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省建築工程學校

山東省建築工程學校

山東省建築工程學校是1978年成立的建築中等專業學校。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山東省建築工程學校
  • 簡稱:山東省建校
  • 創辦時間:1978年
  • 所屬地區:山東省
  • 類別:中等專業學校
  • 學校類型:建築
  • 學校屬性:部級重點中專
學校信息,辦學歷史,

學校信息

2001年與山東建築工程學院合併,2006年改名為山東建築大學。
學校原址:山東省濟南市濟王公路(經十東路)114號
原教學區現為:山東省國土資源廳
原宿舍區現為:某單位宿舍
學校大門學校大門

辦學歷史

第一章 自力更生建設學校,艱苦創業打牢基礎 (1978-1982)
學校鳥瞰學校鳥瞰
一、建校初期歷盡艱辛
山東省建築工程學校始建於1978年。為落實黨中央迅速發展科教事業的指示,實現山東省委提出的奮鬥目標,為山東建築業培養技術人才,1978年6月13日經山東省革命委員會計畫委員會批准([78]魯計科字第283號文),成立了山東省建築安裝技工學校,學制3年。設有鉗工、電氣安裝工、焊接工、板金工、管道通風工5個工種。山東省建管局委派馬慶德、董金同志負責籌備建校工作。建校初期,條件十分艱苦。學校一無校舍二無教材,師資缺乏。在這種情況下,學校借用了“三處”的一棟樓作為學生宿舍(1980年改為辦公用)。大家又自己動手建起了兩排瓦房、6個教室和3棟辦公用的木板房。經過艱苦奮戰,終於完成了開學前的各項準備工作。建校當年經全國統一考試,招收了200學生,包括3個工種5個班(鉗工、電工各2個班,焊接工為1個班),每班40人。’
簡陋的辦學條件並沒有影響創業者幹事業的熱情,大家邊辦學邊建設。1979年新生入學前,學校又建起了10棟木板房作為教室。1981年,隨著招生數量的擴大,學校又在經十路南。三處”的汽車隊建起了4棟活動木板房,作為教室和單身教師、學生宿舍,並在這裡建起了食堂。這一時期學校領導和全體教職工同甘共苦,冒嚴寒,戰酷暑,沒有節假日,克服了種種難以想像的困難,為學校的創建付出了艱辛的勞動。為了從根本上解決學校的建設問題,從1978年到1984年,學校先後分4次向有關部門報批了93.8畝地,開始建設全新校園。1982年末,新校的教學樓、學生1#宿舍、食堂、禮堂、鍋爐房相繼竣工,竣工面積6700平方米(新校總建築面積11040平方米),完成投資100萬元,交付使用固定資產122萬元。
1983年1月,學校遷入新校址,由此開始進入正常的發展軌道。
二、加強組織機構和領導班子建設
1978年,學校剛成立的時候,有教職工57人,其中教師30人.學校設一個黨支部。校領導3人.1名副書記,2名副校長。下設政治處、教務處、總務處3個部門。
1980年,山東省建工局黨組確定學校為二級(縣團級)單位([80]魯建黨字第13號文),由原黨支部改為黨委,下設教務、總務、機關3個支部。省建工局黨組還批准學校成立紀律檢查委員會([80]魯建工黨字第43號文),紀檢書記由黨委副書記兼任。撤銷原先設立的政治處、教務處、總務處,改設學校辦公室、政工科、教務科、總務科,增設財務科、教育工會、共青團委。此外,還臨時設定了基建辦公室和學生管理小組。學校領導班子6人,3名副書記,1名主持黨委日常工作,3名副校長,1名全面主持行政工作。
組織機構的合理調整和領導班子力量的充實加強,理順了學校各種工作關係,明確了各自的工作要求和職責範圍,大大加強了學校整體的組織領導能力,這對剛剛起步的山東省建築工程學校來說非常重要。
三、以制度建設為重點狠抓教學管理
從1978年建校之初,學校就確定了教學為中心,保證教學質量的指導思想。
