有棱,光滑無毛;粗壯,常分枝,葉羽狀複葉,葉片先端圓鈍,有時微凹,微粗糙,網脈不明顯;小葉柄極短。花黃綠色,穗狀花序;花序腋生或頂生,雄花:深棕色,萼片三角狀披針形,花瓣橢圓形,子房無毛,花柱短,胚珠多數。莢果帶形,扁平,長20-35厘米,不規則旋扭或彎曲作鐮刀狀,。種子多數,橢圓形,4-6月開花;6-11月結果。

分布於日本、朝鮮;中國遼寧、河北、山東、河南、江蘇、安徽、浙江、江西、湖南也有分布。生長於海拔100-1000米的向陽山坡或谷地、溪邊路旁。

山皂莢的莢果含皂素,可代肥皂並可作染料,種子入藥,嫩葉可食;木材堅實,心材帶粉紅色,色澤美麗,紋理粗,可作建築、器具、支柱等用材。

(概述圖參考來源:中國自然標本館

基本介紹

形態特徵,主要變種,產地生境,繁殖方法,種子處理,整床播種,栽培技術,病蟲防治,主要價值,

形態特徵

落葉喬木或小喬木,高達25米;小枝紫褐色或脫皮後呈灰綠色,微有棱,具分散的白色皮孔,光滑無毛;刺略扁,粗壯,紫褐色至棕黑色,常分枝,長2-15.5厘米。葉為一回或二回羽狀複葉(具羽片2-6對),長11-25厘米;小葉3-10對,紙質至厚紙質,卵狀長圓形或卵狀披針形至長圓形,長2-7(9)厘米,寬1-3(4)厘米(二回羽狀複葉的小葉顯著小於一回羽狀複葉的小葉),先端圓鈍,有時微凹,基部闊楔形或圓形,微偏斜,全緣或具波狀疏圓齒,上面被短柔毛或無毛,微粗糙,有時有光澤,下面基部及中脈被微柔毛,老時毛脫落;網脈不明顯;小葉柄極短。
山皂莢山皂莢
花黃綠色,組成穗狀花序;花序腋生或頂生,被短柔毛,雄花序長8-20厘米,雌花序長5-16厘米;雄花:直徑5-6毫米;花托長1.5毫米,深棕色,外面密被褐色短柔毛;萼片3-4,三角狀披針形,長約2毫米,兩面均被柔毛;花瓣4,橢圓形,長約2毫米,被柔毛;雄蕊6-8(9);雌花:直徑5-6毫米;花托長約2毫米;萼片和花瓣均為4-5形狀與雄花的相似,長約3毫米,兩面密被柔毛;不育雄蕊4-8;子房無毛,花柱短,下彎,柱頭膨大,2裂;胚珠多數。莢果帶形,扁平,長20-35厘米,寬2-4厘米,不規則旋扭或彎曲作鐮刀狀,先端具長5-15毫米的喙,果頸長1.5-3.5(5)厘米,果瓣革質,棕色或棕黑色,常具泡狀隆起,無毛,有光澤;種子多數,橢圓形,長9-10毫米,寬5-7毫米,深棕色,光滑。花期4-6月;果期6-11月。

主要變種

絨毛皂莢Gleditsia japonica Miq. var.velutina L. C. Li)與山皂莢不同點在於莢果上密被黃綠色絨毛。特產湖南衡山。生於海拔950米的山地,路邊疏林中。湖南師範學院和湖南林校栽培數株,系自南嶽廣濟寺絨毛皂莢一母株採得種子繁殖。
山皂莢山皂莢
滇皂莢Gleditsia japonica Miq. var.delavayi (Franch.) L. C. L.)與山皂莢不同點在於雌花長7-8(9)毫米,莢果長30-54毫米,寬4.5-7厘米。產雲南、貴州。生於山坡林中或路邊村旁,海拔1200-2500米。偶有栽培。

