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省全民健身實施計畫(2016-2020年)

為貫徹落實全民健身國家戰略,進一步發展全民健身事業,更好滿足全省人民體育健身需求,助力健康山東建設,根據國務院《全民健身條例》(國務院令560號)規定和《全民健身計畫(2016-2020年)》(國發〔2016〕37號)要求,結合我省實際,制定本實施計畫。

山東省全民健身實施計畫(2016-2020年)
為貫徹落實全民健身國家戰略,進一步發展全民健身事業,更好滿足全省人民體育健身需求,助力健康山東建設,根據國務院《全民健身條例》(國務院令560號)規定和《全民健身計畫(2016-2020年)》(國發〔2016〕37號)要求,結合我省實際,制定本實施計畫。
一、總體要求
到2020年,全省城鄉居民體育健身意識進一步增強,健康素質主要指標位居全國前列,每周參加1次及以上體育鍛鍊的人數達到53%以上,經常參加體育鍛鍊人數達到38%以上。與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相適應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務體系日趨完善,全面建成覆蓋城鄉的全民健身設施體系、組織體系和健身指導體系,全民健身賽事活動廣泛深入開展,體育消費需求更加旺盛。全民健身和全民健康深度融合,全民健身在倡導健康生活、團結凝聚人心、促進經濟社會發展等方面的重要作用日益顯著。
二、主要任務
(一)推進體育文化傳播。營造以參與體育健身、擁有強健體魄為榮的個人發展理念和社會輿論氛圍,發揮體育文化在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弘揚中華民族傳統美德等方面的獨特價值和作用。做好體育歷史資料的保護和發掘工作,積極籌建山東省體育博物館,搭建體育文化展示、交流平台。提煉運動項目文化精神,傳承和推廣武術、健身氣功、秧歌、龍舟等優秀民族傳統體育項目,打造一批高質量的體育文化精品工程,辦好一批社會效益顯著的體育文化品牌活動。支持青島市打造“帆船之都”和“足球名城”城市文化品牌、日照市打造水上運動之都、德州市打造中國圍棋文化名城和太極拳文化名城、泰安市打造國際知名體育休閒城市、萊蕪市打造國際航空體育文化城、棗莊市打造健身秧歌文化城和新興賽車城。充分發揮廣播電視、報刊、網路等各類媒體作用,開闢健身指導、知識普及、項目推廣等專題專欄,引導廣大民眾增強體育健身意識,倡導全民健身新時尚。
(二)豐富全民健身活動。
1.深入開展健身活動。大力推廣普及健身跑、健步走、騎行、徒步、登山、游泳、球類、廣場舞等民眾喜聞樂見的運動項目,積極培育帆船、賽艇、擊劍、賽車、馬術、極限運動、冰雪、航空、滑翔等時尚體育運動項目,扶持推廣武術、太極拳、健身氣功、秧歌、龍舟等民族民俗傳統項目。繼續組織好省、市、縣三級全民健身運動會和各類人群綜合性賽事。圍繞元旦登高、5月全民健身月、8月8日全民健身日等重要時間節點,策劃組織主題健身活動。支持推廣“百千萬三大賽”“誰是球王”“民間體育達人”“社區健身節”等民間健身活動,推動體育活動向農村和社區延伸。充分利用“網際網路+”模式,開展“五棋一牌”、線上體感等賽事活動。鼓勵開發適合不同人群、不同地域和不同行業特點的特色運動項目,積極開展打造“一市一品牌、一縣一特色”全民健身品牌特色活動。