學校首先從制度建設入手,加強教學管理,提高教學質量。制定了《教務工作規章制度》《教師津貼制度》《班主任職責和班主任津貼的規定》‘學生評獎制度》和《關於在學生中評定獎學金的試行辦法》等多項規章制度,內容涉及教學工作的各個環節,有較強的針對性和可操作性。這些規章制度的建立,在促進教學秩序正常化,提高教學質量方面產生了良好的效果。1981年,學校關於《抓好師資培訓和生產實習教學,提高教學質量》的匯報材料,被收入國家建工總局出版的《建築安裝技工學校選編》。學校的教育教學水平也開始得到社會的認可。1981年,首屆(技工)199名學生畢業。他們中的大多數經過幾年的鍛鍊,憑藉良好的專業素質和思想素質成為所在企業的生產、技術骨幹。1981年2月7日,年僅17歲的81級木工班王清同學,見義勇為,跳入大明湖冰窟捨己救人。《濟南日報》對此作了專題報導,稱他為朱文奇式的英雄少年。他的事跡在社會上產生了強烈反響,也成為學校的光榮。在這些同學身上,顯示出學校教育教學工作的質量和效果,他們出色的表現也為學校贏得了讚譽,提高了學校的知名度,擴大了學校的影響。
此外,1982年6月7日,經省教委批准(魯職教[1982]7號檔案),成立了“山東省建築職工中等專業學校”,開設工業與民用建築專業。招收在職職工,學制2年,全脫產。9月,首屆職工中專101名學生入校。職工中專的成立,豐富了學校的辦學種類和渠道,學校的辦學實力得到進一步加強。
第二章 集中精力狠練內功,擴大規模穩步發展 (1983-1990)
一、加強基礎設施建設改善辦學條件,學校規模逐步擴大
1983年1月學校遷入新校址後,學校進入加快建設穩步發展的新時期。繼續進行教學、辦公及生活等基礎設施建設,學校的辦學條件得到改善。1984年初,辦公樓、禮堂浴室竣工。1985年,游泳池、排球場、運動場交付使用。1986年,學生2#宿舍樓、車庫、託兒所、倉庫竣工。1987年,裝修了電化教室,新建了第二食堂。1988年,教工3#宿舍樓竣工,圖書實驗樓開工。
到1990年,圖書實驗樓土建工程基本完成。同時還簡建立了理化實驗室、建材實驗室、力學實驗室、土力學實驗室、微機室和測繪儀器室。電化教學設施具備了閉路電視系統、電教室、攝像、錄像設備、衛星電視接收系統。圖書館藏書量達36000餘冊。籃球場4個,標準運動場、游泳池各一個。1988年動工的圖書實驗樓初步設計了藏書量達18萬冊的圖書館,3個階梯教室,5個實驗室,3個繪圖室以及21米跨850平方米的室內健身房。
這些設施為提高教學水平、增強辦學實力提供了物質條件。同時,學校的規模也在不斷擴大,占地由原來的93.8畝,擴大到108畝,校舍占地面積為26000平方米,固定資產總值達到747萬元。
二、努力拓寬辦學渠道、不斷提升辦學實力
1978年學校建校時是技工學校,1982年經山東省教委批准,學校開始招收職工中專。
從1983年起,學校先後辦了兩屆大專科班,專業是工業統計和電子計算機。1985年舉辦了工長、預算員等崗位培訓班。
1985年4月6日,經山東省政府批准([85]魯政函字5號文),成立了“山東省建築工程學校”,學制4年,招收國中畢業生,招生規模640人。學校發展成為以普通中專為主體,兼有技工、職工中專、普通中專多‘種辦學類型,“三位一體”的建築類中專學校。
三、高度重視教學工作,努力提高教學質量
1985年校黨委提出了“以教學為中心,以學生為主體,以教師為主導,為教學服務,為學生服務”的指導思想,採取一系列有效措施提高教學質量。
一方面,推進教學改革.強化制度建設。1987年,學校進行了教學機構改革,增設了“公共基礎”、“工民建”、“建經”、“水暖與通風”、“教學研究室”等科室;1990年又增設了建築學教研室。對教學工作實行專業化教學管理,教務科負責重點抓教學管理工作。同時強化制度建設,修訂了教學管理和質量檢查制度,建立了教師業務檔案。
改革促使學校在教學、科研等方面不斷取得優異成績。1988年,學校代表隊獲濟南市中專學校物理競賽團體第二名。1989年,工民建和建經專業首屆畢業生的畢業設計和論文答辯獲得專家好評。同年,在職工中專教學評估中,被評為一類學校,學校的教學工作得到充分肯定。在省市級舉辦的教學質量競賽活動中,物理、數學、Basic語言獲集體一、二、三等獎各1次,個人一等獎1人次,二等獎5人次,三等獎6人次。
教師們在科研方面也有突出表現。1989年由部分青年教師編寫的《建築技術基礎》《建築欣賞》出版。由學校青年教師編寫的“中專教學標準化試題生成系統”軟體,在全國幾十所中專學校推廣使用。1990年,學校老師在國家級刊物上發表論文3篇。與省機械化施工公司合作完成了“強夯家古堡和粉土與粘性夾層土施工”的實驗研究,通過了有關單位的鑑定。
