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省村級公益事業建設一事一議財政獎補資金和項目管理暫行辦法

第一章 總 則
第一條 為規範全省村級公益事業建設一事一議財政獎補(以下簡稱一事一議財政獎補)資金和項目管理,保證資金安全高效和項目規範實施,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預算法》(以下簡稱預算法)、《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深化投融資體制改革的意見》(中發〔2016〕18號)、《財政部關於印發〈中央財政農村綜合改革轉移支付資金管理辦法〉的通知》(財農〔2016〕177號)等相關規定,制定本辦法。
第二條 本辦法所稱一事一議財政獎補資金,是指對村民委員會按照一事一議民主議事機制確定並組織實施的村級公益事業建設項目,給予的財政獎補資金。
第三條 一事一議財政獎補資金支持的村級公益事業建設項目,包括普惠制項目和鄉村連片治理項目。
普惠制項目,是在一個行政村範圍內舉辦的民眾最亟需、最迫切的公益事業建設項目。
鄉村連片治理項目,是在相鄰幾個行政村範圍內,由鄉鎮(街辦)(以下簡稱鄉鎮)統一組織實施的公益事業建設項目。
第四條一事一議財政獎補項目,必須由村民按一事一議民主議事機制確定。充分尊重農民意願和主體地位,發揮農民在項目規劃設計、項目建設、質量管理、運行管護等工作中的作用。
第五條一事一議財政獎補資金和項目管理遵循以下原則:
(一)民辦公助,堅持一事一議;
(二)村為主體,尊重農民意願;
(三)宜居宜業,彰顯農村特色;
(四)城鄉統籌,推進城鄉均等;
(五)縣鄉主導,部門合力共建;
(六)財政引導,強化多元投入;
(七)公正公開,注重績效監督;
(八)規範管理,確保持續發展。
第六條 一事一議財政獎補工作實行分級管理、以縣為主。
省財政廳負責管理和指導全省一事一議財政獎補工作,制訂政策和制度辦法,匯總編制全省一事一議財政獎補三年滾動計畫和年度計畫,統籌安排和管理中央及省獎補資金,對全省資金和項目進行監督檢查和績效評價。
市級財政部門負責管理和指導本市一事一議財政獎補工作,制訂本市政策、制度和辦法;統籌安排和管理上級財政部門下達及本級預算安排的獎補資金;匯總編制全市一事一議財政獎補三年滾動計畫和年度計畫;負責鄉村連片治理項目評審立項、監督檢查、竣工驗收和績效評價等;負責普惠制項目的監督檢查和績效評價等;指導各縣做好規劃、計畫、項目選報和組織實施等工作。
縣級財政部門負責管理和組織本縣一事一議財政獎補工作,制訂具體制度辦法;做好部門協作和對鄉鎮、村工作指導,明確鄉鎮、村工作任務與職責;統籌安排和管理上級財政部門下達及本級預算安排的獎補資金;編制全縣一事一議財政獎補三年滾動計畫和年度計畫;負責普惠制項目的審核批覆、監督檢查、竣工驗收和績效評價等;負責鄉村連片治理項目的申報、實施和項目驗收等;指導全縣建成項目運行管護等工作。
項目鄉鎮負責管理和組織本鄉鎮一事一議財政獎補工作,編制一事一議財政獎補三年滾動計畫和年度計畫;負責本鄉鎮一事一議財政獎補項目政策宣傳;負責鄉村連片治理項目的設計、申報、實施、竣工驗收和運行管護等;指導組織村級做好普惠制項目的設計、申報、實施、竣工驗收和運行管護等工作。
第七條績效目標。普惠制項目績效目標,主要是滿足農民在村內交通、照明、飲水、環衛、綠化、美化和文體娛樂等方面公益性基礎設施建設最亟需、最迫切的基本要求,改善農民的基本生活條件。
鄉村連片治理項目績效目標,是根據統籌城鄉發展的戰略要求,努力把農村建設成基礎設施配套齊全,村容村貌整潔美觀,村莊環境優美宜居,農民生活幸福安康的社會主義新農村,實現生態美、生活美、生產美,宜居、宜業、宜游,提升農村人居環境和農民生活品質,基本實現城鄉基礎設施建設一體化,讓農村居民共享改革發展成果。
第二章 資金管理
第八條 一事一議財政獎補支出責任主要在地方,中央和省級財政結合工作需要和財力狀況予以適當支持引導。
市、縣一事一議財政獎補資金預算安排情況列入績效考評重要指標。
第九條 一事一議財政獎補資金採用因素法分配。