產地生境

分布於日本、朝鮮;中國遼寧、河北、山東、河南、江蘇、安徽、浙江、江西、湖南也有分布。常見栽培。生長於海拔100-1000米的向陽山坡或谷地、溪邊路旁。

繁殖方法

種子處理

種子消毒:將種子先用1%-2%的硫酸亞鐵溶液浸泡4小時,再用1%濃度的高錳酸鉀溶液浸泡4小時,之後用清水淘洗2次。
種子催芽:山皂莢種子外殼堅硬,且富含膠質,常態下不易浸水,很難在短期內破殼萌芽。在自然界中,山皂莢種子需要經過12個月至15個月的漚化才能出芽,發芽率在50%以下。所以,播種前須進行催芽處理。秋末冬初,將已消毒的種子放入45℃水中浸泡48小時,撈出與優質純淨的濕沙混合進行層積催芽。
選擇向陽、乾燥、排水良好的地方挖坑,坑的大小根據種子的多少而定,一般以20-30厘米為宜。坑底鋪厚約3厘米的牛糞、羊糞、騾糞、馬糞,糞上撒1-2厘米厚的細沙,然後將種子均勻鋪在沙上。種子厚2-4厘米,不宜過厚,以免影響催芽效果。種子上撒1層薄沙,再鋪3厘米厚牛糞、羊糞、騾糞、馬糞,糞上再撒1層沙即可。
日常管理:山皂莢種子在浸泡脫脂過程中已充分吸收水分,所以在沙藏催芽中,除非沙土十分乾燥,否則一般不澆水,以防種子胚芽腐爛。每個月檢查、攪拌1次,當發現有40%-50%的種子破殼、胚芽處於萌動狀態時即可進行播種。
硫酸處理:將乾藏越冬的種子,於播種前5天左右,用硫酸進行處理,使其脫鹼、種皮軟化。方法:先用90-100℃的熱水浸泡種子1-2天,將吸水膨脹的種子篩選出來。將仍未膨脹的種子放入塑膠盆中,加入硫酸浸泡。因硫酸的濃度不同,浸泡的時間也不一樣。98%的硫酸,浸泡2.5小時即可;65%的硫酸,需浸泡3.5小時;30%的硫酸,則需浸泡16-17小時.硫酸溶液的用量以漫過種子為好。在浸泡過程中,要用小玻璃棒每隔15分鐘攪拌1次,如發現有30%左右的山皂莢種子種皮有細小的裂紋時,應馬上停止浸泡。然後倒入溫水盆內浸泡2-3天,每天需換等體積的溫水2次,使種子充分吸水膨脹。值得注意的是,在種子處理的過程中,切忌用手直接觸摸種子。

整床播種

苗地選擇:圃地應選擇交通便利、地勢平坦、土層深厚、肥力充足、灌溉方便、排水良好的中性沙壤土,不宜選擇鹽鹼地、重粘土地、澇窪地和地下害蟲嚴重的土地。
作床:播種前4-5天澆足底水,用50%多菌靈進行土壤消毒,用量10克/平方米,整細耙平後作床。苗床方向應按地塊形狀及坡度的大小而定,儘可能沿南北方向作床,以利於通風透光。高床、低床均可,生產上常用低床,床面低於步道15-20厘米,寬1.0-1.5米,長10-20米;步道寬30-50厘米;要求床直、面平、沿正。
播種:播種時間以春播為好,一般在每年的5月上旬。播種前1周,將床和大壟灌足底水,等表面陰乾即可播種。
播種方法:開溝條播,溝深5-6厘米,條距20-25厘米,播種量15-20粒/米,一般用種375-450千克/公頃,將種子的胚根朝下排放在溝內,上面覆蓋2-4厘米厚的細土,覆土後再輕輕鎮壓,上面平鋪地膜。當發現有60%的種子破土時,揭去地膜。注意觀察水分狀況,保持土壤濕潤。

栽培技術

整地施肥:在整地前施基肥,以有機肥為主,用肥量45000-75000千克/公頃,具體視土地肥沃程度而定。施肥後要深翻土壤,使肥土充分混合,翻耕深度20-25厘米,隨翻隨靶。要求整地後地平土碎,無雜草、樹根、石塊。整地時間春、秋季均可,春季播種前20-30天進行,秋季依據土壤墒情和種植情況而定。
山皂莢(Gleditsia japonica Miq.)山皂莢(Gleditsia japonica Miq.)
出苗管理:山皂莢出苗時間不同,在出苗期間切忌翻土,以免損傷種子和胚芽,只需輕輕疏鬆表土即可。出苗前,白天溫度應保持在25-30℃,夜間不低於15-18℃.出苗後,白天注意放風,夜間加強保溫。出苗期間需保持土壤濕度,提高地溫,防止凍害、鳥害發生。
起苗定植:當苗高10-15厘米,外界溫度達到15-20℃時,即可進行定植,株距10-15厘米.定植前5-7天,要通風煉苗,白天溫度保持在18-20℃,夜間保持在15℃左右。定植前2天,澆1次透水,保持土坨不散,以利於起苗。定植後要注意保溫防寒。

病蟲防治

蟲害:地下害蟲有螻蛄蠐螬地老虎,主要危害苗木根系,使苗床缺苗斷壟。可用化學防治方法進行防治,也可用人工捕殺的方法進行防治。
病害:常見病害有立枯病葉枯病,主要危害莖、葉,使幼苗發黃。防治方法:每10天噴1次等量式波爾多液(100-150倍),連噴3次;或用硫酸銅100倍液澆灌苗木根部;或用福馬林200倍液每周噴1次,連噴3次。

主要價值

山皂莢的莢果含皂素,可代肥皂用以洗滌,並可作染料,種子入藥,嫩葉可食;木材堅實,心材帶粉紅色,色澤美麗,紋理粗,可作建築、器具、支柱等用材。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