2.打造更多精品賽事。積極承接國際國內大型全民健身賽事活動,進一步提升淄博起源地杯國際足球錦標賽、濰坊國際風箏節、泰山國際登山節、東營國際馬拉松賽、萊蕪國際航空體育節、威海國際鐵人三項賽、中國沂河體育節等賽事活動水平。重點打造沿海騎行大獎賽、山東省武術大會、環泰山60公里大徒步、齊魯賽車英雄會、煙臺海陽國際馬拉松賽、青島國際帆船周等新的品牌賽事。支持德州市積極融入京津冀健身圈。
3.推動賽事體制改革。由政府主導辦賽向社會化、市場化辦賽轉變,建立多元主體辦賽機制。大力培育專業化體育賽事推廣和運營機構,豐富競賽組織主體,完善社會承接機制。發揮網路等新興活動組織渠道的作用,完善業餘體育競賽體系。制定賽事承辦標準和評估辦法,公開綜合性和單項體育賽事目錄,提高社會組織賽事承辦能力。改革大型綜合性運動會的辦賽模式,利用籌備和舉辦省運會等重大賽事實施體育惠民工程,實現競技體育與民眾體育協調發展。
(三)促進體育社會組織創新發展。
1.加快體育社團改革。按照社會組織改革發展的總體要求,研究制定省體育總會和省級單項體育協會改革試點方案,穩步推進單項體育協會改革試點工作,引導單項體育協會向獨立法人組織轉變。加強社會組織黨的建設,健全省級協會基層黨組織。及時總結和推廣試點經驗,推進各級各類體育協會改革,推動其向社會化、法治化和高效化發展,提高承接全民健身服務的能力和質量。
2.健全健身組織體系。充分發揮全省性體育社會組織在開展全民健身活動、提供專業指導服務中的龍頭示範作用。加強各級體育總會作為樞紐性體育社會組織的建設,帶動各級各類單項、行業和人群體育社會組織開展全民健身活動。到2020年,全省所有市、縣(市、區)和80%以上的鄉鎮(街道)及有條件的行政村(社區)建立健全體育總會。省級單項體育協會達到70個以上,市級單項體育協會達到700個以上,縣級單項體育協會達到3000個以上,鄉鎮(街道)體育健身組織和各類民辦非營利性體育俱樂部達到3萬個以上,全省全民健身站點達到每萬人8個以上。鼓勵自發性的健身團隊和健身站點等基層文化體育組織依法依規進行登記,推進體育社會組織品牌化發展,建立體育生活化社區。
3.提升志願服務水平。繼續深化實施全民健身志願服務活動,普遍建立全民健身志願服務隊伍,到2020年,面向社會提供全民健身公益服務的志願者不低於2萬人。廣泛開展以“進社區、進農村、進學校、進企業、進機關”為主題,以健身知識宣傳、健身技能指導、健身設施維護為主要內容的志願服務活動。
4.加強社會體育指導員隊伍建設。試行社會體育指導員等級制與星級制並行做法,推行社會體育指導員掛靠站點制度,落實在崗實名制。到2020年獲得社會體育指導員技術等級證書的人數占總人口比重達2.3‰。依託各級全民健身活動中心建立社會體育指導員健身指導中心,整合職業社會體育指導員和公益社會體育指導員資源,滿足社會對體育指導的需求。
(四)統籌建設全民健身場地設施。
1.科學編制設施規劃。編制省、市、縣“十三五”公共體育設施建設規劃和公共體育設施布局規劃,有計畫地加快推進公共體育設施建設。到2020年,全省人均體育場地面積達到2.0平方米以上。縣(市、區)全部建有“三個一”工程(一個公共體育場、一個全民健身活動中心、一個體育公園或健身廣場),鄉鎮(街道)普遍建有“兩個一”工程(一個全民健身活動中心或燈光籃球場、一個多功能運動場),行政村(社區)建成一個多功能的文體廣場,實現體育健身設施全覆蓋;縣級以上主城區建成15分鐘健身圈。規劃建設“三圈一廊”(省會城市群休閒體育運動圈、沂蒙山區綠色康體運動圈、大運河文化旅遊運動圈和山東半島黃金海岸全民健身長廊),構建休閒健身運動場地設施網路。繼續開展“山東省綠色生態休閒體育活動基地”創建工作。到2020年,打造20個省級特色體育休閒項目。每市至少打造2個綠色生態休閒體育活動基地和2條節假日體育休閒精品線路。
