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省耕地質量提升規劃(2014—2020年)

山東省耕地質量提升規劃 (2014-2020年)一般指本詞條

2014年12月18日,山東省人民政府辦公廳以魯政辦發〔2014〕48號印發《山東省耕地質量提升規劃(2014—2020年)》。該《規劃》分存在的主要問題;指導思想、基本原則和發展目標;主要建設內容;主要項目及布局;投資估算與資金來源;組織實施和政策保障6部分。

主要建設內容是:土壤改良修復工程;農藥殘留治理工程;地膜污染防治工程;秸稈綜合利用工程;畜禽糞便治理工程;重金屬污染修復工程。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山東省耕地質量提升規劃(2014—2020年)
  • 印發機關山東省人民政府辦公廳
  • 文號:魯政辦發〔2014〕48號
  • 印發時間:2014年12月18日
通知,規劃,

通知

山東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於印發山東省耕地質量提升規劃(2014—2020年)的通知
魯政辦發〔2014〕48號
各市人民政府,各縣(市、區)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門、各直屬機構,各大企業,各高等院校:
《山東省耕地質量提升規劃(2014—2020年)》已經省政府同意,現印發給你們,請認真貫徹執行。
山東省人民政府辦公廳
2014年12月18日

規劃

山東省耕地質量提升規劃(2014—2020年)
耕地是指種植農作物的土地。耕地質量提升是指通過規範化、標準化使用化學投入品,無害化處理、資源化利用農業廢棄物,不斷增強耕地可持續生產能力,提高資源利用率和勞動生產率的過程。農業是國民經濟的基礎,耕地是農業生產的基礎。加快推進耕地質量提升,對保障我省糧食生產安全、農產品質量安全和農業生態環境安全具有長遠的戰略意義,對促進農業持續增產、農民持續增收、農村環境持續改善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為進一步提升我省耕地質量,使其儘快達到並超過全國平均水平,根據《國家糧食安全中長期規劃綱要(2008-2020年)》、《山東省農業農村經濟發展“十二五”規劃》和《山東省千億斤糧食生產能力建設規劃(2009-2020年)》有關要求,結合我省耕地質量實際,編制本規劃,規劃基準年為2013年,規划水平年為2015年和2020年。
一、存在的主要問題
我省土地總面積15.79萬平方公里(折合2.37億畝)。山地丘陵占全省總面積的34.9%,平原盆地占64%,河流湖泊占1.1%。全省現有耕地1.14億畝,占全省土地總面積的48.3%,人均1.17畝。高產田4445.37萬畝,占全省耕地總面積39%;中產田4362.20萬畝,占全省耕地總面積38.2%;低產田2592.43萬畝,占全省耕地總面積22.8%。近年來,我省在發展生態農業、提升耕地質量方面做了一些有益探索,取得一定成效,但由於相關法律法規體系不健全、財政資金投入缺口較大、科技集成創新能力相對薄弱和農業規模化集約化經營水平比較低等原因,還存在許多亟待解決的問題。主要表現在:
(一)化肥過量施用問題。全省年折純化肥施用量達472.7萬噸,占全國化肥施用量的8%,氮肥利用率為30%左右,僅為已開發國家水平的1/2。播畝平均化肥用量27.2公斤,比全國平均用量高6公斤,比世界平均用量高19.2公斤。超量化肥投入,造成我省土壤酸化、次生鹽漬化加重。近年來我省土壤酸化速度加快,膠東地區尤為突出,pH值小於5.5的酸化土壤面積已達980多萬畝。全省1300萬畝設施菜地中,有260萬畝發生次生鹽漬化。土壤酸化造成土壤養分比例失調,作物發病率升高,農產品品質下降。pH值低於4.5的地塊,一般可造成作物減產30%以上。設施菜地種植4年後,土壤鹽漬化現象逐年加重,嚴重影響作物產量和質量。