資金分配因素包括基礎資源因素、工作績效因素和其他因素,以基礎資源因素為主。
基礎資源因素包括農村人口數、行政村數等基礎數據;工作績效因素主要是對資金管理、項目管理、工作創新和日常綜合管理等方面的績效評價結果;其他因素主要包括黨政領導重視程度和現有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完成情況等。
各級財政部門可以根據年度一事一議財政獎補工作重點,適時調整每年分配資金的具體因素和權重。
第十條 創新多元化投入機制。發揮一事一議財政獎補資金的引領撬動作用,採取政府與社會資本合作、以獎代補、民辦公助等方式,吸引社會資本和民間資本參與村級公益事業建設。鼓勵加大村集體投入,倡導社會各界自願捐贈贊助。
第十一條 一事一議財政獎補資金使用範圍:
(一)普惠制項目。主要是與農民生產生活密切相關的村級公益事業項目:
1.村內小型水利設施。包括村內供排水系統以及與生活密切相關的塘壩河道整治等小型水利工程。
2.村內道路。包括水泥路面、磚或塊石路面等。
3.橋涵。包括橋樑新建、防護設施及橋面整修加固等。
4.村內環衛設施。包括垃圾收集點(池、站、桶)、公共廁所、公共浴室等。
5.村容村貌亮化美化。包括節能路燈、牆體美化、村內綠化和其他美化亮化項目等。
6.公共活動場所。包括村民開展休閒娛樂、文體活動等場所。
7.村內新能源設施。包括村內多戶使用的風能、沼氣、太陽能等。
8.省委、省政府確定實施的一事一議財政獎補資金使用範圍內的其他重點項目。對於目前沒有單獨統計、具體反映的村內公共設施,如有必要,經縣級人民政府批准,也可以納入獎補範圍。
(二)鄉村連片治理項目。在普惠制項目基礎上,增加鄰村之間道路、景觀連結等項建設內容。
第十二條 各級財政部門要根據實際需要在預算中單獨安排必要的項目管理費,用於項目規劃設計、專家評審、項目招標、公開公示、工作培訓、監督檢查和信息化建設等項支出,以及委託第三方機構進行工程監理、資金審計、竣工驗收、決算審計和績效評價等項支出。
第十三條 各級財政部門應當根據預算法規定,及時、足額撥付資金,不得滯留資金。
一事一議財政獎補資金實行專款專用、專賬核算,嚴格執行有關財務和會計制度。
第十四條 一事一議財政獎補資金支付要嚴格按照國庫集中支付制度有關規定執行。其中,鄉村連片治理項目財政獎補資金支付實行縣級報賬制。縣級財政部門應當根據已批准的年度項目實施計畫和縣鄉村以及第三方共同核實的工程建設進度、質量與投資完成進度,及時、足額報賬付款,根據項目竣工決算審計結果進行清算。除質量保證金外,經決算審計確認完成的投資,都應及時撥付給施工方或供貨商,不得無故拖延。也可採取由中標商交納履約保證金代替質量保證金,按契約約定返還的方式,避免財政資金跨年度結轉。
各地也可採取工程全面竣工、驗收合格後一次報賬付款的資金支付方式。
第十五條 一事一議財政獎補資金支出在“對村級一事一議的補助”科目中反映。各級財政部門可按照“渠道不亂、用途不變、優勢互補、各記其功”的原則,將一事一議財政獎補資金和用於村級公益事業建設的其他財政資金捆綁使用,但不得將其他資金列入“對村級一事一議的補助”科目。
第十六條 一事一議財政獎補項目結餘資金收回同級財政,統籌用於下年度一事一議財政獎補項目。
第三章 項目管理
第十七條 本辦法所稱一事一議財政獎補項目管理,是指在現行一事一議財政獎補政策框架內,對一事一議財政獎補項目的規劃、計畫、申報、評審、審批、實施、驗收、移交、管護、監督檢查和績效評價等環節的全過程管理。
第十八條 一事一議財政獎補項目前期準備工作,包括制定規劃、建立項目庫、編制項目建設方案等。前期準備工作應當做到常態化、規範化。
第十九條 五年內整體拆遷村、常年在外居住農戶達到50%以上的村,只能安排農民最急需、最迫切的小型公益事業建設項目;積極性不高和村級班子不作為的村等,不得列入一事一議財政獎補範圍。
第二十條 規劃編制。市級財政部門根據一事一議財政獎補政策和本市農村經濟社會發展中長期規劃,指導縣級財政部門科學編制一事一議財政獎補三年滾動計畫,通過《農村綜合改革工作管理信息系統》(以下簡稱信息系統)報市級財政部門備案,並匯總編制全市三年滾動計畫,通過信息系統報省財政廳備案。