2.落實設施建設標準。嚴格落實新建居住區和社區公共體育設施配套建設標準,公共體育設施與住宅區主體工程同步設計、同步施工、同步投入使用,不得挪用或侵占。支持利用公園、廣場、公共綠地及空置場地,統籌推進多功能公共運動場項目建設。充分利用舊廠房、倉庫、老舊商業設施和空閒地等閒置資源改造建設健身場地設施,合理做好城市空間的二次利用,增加民眾健身的設施。重點扶持建設公共運動場、多功能運動場、足球場、拼裝式游泳池等室外健身設施。
3.提高設施利用效率。創造條件盤活存量資源,引入和運用現代企業制度,增強大型體育場館複合經營能力。健全公益性開放評估體系,探索建立中小型體育場館免費或低收費開放補助機制。新建學校和有條件的學校應對體育場館區域進行物理隔離改造,在教學活動之外的時間向社會開放。推進企事業單位、公園等符合全民健身需求的公共場所對全社會開放。堅持屬地管理原則,落實公共室外健身設施產權單位的管理維護責任。鼓勵通過政府購買服務方式,對公共室外健身器材進行定期巡檢維修,確保民眾健身安全。
(五)推進健身服務業發展。加快發展健身服務、競賽表演、場館運營、體育中介等產業,提高服務業比重,最佳化產業結構。充分發揮德州國家體育產業基地引領作用和山東省體育名優產品展廳視窗作用,打造一批國家級和省級體育產業基地,拉長產業鏈條,形成聚集效應。鼓勵社會力量舉辦健身俱樂部,開展第三方健身俱樂部星級評定工作,促進俱樂部規範發展。探索建立“魯超聯賽”系列賽事,設立足球、籃球、排球、桌球、羽毛球、棋類等項目聯賽,鼓勵社會力量創建職業體育俱樂部。扶持建設一批城市體育服務綜合體。積極推進全民健身與養老服務、運動康復、旅遊休閒、教育培訓、文化創意和設計服務等融合發展,加快體育傳媒、體育會展、體育廣告、體育影視、體育物業、體育文學創作等新型業態發展,為社會提供專業化體育服務。圍繞運動體驗、運動休閒度假和重大賽事,豐富體育旅遊線路和休閒健身產品。
(六)深化體育對外交流。緊密聯繫我省體育工作實際,在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加強國際交流學習。積極引進培育國際精品賽事,每年承辦國際級、國家級高水平賽事和全民健身活動數量穩步增加。積極申辦高水平全民健身專家論壇、博覽會,搭建全民健身國際國內交流平台。鼓勵支持各類體育組織和體育機構“請進來、走出去”,深化與港澳台之間的民眾體育工作交流,積極開展體育觀摩和民間體育比賽活動。
(七)強化全民健身發展重點。
1.推進公共體育服務均等化。按照城鄉一體化要求,推進基本公共體育服務向農村延伸,支持西部隆起帶地區、沂蒙革命老區等加快全民健身事業發展步伐。以健康為主題,整合基層宣傳、衛生計生、文化、教育、民政、老齡、殘聯、旅遊等部門相關工作,在街道、鄉鎮層面探索建設健康促進服務中心,鄉鎮和農村社區全面建成基層綜合性文化服務中心。實現行政村農民體育健身工程、健身組織、健身活動、健身指導全覆蓋。各鄉鎮(街道)普遍建立“1+4”(即1個體育總會,1個老年人體育協會、1個社會體育指導員協會和2個以上單項體育協會)發展模式,每年組織開展文體活動不少於30次。各行政村(社區)成立1-2個健身團隊,每年開展文體活動不少於5次。按照精準扶貧的要求,2017年繼續加大扶持力度,帶動市、縣(市、區)共同投入,基本完成省扶貧工作重點村健身工程建設任務,2018年底前全部完成。