(二)農藥殘留污染問題。全省化學農藥年使用總量一般在16萬噸左右,農藥利用率不到30%,比已開發國家低20個百分點以上,其中大部分農藥殘留消解在土壤、水等環境介質中。農藥殘留污染不但對有益生物特別是微生物造成傷害,破壞生態平衡,導致土傳病害加重,耕地生產能力下降,而且造成農產品農藥殘留超標,影響農產品質量安全,危及公眾身體健康。
(三)地膜殘留污染問題。我省地膜用量近10年來趨於平穩,基本保持在14萬噸左右,覆蓋面積3600多萬畝。由於地膜厚度小、易破損,基本不回收。殘留地膜可在土壤中存留200—400年,長期使用地膜覆蓋的農田中,地膜殘留量一般在每畝4公斤以上,最高已達11公斤。殘留地膜不僅破壞土壤結構,降低透氣性、透水性,而且影響作物出苗,阻礙根系生長,可導致農作物減產10%以上。
(四)秸稈未有效利用問題。2013年全省農作物秸稈總量達到8650萬噸,其中7000萬噸得到綜合利用,占秸稈總量的81%。全省常年秸稈還田面積8000萬畝以上,部分地區因秸稈還田技術和配套措施不到位,連年直接還田後,對農作物生長造成一定不利影響:一是秸稈粉碎程度不夠,影響作物出苗和對養分的吸收;二是還田秸稈過多,造成碳氮比失調,土壤肥力相對下降;三是攜帶病蟲害的秸稈未經處理直接還田,造成來年病蟲害加重。
(五)畜禽糞便污染問題。2013年,全省年畜禽糞便產生量1.89億噸、尿液9436萬噸以上,每公頃耕地糞尿負荷達到37.7噸,比全國平均水平高13噸以上,有15個設區市耕地糞尿負荷超過了歐洲每公頃30噸的限量值。目前,全省畜禽糞便無害化處理率不足40%,大量未經處理的畜禽糞便直接排入農田,不僅會造成耕地污染,還會引發動物疫病傳播和人畜共患疾病的發生。
(六)重金屬污染問題。隨著我省經濟發展和城鎮化程度的提高,在工礦企業周邊、污水灌區及大中城市郊區等重點區域的農田受到持續污染,對農產品質量安全造成了嚴重威脅。同時由於農藥和畜禽糞便等農業投入品的過量使用,導致重金屬污染來源廣泛,源頭控制難度加大。重金屬污染不僅可以造成作物減產和農產品品質下降,甚至還會通過食物鏈對人體健康和生命安全造成直接危害。
二、指導思想、基本原則和發展目標
(一)指導思想。
山東省耕地質量提升工作要以農業持續增產、農民持續增收、農村環境持續改善為目標,針對當前影響我省耕地質量的地力退化、農藥殘留污染、地膜殘留污染、秸稈未有效利用、畜禽糞便污染、重金屬污染6大問題,重點組織實施土壤改良修復、農藥殘留治理、地膜污染防治、秸稈綜合利用、畜禽糞便治理、重金屬污染修復6項工程,著力推廣套用水肥一體化、農藥減量控害、降解地膜推廣、秸稈生物反應堆、養殖場沼氣建設、重金屬化學鈍化等一系列新技術、新模式,加強政策引導,強化技術創新,增加資金投入,積極構建科學合理的耕地質量提升長效機制,努力實現耕地生產能力的持續增強。
(二)基本原則。
1.統籌規劃,分步實施。針對影響耕地質量的突出問題,統籌耕地質量提升與農業產業發展,統籌耕地面積與畜禽養殖規模,統籌農產品產地土壤污染防治與農產品質量安全,科學設立建設內容,合理規劃區域布局,試點先行、協同推進,分期分批、循序實施。
2.因地制宜,突出重點。根據全省各地耕地資源條件、相關產業發展狀況、主要問題形成原因、優勢農產品生產潛力等,明確耕地質量提升的重點區域、重點問題、關鍵環節、相關技術和提升目標,採取試點示範、輻射帶動、全面推進的方式,加快耕地質量提升步伐。
