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省青島第四十七中學

山東省青島第四十七中學

青島第四十七中學坐落在青島市市北區櫸林山下,於1965年建校,為高國中完全中學,隸屬於青島市教育局。2000年高國中分離,現為完全國中學校。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山東省青島第四十七中學
  • 簡稱:四十七中
  • 創辦時間:1965年
  • 所屬地區:青島市市北區櫸林山
  • 隸屬:青島市教育局
  • 建築面積:12770平方米
學校簡介,地理,辦學理念,辦學特色,榮譽,師資力量,校本培訓,課堂教學,實踐活動,課程建設,多元評價,目標體系,

學校簡介

2006年實行國中學校屬地化管理,上級主管部門為青島市市北區教育體育局。目前學校占地11116平方米,建築面積為12770平方米。學校一流的硬體設施為學生提供了良好的學習環境;主題鮮明的校園文化建設營造了良好的育人氛圍。

地理

學校坐落在櫸林山下,鬧中取靜的地理位置,為學生的學習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空間;一流的硬體設施為學生提供了良好的學習環境;主題鮮明的校園文化建設營造了良好的育人氛圍。

辦學理念

學校立足於課程改革的要求,著眼於師生的長遠發展、全面發展、個性發展,提出了創辦“學生嚮往,家長滿意,政府認可,師生自豪的優質國中名校”的辦學目標。

辦學特色

學校立足於課程改革的要求,著眼於學生的長遠發展、全面發展、個性發展。提出了“育人為本,德育為先,改革為主,創新發展”的辦學思想,遵循“依法治校、以德立校、特色建校、科研興校、質量強校”的辦學思路,堅持以人為本,剛柔相濟的“依法、以德”相結合,“德治、法治”並舉的管理思想,形成了獨特的辦學特色。

榮譽

多年來,全校師生共同努力,積澱了豐厚的收穫:學校榮獲山東省教學示範學校、市政府辦學水平督導評估優秀等級學校、青島市規範化學校、青島市軍訓十佳標兵稱號、青島市校本培訓示範學校、青島市依法治教示範學校、青島市文明單位、青島市德育先進集體、青島市綠色學校、青島市網路文明學校、青島市優秀家長學校、青島市平安和諧校園等80多項榮譽稱號。學校有11項課題被列為國家、省、市級課題。教師素質是學校可持續發展的不竭動力源泉。

師資力量

該校多年來堅持實施“名師培養工程”,使學校呈現出人人做合格教師——爭做骨幹教師——勇做學科帶頭人的局面,骨幹教師隊伍不斷壯大,年齡層次結構基本合理。
現在學校有全國優秀教師1人,全國優秀班主任1人,省優秀教師2人,市優秀教師8人,市德育先進工作者17人,青島市學科帶頭人2人,市教學能手7人,優秀專業人才19人,國家級骨幹教師3人,省級骨幹教師4人,市級骨幹教師42人。這些優秀教師發揮骨幹帶頭輻射作用,促進了學校教育教學質量的提高。近幾年,學生學科競賽取得卓越成績。共100多人次獲得國家級獎項,近30人次獲得國家級一等獎。還有近60多人次在各項科技競賽中分獲國家、省、市級獎項。