另一方面,學校加大了師資隊伍的建設力度,形成了一支素質高、能力強的業務骨幹隊伍。師資數量逐年增加,師資水平快速提高。1983年,教師數量60餘人,有中專以上學歷的只占50%;1987年,教師增加到85人,大學本科學歷的就達到40人,大專學歷26人,中專學歷19人;1988年,學校有高級講師3人,講師35人,助講48人,教員和實習期未滿12人,全校共有中級以上職稱人員共54人,其中教師就有38人,占70.37%;到1990年,教工數量達到207人,專職教師94人,中級以上職稱57人,其中教師和工程技術人員占81.48%。
四、健全民主管理制度,加強學生和教師黨建工作
學校主要抓了三方面的工作:
一是通過召開教職工代表大會,把民主管理推向深入。1987年5月,學校召開了第一屆教職工代表大會,通過了《教師工作量試行辦法》。1989年1月,召開了第一屆教職工代表大會二次會議。1990年12月,又成功召開了第二屆教職工代表大會,通過了《內部分配和獎懲的有關規定修改草案》等檔案。教職工代表大會激發了全校教職工的主人翁意識,教職工們自覺行使民主權利,全校形成了積極參與學校管理,熱切關心學校建設和發展的良好風氣。
二是在師生中強化黨團組織建設。1988年建立了學生黨支部,並在學生和教師支部中設立了專職黨支部書記。黨團組織一起抓,學生的政治思想工作得到了加強。
三是加強對學生的管理與學生的自我管理。首先是增強管理機構的管理功能。1983年5月4日,學校成立學生科,建立了學生管理機構。
1985年學生科、團委合併,制定了一套完整的《學生手冊》。1989年又在《學生手冊》的基礎上制定了《學生管理條例》。其次是管理上實行班主任制。班主任在班級工作中起著重要作用。學校在建校之初就實行班主任制,後來隨著辦學規模的擴大,根據具體情況又實行了班主任與年級輔導員結合的形式開展班級工作。1987年下半年,學校恢復了班主任制度。第三是重視學生社團工作。1988年成立了學生藝術團,出版了《心聲》簡報。1989年成立了書畫協會、英語協會、演講協會、足球協會、集郵協會。學生社團的湧現,不僅為豐富學生文化生活創造了條件,而且提高了學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受到同學們的普遍歡迎。
第三章 深化改革開拓創新,學校事業全面繁榮(1991-2001)
一、學校加快建設步伐,辦學綜合實力迅速提高
1991年12月,山東省建工局在教育十年規劃和八五計畫中提出:“努力把山東省建築工程學校建成一所教學質量高、社會效益好、各類設施齊全、專業有特色的省建工系統一流學校”。1992年5月,學校黨委結合學校實際召開了。解放思想、分析校情”黨委擴大會。會議認為,學校應內部挖潛,搞好外聯,走內涵發展的辦學路子,力求上檔次,上水平,爭創一流學校。為此,學校進一步加大投入,加快了建設步伐。1991年,投資79萬元建成了流體力學、熱工、通風三個實驗室。1992年,投資12萬元添置了電教設備,投資11萬元為每個教室安裝了彩電,建立了有線電視教學網路。1992年到1997年,投資15萬元修繕了操場、籃球場,粉刷了學生宿舍、教學樓。1995--1997年投資37萬元,建成了第二個微機室。特別是在1994年,投資47萬元,建成1800平方米實習基地。設兩個實習大棚,其中有六個實習車間,320個工位,並配備了相關設備器材。學校形成了以實驗、實習、實訓為特色的教學路子,開創了中等職業學校的先河。積極投入換來了學校辦學綜合實力的大幅度提高,為學校各項事業的全面繁榮打下了堅實的物質基礎,創造了良好的環境條件。
二、理順關係深化改革,管理體系日趨成熟