2.重點發展青少年體育。大力普及青少年體育活動,提高青少年身體素質。全面實施《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準》,廣泛開展青少年陽光體育運動,確保學生校內每天體育活動時間不少於1小時,每名學生掌握2項以上體育運動技能,養成鍛鍊習慣。加強學生體質狀況和參加體育鍛鍊情況的考核評價,將考核結果納入初高中學生綜合素質檔案,作為升學的重要依據或參考。進一步開展省、市、縣三級青少年陽光體育大會和超體重少年兒童健康夏令營、游泳、校園足球等活動。繼續深入開展大學生“走下網路、走出宿舍、走向操場”主題民眾性課外體育鍛鍊活動。繼續組織舉辦好全省大、中、小學生運動會,開展好大學生聯賽和中小學生聯賽,不斷提高辦賽水平。積極整合體育和教育系統資源,推動校外體育設施對青少年優惠或免費開放。
3.完善老年人健身保障體系。實現老年人體育工作有組織、有人員、有陣地、有經費,推動持續健康發展。在鄉鎮(街道)、行政村(社區)普遍建立老年人體育設施、體育組織,做好老年人體育工作骨幹隊伍免費培訓,支持行政村(社區)組織開展適合老年人的體育健身活動,為老年人提供科學健身指導。到2020年,經常參加健身活動的老年人達到50%以上。
4.大力實施“助殘健身工程”。加大殘疾人自強健身示範點建設。完善殘疾人體育訓練和康復設施,嚴格執行國家無障礙標準,為殘疾人健身提供便利。傳播殘疾人健身體育知識,研發推廣適合各類殘疾人特點和需要的健身康復體育項目。重視並推動殘疾人體育社會組織發展,繼續辦好省殘疾人運動會。
5.著力推進職工體育。政府機關、企事業單位、社會團體要把職工健身列入工作計畫,積極建設職工健身設施,廣泛建立職工體育俱樂部和體育健身團隊,開展符合單位特點和職工喜聞樂見的體育健身和競賽活動。倡導每周健身3-4次,每次不少於1小時。將各單位堅持“工間(前)操”制度、開展國民體質測試和舉辦職工運動會等情況納入精神文明單位創建內容。
6.加快發展足球和冰雪運動。將發展足球運動納入經濟社會發展規劃,創新足球管理模式,完善足球產業鏈,積極推動足球事業改革。到2020年每萬人擁有足球場地0.7塊以上。實施校園足球行動規劃和青少年精英足球培養方案,廣泛開展四級校園足球聯賽,探索建立“教體結合”的青少年足球人才培養體系。積極倡導和組織形式多樣的民間足球活動,舉辦多層級足球賽事,不斷擴大足球人口規模。實施民眾冬季運動推廣普及計畫,支持各地建設和改建多功能冰場和雪場,推進冰雪運動進景區、進商場、進社區、進學校。積極培育冰雪設備和運動裝備產業,建立冰雪特色學校,培養冰雪運動指導員,鼓勵青少年“輪(滑)轉(滑)冰”,打造一批品牌冰雪運動俱樂部和系列品牌賽事活動。
三、保障措施
(一)加大資金投入與土地保障。縣級以上政府應當將全民健身工作相關經費納入基本公共服務財政預算,並隨著國民經濟的發展逐步增加對全民健身的投入。制定政府購買全民健身公共服務的目錄、辦法及實施細則。採取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模式(PPP)、政府購買服務等方式,鼓勵社會力量投資建設體育場地設施、提供體育服務、參與場館運營。完善省對市縣轉移支付制度,鼓勵和引導各地加大對全民健身的財政投入。落實好公益性捐贈稅前扣除政策,引導公眾對全民健身事業進行捐贈。完善規劃與土地政策,將體育場地設施用地納入城鄉規劃、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和年度用地計畫,合理安排體育用地。