3.以防為主,防治結合。按照源頭控制、過程監管、末端治理的思路,綜合運用法律、經濟、技術和必要的行政手段,加強農業投入品質量監控,規範使用技術、使用範圍、使用標準,集成推廣經濟適用、科學有效的新技術、新成果、新模式。
4.政府引導,公眾參與。耕地質量提升是一項十分複雜的系統工程,直接經濟效益低,社會生態效益高。必須充分發揮服務型政府的引導作用,強化輿論導向,尊重公眾的知情權和參與權,努力構建政府引導、企業和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及廣大農民廣泛參與的耕地質量提升長效機制。
(三)發展目標。
1.到2015年,農業投入品減量化使用,農業廢棄物無害化處理初見成效,農產品質量明顯提高。具體實現以下目標:
全省化肥利用率提高4個百分點以上,土壤酸化和設施菜地土壤退化趨勢得到有效遏制,pH值小於5.5的酸化土壤面積和設施菜地退化土壤面積減少10%。
正常年份下,全省農藥利用率提高5個百分點以上,用藥量減少10%以上。
全省可控降解地膜推廣使用量占總使用量的3%以上,不可降解標準地膜回收率達到80%以上。
全省秸稈綜合利用率達到85%以上。
全省規模化畜禽養殖場區配套建設廢棄物處理設施比例達到85%以上,糞便無害化處理、資源化利用率達到72%以上。
全省污染修復區土壤重金屬有效態含量降低30%,農產品重金屬含量達標。
2.到2020年,農業投入品基本實現標準化、規範化使用,農業廢棄物基本實現無害化處理、資源化利用,農產品基本達到無公害標準,嚴重影響耕地質量提升的突出問題得到基本解決。具體實現以下目標:
全省化肥利用率提高10個百分點以上,土壤酸化和設施菜地土壤退化趨勢得到有效改觀,pH值小於5.5的酸化土壤面積和設施菜地退化土壤面積減少80%以上。
正常年份下,全省農藥利用率提高到40%以上,用藥量減少30%以上。全省可控降解地膜推廣使用量占總使用量的30%以上,不可降解標準地膜回收率達到90%以上。
全省秸稈綜合利用率達到90%以上,秸稈精細還田、堆漚還田面積占還田總面積的95%以上。
全省基本實現種養平衡,規模化畜禽養殖場區配套建設廢棄物處理設施比例達到100%,糞便無害化處理、資源化利用率達到95%以上。
全省污染修復區土壤中重金屬有效態含量降低60%,農產品質量安全得到有效保障。
三、主要建設內容
2014-2020年,分別不同區域、針對不同問題,主要實施以下6項工程:
(一)土壤改良修復工程。以治理土壤酸化和次生鹽漬化為重點,加快推廣套用功能性有機肥、水肥一體化配套設備、礦物源土壤調理劑,大力推廣果園生草技術。在土壤酸化程度比較嚴重的膠東地區,施用土壤調理劑,中和酸性土壤,改善土壤理化性狀;在果園中種植綠肥植物,增加土壤有機質含量,調理土壤酸鹼度。在設施蔬菜栽培集中區域,重點推廣水肥一體化技術,通過配套建設微滴灌設施,將施肥和灌溉同步進行、一體化管理;進一步加大微生物和有機肥推廣力度,有效減少化肥施用量。
(二)農藥殘留治理工程。以治理現存殘留、控制新增污染為重點,集成推廣農藥殘留微生物治理、農藥減量使用、病蟲害物理防治和生物防治技術。在農藥殘留比較嚴重的耕地中,施用能夠降解農藥殘留的微生物製劑,縮短農藥降解周期。在農藥用量大的農作物重點種植區,推廣套用高效施藥器械和藥效提升助劑,設定殺蟲燈、粘蟲板等物理防蟲設備,套用性誘劑、天敵、生物農藥等生物防治技術,提高綜合防治效果,有效減少化學農藥用量。
(三)地膜污染防治工程。以消除地膜殘留污染為重點,建立健全地膜回收加工利用體系,積極推廣套用氧化生物雙降解生態地膜。一是立足我省在氧化生物雙降解地膜研發生產上的技術優勢,大力推廣雙降解生態地膜栽培技術,充分利用雙降解地膜在自然環境條件下降解完全、定時可控和生態無害的特點,實現地膜栽培的清潔生產,消除“白色污染”。二是建設廢舊地膜資源回收筒,合理規劃布局,配套相關設備,制定優惠政策,鼓勵農民撿拾回收地膜,採取差價補貼的方式,換取新的標準地膜或可控降解地膜。