校本培訓

課程改革順利推進的關鍵,是建構一支高素質的教師隊伍。我校優質高效的教師專業化發展研訓機制,為學校課程改革的有效實施,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持。我校校本研訓堅持以“三維發展思路”作為主導思想,即“理智地反思過去,辯證地務實現在,科學地規劃未來”,實現了“奠基、發展、創造”的統一。要求教師的發展按“專業化,做研究型教師;個性化,做專家型教師”的層次螺旋遞升,以“學習從需要開始,反思從課堂開始,超越從探究開始”為宗旨,以“面向全體,關注個性,立足現狀,著眼發展”為原則,以“提升教師專業素養,建設專業教師隊伍,促進學校持續發展,打造學校育人品牌”為目標,以“與課改需求呼應,以問題解決為主”為內容,以“在經驗中學習,在反思中成長”為方法,以“校本研訓主題月制”“師生髮展每月談制”“案例式剖析與教育反思制”“課例展示與教學效益反思制”四制為載體,實施“師德建設工程”“青年教師成才工程”“教師專業化發展工程”“名師培養工程”四大校本培訓工程。
學校提出“構建研究共同體,實現合作式專業發展”的思路,注重“以問題為本的探索過程、相互支持的合作意識、彼此開放的成果分享”,倡導“教學反思、同伴互助、專業引領”,強調“研究共同體”成員間的相互造就過程,促進教師間相互學習,彼此支持,共同分享經驗,構成提高個人教學智慧和實踐創新的良性循環。學校圍繞“有效的課堂教學策略”開展“優質的集備”“優質的教研”“同課異構比較式研討”“命題的科學性”“試卷分析與講評”等系列研討。校本研訓的有力開展,為學校打造了一支具有現代意識科學素質、本領過硬、師德高尚的專業化師資隊伍,現在學校有全國優秀教師1人,全國優秀班主任1人,省優秀教師3人,市優秀教師8人,市級學科帶頭人1人,市教學能手8人,優秀專業人才16人,國家級骨幹教師3人,省級骨幹教師5人,市級骨幹教師42人。這些優秀教師在教育教學中發揮骨幹帶頭作用,推動了課程改革穩步健康的發展。

課堂教學

課程改革把課堂教學定位為師生交往、積極互動、共同發展的過程。我校倡導“以人為本”的理念,倡導教師尊重學生的差異性、多樣性和創造性,幫助他們確定恰當的目標,引導他們去主動思考和自主探究,使學生在輕鬆、活躍、寬容的課堂氣氛中獲得求知的快感與滿足,從而使學生的能力獲得真正的鍛鍊和提高。教師成為課堂的促進者、合作者、引導者,學生在學習中主動探究、積極實踐,師生雙方情感共融,分享體驗,達到了共識、共享、共進,實現了課堂教學科學性與人文性的統一。
我校充分發揮教師重組、整合、遷移、創造的能力,注重引導教師突破教材的局限,從學生的生活實際出發,選擇學生感興趣且能體現多學科整合的主題,實現對教材內容的引伸和拓展,建構一種遵循學生生理、心理、認知的客觀需求和發展規律,尊重學生個體發展和整體發展的全新的教學體系,促進學生對知識的滲透、重組、互補、凝聚。
我校注重引導教師發揮現代教育技術的優勢,構建開放式的學習環境,通過情景創設、問題探究、合作學習等方式,發揮學生主體學習的作用,讓學生在自我探究、自我發現、自我建構的基礎上獲得知識,促進學生主動的學習和主動發展。

實踐活動

綜合實踐活動是我校課程改革實施過程中一道亮麗的風景線,學生積極探究,熱情實踐,快樂創造。我校充分發揮活動與探究課的整體性、實踐性、開放性、生成性、自主性的特點,以塑造學生完滿人格、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基本目標,以實現學生主動發展、追求人文精神與科學精神相融合為價值取向,以貼近學生最關注的自然現象和社會問題為基本內容,以學生的經驗與生活為核心,讓學生“在興趣中探究,在自主中學習”。
研究性學習多彩多姿:對第三海水浴場馬絆草固沙作用的調查與研究、對紅島嘎拉習性的考察、對海泊河污水情況的調研,促進了學生創新意識與實踐能力的發展;研究性學習成果展,從研究開始到作品成型,從展台的布置到展品的選擇,從細節的美化到整體的展出,學生用自己聰慧的頭腦,靈巧的雙手,創造了一個五彩斑斕的世界。
實踐活動豐富多彩:“成長畫廊”記載學生豐收的喜悅和學會學習的成果;合唱團、舞蹈隊、航模小組、無線電測向小組、廣播站、記者站、文學社等,為學生的綜合素質提高、才藝展示提供了有利的平台;學軍,學生走進軍營,感受軍人的風采與堅毅的軍魂;學農,學生走近自然,領悟勞動的艱辛與收穫的喜悅。