第二十一條 項目立項程式。普惠制項目由村民議定、村級申請,鄉鎮審核申報,縣級審批,市級備案;鄉村連片治理項目由村民議定、村級申請,鄉鎮統一編制項目建設方案報縣級審核,市級評審立項,省級備案。
第二十二條 縣級財政部門應當在三年滾動計畫基礎上建立一事一議財政獎補項目庫。項目內容按照信息系統項目庫要求填報。
第二十三條 各地年度一事一議財政獎補項目原則上從項目庫中選取,優先選擇民眾急需、受益面大、村兩委班子得力、民眾積極性高的項目。
第二十四條 項目單位申報項目,應當提交包括項目設計、詳細工程量和投資概算的項目建設方案,並對申報材料的真實性負責。
項目建設方案主要內容包括:申報單位基本情況,項目建設必要性,建設地點、現狀與建設條件,建設內容與設計方案,投資概算與資金籌措,組織實施與運營管理,生態、社會、經濟綜合效益預測和項目績效目標等。
第二十五條 普惠制項目由縣級財政部門負責評審立項,評審結果應當公示,無異議的,擇優列入年度計畫,報市級財政部門審查備案。
市級財政部門負責評審、批覆本市(包括直管縣)鄉村連片治理項目,評審結果應當公示。公示無異議的,市級財政部門根據資金額度,擇優確定擬納入獎補範圍的項目,報省財政廳審查備案。
第二十六條 項目評審應當以有關法律法規、行業標準和一事一議財政獎補政策為依據,對申報項目建設方案合理性、可行性進行評估和審查,提出進一步完善最佳化建議。
第二十七條 鄉村連片治理項目立項條件。項目鄉鎮黨委、政府高度重視,建立黨委主要負責同志掛帥的項目工作班子,工作措施紮實有力;民眾對項目建設積極性高,一事一議民主議事程式規範,項目區90%以上農戶(居民)支持實施項目;項目村有特色產業優勢、旅遊開發潛力、長期聚居優勢,相對集中連片,規模為7-12個村,惠及人口不少於6000人;項目建設方案合理,項目概算和工程造價比較客觀;鄉鎮有較強的資金籌集和整合能力,資金使用管理規範、運行高效,以往安排的一事一議財政獎補資金撥付及時、管理到位,未出現擠占、滯留、挪用等違紀違規問題;已建一事一議財政獎補項目運行良好,組織農民參與建設和承擔建後管護的能力較強。
第二十八條 鄉村連片治理項目應達到以下基礎標準:
(一)村內道路全部硬化,基本實現戶戶通。橋涵全部配套。
(二)排水系統完整通暢。有條件的應建設污水生態處理系統。
(三)安裝太陽能等新型能源節能路燈,主次街道、公共場所全部亮化,小巷胡同、宅間道路合理設定路燈,滿足夜間出行要求。
(四)自來水普及率達到98%以上,水質符合飲用水標準。
(五)村莊建築整齊完整,無殘牆破屋,臨街牆體潔淨,合理美化。合理建造景觀節點。
(六)村莊環境潔淨衛生,河溝池塘潔淨美觀,垃圾收集設施配備齊全,秸稈、糞污、垃圾無亂堆亂倒現象。無害化廁所實現全覆蓋。配套公共廁所、公共浴池。
(七)村莊綠化達到省定標準。以大型喬木、鄉土樹種、果樹為綠化主體,適當配植花草點綴。
(八)文體廣場規模適度,設施齊全。
(九)安全監控系統齊備,布設合理。
各市應根據當地經濟社會發展狀況和行業標準,制訂具體標準,用於規範項目設計、工程測算、項目預決算、施工建設與驗收考評等。
第二十九條 年度計畫編報。市縣財政部門根據評審確定的項目建設方案和資金規模,按照統一格式編制一事一議財政獎補年度項目實施計畫,於每年3月10日前,正式行文報省財政廳備案。計畫編報說明應包括立項工作開展情況、資金和項目安排情況、績效目標等,並及時錄入信息系統。
各級財政部門依據上報備案的年度項目實施計畫,組織項目實施、考評驗收和監督檢查等工作。
第三十條 項目招標工作由鄉鎮政府負責(市、縣另有規定的,從其規定)。
普惠制項目主要採用邀請招標、詢價、議標方式,不要求公開招標。由鄉鎮政府以鄉鎮為單位統一聘請專業監理公司負責各村項目監理。
鄉村連片治理項目採用公開招標方式,選擇工程和貨物承包商及專業監理公司。
第三十一條 項目鄉鎮、村應當按照上報備案的項目計畫和建設方案組織項目實施。在項目現場適當位置公示項目建設內容和投資計畫。
項目建設期一般為1年,當年計畫當年完成,並達到項目建設標準。
鄉村連片治理項目應統一規劃設計、統一施工建設、統一竣工驗收。
第三十二條 年度項目實施計畫必須嚴格執行,不得擅自調整或終止。建設內容、建設地點和建設期限等發生變化確需進行調整或終止的,普惠制項目由縣級財政部門負責批覆,鄉村連片治理項目由市級財政部門負責批覆,並通過信息系統向省財政廳備案。