(四)秸稈綜合利用工程。以秸稈肥料化、飼料化、燃料化、基料化利用為重點,配套建設秸稈收貯體系。秸稈肥料化利用,主要是推廣套用秸稈精細還田、腐熟還田、秸稈生物反應堆和秸稈生產有機肥技術;秸稈飼料化利用,主要是推廣套用秸稈青貯微貯氨化等技術;秸稈燃料化利用,主要是推廣套用秸稈熱解氣化、生物氣化和秸稈生物質爐技術;秸稈基料化利用,主要是推廣套用秸稈養殖食用菌和醫用飼用昆蟲技術;秸稈收貯體系建設,主要是根據生產實際和市場需求,科學規劃建設秸稈收貯站。
(五)畜禽糞便治理工程。以提高畜禽糞便無害化處理、資源化利用水平為重點,根據養殖規模,選擇性推廣糞便肥料化利用技術。一是糞便自然發酵直接還田。主要是建設集中堆積貯存場所,利用微生物氧化分解糞便,作為肥料直接還田。二是發酵床糞便處理技術。將墊料和高效微生物菌種混合,吸附發酵畜禽糞便,形成有機肥料。三是沼氣工程建設。在規模化養殖場內,建設大中小型沼氣工程,配套建設沼渣沼液肥料化生產設施,實現沼渣沼液肥料化利用。四是畜禽糞便有機肥生產技術。依託規模化養殖場,配套建設畜禽糞便肥料化生產設施,生產有機肥。
(六)重金屬污染修復工程。以農產品產地重金屬污染治理與修復為重點,因地制宜推廣套用源頭防控、農藝修復、化學鈍化、植物萃取等相關技術。通過修建植物隔離帶或人工濕地緩衝帶,建設灌溉水源替代工程,實行農業投入品準入,防止重金屬繼續污染農田;通過開展農田土壤深耕培肥,合理調節土壤理化性狀,降低耕層土壤重金屬有效態含量;通過施用高效實用的化學鈍化劑,選擇性噴施對重金屬吸收有拮抗作用的葉面調理劑,有效減少農作物對重金屬的吸收;通過間作、套種重金屬超累積植物,吸收富集土壤中的重金屬元素,將重金屬移出土體。
四、主要項目及布局
總體項目實施,根據相關問題的發生程度、優勢農作物區域布局和生態環境敏感區域,分項目核心區、示範推廣區和輻射帶動區梯次推進。
(一)土壤改良修復。
1.土壤酸化改良項目:對全省980萬畝pH值小於5.5的酸化土壤進行改良,其中項目核心區12個縣(市、區)500萬畝,示範推廣區10個縣(市、區)300萬畝,輻射帶動區5個縣(市、區)180萬畝。在糧田中施用有機肥和礦物源土壤調理劑;在果園中施用有機肥和礦物源土壤調理劑,配套種植綠肥植物(附表1)。
 2.設施菜地土壤退化修復項目:對全省260萬畝土壤鹽漬化和土傳病害比較嚴重的設施菜地進行修復,其中項目核心區31個縣(市、區)130萬畝,示範推廣區17個縣(市、區)80萬畝,輻射帶動區8個縣(市、區)50萬畝。施用高碳有機肥或生物有機肥,並在核心區配套建設水肥一體化設施(附表1)。 
(二)農藥殘留治理。
耕地農藥殘留治理項目:在糧食、蔬菜、果品生產大縣(市、區)推廣套用農藥殘留降解和農藥減量控害技術。糧食作物實施總面積1700萬畝,其中項目核心區20個縣(市、區)800萬畝,示範推廣區19個縣(市、區)500萬畝,輻射帶動區29個縣(市、區)400萬畝;蔬菜實施總面積900萬畝,其中項目核心區9個縣(市、區)400萬畝,示範推廣區9個縣(市、區)300萬畝,輻射帶動區16個縣(市、區)200萬畝;果樹實施總面積300萬畝,其中項目核心區8個縣(市、區)150萬畝,示範推廣區8個縣(市、區)100萬畝,輻射帶動區9個縣(市、區)50萬畝。施用微生物降解菌劑,推廣套用物理防治、生物防治技術和高效低毒環境友好型農藥,配套推廣相應的高效施藥器械和農藥增效助劑(附表2)。
附表1附表1
附表2附表2
(三)地膜污染防治。