人事制度改革是全面推進改革的重頭戲。1992年,學校制定了幹部制度改革方案,實行幹部聘任制和任期制。這一舉措破除了幹部終身制,引入了激勵和競爭機制,一批優秀年輕幹部通過民主測評和考核,走上中層以上領導崗位。1992年以來,有4人走上校級領導崗位,有23人走上科級領導崗位。1992年、1993年,學校全面實行定編定崗,兩次對人員進行了合理的調整和分流。1995年,學校進一步深化人事改革,實行了全員聘任制,雙向選擇,逐級聘任,逐級管理,增強了全體教職員工的改革意識和承受能力,激發了教職員工愛校、愛教的主人翁意識。同時,也激發了教職員工的自覺性和責任心,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合理調整機構設定,理順工作關係,暢通管理渠道,是學校推進改革的又一重要內容。學校各機構的設定和調整,必須根據學校整體工作的實際需要和具體情況進行。1992年,為適應形勢需要,拓展辦學領域,學校成立了培訓科,主管招生、培訓工作。同年,建立培訓基地,開展了本行業各種專業上崗證、資格證的培訓。1991年一1998年培訓各類人員6097人。1995年,成立了膳食科,規範了膳食管理。1996年,為加強實習實訓教學環節,成立了實習科,在實習教學環節發揮了重要的管理作用。1996年,經省勞動廳批准將“建築職業技能鑑定基地”設在建工學校,這一基地的存在也為學校培訓、考核學員提供了機會,帶來了效益。2000年2月25日,學校黨委研究決定,成立學校內部審計室,
屬內設機構,以加強對學校經濟活動的經常性審查監督,舒丹平同志任審計室主任。會議還決定以實習工廠為主體成立學校實習基地兼職業技能實習基地,實行成本核算,業務上歸實習科管理。2000年5月22日,學校黨委研究決定,根據學校教學和管理的實際需要.將原建築經濟教研室的計算機組和原教務科的電教組合併為“山東省建築工程學校計算中心”,隸屬教務科管理。
三、切實加強領導班子建設,黨建和思想政治工作受到表彰
為進一步推進山東省建築工程學校的發展,省建管局切實加強了學校的領導班子建設。1999年12月14日,省建管局黨委對學校領導班子進行調整:姜明安同志任調研員,張祥平同志任黨委常務副書記,徐建同志任常務副校長,張瑞誠同志任黨委委員、紀委書記,王青同志任黨委委員、副校長,徐寧同志任副校長。2000年3月7日,學校舉行婦女大會,改選女教工委員會。大會選舉桑希珍任主任,楊淑君、王青、冷靜、潘慧錦任委員。2000年9月27日,省建管局黨委宣布了董作來同志任學校黨委委員、代理工會主席的決定。學校的組織領導實力得到充實和加強。
學校歷來重視黨建和思想政治工作,紮實有效的工作多次受到上級表彰。1992年以來,學校教職員工中被評為局級優秀黨員的有6人,有4個黨支部被評為優秀黨支部。1998年,學校被省建工局評為。精神文明先進單位”。1998年7月1日,省建管局黨委授予學校黨委書記李士元、副校長徐建“廉政建設先進個人”榮譽稱號,學校黨委副書記張祥平被評為。優秀黨務工作者”,副校長姜明安被評為“優秀共產黨員”。
四、充分展現強大教學實力,推動學校教育事業走向全面繁榮
1994年,為適應國家教育事業發展的新形勢,更好的服務社會,服務企業,學校提出了華寬思路、高層次、多智慧型”的辦學指導思想。充分利用3塊牌子,擴大招生,聯合辦學。1989年起,相繼與12個地市聯合辦學,在13個地市成立了聯合辦學點。到1998年,發展到22個聯合辦學點。在新的辦學思路指導下,學校的教育教學綜合實力得到充分發揮,在普通中專教育、技工教育、職工中專教育等各個方面均取得了較大進展,學校的教育事業開始走向全面繁榮。
第一,學習國外先進育人模式,“雙元制”試點成績突出。
1994年,學校參加了德國“雙元制”職業技術教育試點。1995年7月被國家建設部批准為“雙元制”試點學校。1997年5月學校承擔了“雙元制”教材的編寫任務,張金和主編管道專業‘專業理論》,周建國和韓飛主編<專業計算》。1997年6月,學校作為。雙元制”教學典型參加全國職教會議並發言。先後兩次邀請德國專家來校參觀講學,⋯並聘請德國專家為我校名譽校長。國家建設部、省勞動廳領導也應邀來校視察。
第二,教學工作再上台階,推選出具有全國影響的科研成果和先進典型。