課程建設

我校校本課程彰顯個性化與特色化,積極探索雙向互動的模式,兼顧學校和學生髮展的需要,不僅僅讓教師成為課程開發的主體,也讓學生、家長參與到課程的開發中,建構教師——學生——家長共同參與的開發體系,保障了校本課程內涵的豐富性。
我校充分依託教師的創造性活動和智慧,開發主體校本課程。以“分析校情、研究學情——設計課程綱要——編寫教材與指導用書——進行課程試驗——組織課程評價”為實施流程,確立課程目標,形成課程編寫綱要,落實課程內容,編寫尊重學生的個性發展、兼顧學生興趣愛好的校本課程教材,課程設定突出新穎性、實用性及趣味性。形成了《閱讀指導》《一盞心燈——心理輔導教材》《美術鑑賞》《不朽的旋律》等一系列深受學生歡迎的校本課程教材。
我校充分依託學生的主人翁意識和地位,開發板塊課程,由學生確立申報學習內容、自己選擇教師和活動場所。板塊課程的確立有著嚴格的制度規範和完備的管理流程。形成了課程申報(學生自主申報)→匯總提交(班級)→分類歸納(學校課程開發指導小組)→分解實施(教研組)→組織發動(教導處)→學生報名(班級)→專業組班(教導處)→正式開課(任課老師)→教學過程管理(教導處、總務處)→考核(教導處)的工作序列,已初步形成“英語ABC”“文海拾貝”“史海沉鉤”“趣味數學”“生活中的理化套用”“政海瞭望”“地理百科”“神奇的物種”“體壇縱橫”等九大板塊課程。彈性模組化的操作模式極大激發了學生的創新熱情,使學生的學習趨向趣味性與靈活性,課程管理趨向便利性與規範性,使我校校本課程呈現強大的生命力。

多元評價

新課程改革要求建立學生、教師、學校三方共同發展的評價機制,實現評價主體的多元化,評價內容的豐富化,評價形式的多樣化。我校組織教師以教研組為單位,針對不同年級、不同學科的不同特點,制定出了完備的評價方案,並且將通過學代會由學生進行了論證,力求使每一項評價方案都切合學生的實際,切合教學的實際。為了使評價的過程更清晰的體現出來,學校還專門設計了過程性評價記錄表,講學生在學習中各個階段的具體情況進行彙編和統計,使教師準確的把握學生的特點,並針對學生進行相應的指導。過程性評價的綜合結果折合20%的比率,與學生的學業成績折合80%,合計後記入學生的素質評價手冊,使過程性評價真正融入到了學生的學習生活中,極大的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目標體系

經過多年的實踐,我實現了學生從校內到校外的全程制度化管理,營造了良好的德育氛圍。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教育、以學會做人為核心的誠信教育、以自我發展為核心的自主教育、以規範行為習慣為核心的養成教育、以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核心的社會實踐教育是我校德育主題教育活動系列化的主要內容,為學生身心的健康成長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我校積極開展自主發展,尊重每一位學生獨特的個性和特長,成立學生自主管理委員會、學校陽光廣播站、小記者站;晨會活動課都由學生自己計畫、自己組織、自己主持;每年的藝術節和體育節也是學生施展才能的舞台,有效的培養了學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主發展的能力。
課程改革賦予教育以獨特的生機和鮮活的張力,它如同一首歌,情感流動是歌中真摯的旋律;它如同一片雲,雲捲雲舒是天空愜意的心情。多年來在市教育局、區教體局領導的關心幫助下,勤勉奮進的四十七中人,在課改的浪潮中,彼此碰撞,彼此交融,無怨無悔的奉獻自己,也收穫著一個個動情的瞬間,一次次激情的時刻。青島四十七中正以其現代化的硬體設備、科學的管理體制、優秀的教師隊伍、濃厚的育人氛圍,在課程改革的各項工作中展現著昂揚的風貌。學校先後獲得山東省教學示範學校、青島市辦學水平督導評估優秀等級學校、青島市規範化學校、青島市校本培訓示範學校、市北區教師教育特色項目學校、青島市軍訓十佳標兵單位等80多項榮譽稱號。學校的社會聲譽不斷提升,各級領導多次到我校來視察指導工作,海外友人和國內其他地市的教育訪問團也多次到我校參觀訪問、交流學習,更是給我們提供了兼收並蓄、不斷進步的機會。
“仁者樂山、智者樂水”,位於山水之間的青島四十七中學必將成為島城教育的一朵奇葩。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