1.可控降解地膜推廣項目:在棉花、花生、馬鈴薯和設施蔬菜集中種植區域,補貼推廣可降解生態地膜栽培技術1000萬畝,其中項目核心區56個縣(市、區)600萬畝,示範推廣區49個縣(市、區)300萬畝,輻射帶動區17個縣(市、區)100萬畝。2.不可降解標準地膜推廣及回收網點建設項目:在棉花和露天蔬菜集中種植區域,補貼推廣不可降解標準地膜2000萬畝,其中項目核心區56個縣(市、區)1200萬畝,示範推廣區49個縣(市、區)700萬畝,輻射帶動區17個縣(市、區)100萬畝。每5萬畝標準地膜覆蓋區建設1處地膜回收網點,共需建設400個網點,其中項目核心區240個,示範推廣區130個,輻射帶動區30個(附表3)。
附表3附表3
(四)秸稈綜合利用。
秸稈綜合利用項目:在秸稈綜合利用核心區48個縣(市、區),建設秸稈收貯站800處,秸稈生物反應堆示範基地60萬畝,配置秸稈還田聯合收穫機械4000台套,建秸稈青貯池400萬立方米,建秸稈固化、炭化廠200座,建秸稈熱解氣化站80處,大中型秸稈沼氣工程80處,建食用菌菌種、菌包廠40個,秸稈有機肥廠40個;在秸稈綜合利用示範推廣區69個縣(市、區),建設秸稈收貯站1000處,秸稈生物反應堆示範基地80萬畝,配置秸稈還田聯合收穫機械6000台套,建秸稈青貯池500萬立方米,建秸稈熱解氣化站100處,大中型秸稈沼氣工程150處,建秸稈固化、炭化廠400座,建食用菌菌種、菌包廠50個,秸稈有機肥廠50個;在秸稈綜合利用輻射帶動區10個縣(市、區),建設秸稈收貯站100處,秸稈生物反應堆示範基地10萬畝,配置秸稈還田聯合收穫機械1000台套,建秸稈青貯池100萬立方米,建秸稈熱解氣化站20處,大中型秸稈沼氣工程20處,建秸稈固化、炭化廠100座,建食用菌菌種、菌包廠10個,秸稈有機肥廠10個(附表4)。
附表4附表4
(五)畜禽糞便治理。
1.糞便自然發酵直接還田項目:在全省37000個畜禽規模化養殖場推廣套用糞便自然發酵直接還田技術,其中項目核心區20個縣(市、區)15000個養殖場,示範推廣區40個縣(市、區)11000個養殖場,輻射帶動區58個縣(市、區)11000個養殖場。主要建設“三防”畜禽糞便堆放場,並配套建設污水儲存池、氧化塘等相應設施(附表5)。
附表5附表5
2.畜禽發酵床養殖項目:在全省選擇7700個以生豬和肉禽為主的規模化養殖場,推廣套用畜禽發酵床養殖技術,其中項目核心區3100個養殖場,示範推廣區2300個養殖場,輻射帶動區2300個養殖場。主要建設標準化畜禽養殖發酵床,配套建設料槽、水槽等設施。
3.大中小型沼氣工程建設項目:在全省選擇2500個以生豬和奶牛養殖為主的規模化養殖場,推廣套用厭氧發酵沼氣生產技術,其中項目核心區1000個,示範推廣區750個,輻射帶動區750個。主要建設大中小型沼氣工程,配套建設“三沼”利用設施。
4.畜禽糞便有機肥生產項目:在全省選擇4500個基礎條件較好的畜禽規模化養殖場,推廣套用有機肥生產技術,其中項目核心區1800個,示範推廣區1350個,輻射帶動區1350個。主要建設畜禽糞便有機肥生產線,配套相關設施設備。 
(六)重金屬污染修復。
農田重金屬污染修復項目:在有效切斷重金屬污染源頭、嚴禁工業污水直接排放農田、嚴禁礦渣廢棄物直接倒入農田、嚴禁城鄉生活污水及廢棄物直接進入農田的基礎上,根據全省農產品產地土壤重金屬普查的部分監測結果,在污染區開展以農藝措施修復為主體,其他治理技術為輔的土壤重金屬污染修復,降低土壤重金屬活性,削減土壤中重金屬含量。項目實施區域面積7.5萬畝,其中項目核心區7個縣(市、區),涉及耕地面積5.3萬畝,示範推廣區3個縣(市、區),涉及耕地面積1.2萬畝,輻射帶動區3個縣(市、區),涉及耕地面積1.0萬畝。
(七)綜合防治示範。
考慮土壤地力退化、農藥殘留污染、地膜殘留污染、秸稈未有效利用、畜禽糞便污染、重金屬污染6大問題的污染程度和在同一區域的重疊次數,本著統籌規劃、突出重點的原則,將全省耕地劃分為3類綜合防治區,其中核心區40個縣(市、區),示範推廣區41個縣(市、區),輻射帶動區23個縣(市、區)(附表6)。此區劃為綜合防治示範項目優先安排依據,不另外安排項目計畫投資。