第三十三條 一事一議財政獎補項目竣工後,項目實施單位應當逐項檢查計畫和實施方案完成情況,及時編報項目竣工決算,委託第三方審計,報縣級財政部門審批,並做好項目竣工驗收的準備工作。
第三十四條 竣工驗收。普惠制項目由縣級財政部門組織驗收,鄉村連片治理項目由市級財政部門組織驗收。
項目驗收率應達到100%。
驗收的主要內容包括項目計畫完成情況、工程質量情況、資金到位和使用情況,項目前後變化及績效目標實現情況,招投標、工程監理、國庫集中支付、財務管理、公開公示等工作開展情況,工程運行管護和檔案管理情況,組織保障和規章制度執行情況等。
驗收應實地核查確認。
對驗收合格的項目,應及時辦理獎補資金清算。
普惠制項目竣工驗收,由縣級財政部門自主把握。鄉村連片治理項目竣工驗收,應委託第三方機構獨立完成。市縣財政部門應加強政策溝通,必要時應派人現場監督驗收工作。
普惠制項目以鄉鎮為單位出具驗收報告,報市財政局備案。
每個鄉村連片治理項目都要出具驗收報告,報省財政廳備案。驗收報告內容包括:驗收的組織、計畫完成、效益情況、各項管理工作開展情況、問題及建議等。
第三十五條 績效評價。省財政廳委託第三方機構對各市一事一議財政獎補工作進行績效評價。市縣級績效評價工作可以結合竣工驗收工作同時開展。績效評價報告與竣工驗收報告同時提交。績效評價報告內容包括:績效評價組織、計畫完成、資金使用、項目績效目標實現情況,存在的問題及意見建議等。
驗收和績效評價結果作為分配和兌現財政獎補資金的重要依據。
第三十六條 項目鄉鎮應當將一事一議財政獎補項目形成的資產,以正式檔案及時確認、移交項目村村民委員會,記入村資產專賬,由村民委員會持有、使用並負責運行管護,保證項目工程在設計使用期限內正常運行。
第三十七條 市縣財政部門應當及時將資金和工程進度情況錄入信息系統,按月匯總。每年7月10日前,各市財政局向省財政廳報送上半年工作報告,12月25日前向省財政廳報送全年工作報告。報告內容主要包括:工作開展、計畫完成、工作創新、存在問題及建議、下步打算等。
第三十八條 檔案管理。各級財政部門和項目鄉鎮應做好一事一議財政獎補項目檔案管理工作,及時將村民一事一議民主議事記錄、項目申報及建設實施、預決算、建設前後圖片、影像等相關原始資料收集歸檔,規範管理,妥善保存。普惠制項目檔案由縣級財政部門或項目鄉鎮負責管理,鄉村連片治理項目檔案由縣級財政部門負責管理。保存期限15年。
第四章 監督管理
第三十九條 各級財政部門應當按照政府信息公開的要求,將一事一議財政獎補政策規定、實施辦法和工作程式等以適當形式進行公開。
村委會依據村務公開的有關規定,對已建成一事一議財政獎補項目、項目前後變化對照等情況在村內公示。在醒目位置設定統一標識,接受社會監督。
第四十條 各級財政部門應當制定內部控制制度,對一事一議財政獎補資金和項目管理風險進行預防和控制。
第四十一條 各級財政部門應加強一事一議財政獎補資金和項目的監督檢查,發現問題及時糾正,確保工程質量和獎補資金安全,加快項目建設進度。
監督檢查結果作為分配一事一議財政獎補資金的重要依據。
第四十二條 各級財政部門應當積極配合審計和財政監督等部門做好審計和監督檢查工作,對發現的問題及時整改。
第四十三條 對一事一議財政獎補資金管理中發生的違法違規行為,按照《預算法》和《財政違法行為處罰處分條例》等有關規定追究責任。
對未履行一事一議財政獎補程式,擅自變更項目地點、內容、標準和投資規模,擠占挪用項目資金等問題,視情節輕重,採取限期整改、通報批評、停止撥款、扣回獎補資金等措施,並納入信用負面清單。
對存在嚴重違法違規問題的項目鄉鎮,市縣財政部門應取消下年度項目申報資格,情節嚴重的,收回已下達的財政獎補資金。
第五章 附 則
第四十四條 各市財政部門應當根據本辦法,結合本地實際,制定具體實施辦法,報省財政廳備案。
第四十五條 本辦法自2017年2月1日起施行,有效期至2019年1月31日。之前有關檔案規定與本辦法不一致的,以本辦法為準。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