(二)建立全民健身評價激勵體系。把全民健身評價指標納入健康山東建設、精神文明建設、文明單位創建的內容。推行《國家體育鍛鍊標準》,頒發體育鍛鍊標準證書、證章。支持單項體育協會研究制定運動項目業餘等級鍛鍊標準、教練員認證體系,建立有效的業餘競賽活動激勵機制。在醫保基金結餘比較多的地區,開展醫保卡用於大眾化、基礎性健身消費試點。
(三)深入實施科技興體戰略。大力實施運動促進健康行動計畫,重點發展運動醫學和康復醫學,提高全民健身方法和手段的科技含量。繼續推進體質監測與運動指導站達標市創建,完成全省縣級國民體質檢測網路全覆蓋,鼓勵利用社會力量建成100個智慧健身體測館。引導和支持“網際網路+”體育發展,推動移動網際網路、雲計算、大數據、物聯網等現代信息技術手段與全民健身相結合,建設體育科技服務系列創新研發平台。重點打造國家體育總局科學健身示範區、山東省科學健身指導中心、山東省“網際網路+”體育科技協同創新孵化基地、山東省學生體質健康促進中心、山東省老年人運動與健康研究中心、山東省省直機關職工體質健康管理指導中心等創新研發平台。實施“全民健身技能入戶工程”,完善山東省全民健身公共信息資料庫功能,提高對全民健身運動的指導水平。加大對省內國家體育用品工程技術研究中心、體育用品國家重點實驗室、國家和山東省體育用品質量監督檢驗中心等研發檢測機構的扶持力度,推進全民健身場地設施、設備創新和安全使用。
(四)加強全民健身人才隊伍建設。加強省、市全民健身人才培育基地建設,建立項目技能師資專家庫,加大對社會體育指導員和各級體育工作者的培訓力度。推動更多高校開設全民健身相關專業和課程,培養適應全民健身發展需要的組織、管理、研究、健康指導、志願服務、宣傳推廣等方面的人才隊伍。通過政府購買服務的方式,加大對社會化體育健身培訓機構的扶持力度。鼓勵支持大學生、退役運動員等從事全民健身、體育產業和體育教學工作,並將其納入政府創業扶持範圍,在政策和資金上給予優惠和補助。
(五)深入推進依法治體。加強體育立法工作,積極推動《山東省全民體育健身條例》修訂工作,制定全民健身公共服務體系建設指導標準和系列專項標準規範。建立健全全民健身執法機制和執法體系,落實執法責任制。合理配置執法力量,加強體育執法人員能力培訓。依法推行健身設施、體育服務國家標準的貫徹實施,加強對經營性體育健身場所的監管,維護經營者和消費者的合法權益。落實普法責任制,宣傳普及體育法規,營造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推進全民健身工作的社會氛圍。
四、組織實施
(一)加強組織領導。各級政府應將全民健身工作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總體規劃,全面落實財政、稅收、金融和土地等方面政策。擴大社會組織進入全民健身領域的途徑,建設省、市全民健身新型智庫,開展全民健身專項研究,努力打造政府主導、部門協同、智庫和社會組織等社會力量共同參與的全民健身推進機制。各有關部門和行業要依照本計畫,制定本部門、本行業的具體落實方案。市、縣級政府要按照全省統一部署要求,結合當地實際制定本行政區域的全民健身實施計畫,並積極組織實施。
(二)嚴格檢查評估。各級政府要制定實施計畫評估標準、評價指標和評價方案,每2年對實施計畫開展情況進行檢查評估,根據評估結果及時調整各項指標。在2020年對實施計畫實施成效進行全面評估,評估情況以適當方式向社會公布。
抄送:省委各部門,省人大常委會辦公廳,省政協辦公廳,省法院,省檢察院。各民主黨派省委。
山東省人民政府辦公廳2016年11月21日印發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