附表6附表6
五、投資估算與資金來源
納入規劃投資範圍的6類工程項目初步估算總投資933.69億元,其中各級政府投資90億元,自籌843.69億元。按項目類別分:
(一)土壤改良修復。項目總投資282.62億元,其中各級政府投資15億元,自籌267.62億元。1.土壤酸化改良:項目總投資169.52億元,其中各級政府投資7.5億元,自籌162.02億元。2.設施菜地土壤退化修復:項目總投資113.1億元,其中各級政府投資7.5億元,自籌105.6億元。
(二)農藥殘留治理。項目總投資231.32億元,其中各級政府投資15億元,自籌216.32億元。
(三)地膜污染防治。項目總投資121.35億元,其中各級政府投資15億元,自籌106.35億元。
(四)秸稈綜合利用。項目總投資99.4億元,其中各級政府投資15億元,自籌84.4億元。
(五)畜禽糞便治理。項目總投資184億元,其中各級政府投資15億元,自籌169億元。
(六)重金屬污染修復。項目總投資15億元,全部為各級政府投資。
六、組織實施和政策保障
各級、各部門要統一思想、提高認識,高度重視耕地質量提升工作,切實抓好組織實施和政策保障,確保到規划水平年各項發展目標圓滿完成。
(一)加強組織領導。各級、各部門要把耕地質量提升工作納入重要議事日程,切實加強領導。農業部門具體負責規劃的組織實施,發展改革、經濟和信息化、科技、財政、國土資源、水利、林業、環保、統計、工商、質監等部門及有關科研單位要按照工作職能,搞好協調配合。各設區市要根據本規劃確定的任務目標,制定本地區的實施規劃,建立目標責任制,將有關任務分解落實到縣(市、區)。項目核心區、示範推廣區和輻射帶動區的縣(市、區),要立足實際,編制具體實施方案。各項目縣(市、區)要加強項目建設和管理,強化對項目實施效果的跟蹤評測,建立長效機制,切實把規劃確定的各項任務落到實處。
(二)強化政策保障。一是加大財政投入。研究制定政府引導、市場運作的產業發展機制,建立以財政投入為導向,企業、合作組織和廣大農民投入為主體的多層次、多渠道、多元化的耕地質量提升投資機制。加大資金整合力度,在項目安排上向影響耕地質量比較嚴重的區域傾斜。各級要積極安排資金支持耕地質量提升,推廣耕地質量提升新技術、新成果、新模式,對涉及耕地質量提升的農機具等納入購置補貼範圍。二是加大政策扶持。以國家、省、市現有的法律、法規、規章、制度為導向,貫徹落實國家有關稅收和土地政策,支持企業和個人參與耕地質量提升。引導和支持社會資本投入耕地質量提升,鼓勵探索市場化運作的耕地質量提升運行機制。建立健全耕地質量提升獎勵制度,對突出的單位和個人由政府給予獎勵。
(三)加快技術創新。以科研單位和高等院校為依託,整合科研資源,強化科技攻關,大力開展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耕地質量提升新技術、新產品的研發,引進、消化、吸收、創新國內外先進技術。力爭在各個方面取得突破,形成經濟、實用的集成技術體系,建立耕地質量提升科技示範基地,加快適用技術的轉化套用。充分發揮各級農技推廣機構的作用,加快推廣耕地質量提升新技術。通過科技入戶、新型農民科技培訓、新型農民創業培訓、農民職業技能培訓等,提高廣大農民技能。
(四)營造良好氛圍。充分發揮新聞媒體的輿論導向作用,廣泛開展多種形式、豐富多彩的宣教活動,大力宣傳耕地質量提升的重要意義,宣傳耕地質量提升的好技術、好典型、好經驗,提高廣大幹部民眾的環保意識和科技水平,增強參與耕地質量提升的自覺性,努力營造耕地質量提升良好的社會氛圍。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