學校的教學工作得到全面提升。在專業建設方面:1997年給排水專業招生;1998年增設了物業管理專業,並將建築經濟與管理專業細化為工程概預算專業,並於同年招生;1997年下半年,在省教委組織的普通中專專業評估複評中,5個參評專業4個被評為優秀,1個被評為良好。在制度建設方面:1998年6月,’學校把歷年來有關教學工作的規章制度彙編成《教學管理規章制度彙編》,形成了一套健全的規章制度,使各項教學工作做到有章可循。在師資隊伍建設方面:到1998年,學校高級講師數量達到49人,具有高級職稱的教師占教師總數的38.6%。在辦學渠道方面:1999年5月24日,山東建築工程學院正式批准在建工學校設立“山東建築工程學院成人教育學院分院“2000年5月16日,省建管局同意學校增設“山東省建築行業職業技能崗位鑑定基地”,“鑑定基地”
隸屬學校,業務上受省建築職業技能崗位開發管理委員會辦公室的指導。與此同時,長期厚積薄發的教學科研工作結出碩果。1994年10月,由學校老師製作完成的異型榫合陶版浮雕《和平、進步、自由》獲文化部科技進步一等獎:1995年12月,獲國家科技進步三等獎。山東電視台製作了電視片《壁畫後面的故事》,系統報導了浮雕作者劉玉安老師的故事,在全省、全國各地電視台播放。劉玉安老師為挽救身患絕症的學生陶先勇的生命,拿出自己的錢,聯繫各地有名的醫院為陶先勇治病的事跡,感人肺腑,催人淚下,播出後社會反響極為強烈。1994年劉玉安老師獲山東省“新長征突擊手”稱號,1995年6月被省文化廳、省共青團委授予。省十大青年文化名人”。
第三,各個辦學項目遍地開花,學校教育事業成績輝煌。
技工教育先聲奪人。1995年11月在省勞動廳組織的“全省技工學校教學質量評估和定級升級評估”中被評為。山東省一類技工學校”、“教學質量優秀單位”。1997年在省勞動廳組織的評估複評中,學校被評為“省(部)級重點技工學校”。職工中專教育備受好評。1997年,在省教委組織的成人中專評估中,被評為靠省(部)級師範類成人中等專業學校”。《評估情況通報》(魯教成字[1997]26號檔案)中寫道:“該校建立了較規範的專業實驗室和實習基地,重點培養學生動手能力和實際操作能力。學生畢業到單位能夠較快地適應工作崗位的要求,受到社會和用人單位的好評”。2000年6月14日,山東省建築工程職工中等專業學校被評為“先進單位”,山東省人事廳、省教育廳通報表彰;黨委書記、校長李士元同志被評為先進個人。培訓工作和業餘教育也傳捷報。1995年、1997年學校兩次被建工局評選為全省崗位培訓先進單位。1998年省建委授予學校。業餘大專先進單位”稱號。1998年2月24日,省建工局表彰全省建築業培訓工作先進單位和先進個人,建工學校被評為先進單位,工民建教研室副主任黃偉典被評為先進個人。1998年5月14日,省建委表彰全省建築系統幹部業餘教育先進單位和先進個人,建工學校被評為先進單位。普通中專教育獲得高度讚譽。1999年4月1日,學校成立(普通中專)評估工作領導小組,副校長姜明安任組長。2000年1月22日,學校舉行中專省部級重點評估總結大會,省建工局領導蒞臨大會,祝賀學校被評為“省部級重點中專學校”。副校長徐寧被評為山東省中專省部級重點評估先進工作者。在大會上,黨委書記、校長李士元提出了“申辦高職、鞏固中專、擴大培訓、搞活校產”的目標,提出了“艱苦奮鬥,二次創業”的要求。2000年12月29日,山東省建築工程學校被評為建設部教育工作先進集體,受到建設部通報表彰:黨委書記、校長李士元被評為建設部優秀教育工作者。
第四章 適應教育發展需要,併入山東建工學院 2001
山東省建築工程學校隸屬於山東省建築工程管理局。20多年來逐步發展成為一所學科門類較為齊全、專業結構合理、有一定教學科研水平的職業學校。學校占地110畝,建築面積42000平方米,教職工218名。其中,高級職稱49名,中級職稱76人,初級職稱43人。設有8個專業,建有與專業相配套的8個實驗室。擁有1800平方米的實習工廠,8個車間,320個工位。圖書館藏書8萬餘冊,兩個閱覽室,報刊170餘種。1997年被省教委評為“省級示範學校”。
2001年,山東省高等教育加大改革力度,調整規劃布局。根據2001年3月12日山東省政府《關於山東省地質學校、山東省建築工程學校併入山東建築工程學院的批覆》(魯政發[2001]20號)精神,山東省建築工程學校併入山東建築工程學院,撤銷建制。2001年7月7日,完成實質性合併。
歷屆領導
山東省建築工程學校
校園環境
圖書實驗樓圖書實驗樓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